時間回到約莫五十幾年前。
1969 年的紐約,街頭充滿自由、創新的氣息。就在這個年代洪流中,卡地亞推出了一款簡單而大膽的手環——LOVE。它的設計看似樸素:橢圓形的金屬手環、標誌性的螺絲圖案,但每一個細節都承載著一種愛的語言。設計師阿爾多·西皮洛(Aldo Cipullo)希望透過這件珠寶,把愛從抽象變成具體,佩戴它,就像把愛鎖在手腕上,既親密又自由。

(圖/卡地亞 Cartier 提供)
分享本圖
(圖/卡地亞 Cartier 提供)
分享本圖LOVE 手環不只是珠寶,它是一種跨越世代的情感符號。經典的橢圓輪廓和中性設計,使它適合男女共戴,也能透過單戴或疊戴展現不同風格。鑲鑽款、戒指、小型、中型款,甚至吊墜與寶石款,每一件都延續著同一份設計語言,讓佩戴者找到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
卡地亞最新推出的 LOVE Unlimited 手環,把原本硬挺的設計變得柔軟貼合,像第二層肌膚般舒適。圓模雕刻與螺絲圖案巧妙排列,形成獨特的節奏感,在光線下閃爍低調光芒。開合裝置依舊保留螺絲象徵的意義,但整體觸感更自然,每一次佩戴都像是一種溫柔的確認。
這款手環的設計細節值得細看。每枚螺絲都經過手工拋光,微小卻閃耀,像愛意在手腕間悄悄閃爍。隱藏式開合裝置使手環能自然貼合手腕,又能輕鬆與另一枚手環連接,形成一條愛的紐帶。多枚手環疊戴時,不同顏色的金屬,白 K 金、玫瑰金與黃 K 金都在光影下互相呼應,既能表現個性,也能增添情感層次。戒指款則延續手環的圓模雕刻與螺絲設計,將同樣的細膩工藝搬到指尖,低調而有韻味。

(圖/卡地亞 Cartier 提供)
分享本圖LOVE 手環之所以成為經典,不僅在於設計,更在於它承載的文化與情感意義。1969 年,它誕生於文化與藝術浪潮交織的年代;螺絲設計在當時被視為大膽新穎,讓人看見愛意不必只是柔弱或含蓄。廣告中,一男一女親密牽手,腕間各佩戴一枚 LOVE 手環的畫面,成為經典象徵。從此,LOVE 不只是珠寶,更是人們表達愛的方式:自由、平等而深刻。

(圖/卡地亞 Cartier 提供)
分享本圖
(圖/卡地亞 Cartier 提供)
分享本圖佩戴 LOVE 手環的感受,不僅是視覺的美好,也是一種觸覺的連結。手環的柔軟與貼合感,提醒我們愛意可以是日常而平凡的。或是一對情侶在午後交換手環,或是一個人在鏡前輕轉手腕感受金屬的冰涼與溫暖,細小的螺絲和弧度,都像在低聲述說愛的故事。

(圖/卡地亞 Cartier 提供)
分享本圖LOVE Unlimited 進一步延伸了這份日常連結。它讓原本經典的剛硬感轉為柔軟,佩戴者能以更親密、更感官的方式體驗愛的存在。單枚佩戴、成對交換,或多枚疊戴,每一次都像在書寫屬於自己的愛意。不同金屬色澤在光影中互相映襯,也為愛的表達增添多層次感。
從誕生至今,LOVE 手環始終保持簡約而堅定的設計語言:橢圓形、螺絲、圓模雕刻,既是工藝細節,也是情感符號。它提醒我們,愛不必誇張,也不只存在於特別場合,而是在細微日常裡被看見、被感受的溫度。每一次佩戴 LOVE 手環,都是一次低聲告白,平凡卻不凡,溫柔而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