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AI 跟美國比起來遙遙領先?印度成為手機大本營⋯⋯ 1% STYLE 希望持續服務一群獨特的夥伴:永遠渴望具體而微的生活建言、關注能豐富日常的獨特體驗、以及培養超越國界和時間的視野。
- 讓我們每週二從國際角度關注以下的未來大事紀:
蘋果多年來積極在印度布局 iPhone 製造,早在 2016 年便開始小規模組裝,藉此分散對中國的依賴,並在美中貿易緊張及關稅威脅下獲得優勢。印度以成本低廉和龐大勞動力吸引蘋果供應商,但在精密零部件製造與供應鏈協調仍落後中國。政府補貼、基礎設施建設和工人宿舍等配套措施,使印度逐步成為蘋果的重要生產中心,短期內已能供應大量出口美國的 iPhone。
伊莎貝爾·博梅克從 TikTok 上的核能影片起步,將反應堆原理以創意方式呈現,並積極參與核電保護運動和 TED 演講,引起廣泛關注。隨著公眾對核能支持度上升、科技公司對大量穩定電力需求增加,以及政策推動核能發展,美國核能正從冷落狀態逐漸復興,討論焦點從「是否使用核能」轉向「如何充分發揮其潛力」,同時仍伴隨成本、安全與廢料等挑戰。
中國正積極將開源人工智慧(AI)模型打造為全球標準,透過 DeepSeek、阿里巴巴的通義(Qwen)等多款可自由下載和修改的模型,加速其技術在全球的採用。這引發美國企業與政策制定者警覺,美方擔心自家閉源模型可能被超越,因此也開始推動開源策略,如 OpenAI 推出 gpt-oss。中國企業更注重用戶黏性和開源優勢,而非即時收益,利用開源模型在企業應用和本地化語言理解上展現競爭力。同時,美中科技競爭和地緣政治因素,使開源 AI 的發展被視為戰略資源,預示全球 AI 市場將進入激烈的標準與技術爭奪階段。
- 本週我們也推薦您值得閱讀的三篇好文章:
在桃園大溪的山中秘境裡,威斯汀度假酒店總經理王膺傑,用十年的跨界人生,詮釋了什麼叫「活出自己的版本」。從加拿大飯店夜班小弟,到台灣萬豪最年輕的總經理,再到遠赴加拿大完成警察夢,他在挑戰與轉換間,始終堅持真誠待人、團隊合作與「相信自己」的信念。無論是在口罩下練出能被感受到的微笑,還是將公益與永續融入日常,他的故事不只是職涯傳記,更是一次關於夢想、韌性與生活態度的啟發之旅⋯⋯
從 Yahoo! 台灣到亞太區與澳洲董事長,鄒開蓮用一個「Say Yes」的人生哲學,跨越語言與文化的邊界,把未知當成成長的起點。她相信「投資自己」是行動的第一步,在職場用信任激發團隊動能,在家庭放下績效思維,營造歸屬感,並以信仰作為混亂世界的定錨。對她而言,每一個「Yes」都可能伴隨風險與懊悔,但也帶來轉機與蛻變,因為真正的成長,是在害怕中依然選擇前行。
你有聽過華人新村嗎?這可不是韓國活力滿滿的新村喔!馬來西亞的「華人新村」不僅僅是過去時代的產物,更是承載著每一位馬來西亞華人的文化、歷史與生命力,一段不可被抹滅的記憶。這個地方有點像「集中營」,住在裡面的人的進出都受到嚴格的管制,更在嚴密的監控下生活,可以想像,這是一段無奈而艱辛的過程。然而,馬來西亞華人在逆境中卻發展出了自己獨有的生活模式⋯⋯跟著 1% Style 的腳步,來探索這個充滿創意、務實又不失人情味的地方。
蘋果多年前已布局印度製造,搶先行動躲過關稅!

(圖/華爾街日報)
分享本圖華爾街日報導讀:直擊 iPhone17 印度大工廠!如何在薪資只有中國 ¼ 的地方,打造全新手機大本營?
在印度南部,一輛輛巴士載著身穿工牌的女性工人,穿過新建的宿舍區,前往富士康 iPhone 組裝廠。她們的每一次操作,都是全球最受矚目的科技產品之一,iPhone 背後的一環。多年來,蘋果公司默默在印度布局,從小規模裝配到如今供應美國市場的核心力量,這不僅是勞動力的轉型,更是跨越地緣政治、貿易衝突和製造挑戰的戰略博弈。這裡,印度正在努力追趕中國的製造王國,而每一個工人、每一台組裝線,都是這場競賽的見證。
流行文化核電:美國掀起核能新浪潮

(圖/華爾街日報)
分享本圖華爾街日報導讀:美國的時尚名模及短影音,如何讓擁抱核電成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在 TikTok 上穿著誇張服裝、用外星人角色講解反應堆運作的時尚模特兒,怎麼會成為核能復興的推手?伊莎貝爾·博梅克(Isabelle Boemeke)從「不被看好」的異類,到如今站上 TED 舞台、出書、與科技巨頭同台推廣核電,她的故事正好映照出核能議題在近年急遽翻轉的氛圍。隨著 AI 帶動的龐大電力需求,以及政策與投資的加持,原本沉寂多年的核能,如今正以「未來能源」的姿態,再次走進大眾視野。
中國在開源 AI 領域領先,令美國政界和矽谷感到不安?

(圖/華爾街日報)
分享本圖華爾街日報導讀:美國 AI 被打敗了?日本工程師認證:中國 AI 真的比較聰明、好用
當中國科技公司把自家 AI 模型免費開放下載與修改時,這不僅是一場技術實驗,更是一場全球標準的爭奪戰。從 DeepSeek 到阿里巴巴的通義,再到湧現的新創團隊,中國正以開源策略加速擴張國際影響力,迫使美國公司與政策制定者重新調整腳步。對華盛頓與矽谷而言,這不只是產業競爭,更關乎未來科技主導權與地緣政治的平衡⋯⋯
本週 1% 好文嚴選
- 戴口罩,也能感受到真誠的微笑|從加拿大警察到台灣萬豪最年輕總經理,與王膺傑開啟跨界經營對談

(圖/Leon Hung 攝)
分享本圖八月的封面人物,1% Style 找來了桃園大溪的威斯汀度假酒店的總經理——王膺傑!一踏入威斯汀度假酒店,這個地方宛如秘密基地般的山中仙境,非常漂亮!和想像中嚴肅的總經理不一樣,王膺傑微笑著出現,多了一股親和力,我們相繼坐下,一落座,他可愛的圖案襪子,瞬間吸引我的注意力,他說著「雖然我外表看似傳統正經,但其實內心住了個小孩。」在歡聲笑語中,我們開啟了一場跨越十年間經營場外的人生對談⋯⋯
點此 ▶ 閱讀全文
- 勇敢說 Yes!在每個未知裡,都比「昨天的自己更強大」|跟鄒開蓮聊聊,她的職場成長、家庭關係與人生哲學

(圖/鄒開蓮 提供)
分享本圖從 Yahoo! 台灣一路走向亞太區與澳洲董事長職務,鄒開蓮 Rose Tsou 的「Say Yes」人生哲學,協助她跨越語言與文化邊界,將未知轉化為成長契機。以「投資自己」作為行動中的學習的第一步,並在職場中以信任與空間激發團隊動能的她,在家庭裡,也放下績效思維,打造讓人想回家的歸屬感。信仰成為她在混亂世界中的定錨點,支撐她在每一次選擇後走得更遠——因為每個「Yes」,都是未來更有趣的起點。
點此 ▶ 閱讀全文
- 城市學》探秘馬來西亞華人新村:歷史的縮影、文化的傳承與「堂號」記憶

(圖/經典雜誌)
分享本圖說起馬來西亞,你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是吉隆坡的雙峰塔,還是檳城的街頭藝術?然而,在這片多元的土地上,還藏著一個獨特而深具歷史意義的社群聚落——華人新村。它們不僅是過去時代的產物,更是馬來西亞華人文化、歷史與生命力的活生生見證。而其中,深藏於門楣或宗祠裡的堂號,更是訴說著華人離鄉背井的根源與宗族的綿延⋯⋯
點此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