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世間眾生的觀察,展現在手塑皮革之中:段安國《浮相》皮塑藝術展開展!

(圖/三川工作室提供)

傾注了 30 年心血於皮革雕塑領域,段安國將他對現世的觀察、所思所想,寄託於手塑皮革,其創作以人物為主體,題材從向百工百業致敬,到對精神領域、神明境界的叩問;技藝重點聚焦於人體自然肌理,從面部表情再到全身肌肉的展現,無一不細細揣摩塑造。窮極大半輩子的藝術實驗精神,透過精選的 9 件作品、和從未公開的 2 件全新創作,在三川工作室的策劃下,以《浮相》為名,於 5/6(五)至 5/15(日),在 boven café 對外展出。

一圖看懂

《浮相》段安國皮塑藝術個展於 5/6 揭幕。(圖/三川工作室提供)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皮塑藝術家——段安國。(圖/三川工作室提供)

分享本圖

段安國的創作榮獲許多國內外各項大獎,更曾一次橫掃美國國際皮革藝術展的三項第一名與首獎,以惟妙惟肖的亞洲臉孔和蘊含其中的生命故事驚艷西方國家,不僅吸引了美國經紀人的眼光,亦有許多歐美藏家洽購收藏。這樣的作品深受我國外交部肯定,致贈了 5、6 件給他國元首、高官;前台中市長胡自強則訂製過一尊大提琴家的皮塑像,在知名音樂家馬友友於台中舉辦演奏會時,親手致贈予本人。

沈潛多時的段安國,近年隱於三芝郊外,悉心創作,本次帶著畢生精華與全新作品回歸,特別選在 boven café 展出,本展並與 boven 雜誌圖書館的主理人周筵川合作,透過雜誌選書豐呈皮革技藝與美感的多元面向,期待每個觀者至咖啡館交會,從每個偶像看見皮塑的偌大可能性。

創作緣起 由市場攤販開展至藝術人生

自市場裡的牛肉攤販開始職涯,看似與藝術完全不相干的職業,卻奠定了段安國的創作基礎。段安國表示,他本來就很喜歡觀察市場裡來來往往的人潮,悠閒、匆忙、叫賣、喊價,極其生動,無形中累積了不少創作靈感;後來為了胎教而帶著妻子前往觀展,恰好被皮塑吸引,就此打開通往藝術的道路。段安國沒有拜師學藝,而是在市場一邊切牛肉、一邊研究肌理紋路,在家中也常常對著鏡子練習表情,透過不間斷的實驗、摸索出一套專屬的技法。

皮「塑」技藝 立體成型

其皮塑技藝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善用手部力量,精巧拿捏拉扯、捏塑皮革的力道,藉以成形一個又一個立體人偶及各式配件。

立體皮革雕塑的工序十分繁瑣,從使用塑鋼土來塑造模型、接著翻模與分模,完成人體基底模型後,真正的皮塑精髓才正要開始層層疊加。首先徒手對稍微濕潤的皮革進行拉扯、揉製與捏「塑」、繃模等處理,待皮模成形乾燥後,再對成形的立體皮革塑模進行細部「雕與刻」;最後,再進行各種物件組合、上色與配件製作。藝術家須深諳各種皮革材質、顏料染料的特性,方能令成品傳遞出來的厚薄質感、氛圍、色彩、線條與張力,方能呈現恰到好處的美。

一圖看懂

皮「塑」工藝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善用手部肌肉力量,精巧拿捏拉扯、捏塑皮革的力道,藉以成形一個又一個立體人偶及各式配件。(圖/段安國皮革雕塑藝術臉書官網)

分享本圖

策展概念 於咖啡館交會人間喜劇

由於段安國的靈感多源於對日常的觀察,再「轉化」成創作,負責策劃展覽的三川工作室聚焦於此,特以「浮相」為展名,點明藝術家以巧手呈現人世間情態的創作初心,而這樣的起心動念,以及極為寫實的手法,則與法國現實主義大師巴爾扎克創作《人間喜劇》系列作品的概念多有呼應,因而本展也以 La Comédie humaine 為外文名,連結不同文化對於人世處境同持的關切之心,引導觀者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當代藝術歷經現代主義時期的思辨之後,藝術不以仿真為任,抽象一度蔚為顯學,加上後現代主義的推波助瀾使得裝置成為立體藝術形式的發展主流,擬真的塑像在戰後歷經了式微的窘境。而乍看之下回歸寫實的段安國作品,並非走回傳統老路,他早年曾協助父親於市場擺攤,見識過顧客百態,以皮革為媒材進行創作後,他依照自己對這些形影的印象進行造像,並非比對特定的人物而塑,實則趨近 20 世紀中後期開始興起的超寫實主義雕塑。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塑像,並非複製現實的拷貝品,雕塑者於此一如小說或劇作家,透過擬真的藝術技法和精巧的細節安排,意欲呈現的是人性的共通面貌。

展出地點選於 boven 雜誌圖書館的一樓咖啡館,乃因咖啡館中的深刻交談,常能引發許多乍現的靈光,而那一尊尊皮偶即如咖啡座上的鄰人,各有深刻的人生故事,靜待每一個觀眾的偶遇交流。

一圖看懂

boven café 展場空間。(圖/段安國皮革雕塑藝術臉書官網)

分享本圖

展覽動線 六大展區特色

三川工作室為增加與觀者的互動,帶入趣味性來推廣工藝之美,在展覽動線規劃方面有坐有站,觀賞形式多元。而每項創作的旁邊僅標示作品名稱與作品尺寸,其作品簡介則不直接露出,而是選擇封裝於信封內,集中放置於吧檯,引領觀者前往探索,閱讀每一封信裡蘊含的作品故事。

  1. 「射日傳說」:展覽由此一原住民像作為開端,是段安國將個人工藝推向巔峰的展現。段安國以皮革塑出了肉身形體的原始之美,從雙手張弛弓弦的動作、雙腿的跨步,感受皮革所塑出的肌肉張力、原始之美,並呈現與大自然搏鬥的緊張氛圍。段安國意欲藉由勇士對抗太陽的勇敢精神,致敬原住民文化、神話傳說之美,並對後世傳達祖先對生活的拚搏精神,隱含積極、努力向上的鼓勵。
  2. 表情系列:最富情緒感染力,觀賞重點在於人偶的面部表情,「悅」的寧馨、「思」的沈靜、和「不屑」的高傲。突破展覽多以站姿觀賞的形式,三川工作室保留boven café的部分座位,邀請觀者在作品的對面坐下,如同在咖啡座的鄰人般交會。
  3. 百工系列:本展核心,意欲傳達世人皆職人的真理,並致敬在各行各業打拼事業的小人物。「珠寶匠」、「老鞋匠」、「忘我(大提琴家)」、以及段安國最新創作、首度曝光的「信心(醫生)」,都等著觀者來探索人的各個面向;也正因有如此多形形色色職業,才能交織堆疊出日常生活的厚度。關於全新創作的「信心」,是段安國在疫情爆發後有所感,向醫護及對抗病毒全體人民致敬,故以胸腔x光片為意象,寄託情感,雖然生活充滿許多未知的痛苦,但鼓勵大家仍要積極治療,懷帶希望來過每一天的生活。此作有個隱藏小亮點在於醫師的褲子,使用30年的日本豬皮製成,呈現獨一無二的精緻感。
  4. 三芝系列:段安國以一尊塑鋼土做的人偶為基底,以皮革繃塑出「雨那欸落未停」、「雨中豐收」兩款人像,為觀者拆解皮塑工藝的多變,一個母胚卻能塑出全然不同的人偶與氛圍。
  5. 媽祖:展覽最後,以全新發表、神聖的「媽祖」做收尾,段安國運用經年累月的純熟技巧,以及厚實有勁的雙手,繃塑出媽祖慈愛世人的面容,照看著展場內的人間百態。
  6. 選書與影片:除了賞析作品本身,本展也透過跟boven雜誌圖書館合作挑選的書籍,以及段安國訪談影像,讓不同媒介述說作品意涵,使觀展體驗更加豐富。
一圖看懂

「射日傳說」,段安國。(圖/三川工作室提供)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珠寶匠」,段安國。(圖/三川工作室提供)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忘我(大提琴家)」,段安國。(圖/三川工作室提供)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雨那欸落未停」,段安國。(圖/三川工作室提供)

分享本圖

 

展覽資訊

展期|05/06 Fri - 05/16 Sun 11:00-19:00

地點|boven café(boven雜誌圖書館的1樓咖啡廳)

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107巷5弄18號(台北捷運 板南/文湖線 忠孝復興站 4號出口 步行約5分鐘)

#一票三用

票價150/人,憑票卷可享用以下美好用途:

1》難得近距離觀賞精彩作品,閱讀他們的故事。

2》票卷免費兌換咖啡茶飲,啜飲觀展餘韻。

3》憑票可半價進入位於B1的雜誌圖書館,閱覽尋覓更多藝術靈感。

 

段安國社群媒體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Dwanankuoleatherart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rtcraft_dwan/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圖/ACPV ARCHITECTS)

建築 不只是城市中的風景而已|與國際建築大師關於建築、城市與生活風格的一段對話

關於城市輪廓,建築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它不但必須解決場所議題,更要帶動生活的想像與期待。這一次趁著義大利國寶建築師 Antonio Citterio 領軍的...

(圖/Bushmills)

愛爾蘭與台灣最近的距離|與 Bushmills 首席釀酒師 Colum Egan 的生活風格對話

相較於蘇格蘭威士忌,對台灣人來說,他們對於愛爾蘭威士忌或許比較陌生,這可能是因為「大國政治」的關係,台灣人與愛爾蘭似乎認識較少,但作為蘇格蘭威士忌的「大前輩...

藝術拍賣官游文玫

「幫拍品找到心愛的主人,就是我的意義」|拍賣場的指揮家:藝術拍賣官游文玫的人生故事

拍賣官,在你印象中是怎樣呢?許多電影裡,他們穿著正式服裝,站在台上,現場來賓爭著競價,而拍賣官揮著手,帥氣落槌。然而,這種畫面是真實存在嗎?究竟「拍賣官」...

(圖/舊妮老物 提供)

跨界實驗室|關於老物》放血=治病?你不知道的中古醫療觀

放血療法裡對我們來說可能不是這麼陌生,依我膚淺的理解,中醫會在傷處扎一個小洞,將少量淤血放出,達到氣血循環的效果,但你知道嗎?在歐洲,放血療法(...

(圖/坂本龍一 fb)

跨界實驗室│關於電影 》音樂大師的「配樂進化史」:坂本龍一的五部傑作,創造永恆影史經典

當悠揚琴音在銀幕前後流轉縈繞,正在觀賞電影的你,無論是感動的熱淚盈眶,或是悲傷的悵然若失,問及心中會浮現哪一號人物,答案仍舊會是——坂本龍一。...

(圖/Audemars Piguet 官網/HUBLOT 官網)

跨界實驗室│關於腕錶 》從工藝結晶到藝術家的專屬畫布,當代腕錶的「藝術性」從何而來?

在過去,當腕錶與藝術扯上關係,通常都直指著琺瑯、金雕、鏤空等傳承以久的製錶工藝,可到現今,我們統稱的「藝術腕錶」範疇,聯想到的除了上述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