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盛行親子夏令營的此刻,《 The One 》執行長劉邦初卻提出一個看似簡單,卻直指人心的提問——「我們都為孩子找過夏令營,但你有沒有為自己找過?」於是,「大小孩童樂會」就此誕生。
這不是一場以「童趣」為包裝的品牌活動,而是一場為大人所設計、以文化記憶與生活感受為核心的夏季實驗場。活動以南園為舞台,串聯來自台灣與國際的選物、書法、文化出版社等職人與品牌,透過減法生活、感官重啟與文化傳承,編織成一場為大人找回「心中孩子」的節慶。
「大小孩童樂會」的場地選擇南園,確實其來有自。劉邦初形容:「南園不是招待所,也不是觀光飯店,而是一座讓人重新與自己對話的容器。」這座由建築大師漢寶德於 1970 年代設計的園林建築,原為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所設的招待所,如今則被轉化為一個以「生活哲學」為核心的文化據點。「創意需要信任的土壤。」而南園正是如此,提供了一種精神與空間的寄託。
針對這個「同/童樂會」,劉邦初告訴我,The One 並不特意追求「親子市場」的主流化趨勢,反而刻意設定「婉拒七歲以下小孩」的原則,就是希望在這片安靜與節奏被放慢的土地上,大人能重新感受自己的狀態,喚回心中那個尚未消失的童年靈魂。
The One 執行長劉邦初。(圖/ The One 提供)
分享本圖為什麼要為大人辦夏令營?
「每到夏天,家長都在群組裡幫小孩搶課程、排活動,沒有人問過:那大人要去哪裡?要不要也為自己排一場『生活再教育』?」劉邦初眼中這場名為《大小孩童樂會》的活動便以此為起點,不同於傳統夏令營安排密集課程、遊戲與團康,The One 選擇反其道而行,策劃了一場以「慢」行為基調、以精神體驗為核心的策展式夏日生活節。
《大小孩童樂會》這樣的策展,其實邏輯在於「與記憶的互動體驗」。它不是親子派對,辦的是「感性實驗」;不營造虛浮打卡感,而是強調文化記憶、個人秩序與生活質感,而且,它所找的合作品牌並非聯名觀點,而是共同構築一場「重新成為自己」的夏令過程。
在這場同樂會裡,每個合作品牌不是「配合商演」,而是完整地把自己的理念、感性、價值投入進來——像恆隆行透過減法設計,在活動中不以展示商品為核心,而是強調「物件如何形塑日常的感受」,從「用一口湯感受到家的溫度,到吹一頭風找到內在的秩序」這種看似無形的設計哲學,正是「大小孩」需要的心理召喚:不是過生活,而是感受生活;以戶外及露營選品為核心的 Snow Peak ,設計了一場「營火晚會」作為感受的直效呈現——想像一下,當火光升起時,眾人靜坐、圍爐而談,遠離城市的光害與喧囂,在自然與火焰的引導下,重新學會用心交談,「當你坐在火堆邊、什麼都不做,靜靜地呼吸、感受空氣與溫度,其實那才是生活最原始的『存在感』。」這不只是露營體驗,而是一種生活觀的對話轉化。

從文化觀點出發,大小孩童樂會呈現的是「記憶觀點」,那可能是一個開關,讓你走入屬於自身的思維想像中。(圖/ The One 提供)
分享本圖至於作為擁有百年歷史的書寫品牌,林三益這次帶來的是一次「文化的親筆書寫」觀點。品牌第四代傳人林昌隆分享,過去祖父常寫家訓給子孫,而這些曾被「逼迫」學習的書法,如今成為大人願意自發書寫的內在秩序,「這一代也許寫字的機會不多了,但在用毛筆書寫文字那一刻,身體會重新記得,什麼叫做『靜心』的感受。」至於以「出版的不是雜誌,而是一整個文化的資料庫與基因庫」的漢聲出版社,這個過去以「田調」與「報導文學」記錄台灣的品牌,帶來的《中國童話》《漢聲小百科》等作品,不但觸動許多來賓的童年回憶更創造了「承先啟後」的想像,融合今年 7 月於松菸策辦「漢聲55週年展」,邀請所有人從記憶中走出,重新回到文化的現在式。
「影響力消費」與「使命感經濟」
聊起這一段「跨界的對話」,劉邦初將這一切歸結為兩個關鍵詞:「影響力消費 Impact-driven Consumption」及「使命感經濟 Mission-driven Economy」。他說這是一種將消費行為視為文化選擇與社會行動的生活方式。

在大小孩童樂會裡,每一次參與、每一次選品、每一次體驗,都與自身的體驗緊密連結。(圖/ The One 提供)
分享本圖在大小孩童樂會裡,每一次參與、每一次選品、每一次體驗,背後都有一個疑問:「我支持的是什麼?」劉邦初告訴我,這些選品之所以存在,不是因為它便宜,而是因為它背後有理念、價值與美感:「我們希望消費的不只是產品,而是價值與感受的轉譯。」他笑說「支持一家品牌,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樣貌」,品牌經營者不會靠商業回報作為唯一指標,而是將企業視為價值傳遞者與文化保育者,他舉例像是 The One 這幾年將盈餘投入文化支持行動——像是每一季支持年輕音樂家與藝術創作展現的「首席之聲」,或是資助國樂與戲曲青年演出的沈浸式戲曲體驗,這些都不是行銷,而是一種「共感的投資」。
劉邦初覺得,台灣生活的「品質」早已在水準之上,「所以下一代不應該再只談 CP值,應該要更學會如何辨識質感。」質感,來自於選擇的自覺、生活的敏銳與文化的脈絡,而他眼中大小孩童樂會不只是一場活動,而是一場對於社會議題的發聲,他想問的是「在快速變遷的世界裡,誰還願意放慢腳步、重新學習生活的本質?」這,確實是個大哉問。
當然,如果我們還願意如此,那麼,《The One》與這些生活風格夥伴的實驗,就不僅止只是一場成功的品牌活動,而是一次關於台灣未來生活風景的集體想像,「我覺得,這超有趣的。」劉邦初的笑容,看得出來,心中的大小孩,正在蠢蠢欲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