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錶之人、不戴錶都值得認識的商業話題:為何「獨立製錶師」是鐘錶界的超級巨星?

Cintrée Curvex™ Skeleton(圖/ IG @Franck Muller Geneve)

鐘錶記者篠田哲生曾言:「告訴我你戴什麼錶,我會告訴你,你是什麼樣的人。」一個人腕上之錶往往會悄悄地透露著他的性格與魅力;而與人談錶,猶如欣賞藝術和音樂一般,是一種素養,更是能展現自我個性的配件飾品。
篠田哲生將在本篇文章中介紹一款鐘錶業界備受矚目的品牌——FRANCK MULLER,以及造就如此臻於完美之錶的背後製錶師,又曾擁有過什麼樣的繆思與際遇。

自行接案的自由業者,在日本有漸漸增多的趨勢,據說目前全日本的勞動人口,就有 10% 是自由業者。這一、兩年來因為疫情的影響,在家工作、遠端作業的人數變多了。

想到能遠離複雜的辦公室社交、職場人際關係、人擠人或塞車的通勤地獄,這種獲得解放的喜悅,加上不進公司也能完成工作的成就感,想必讓很多上班族都想轉型當自由業者。但自由業者想要獲得穩定的工作來源,最重要的條件是本身的專業技能以及誠信。在製錶業界,其實也有這樣子的一群人,他們就是獨立製錶師。

不隸屬於任何企業、自由接案的獨立製錶師

過去的製錶產業,是由個別的製錶師獨立製作零件、自行組裝,再進行裝飾作業後,好不容易才完成一只腕錶。但隨著產業進化,市場對腕錶的需求量大增,因此從原本的一人作業,轉變為專業分工,規模也逐漸擴大,最後就形成一個獨立的製錶品牌。但成立品牌之後,就變成公司經營,要考量的事情更多、更廣,尤其為了確保獲利,經常必須犧牲創意。如此做法,當然會引起以原創為畢生志向的製錶師們不滿;故不隸屬於任何企業、自由接案的獨立製錶師,就成了新的出路。

以獨立製錶師身分獲得極大成功的最佳案例,應該就是法蘭克.穆勒(Franck Muller)。名錶品牌法穆蘭(FRANCK MULLER),現在也是世界知名的品牌之一,最開始是以穆勒的一人製錶工坊為起點。

一圖看懂

Sporting CP Remember 115 (圖/ IG @Franck Muller Geneve

分享本圖

1958 年出生的穆勒,他以最優秀的成績畢業於日內瓦鐘錶學校。同屆的畢業生們大都選擇去有名的鐘錶企業上班,他卻選擇拜師學藝,成為鼎鼎大名的製錶師斯文德.安德森(Svend Andersen)的徒弟。

斯文德.安德森堪稱是獨立製錶師界的傳奇宗師,他曾經在百達翡麗服務多年,參與了許多百達翡麗重大錶款的設計與開發。穆勒在這位大師底下學習,大大精進了自己的知識與技術,甚至還透過修復博物館館藏的古老時鐘,接觸到數百年前鐘錶工匠們的智慧。

後來,穆勒也開始接受來自腕錶愛好者們的訂單,為他們客製專屬腕錶。有位女性錶迷對穆勒說:「為何不製作更有你的特色的錶呢?」這句話鼓勵了穆勒,也造就日後法穆蘭腕錶最具代表性的方圓酒桶型錶殼。與見多識廣、眼光精準的行家們交流,更加激發了穆勒的創造力。

一圖看懂

Vanguard™ Revolution 3 Skeleton(圖/ IG @Franck Muller Geneve

分享本圖

在 1986 年時,穆勒第一次參加巴塞爾國際鐘錶珠寶展(Basel world),這是他以製錶師的身分受到矚目的契機。他在這場展覽上,展出擁有 Free-oscillation Tourbillon 的超複雜功能構造的腕錶,且瑞士的藝文報紙,也刊登了這款腕錶的報導。報導中稱讚穆勒擁有黃金之手,這款轟動錶展的腕錶,也引起當時瑞士總統的興趣,還特地親臨展場欣賞。

最成功的獨立製錶師之一:徹底展現原創力的 Franck Muller

穆勒以研究腕錶的複雜功能構造為主力,接連創造出讓錶迷們好奇的超華麗腕錶。1992 年,穆勒終於成立自己的品牌法穆蘭,正式闖蕩錶壇。後來穆勒那有如傳奇般的神奇發展,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為了徹底發揮自己的原創力,他拒絕加入市面上所有的名錶品牌企業,憑藉著絕美華麗的設計,以及令人讚嘆不已的複雜功能構造,穆勒一再創造話題熱潮,他自己的原創品牌也獲得極大的成功。如此成績輝煌的獨立製錶師,業界很難再有第二人。

時光流逝,距離穆勒獲得大成功的時代,至今已過了 30年。現在的獨立製錶師依然非常受到注目。這些以個人身分製作原創腕錶的獨立製錶師們,隸屬於名為獨立製錶人協會(Académie Horlogère des Créateurs Indépendants,簡稱 AHCI)的國際性非營利組織。此協會從最一開始的 6 個人(包含穆勒在內),到現在成員名單上共有 29 人。日本的獨立製錶師淺岡肇及菊野昌宏也名列其中,成員中亦有來自俄羅斯及中國的獨立製錶師,由不同國籍的成員組成,讓協會朝更多元的方向前進。

獨立製錶師們一邊守護著歷史悠久的傳統製錶技藝,同時也以獨創的創意及實力,持續製作獨一無二的腕錶,也正因為這些鐘錶文化流傳至今,才讓製錶產業變得更加豐富多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是文化《談錶,商業人士必備的素養》(原標題:鐘錶業界的超級明星──獨立製錶師

責任編輯/ 鄧羽辰、陳鈞煥

1% 頂尖專家都怎麼生活?更多深度內容都在:1% Style Facebook 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照片資料來源:花蓮縣文化局官方資料)

隨「太平洋花蓮溫泉季」裊裊輕煙,走入秋季湯花之戀

當城市的氣溫開始微涼 ; 當樹梢的枝葉浮現紅、黃、橘三種色彩 ; 當花東縱谷間灑落的陽光,褪去猛烈,而變得溫柔可人 ; 當花蓮瑞穗溫泉公園,亮起了一盞盞燈籠...

把遲到視作理所當然的民族 首圖

把遲到視作理所當然的民族:凡事講求慢慢來的義大利人,如何享受「Slow Living」帶來的喜悅

想像著某一個週末午後,滿心期待一整個早上的浪漫飯局總算如期而至,準時甚至提早出現在餐廳門前等候的你,卻乾坐了五分鐘、十分鐘,甚至半小時都不見對方人影,...

資料來源:花蓮觀光資訊網

跨越時空,花蓮原古的島嶼語言,串起太平洋的珍珠項鍊

曾經,海洋是人類通往世界唯一的道路,而島嶼,則是一顆顆被細心安排的珍珠,「南島語系」就如同那根串起太平洋珍珠項鍊的線,用文化和語言,...

圖片來源:花蓮觀光資訊網

花蓮「台灣原住民慢食博覽會」,擁抱大地的美味節奏

慢食,走入大自然的豐盛 壯闊的高聳山陵,碧綠的波光粼粼,這裡有山的堅定沈穩,也有著河水的溫柔綿延 ; 這是大自然豐沛的累積,也是人們自在心靈的土地。...

作為石頭的故鄉,近三十年來,花蓮以不間斷舉辦的石雕藝術季,致力推廣著石雕藝術,試圖從岩石剛冷的切割線條中,尋找柔性的文化能量。(圖片來源: 2023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形象影片)

從石頭剛冷的切線中,尋出的柔性文化能量—— 2023 花蓮石雕藝術季

「風的輕咳和水的吻痕/在立霧溪兩岸的山壁上/塑出最完美的曲線/讓山川河海全都匯聚於花蓮/寫下夢與愛的諾言/讓整個臺灣驚艷」,這是詩人向陽筆下峻嶺深壑的花蓮,...

1_太巴塱_展覽第二區_續存.jpg

以口傳探尋部落起點,花蓮太巴塱文物館首展《TAFALONG 太巴塱》盛大開展,四大展區傳承遠古文化

秀水明山的花蓮縣光復鄉,亦是阿美族最大且最古老的部落「TAFALONG 太巴塱(塱,音同「朗」)」部落的所在地,「太巴塱」實為原住民語中的「白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