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相機思維製作高端工藝腕錶|徠卡 ZM 腕錶系列背後的巨匠精神

徠卡腕錶1

對攝影來說,時間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相機可以捕捉轉瞬即逝的瞬間,而腕錶則展現了對精準度和優質工藝的追求,這種追求自 20 世紀以來就定義著徠卡品牌。徠卡 ZM 腕錶系列延續了這一傳統——「 ZM 」指的是「 Zeitmesser 」(時計),這也正是這些腕錶代表的內容:融精密技術和低調優雅於一身,讓佩戴者在手腕上承載一段淵遠歷史。

時間回到 1863 年。當時,徠卡公司創始人恩斯特·徠茲一世年僅 20 歲,他在為一家瑞士鐘錶製造商工作時收穫了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為他在 1870 年創立恩斯特·徠茲公司奠定了基礎,也就是後來的徠卡公司。一個半世紀後,徠卡 ZM 腕錶展示了這些經驗,每一枚腕錶的製作中,都傾注了與每一台徠卡相機相同的熱忱。

發揮精準設計與匠心工藝的徠卡 ZM 1 和 ZM 2 

徠卡設計理念的核心是專注本質。這種永恆優雅的原則根植於徠卡相機之中,同時也反映在 ZM 1 和 ZM 2 腕錶的設計中。這兩款精緻的腕錶擁有獨特的徠卡美學,結合創新技術和經典計時功能,全德國製造的腕錶工藝,由徠卡設計師 Achim Heine 傾情呈現。

一圖看懂

(圖/徠卡 提供)

分享本圖

圓頂藍寶石水晶、與拉絲和拋光細節,形成鮮明對比的細膩噴砂表面、集成顯示底蓋的錶殼,還有靈感源自相機快門按鈕的專利按壓式錶冠,讓徠卡 ZM 1 和 ZM 2 成為經典徠卡 M 系統的巧妙致敬,只需按下按鈕,即可將小秒針歸零,錶盤上的圓形狀態指示器會變成紅點。這是一種方便且超精確的時間校準方法。就像徠卡相機的快門按鈕一樣,按下按壓式錶冠本質上成為了定格時間的一種方式。

一圖看懂

(圖/徠卡 提供)

分享本圖

Achim Heine 解釋道,「徠卡 ZM 1 和 ZM 2 的細節受 M 系列相機啟發,在其設計語言中得到進一步發展,成為腕錶獨特且無可比擬的組成部分。」

致敬攝影和精密儀器的徠卡 ZM 11

堅守品質、注重分秒——徠卡 ZM 11 是對創新傳承和製錶熱愛的致敬。經典設計、細緻工藝、光影設計讓徠卡 ZM 11 成為了變化、運動和時間本身的象徵。它代表著在每分每秒中發現非凡的追求。

一圖看懂

(圖/徠卡 提供)

分享本圖

徠卡精品機芯 LA-3001 與瑞士手錶製造商 Chronode 共同開發,以每小時 28,800 次的精確頻率運轉,其計時精度為每天 -4/+6 秒,動力儲存長達 60 小時。對細節的關注也體現在大約 35 顆鑲嵌的寶石以及精細的噴砂、拉絲和拋光技術中,讓人聯想到徠卡 ZM 1 和 ZM 2 機芯的表面光潔度,機芯則嵌入 41 毫米防水、優雅的鈦金屬和不鏽鋼錶殼中。

一圖看懂

(圖/徠卡 提供)

分享本圖

只要按下標誌性的「紅點」,ZM 11 的外觀就能輕鬆變換,其靈感來自徠卡相機的鏡頭鎖定機制,錶帶選項也都專注於配戴舒適度,並填充有特殊夜光材料,確保在所有光線條件下都能達到最佳能見度。

徠卡腕錶系列背後的巨匠們

以相機思維製作腕錶,是否真能達到技術互通?這還要依靠各方專業人士的技術合作,才得以完美達成目標,而徠卡便集結了來自德國橫跨腕錶、相機產品的高階設計、研發、業務、品牌等相關人才,目的便是為了將徠卡捕捉時間一瞬的精神,復刻至 ZM 系列腕錶,這群巨匠便是推動計畫的一大功臣。

“當我看著它或者戴著它的時候,我可以說,沒錯,這就是徠卡腕錶。” —— Andreas Kaufmann

Andreas Kaufmann 博士是徠卡相機的大股東及監事會主席,他正在通過發展這一新專案來傳承徠卡歷史及其與製錶的聯繫。他對徠卡在鐘錶行業的未來也有著清晰的願景。

一圖看懂

Andreas Kaufmann(圖/徠卡 提供)

分享本圖
“我很高興看到腕錶也成為了徠卡產品系列的一部分。腕錶是一種非常迷人的產品,是真正的傑作。它們是專為手腕設計的徠卡產品。” —— Henrik Ekdahl

Henrik Ekdahl 是 Ernst Leitz Werkstätten GmbH 的總經理,該公司位於徠卡總部,德國威茲勒的徠茲公園。他負責監督設計師、製造商和銷售團隊之間的合作過程,助力徠卡腕錶和配件業務的發展。

一圖看懂

Henrik Ekdahl(圖/徠卡 提供)

分享本圖

“每個專案都會有自身的技術挑戰,但除此之外,還關乎品牌調性、背景和需求。” —— Jean-François Mojon

徠卡 ZM 11 的複雜機芯是與 Chronode SA 及其創始人 Jean-François Mojon 合作的成果,後者以其在高端機械機芯製造方面的專業知識而聞名。Mojon 和他的團隊與徠卡在高端腕錶方面合作密切,共同開發了這款高精準度的瑞士自動機芯。

一圖看懂

Jean-François Mojon(圖/徠卡 提供)

分享本圖
“如今,我們回顧徠卡過去百年的歷史、文化和設計理念,希望能在工作中致敬傳統,將其發揚光大。在設計中融入紅點等徠卡標誌性元素非常重要。” —— Marcus Eilinger

工業設計師 Marcus Eilinger 在瑞士腕錶行業成績斐然,如今,他在 Ernst Leitz Werkstätten 擔任創意總監。他在徠卡 ZM 11 的設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圖看懂

Marcus Eilinger(圖/徠卡 提供)

分享本圖

“我為這款腕錶感到自豪,因為它與節奏日益加快的數字世界形成了鮮明對比。它體現了徠卡的核心價值觀——專注本質、極簡主義,及其品牌元素和控制體系的有形機制。” —— Achim Heine

1989 年,Achim Heine 創立了設計機構 Heine Lenz Zizka 。2014 年,Andreas Kaufmann 博士聘請他為徠卡腕錶系列的產品設計師。在此之前,Heine 已為徠卡公司設計了多款相機。他與品牌理念也有著深厚的聯繫,深深影響了徠卡腕錶系列的設計和功能。

一圖看懂

Achim Heine(圖/徠卡 提供)

分享本圖
“這款腕錶不僅包含了徠卡的DNA,還包含了我的心血和靈魂。從最原始的草圖到最後一顆螺絲,我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 Markus Lehmann

徠卡可以十分自豪地說,每一枚徠卡 ZM 1 和 ZM 2 腕錶都是「德國製造」。黑森林地區的傳統公司 Lehmann Uhren 的總經理 Markus Lehmann 也始終在大力推動徠卡 ZM 1 和 ZM 2 的研發,以及這些高精準度鐘錶產品的生產。

一圖看懂

Markus Lehmann(圖/徠卡 提供)

分享本圖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夏2

當莫內遇見夏荊山|趙忠傑與東方藝術的「再一次」對話

從印象派到佛畫,趙忠傑的收藏轉向不只是一場美學選擇,更是一場東方文化的話語重建。他推動藝術教育、建立基金會,計畫以科技與人文共構台灣未來的文化地標。...

2

這個夏天,和布丁狗一起做便當:ABC Cooking Studio 推限定手作便當課「布丁狗的野餐日」

說到夏天最療癒的事,大概就是和可愛的布丁狗一起待在廚房裡了。ABC Cooking Studio 這次和三麗鷗合作,推出了一個讓人光聽就覺得心情很好的課程...

(圖片:Nothing)3

跨界實驗室|關於科技》Nothing 中 聽見世界|Nothing Ear (Open) 評測:開放式耳機的美學誘惑與真實挑戰

Nothing Ear (Open) 以開放式耳掛設計與透明美學吸引設計愛好者,也為長時間配戴者帶來舒適新解方。然而在真實使用中,...

(圖/台中藝術博覽會 提供)

在這個夏天,藝術熱力引爆台中:三場展覽勾勒城市感知的未來路徑!

當城市的節奏越來越難以捕捉,藝術卻總能為我們指出新的感知路徑。從一座備受期待的美術館誕生、一次東西名作的跨海交會,到一場集結 62...

(圖/RIEDEL 提供)

1% KNOWLEDGE》喝葡萄酒,為什麼還要對酒杯斤斤計較?葡萄酒杯如何改變你的品味體驗,從 RIEDEL 談起

葡萄酒早已成為生活品味的象徵,但要真正理解一瓶酒,選對酒杯才是關鍵。從中世紀粗重木杯到現代功能化設計,酒杯早已不再只是容器,而是風味的放大器。不管是...

(圖/@ARABAKIROCKFEST X)

2025日本必去六大音樂祭:落於山中湖畔 x 遠觀富士山,解鎖絕美聽團地點!

在人群中唱著歌曲,隨著旋律自由的擺動,彷彿靈魂被拉入音樂的世界…。 聽團,是許多人追尋自由的方式,享受音樂的過程。近年來,隨著喜愛樂團的人數漸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