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攝影已經不再是少數專業人士的專利。如今,幾乎每個人手中都擁有可以捕捉瞬間、記錄當下的工具,無論是手機、相機還是其他設備。攝影的普及使得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生活的見證者,不再局限於專業攝影師或歷史性的事件。攝影不僅是藝術,更成為了一種普及的語言,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到這場視覺的記錄中,見證且保存屬於自己的故事。
為紀念首款量產 35 毫米相機——徠卡 I 型問世百年,徠卡相機公司推出名為「世界需要見證」的全球性廣告活動。這次活動選擇四幅歷史影像作為主角,橫跨將近一世紀的時間。最早的一幅來自奧斯卡·巴納克(Oskar Barnack)—,他在 1925 年拍下《廣播愛好者》(Radio Amateur),不只展現作者的幽默和構圖巧思,更反映了他廣泛的興趣。

《廣播愛好者》奧斯卡·巴納克。(圖/徠卡 提供)
分享本圖另外三幅作品,分別來自不同世代的當代攝影師——傑夫·梅默斯坦(Jeff Mermelstein)、馬特·斯圖爾特(Matt Stuart)與喬爾·梅耶羅維茨(Joel Meyerowitz)。從攝於 1993 年的紐約《人行道》,到倫敦《牛津廣場》的人群碰撞,再到《巴黎,1967》,每一個作品都是從真實世界中捕捉而來——有戲劇性、有巧合、有情緒,也有歷史無聲的流動。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作品並非為廣告特別拍攝,而是從現有的真實照片中精選而出,未經任何後製修飾或編輯。
《人行道》紐約,1993 ©傑夫·梅默斯坦。(圖/徠卡 提供)
分享本圖《牛津廣場》倫敦 © 馬特·斯圖爾特。(圖/徠卡 提供)
分享本圖《巴黎,1967》©喬爾·梅耶羅維茨。(圖/徠卡 提供)
分享本圖2025年,徠卡 I 型相機問世整整一百年。從 1925 年萊比錫春季博覽會上的首次亮相,到今日遍布全球的專賣店,徠卡早已成為「如何看見世界」的一種象徵。這場全球性活動,也將在超過 120 家徠卡專賣店展出,透過影像,與世界對話。一百年過去了,相機與拍攝方式不斷更替,但人們對「見證」的渴望,依然沒有改變。而我們每個人,也依然有能力,拿起相機,見證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