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夏日微風,走在巴黎街頭,進入地鐵站,看著地圖對照車站名稱,掃描 Apple Pay,拿著車票進站。在車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一邊抬頭確認是否過站,最終抵達離艾菲爾鐵塔最近的地鐵站 Passy。出站後,沿著河堤走,陽光透過樹蔭灑下,看著塞納河中的遊船,眺望著遠方的艾菲爾鐵塔,好不浪漫。
轉眼間,走到耶拿橋上,只見一個人拿著老古董的老式攝影機,站在橋上,給人拍照,洗出來會是以一張黑白報紙的頭版呈現,十分有趣。看著眼前的相機,我心想,這台相機,好似只在電影中看過,實際一看,發現相比數位單眼,它機身大了許多,如果要長期使用它拍攝,感覺蠻麻煩的。看著相機的同時,也讓我特別好奇,究竟相機,是怎麼發明出來,過程中,經過多少次的突破性改革呢?
(圖/徠卡相機 提供)
分享本圖談到相機的起源,可能很多人會認爲,是近三百多年的事情,但其實最遠可以追溯至公元前!最早的相機起源,叫做暗箱,在亞里斯多德的《論問題》中,以及孟子都有發現到,光線可以通過小孔可以形成倒立成像。到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會用暗箱的方式,作為繪畫的輔助工具,像是達文西在《大西洋手稿》中,有出現暗箱的草圖。而第一台真正的相機,1839年由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發明出來,值得一題的是,其外觀和暗箱十分相似,這也是有趣的點。
從19世紀初,第一台相機問世開始,在全世界帶來轟動,至此也有多種攝影器材的演化,像是感光材料的革新,而在其中,徠卡相機,也是重要的改革者,推動著相機歷史的進步。時光倒轉,回到 1925 年,徠卡 I 型相機,首次在萊比錫春季博覽會面世,這款 35mm 底片規格的相機,一出現立即吸引全世界的注意,並以 35 mm片幅(24 × 36 mm)確立為全球標準,進而造就了徠卡相機的興起,同時帶動了新聞攝影及紀實攝影,究竟這項新發明,在當時是創下怎麼樣突破性的改革呢?
(圖/徠卡相機 提供)
分享本圖講到徠卡 I 型相機的開拓者,恩斯特・徠茲二世,在當時透過獨到的眼光,大量生產由工廠測試負責人奧斯卡・巴納克所研發的徠卡原型機,身為精密機械師的他,經過多次研究、設計,終於發明出全新的緊湊型 35 mm 相機。然而剛好在他完成的那一年 1914 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研發項目被迫暫停。直到 1925 年時,徠卡 I 型相機,在萊比錫博覽會上亮相,因其輕巧且便於攜帶,瞬間吸引全世界的矚目,以及受到攝影愛好者的喜愛,並引領攝影界走向下一個里程碑!
(圖/徠卡相機 提供)
分享本圖剛好今年正是徠卡 I 型相機問世的 100 週年,在世界各地都有舉辦週年紀念展,紀錄下這經典時刻,回看過去,徠卡相機在 100 年前發行徠卡 I 型相機,更在往後的時光,一直用實際的行動影響著攝影界的革新,像是1930年,首台配備螺紋卡口和三款可更換鏡頭的徠卡相機問世,以及 1932 年,徠卡 II 型相機搭載了旁軸取景器,可實現快速精準的對焦,持續用相機,攜手民眾一同將珍貴的畫面,紀錄成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