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十月的台北被藝術充斥著,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ART TAIPEI 的展場逐漸熱絡起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展覽裡多了一個特別的角落,「藝術教育日十年專區」與「Pixsee 兒童藝術教育專區」,小朋友的笑聲與家長的交談聲交織成另一種節奏。對畫廊協會而言,這不只是博覽會的延伸,更是一段教育旅程的紀念。自 2016 年啟動至今,「藝術教育日」已陪伴 7,877 位師生第一次走進藝術的現場。
一堂在展場裡上的美感課
十年前,「藝術教育日」第一次邀請偏鄉與城鄉學校的學生進入 ART TAIPEI。從那之後,每年秋天都有孩子在這裡第一次聽導覽、第一次在藝術家面前提問,也第一次親手做出屬於自己的創作。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希望小朋友以美好的回憶進行創作,希望在認識了台灣的藝術家之後,再藉由這個活動,成為生命中美好的一天。畫廊協會秘書長游文玫回顧這十年:「一個眼神、一個提問,都可能是一顆改變世界的種子。」
從教育到情緒:SEL 的延伸
今年適逢十週年,畫廊協會以「沉浸式親子互動」為概念,推出「Pixsee 兒童藝術教育專區」,呼應教育部近年推動的「社會情緒學習」(SEL)核心。孩子們在柔光與色彩之間,練習「看見、感受、表達」,在故事、觀察與創作中理解情緒,也學會同理。
Pixsee 品牌經理許瓈元說:「我們希望透過這次合作,讓藝術與科技找到美好的交集,讓孩子在創作中找到自我,也學會表達自己。」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副司長王淑娟則提到,美感教育推動至今已十二年,她期待藝術教育日能繼續「埋下小小的種子」,讓孩子學會以多元的觀點看待生活,從看見他人的美開始,理解人生的多樣。

(圖/Art Taipei 提供)
分享本圖十年里程碑,一條從孩子出發的路
- 從 2016 年開辦以來,「藝術教育日」逐年擴大:
- 2017 年新增「DIY實作課」,讓導覽與創作並行;
- 2018 年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合作,培養青年導覽員;
- 2021 年疫情期間首次推出線上導覽,讓藝術跨越距離;
- 2023 年以「文化平權」為主軸,加入手語導覽,讓每個孩子都能平等觀展;
- 2024 年起更與北美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桃園兒童美術館合作,將博覽會的經驗帶進公共美術館。
而今年,象徵下一個十年的啟動:
「藝術教育日十年專區」以影像、圖文與互動裝置回顧歷程並展示學校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導覽暨 DIY 人才培育計畫」所培育的導覽人員培育的成果;「Pixsee 兒童藝術教育專區」則透過親子共學的沉浸式體驗,延續「從藝術中學會感受」的精神。

(圖/Art Taipei 提供)
分享本圖
一座讓美感扎根的橋樑
在本屆開幕致詞中,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說:「創辦 32 年的 ART TAIPEI 不只是亞洲重要的藝術博覽會,更是一座讓美感扎根校園的橋樑。透過藝術教育日,孩子能親臨展場,也讓學習轉化為實作與體驗。」台北市議員許淑華也笑著鼓勵現場的學童:「未來成為藝術家後,可以到畫廊協會舉辦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參展。」
這樣的「回來」或許正是藝術教育日的意義:讓小朋友在一次次創作中,學會與世界對話,也在未來的某一天,帶著屬於自己的作品回望這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