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台北將再次化身為國際藝術的舞台。由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發起的「2025 Taipei Art Week 台北藝術週」,將在 10 月 18 日至 11 月 2 日 盛大登場,串聯全城超過百間藝術單位,涵蓋美術館、畫廊、藝術機構與藝術家工作室,打造一場城市規模的藝術盛會。今年活動規模全面擴大,更首度推出「藝術巴士」,讓觀眾能輕鬆穿梭各大展區,體驗藝術與城市交織的多元風貌。
跨館聯盟 展現多元當代面貌
台北藝術週不僅是藝廊的年度盛事,更是館際合作的重要平台。今年共有 17 間美術館加入響應,推出多檔重量級展覽。國立故宮博物院以百年院慶特展《甲子萬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特展》,透過歷史文物回顧文化深度;台北市立美術館則帶來年度個展與「2025 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聚焦跨文化與社會議題。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呈現《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以大尺度裝置探索科技與宇宙想像;忠泰美術館則展出《創造即生活──愛諾、艾莉莎與阿爾瓦.阿爾托》,重現設計師阿爾托建築與生活的緊密連結。

2025 台北藝術週館際聯盟——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特展《甲子萬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特展》。(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提供)
分享本圖同時,富邦美術館推出英國藝術家安東尼・麥考爾光影展,文心藝術基金會展出台灣抽象藝術先鋒李元佳個展,洪建全基金會則以《野鬼 — 朱駿騰「河鰻」影像計畫》呈現社子島的時空張力,呈現台灣當代藝術的多元實驗。
畫廊串聯 八大區域共 70 間響應
今年藝術週更強調「城市即展場」的概念,規劃八大區域、近 70 間畫廊,從士林北投、大直內湖,到仁愛敦南、大安信義、永康、華山及北美館區,觀眾可依路線探索不同風格。士林北投區有新晉 Artemin Gallery 與曙畫廊帶來芬蘭與日本藝術家展覽;大直內湖則有宮島達男在台灣的首次個展《Endless Life Circle》、以及聚焦台灣藝術史的陳澄波特展。大安信義區則由藍騎士藝術呈現瑞士藝術家西瑞・菲茲《天堂遺落的浪漫》,亞紀畫廊則以「藝術家伴侶」群展探索情感與創作的交錯。
Gallery Weekend+藝術巴士
10 月 18、19 日登場的《Gallery Weekend》是今年最受矚目的亮點之一。兩日限定的藝術健行,將精選畫廊與藝術家工作室開放,讓觀眾能以「散步」的方式體驗城市中的藝術能量。今年更首次推出「藝術巴士 Art Bus」,規劃三條專屬路線,串聯八大展區,提供便利的移動體驗。觀眾可隨車穿梭城市,從畫廊到美術館,甚至走進藝術家工作室。例如,曾於 2025 巴塞爾藝術展亮相的藝術家蘇孟鴻,將於 Gallery Weekend 期間開放其工作室,讓觀眾得以近距離感受創作現場的能量。
國際論壇 聚焦亞洲策展

(圖/台北藝術週 提供)
分享本圖除了展覽與城市串聯,台北藝術週也將舉辦國際論壇(10/21),邀請國際策展重鎮齊聚台北。講者包括古根漢美術館亞洲藝術資深策展人 Alexandra Munroe、荷蘭皇家視覺藝術學院前總監 Emily Pethick、以及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藝術主管皮力,將聚焦「亞洲策展實踐、跨國藝術對話與文化策略」。這場論壇被視為今年度亞洲策展界的重要對話平台,不僅加深國際交流,也凸顯台北在全球藝術網絡中的地位。

(圖/台北藝術週 提供)
分享本圖藝術走進日常 數位放映與公共空間
今年藝術週也特別推出 數位藝術放映計畫 Taipei Lumitree,在敦南之森與城市街頭輪播台灣藝術家王新仁(阿亂)、陳普、王經堯與陳依純的影像作品。每段 3 分鐘的放映,將藝術帶入日常街景,讓行人也能偶遇當代數位藝術,體驗藝術與城市的即興連結。

(圖/台北藝術週 提供)
分享本圖ART TAIPEI 國際藝術博覽會

(圖/台北藝術週 提供)
分享本圖緊接藝術週主活動,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於 10 月 24 至 27 日在世貿一館登場。創立於 1992 年的 ART TAIPEI 是亞太地區歷史最悠久的當代藝術博覽會,本屆集結超過 120 家畫廊、六個國家與地區參展,展出涵蓋女性創作、原住民族藝術、錄像與新媒體等多元作品,以「Intersect: Diversity Equals Togetherness」為核心,回應當代藝術對平等與多樣性的持續關注。
台北,成為亞洲藝術交流的重要舞台
從跨館展覽到畫廊串聯,從國際論壇到數位放映,2025 台北藝術週以全城串聯的方式,將藝術帶入生活的每個角落。今年的藝術巴士更象徵著一種新的「城市導覽」,讓觀眾不只看展,更能在移動與相遇中感受台北的文化脈動。
欲知更多活動資訊,請參閱官方網站:taipeiartwee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