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實驗室|關於時尚》時尚 VS 叛逆:誰說不能做自己?在 Vivienne Westwood x 《NANA》限量聯名中,看到新世代重新定義叛逆與自由

4

我曾經看過一個編輯這樣寫關於「叛逆」的時尚:「時尚圈的各種『叛逆』故事,總令人讀來津津有味,畢竟要是少了這股衝撞現有體制、打破遊戲規則的革命能量,時尚永遠只會是一樁裹著糖衣的甜美幻夢,極度美味、特別奢侈,卻毫無餘韻可嚐。」

11 月 14 日,Vivienne Westwood 因為跟《NANA》聯名推出幾十款限量商品,因此在台北旗艦店外排著長長的隊伍。乍看之下,你可以說他們是一群風格鮮明的人,但我覺得,他們是一群勇敢表現自己,不被束縛的人。

Vivienne Westwood 叛逆的根源?

一圖看懂

(圖/Wikipedia 提供)

分享本圖

正如 Vivienne Westwood 本人一樣,從創業初期就戴著她的「龐克」風格,將反叛精神融入到生活與設計。她於 1971 年與 Malcolm McLaren 一起在倫敦創立了「SEX」服裝店,店鋪以大膽、挑釁的設計吸引年輕人注意,成為龐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Westwood 利用格紋、皮革、束身胸衣與釘飾等元素,顛覆傳統時尚規則,將地下文化帶入主流視野。

隨著品牌發展,她逐漸將目光擴展至高級時裝界,創立個人品牌 Vivienne Westwood,以她前衛剪裁和歷史服裝元素聞名。無論是早期的龐克設計,還是後來結合歷史與政治元素的高級訂製系列,她始終堅持「服裝是表達態度與個性的工具」,將叛逆、自由與社會關懷融入每一件作品中。

對她來說,時尚不只是美感,是立場

更重要的是,Vivienne Westwood 從來不把時尚只當成美學遊戲。她一生積極投入各式社會運動。從環境保護、女性權益到反核議題,都能找到她勇敢表態的身影。她甚至把伸展台當成她最擅長的抗議場域,讓模特兒穿上印有標語的服裝,以最醒目、吸睛的方式把立場與信念直接傳遞出去。

Vivienne Westwood 用 70 年代龐克打開戰場,用服裝作為反抗社會秩序的武器,她用剪裁去挑釁「端莊」與「漂亮」的定義,拒絕讓時尚溫順、安靜、迎合。

「The only reason I’m in fashion is to destroy the word ‘conformity’.」——Vivienne Westwood

同時,她也是研究者與叛逆者,她在服裝中大量引用 18 世紀宮廷、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傳統裁縫與歷史文獻,讓傳統在現代重新啟動能量。她始終相信:時尚只有在不舒服、在震動思維、在挑戰從眾時,才真正活著。正如她所說:「我做時尚的理由,就是摧毀『從眾』。」

Westwood 從不把時尚停留在美感,而是把它當成能直擊社會的工具。伸展台在她手中變成公共議題的舞台:氣候變遷、人權、反消費主義、反戰、反資本主義濫權⋯⋯這一些看似沉重的主題,都透過符號、廢布、歷史元素與解構剪裁被推到人群面前。她始終相信,品牌的意義不是賣東西,而是讓穿衣的人能公開說出自己的價值觀。

「Buy less, choose well, make it last.」對她來說不是宣傳語,而是用來直接反擊快時尚。於是,她的作品不追求性感或華麗,而像一場持續不斷的社會教育,用服裝逼世界正視自己不願面對的現實。

Vivienne Westwood 最迷人的地方正是不僅僅將風格鮮明的龐克融在設計,而是生活態度。她在1992 年獲英國皇室頒授大英帝國最優秀勳章(OBE),後續更在 2006 年獲封為女爵士(Dame)。更甚者,2001 年她獲選為英國皇家工業設計師(Royal Designers for Industry), 這一個又一個的榮譽,足以證明 Vivienne Westwood 在英國的「國寶級」地位,真正的「龐克教母」。

一圖看懂

(圖/Wikipedia 提供)

分享本圖

在亞洲,「做自己」究竟意味著什麼?

「叛逆」、「做自己」、「不被束縛」這些詞乍聽之下可能帶著衝擊感,甚至有人會把它們與不受控、負面態度聯想在一起,但對 Vivienne Westwood 而言,這正是她希望透過服裝傳遞的力量,讓人們勇於展現自我,不被社會既定印象框住。畢竟生活裡從來沒有絕對的對錯,真正重要的是,在人生的每個分岔口,都能保有獨立思考與表達意見的能力,而這也正是當今社會最珍貴、也最需要的特質。

在台灣的成長文化與背景中,叛逆並非是被鼓勵的價值。長久以來的亞洲文化把「乖、合群、不惹事」視為美德,因此年輕世代之所以特別渴望「做自己」,其實也不是因為想反叛,而是想在保留一點不被規訓的空間。也因此,Vivienne Westwood 的精神在這裡被重新定義:不是走在街頭的激烈對抗,而是一種更溫柔、但堅定的自我姿態。這些風格背後,其實反映了年輕世代對自主與身份認同越來越強的需求。

《NANA》再次燃起千禧世代的精神象徵

一圖看懂

(圖/Vivienne Westwood 提供)

分享本圖

那麼,為什麼這次與《NANA》的聯名能掀起如此高的關注度呢?原因不難理解。

《NANA》自 2000 年連載後,成為千禧世代與早期 Z 世代的共同語言。漫畫中的大崎娜娜(Nana Oosaki)作為搖滾樂團主唱,一身叛逆、鮮明的個性形象早已成為經典,也或許影響了很多個敢做自己的人。她穿著 Vivienne Westwood 的標誌性龐克風裝束,胸前的「土星項鍊」象徵自由、命運與不被束縛的靈魂。也因為如此,她成為無數讀者心中最耀眼的反叛符號,而當這個符號再次與品牌交會,自然能立即點燃跨世代的熱情與討論度。

一圖看懂

(圖/Vivienne Westwood 提供)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圖/Vivienne Westwood 提供)

分享本圖

或許許多人心中第一個想到的 Vivienne Westwood,是一個風格鮮明、定位高端的時尚品牌,這當然無可厚非。但它選擇與理念相近、卻更貼近年輕世代的《NANA》合作,正好讓品牌得以跨越原本的族群界線,把 Westwood 所代表的叛逆與自由精神,重新帶進新一代的生活當中。

看著隊伍中的那些年輕臉孔,我認為,所謂的叛逆不再是大聲反叛規則,而是選擇成為自己,努力靠近自己想要的樣子。於是,Vivienne Westwood 與《NANA》之間的火花,成了年輕世代表達自我、形塑生活態度的一種方式。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謝文(圖/嘉林餐旅集團提供)

與米其林主理人的一席話|當料理是一種修行:謝文師傅留給我們的火候、哲學與溫度

這是一篇屬於「懷念」的文章。謝文的一生,是半世紀的料理修行。從香港福臨門到台北文華東方雅閣中餐廳,再到捌伍添第與貳零捌公館,他始終相信料理要「真」與「純...

俞1

一步之遙的綠夾克夢:從練習場走上 PGA 巔峰,俞俊安改寫台灣高壇的下一頁

從中壢的小小練習場,到世界最嚴苛的 PGA 巡迴賽舞台,俞俊安用執念與冷靜闖出冠軍之路。差一桿的遺憾、數據與策略的養成,...

1

從自然汲取靈感,為夢想鍍上光芒:Jean Schlumberger 的異想與自然語彙,如何成為 Tiffany 百年靈魂

「對我而言,珠寶藝術首要是一種表達的方式,在時尚的慣常框架以外,表現另一種可能:純粹與持久的美態。」 —Jean Schlumberger...

新版旺卡,會跳踢踏舞?百老匯《巧克力冒險工廠》音樂劇開賣:3D視覺特效 x 魔術幻象,開啟奇幻旅程

還記得孩童時期,看完《巧克力冒險工廠》電影,總會幻想自己住在一座巧克力蓋的世界中,不論是椅子、桌子、電視,都是由巧克力製成,隨手一沾,...

(圖/貝克傢俱 提供)

用設計找到回家的歸屬感:四大療癒設計,從靜謐書房到與自然融合的戶外陽台,勾勒溫馨家園

下班後,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抬頭看著路燈照著黑夜,思考著一整天發生的事,轉眼間,來到家樓下,打開房門,家中獨有的清香迎面而來,深吸一口後,心情瞬間平緩,...

1

熱愛與真誠的力量|屬於于長君的燦爛星光:緩慢前行,也能很亮眼!

「我不敢說我有多成功,但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于長君說道。 每次給別人祝福的時候,我都會說:希望你能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