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女人追求風姿,無時無刻注意自己的儀態。但人生總有許多挑戰,當成為母親後,也許會遇到許多挫折。這篇我們來聊聊,面對真實的育兒挑戰時可以嘗試的4個實戰攻略。
【追縱 1% Style IG帳號】和1%頂尖專家一起提升生活質感
孩子也會被家長的焦慮影響,不如放慢腳步,一起享受沿途風景
孩子也會被家長的焦慮影響,不如放慢腳步,一起享受沿途風景(圖/Guillaume de Germain @ Unsplash)
分享本圖每個孩子的早晨日常工作千奇百怪,各有不同,只有家長才懂。我的孩子年紀還很小,我雖然不是經驗豐富的媽媽,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堅持──遇事不要慌,保持平靜,事緩則圓。
我希望我家的早晨充滿快樂的氣氛,小孩子一張開眼睛就對這個世界滿懷新鮮期待。教會他們每天早上該做的事,教他們準時做完,這確實很重要,可是我不想催趕他們,因為我想讓他們學會享受早上的例行工作。
讓我再次引用愛默生的話:「人生是一場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學校是孩子們的目的地,但是出門上學之前,在家裡吃早餐、刷牙、穿鞋子,這些準備上學的過程也有很多樂趣,值得好好體會。
我們會焦躁,不是因為孩子當下做得不好,而是因為我們得盯著時間,怕他們等會兒遲到。如果小孩上學總是遲到,與其忙著催促他們,不如提早叫他們起床,讓他們有餘裕準備好所有事情。
我們常常以為,有些事情本來就該很急。我的大女兒剛開始上幼稚園那一陣子,我會緊張地催她出門,握著她的小手急忙忙地衝去學校,我們在路上甚至會唱《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白兔之歌。就這樣連趕了三天,我意識到我做錯了。我的焦慮引發了她的焦慮,使得她跟著擔心上學遲到,以及隨之而來會發生的壞事。用這樣負面的心情去上學,並不是好事。後來,我們不再唱白兔之歌,想慢慢走就慢慢走。她可以花時間撿她喜歡的松果。偶而,我們會看到松鼠先生和烏鴉先生。看到漂亮的野花,女兒還會摘去學校送給老師,隨後這些野花會被插在小花瓶裡,擺在教室的午餐桌上。你一定想不到,自從我們這麼做之後,從來沒有遲到過。如果我們像以前那樣,每天趕路上學,那會錯過人生中多少美好的事情啊! 野花、松鼠、新鮮的空氣,這些片段統統不會發生,想想就覺得非常可惜。
停止嘮叨吧!運用言必有中的力量,有技巧的影響他人
停止嘮叨吧!運用言必有中的力量( 圖/Keren Fedida @ Unsplash)
分享本圖嘮叨是所有女人的通病,但是誰也不願意承認自已會這樣。根據字典的定義,「嘮叨」的意思是「不停地挑錯或催促,進而激怒對方或使對方感到厭煩」。我們會對先生碎碎念,對孩子碎碎念,我承認我會,相信你也是。不嘮叨實在太難了,做家事的時候別人不配合,怎麼忍得住不唸呢?
墨裔心靈作家米蓋爾.魯伊茲(Miguel Ruiz)在他的暢銷書《四個約定》(The Four Agreements)中提到,最重要的是第一個約定:「言必有中」。嘮叨的時候,很多話是沒有意義的廢話,你說得太多,家人很有可能左耳進右耳出,根本沒聽進去(是的,我又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之談了)。我們應該努力做到言必有中。如果需要家人幫忙,第一次請好聲好氣地提出要求。對方可能不會立刻照做,甚至一直不做,但只要你習慣用平靜清晰的聲音、不帶有指責意味的言詞來提出要求,時間一久,對方必將有所改變。
我以前會在小孩剛回家時,唸她們趕快去洗手。我幾乎什麼方法都試過,滿屋子追著她們跑,恐嚇她們細菌不洗掉會生病,她們一點都不聽。總之,這些方法全都沒有用。女兒似乎覺得我沮喪的樣子很有趣,於是變本加厲的作對,把這件事當成捉迷藏遊戲,故意跑去躲起來。嘮叨的結果是,我們誰都不開心。
後來,我決定改變做法。每天一到家,我就會說:「我們一起去洗手!」就這樣短短一句話,完全沒有責罵,而且我的聲音很平和,帶著不容置疑的關懷。
女兒聽到後,問我:「為什麼?」
「因為在家裡把手弄乾淨很舒服,手乾淨才會健康。」
「好吧,媽咪。」她就這麼答應了。剛開始她有幾次不聽話,現在則養成了習慣。這個習慣並不是靠著恐懼養成的;我並不想讓她因為害怕感冒才洗手。我希望洗手能給她正面的聯想:在家裡把手弄乾淨很舒服。
面對異常忙碌的日子,拋開預期心理,積極接受今天變成的樣子
拋開預期心理,積極接受今天變成的樣子(圖/ Tatiana Syrikova@Pexels)
分享本圖總有那麼幾天,事情像是說好了一樣,多得讓你忙不過來,這種時候該如何讓自己不要抓狂呢? 舉個例子:你家剛學會走路有小兒熱痙攣病史的小朋友突然說她不舒服。你幫她量了體溫,結果燒到快四十度。現在是半夜,你打電話到急診室,按照醫生的指示照顧小朋友。凌晨三點,全家都沒睡,為了照顧小病號忙得團團轉。凌晨五點半,全家小睡一會兒,等六點就把小朋友叫起來,帶去看醫生。你只睡了四個小時,但新的一天才剛開始。
儘管你很累,而且大女兒生病了,平常該做的事情還是得做——你仍舊得準備早餐、午餐、點心和晚餐。大女兒生病不去上學,孩子們整天悶在客廳裡,事情越來越多。你實在是累壞了,簡直連手都抬不起來。你得帶大女兒去看醫生,但是保姆出國了,先生只好上午請假,在家裡顧嬰兒。看完醫生,你趕緊帶著大女兒去藥局取藥,前面排了一大堆人,大家都很不耐煩。回家的路上,你又繞去超市買西瓜(病號的要求)和冰棒(醫生的建議,而且病號欣然同意)。等你好不容易到了家,先生看沒什麼大事,又要趕回去上班。接下來六個小時,你得一個人照顧兩個小孩,即使背在痛,精神和體力都到極限了,你還是得撐下去。
你問我怎麼能把這個情境描繪得如此寫實? 因為這件事上個禮拜才發生在我身上! 我相信當爸媽的人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小孩子一旦生病,所有預定行程都得跟著大亂,上學、上班、遊戲約會全都得往後挪。有幾次我累到絕望,感覺想哭。準備三餐、日常家事……事情似乎永遠都做不完。
幸好我終歸還是控制住了情緒。我發現再這樣下去,只會放任不滿和負面的想法毀了我一天的好心情,可是卻於事無補。我開始思考該如何讓事情好轉,回歸正軌。我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慢下來,不要急。前面說了很多關於一整天的行程,幾點該做什麼事,但是一旦有突發事件,原本的計畫根本派不上用場。會那麼痛苦,就是因為事情脫出了我的掌控。平常的工作日,我們家就像上緊了發條那樣忙碌,女兒去上學,我帶著小嬰兒一起玩,或是出門辦事採買日常用品。可是當大女兒生病,全家都沒睡好,一整天的行程嚴重落後,我卻還想照平常的步調,試圖按部就班做完所有事情。
停! 先慢下來,冷靜思考一下。好吧,事情脫出常軌,沒有關係。現在最優先的事是照顧好大女兒,讓她好好休息。我打開舒緩的音樂,繫上圍裙,用柔軟的毯子鋪了一塊地方讓女孩們玩耍。我打開窗戶,讓新鮮的空氣吹進來。有了音樂和風,家裡的氣氛瞬間煥然一新。我帶著不一樣的心情,去廚房準備晚餐要吃的鄉村魚派(這是一道英國料理,是外子的最愛)。削馬鈴薯皮變成了適合冥想的動作,而不是一件無趣的家事。我可以專心做手上的事,沉浸在居家時光。在毯子上玩耍的女孩們也因為今天過得不一樣而特別開心。
我回顧這一天,發現其實有很多值得慶幸的事情:女兒的病毒感染不是很嚴重,很快就能康復;寶寶依然健康;我們來得及看醫生;藥局離我們家很近;我先生的工作可以請假,我帶大女兒去看病,他能幫忙照顧寶寶;我的菜單規劃和事前採買派上用場,我準備了美味的晚餐,不必臨時訂外賣;我和女兒們午後不必趕行程,愜意地煮飯玩耍,享受了不一樣的一天。當不好的事情發生,使得你的日常生活脫離常軌,事態變得難以控制時,先靜下來再說。「事情出錯」是一個信號,代表你應該順應事態來改變行程。那要如何扭轉乾坤,恢復愉快的心情呢? 有什麼值得你感激的事嗎?要改變心態,首先要拋開你的預期心理,不要再想今天原本應該是什麼樣子,而是積極接受今天變成了什麼樣子。
讓家事時間充滿樂趣,讓孩子不再為此感到反感
讓家事時間充滿樂趣,讓孩子不再為此感到反感(圖/ krakenimages @ Unsplash)
分享本圖啊!到了收拾時間了。這是一天中非常關鍵的時刻,因為這個時候我們要教會孩子負責收拾自己亂丟的東西。不想讓女兒們在成長過程中覺得我不尊重她們的私人空間,更怕她們不懂得自我管理,所以我決定從小教起(多小呢?就是從她們的嬰兒時期開始)。當她們還是小嬰兒的時候,教她們把玩具丟到籃子裡還滿好玩的,但是認真來說,根本是我自己在收拾啊!我多麼期盼她們快快長大,懂得怎麼動手整理。
嗯,她們確實長大了,我也確定她們懂得怎麼做,但關鍵是,她們對收拾東西「興致缺缺」。每到傍晚五點五十分,我就會大喊:「收拾時間到了!」結果呢? 你以為我會看到兩個雄赳赳氣昂昂的小士兵踏步邁向遊戲室嗎? 別天真了,我只看到兩個小逃兵,彷彿我喊的不是「收拾時間」,而是「快跑,快去躲起來」!
面對她們的不聽話,我得坦白,剛開始處理得︙︙呃,非常糟糕。我使出碎碎念(「拜託啦,好不好」)、賄賂(「乖乖做我就給一張貼紙」)還有獅子吼(「立刻給我過來」)等招數。唉,收拾時間被我搞得令人印象很差,難怪她們不想做。我得想個辦法讓她們從收拾中找出樂趣才行。
我並不想讓女兒覺得收拾自己的東西應該獲得回報(例如貼紙),更不想讓她們因為害怕我生氣才被動地去做。我希望她們覺得有趣而主動去做。所以得換個方式,教會她們收拾的樂趣。
後來,我試出了幾個對小朋友很有效的方法。指令給得越明確,小孩子越能好好做。光是招招手,不痛不癢說一句「請把玩具收乾淨」,八成沒有人會理你。以下是我試過有用的幾個好點子:
- 角色扮演:給孩子指派角色,讓他們假裝自己是把所有食物放回櫥櫃的廚師、引導火車歸位的站務人員、下課要收拾粉筆的老師,或是要把畫具收好帶走的畫家。
- 計時:我會在收拾時間放她們喜歡的一首歌,長度是兩分三十秒,告訴她們要在歌播完前,努力把所有玩具統統收好,歌一結束就停止動作。通常歌還沒放完,玩具就收好了,結果剩下的時間我們乾脆一起跳舞。
- 指派一件重要任務:比方說,我會拿出一個空的積木桶,交代她們一件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回收所有積木,然後把積木桶放回架子上。
- 「會做嗎? 示範給我看好嗎?」:小孩子很喜歡聽到這句話,他們很樂意表現自己的能力。不管幾歲,他們都會生出驕傲感,想讓你知道他們「長大」變厲害了。
- 提供工具:給他們小尺寸的打掃工具,像是小掃把和小簸箕。他們會喜歡學爸媽用這些東西,然後更願意幫忙。
作者簡介|珍妮佛.斯科特Jennifer L. Scott
《向巴黎夫人學品味》一書的作者,同時也是人氣部落格生活行家(The Daily Connoisseur)的作者兼編輯,她在這個部落格中介紹細緻的生活品味。她與家人住在美國加州聖塔莫尼卡市。
相關著作
《向巴黎夫人學風姿:Madame Chic的11堂優雅生活課》
《向巴黎夫人學品味:Madame Chic的20堂優雅生活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積木文化《向巴黎夫人學居家:Madame Chic的6堂優雅生活課》
責任編輯/江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