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好好享受一幅畫?6個實用口訣,用「潛意識」重新欣賞眼前的每一幅畫

理解藝術作品不需要艱澀的背景知識,依靠現有的資訊、感受以及正確的方式就能做到(圖 / RyanMcGuire@pixabay)

「美」是很主觀的事,但有沒有一些方法,讓我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更有感受、更有樂趣?奧森・沃德(Ossian Ward)曾任藝廊內容總監、藝評人,他提供的「T.A.B.U.L.A.R.A.S.A.」概念包含十個容易進行的技巧,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一一介紹前六個基礎技巧,以及對應的範例作品。

 

我的方法——最原始的「注視的方法」,是由十個易記的步驟組成。最重要的是不帶任何成見,從純淨的心智出發,這就是我所謂「白紙般的心靈狀態」(tabula rasa)——像一塊空白板,準備好讓你在上面恣意塗寫你用潛意識鑑賞後的重新詮釋。

前六個步驟類似於潛意識對影像的處理——從閱讀、融入,到最後的評價。只要掌握這幾個技巧——「T」時間(Time)、「A」聯想(Association)、「B」背景(Background)、「U」理解(Understand)、「L」再看一次(Look Again)、「A」評價(Assess)——未必要按照順序,也不用緊抓著每個步驟不放,你就能試著進入下一個層次。

【追縱 1% Style IG帳號】和1%頂尖專家一起提升生活質感

時間(Time):三呼吸法則,區別出感受特別深的作品

觀看一件藝術品要花多少時間,並沒有一定的準則,當然除非創作本身是有時間性的(例如一場表演或一部影片),或是會在一段時間內逐漸發展(例如音樂或文學作品),這些藝術形式都有清晰可見的開始、過程和結束點。此外,注視的時間到底有多久通常並不重要,因為我們不可能完全領會一個來自於過去的物品,不可能知道一件古代的雕塑是怎麼完成的,也無法知道畫布上最初乃至最後的一筆在哪裡。

有個簡單的經驗法則是「三呼吸法則」:在每件作品前面,做幾次深呼吸。聽起來很像某種正念儀式,但觀賞藝術的感受可能確實跟冥想很像。雖然本書主張儘可能讓觀賞的過程緩慢而長久地凝聚,但有時候也可能涉及快速而不留情的評斷。正因為時間寶貴,所以不要花太多時間在一件你不感興趣或無法吸引你的作品上。

某些藝術家或圖像會獲得較高的評價,自有其理由,我們很快就會感受到——也許是表現技巧、創造氛圍的能力,或準確地描繪世界等,然而也有很多令人尷尬、過於喧擾、黏膩、傲慢且平淡無奇的作品,可以馬上就跳過去的(畢竟,你不可能一次就看完一座國家美術館的作品)。唯有透過耐心和練習,才能到達這種迅速洞察的境界。

聯想(Association):他想跟你直接對話?他的情緒或故事是什麼?

不要急著做評斷,而是全然投入,和它產生嶄新的連結。先把圖像的內容或脈絡都忘掉,用直覺去看。它或許很美,也可能很普通,但是它在對你說話嗎?畫面是生動刺激的,抑或靜止而沉著的?

畫裡的角色看起來是想跟你直接對話,還是強烈地傳達他們的情緒或故事?有時一些特殊的細節,會讓你回過頭停下來——可能是美麗鋪陳的陰影,也可能是畫裡的人物望向畫框外某個事物的眼神。

對畫作進行內在、心智或視覺的鑑賞,很可能都根植於個人喜好,也或許是源自於自身生活的記憶與反省,作品可能精確的描繪了心情、一天的某個時間或某個地方的景觀。你也許看出一名母親對孩子的溫柔、姊妹間的情誼,或某個角色的臉讓你想起某個朋友。

這不用花多少時間,往往只是須臾之間,你就能發現自己對畫作產生的同理心。並非所有隱藏在畫裡的情緒和錯綜複雜都會在頃刻之間出現,但在古典名畫完全自我揭露之前,至少能感受到畫作裡有某些戲劇、張力、能量、危險、悲傷、遺憾、荒謬、災難、空間、時間、美麗與細膩之處,正朝向我們而來。

一圖看懂

楊.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窗邊讀信的少女》

分享本圖

範例作品:《窗邊讀信的少女》
她專注地讀著,手肘緊靠著腰側,雙手緊繃,或許是在等待遠方情人的信息(敞開的窗戶暗示想逃離家裡的慾望)。我們都能連結到這種剎那間的感受——某個可能改變人生的訊息帶來衝擊的片刻,那種胃部翻騰或為之一振的感覺——只消幾句話就足矣。我們似乎只能隔著牆、或躲在絨布窗簾後窺視這種最隱蔽的時刻,但維梅爾對此極為私密場景的描繪卻充滿了同理心與共通性。

背景(Background):藝術家是誰?畫名是什麼?何時畫的?(但不要追逐太深)

知道藝術家是誰、畫名是什麼、何時畫的,通常就足以作為鑑賞一幅畫的基礎;也許牆上的標籤會額外提供一些重點,也許故事的意象已經很明顯,無須再看其他的東西。

不過,終究有些時候當你面對晦澀的聖經片段或神話場景時會感到困惑,此時,請不要再追逐更多文本,你要用自己的感官,相信你的直覺——永遠先看畫,其次才是導讀介紹。

一圖看懂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馬拉之死》

分享本圖

範例作品:《馬拉之死》
藝術與政治,在法國大革命後數年,交會在這幅具有宣傳意味的畫作中。藝術家在戰友們成功推翻君主制後,他在新政權擔任類似於宣傳部長的職務,為兄弟們舉行各種慶典與儀式。因此,這幅「人民之友」裡的肖像,在大衛的描繪下,使讓-保爾.馬拉(Jean-Paul Marat)的犧牲顯得戲劇化而散發英雄光環。馬拉在藥浴中(他患有一種痛苦的皮膚病)被一名年輕女子暗殺,手裡似乎還握著女子誘見他的不實文件。

理解(Understand):被某個人事物吸引,排除萬難尋找蛛絲馬跡

第四個步驟已差不多要進入潛意識過程(unconscious process),這個作品的重要性及其意義,已經開始在你腦中成形。你已讓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安住在眼前的事物,保留一些片刻去理解畫作。

也許你會被故事裡的某個人事物所吸引,你會排除萬難,目的是為了尋找關於這幅畫的蛛絲馬跡——誰?什麼?哪裡?甚至是為什麼。

你腦中可能出現一些普遍的想法,例如這幅畫的偉大之處在哪裡?或是正好相反,你會暗自狐疑地想:這種畫也可以掛在這裡展示?無論在這上半場結束後你的結論是什麼,只要你還盤旋在這裡,那麼就算是有進步。這意味著這幅畫給你的初步印象不錯,或者是你已找到立足點,可以朝下一個理解層次邁進。

一圖看懂

保羅.烏切洛(Paolo Uccello)《森林之獵》

分享本圖

範例作品:《森林之獵》
一群獵人衝入陰暗的林地,有的馬匹被靜制在原地,有的則躍入混亂中,有的狗兒項繩被勒住,有的朝著遠處的未知獵物奔去。以向後延伸的樹幹為中心線裡,似乎有個黑洞把一切吸引過去,迫使人們奔向未知之地。那些未知的漆黑區塊,永遠如此神祕,有如夜一般的謎團——這可能是我們對這幅畫唯一能確知的一件事。

再看一次(Look again):這幅作品還藏了哪些秘密?

在所有的步驟中,提醒自己絕對別忘記這一項。就好像在尋求第二種意見一樣,本質上,再看一次其實是在問自己:我第一次有錯過什麼嗎?我是不是想得太快?我剛開始的假設正確嗎?我們都傾向用封面來評斷一本書,但是再看一次,就會承認這一切並非我們自以為看到的那麼簡單。

雖然古典名畫經常都是肖像,似乎外行人也會懂,但它可能充滿暗示與訊息,需要進一步審視。誤解手勢或表情、沒發現畫裡的景觀並不僅是背景而已,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位置顯眼的蠟燭、華麗的衣服、模特兒浮誇的裝扮,代表什麼意義?

再度重新看清楚的時候,看似單純的場景,可能立刻變得戲劇化或尖銳(sour)——欣賞一幅畫的喜悅,可能來自於極小的細節,它能為全新的理解帶來一絲曙光。這也召喚著你再度回頭去看一件藝術品。那些深藏著祕密的作品,總是能讓新的觀賞者著迷,渴望讓自己踏上發現之旅。

一圖看懂

皮耶羅・迪・科西莫(Piero di Cosimo)《朱利亞諾和佛朗切斯科的肖像

分享本圖

範例作品:《朱利亞諾和弗朗切斯科的肖像》
畫裡的兩個人面對面,看起來單純是描繪兒子與父親。兩張畫面雖然裱框在一起,但並不一致,例如下方架子的條狀部分有些不齊、上方天空有雲朵連結的部分等,顯示它們是後來才被結合在一起。那個兒子(可能是先畫的)和父親眼神沒有交會,因為他的目光是緩緩向外望著觀眾。

評價(Assessment):決定轉身離開,或是再多暸解一點

差不多是時候要思考、判斷某個作品是否對你發生作用了。藝術本質上是主觀的——有些人覺得美,也有人覺得異常,給出的答案無關對錯。

在這個口訣的所有步驟裡,評價可能就是準備放棄的那一步,因為欣賞藝術並不一定要得到什麼明確的結論。無論你多麼孰悉一幅畫,都不可能真的把它看完,而你終究得決定,是要再多瞭解一些,還是轉身離開。

然而,這不是最後一注。把這件事搞定就是得多花點兒勁,特別是古典名畫更是如此,因為古典名畫可能比當代藝術來得艱澀而不討喜,從它們創作以來的傳統、品味與繪畫規範已產生巨大的變化,以至於對我們來說十分陌生。

作者介紹|奧森・沃德 Ossian Ward

李森藝廊(Lisson Gallery)的內容總監,曾任《倫敦指南雜誌》(Time Out London)主要藝評人,著有《觀賞之道:如何體驗當代藝術》(Ways of Looking: How to Experience Contemporary Art, 2014)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典藏藝術家庭《藝術,原來要這樣看!:10個口訣,秒懂藝術大師內心戲》

【追縱 1% Style IG帳號】和1%頂尖專家一起提升生活質感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謝文(圖/嘉林餐旅集團提供)

與米其林主理人的一席話|當料理是一種修行:謝文師傅留給我們的火候、哲學與溫度

這是一篇屬於「懷念」的文章。謝文的一生,是半世紀的料理修行。從香港福臨門到台北文華東方雅閣中餐廳,再到捌伍添第與貳零捌公館,他始終相信料理要「真」與「純...

俞1

一步之遙的綠夾克夢:從練習場走上 PGA 巔峰,俞俊安改寫台灣高壇的下一頁

從中壢的小小練習場,到世界最嚴苛的 PGA 巡迴賽舞台,俞俊安用執念與冷靜闖出冠軍之路。差一桿的遺憾、數據與策略的養成,...

1

從自然汲取靈感,為夢想鍍上光芒:Jean Schlumberger 的異想與自然語彙,如何成為 Tiffany 百年靈魂

「對我而言,珠寶藝術首要是一種表達的方式,在時尚的慣常框架以外,表現另一種可能:純粹與持久的美態。」 —Jean Schlumberger...

新版旺卡,會跳踢踏舞?百老匯《巧克力冒險工廠》音樂劇開賣:3D視覺特效 x 魔術幻象,開啟奇幻旅程

還記得孩童時期,看完《巧克力冒險工廠》電影,總會幻想自己住在一座巧克力蓋的世界中,不論是椅子、桌子、電視,都是由巧克力製成,隨手一沾,...

(圖/貝克傢俱 提供)

用設計找到回家的歸屬感:四大療癒設計,從靜謐書房到與自然融合的戶外陽台,勾勒溫馨家園

下班後,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抬頭看著路燈照著黑夜,思考著一整天發生的事,轉眼間,來到家樓下,打開房門,家中獨有的清香迎面而來,深吸一口後,心情瞬間平緩,...

1

熱愛與真誠的力量|屬於于長君的燦爛星光:緩慢前行,也能很亮眼!

「我不敢說我有多成功,但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于長君說道。 每次給別人祝福的時候,我都會說:希望你能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