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精品的代名詞-Louis Vuitton,以「旅行」為品牌核心價值,希望能讓人帶著珍視之物,相伴人生旅途,並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人性化的創新設計與嚴格的品質把關讓品牌在競爭激烈的時尚產業中坐穩殿堂寶座。而今年正好是創辦人路易‧威登的200週年誕辰,就讓我們一窺偏僻村落出生的打包少年如何用精湛的工藝精品登上不朽傳奇地位!
16歲徒步到巴黎,Louis Vuitton從「包裝工」開始奠下品牌根基
1837年,年僅16歲路易‧威登,做出了一個改變自己和後代子孫,甚至能說是影響全世界的決定。他從偏僻的法國家鄉,徒步走了470公里,整整花了兩年的時間,來到夢想之地-巴黎。為了養活自己,路易先生進入皮箱工坊Monsieur Maréchal當學徒,起初學的並不是如何製作行李箱的功夫,而是打包行李的工作。
在當時,馬車、輪船和火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行李經常碰撞受損。因此,不少旅客要求工匠包妥行李以保護他們的個人物品。憑著精湛的技藝和出色的訂製服務,他逐漸獲得了一眾忠實客戶,其中還包括了拿破崙三世的妻子尤金妮皇后。於此工作17 年後,路易‧威登在凡登廣場附近的Neuve-des-Capucines 大道四號開設了首間工作室,品牌不忘初心地保留包裝服務,並在標籤上留著「emballeur (包裝工) 」的字樣。
1854年,在Monsieur Maréchal工作 17 年後,路易‧威登在凡登廣場附近的 Neuve-des-Capucines 大道四號開設了首間工作室(圖/取自Louis Vuitton)
分享本圖
滴水不漏!鐵達尼殘骸中的傳奇生還的耐用行李箱
由工匠們親手縫製、拼組的Louis Vuitton行李箱,在層層把關下維持著頂尖水準,而關於它的高品質,更有著一段為人稱道的傳奇故事;在鐵達尼號船難事件的多年後,探險隊前往打撈沈船遺骸,其中,被挖掘出的一只Louis Vuitton硬殼皮箱,竟神奇地絲毫沒有進水痕跡。
路易・威登將過去圓頂行李箱蓋子改為四方平坦、更好收納堆疊的平頂行李箱,甚至開發出獨家Gris Trianon防水塗層帆布,並在1867年的世界博覽會上獲得銅牌,讓原本就已經受歡迎的品牌更加聲名大噪,但也成為箱包製造商爭相模仿的對象。
歷久彌新的Louis Vuitton經典元素:Damier棋盤格
起初簡約的灰色Gris Trianon不斷被效仿,為防止外觀重複,便改為米色和棕色條紋設計。由於不斷模仿其造型的贗品猖獗,1888 年,威登創造了以棕色和栗色相間的西洋棋盤格印花,搭配Futura字體的大寫全名 LOUIS VUITTON PARIS字樣。1889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上,這一件產品為品牌贏得了金獎,從此之後,Damier帆布成了Louis Vuitton的著名元素之一。
日本家徽與中世紀建築揉合:Monogram老花
這個無人不曉的Louis Vuitton老花,出於繼承人喬治・威登之手。1896年,法國處於被稱為「美好年代la belleépoque」的時期,創作者們特別喜歡從大自然元素做取材。受19世紀末席捲歐洲的東方文化影響,喬治先生從日本家徽汲取靈感,將星星、花朵與中世紀建築中的四葉草紋(Quatrefoil)轉化為印花,再加入親自設計的襯線字體品牌名稱縮寫LV,交叉排列出深褐及泥黃兩色的Monogram布花。這款圖騰一再被運用於品牌的各項設計中,到現在仍是辨識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圖像之作。
逃脫大師都不敢輕易嘗試:TUMBLER鎖釦
在1900 年代,旅客會將所有貴重物品放置於衣櫃和箱子內,因此經常引來竊賊的垂涎。威登父子在1886年合作研發一款配有兩個彈簧扣的TUMBLER單鎖系統,最特別之處在於每個客人都有獨一無二的鑰匙,每個鎖都只有一個無法被複製的序號,無法輕易被破壞。
“1890年在Dieppe的一間飯店,有個小偷花了兩個小時還打不開TUMBLER鎖,1891年在紐約也發生類似事件,這次小偷改用鑿子與鉗子,還是無法打開。”
經過數年的發展,喬治為這個革命性的系統申請專利時,曾公開在報章上挑戰美國逃脫大師哈里‧胡迪尼,要他從Louis Vuitton的鎖箱中全身而退,但胡迪尼並沒有接受。但這套系統的效用卻是無庸置疑,時至今天依然獲廣泛使用。
以「旅行」為核心,與時俱進的傳統工藝
除了品牌標識性的平頂行李箱,Louis Vuitton也為有晚宴需求的貴賓提供站立式行李箱,能夠沒有一絲一毫的壓損收納禮服、西裝,下方夾層可以放帽子等配件,實現了把衣櫃帶著走的想法。
隨著旅行習慣改變,為了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品牌也不斷推出各種經典包款:1924年,讓短途旅行更加輕便的Keepall的軟式的手提袋正式問世。爾後推出的Speedy包,則是為忙於奔波家庭與職場的戰後嬰兒潮女性所設計。1932年一位香檳釀製商委託Louis Vuitton設計一款用以放置五瓶香檳的結實而時尚的袋子,Noé水桶包至今仍是品牌熱門款式。
現在,品牌位於巴黎的總部設有一間實驗室,裡頭有能將旅行箱、包反覆舉起、丟下的機械手臂,而這樣的動作會進行長達四天,以測試它們的耐用程度。除了品質上堅固耐用之外,Louis Vuitton總能呼應品牌價值核心「旅行」,Louis Vuitton在1885年替探險家量身打造出能變成折疊床、床墊、毛氈和床單的鋅製睡床行李箱;為指揮家Secretaire Stokowski設計了能容納摺疊邊桌、樂譜、稿紙和打字機的可攜式書桌旅行箱,再以此為設計藍本製作出可直接作為表演的工作台 DJ Trunk。
時至今日,「旅行」的體現不僅止於行李箱,從淋浴箱、iPad 盒、到獨一無二的小提琴盒... ,特別訂製的服務可以令每個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成真。這樣的概念更貫穿了品牌服裝、家飾、運動用品、電器,甚至書冊的設計精神,讓Louis Vuitton不只是奢侈品的名稱,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實踐。
超過160的歷史!Louis Vuitton的心臟,持續運作的Asnières傳奇工坊
路易・威登創立自家品牌五年之後,業務不斷增長,巴黎總部已不敷應用,所以在 1859 年在巴黎市中心西北部幾公里之外的 Asnières 村建立新的工場。這座田園式村莊地理位置四通八達,比鄰運送原料白楊木原料的塞納河,鐵路也能從村莊直達巴黎市中心店面的Saint-Lazare車站。
這座以玻璃及鋼材興建,揉合了艾菲爾建築風格特色與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的工坊,除了孕育了Louis Vuitton精湛工藝及新穎概念也成為威登家族的宅邸,家族的所有後代子孫都在這裡學習旅行箱製作的藝術。在這不斷擴展的工坊,工匠們創造出一個個傳奇的旅行箱,Asnières工坊亦成為品牌的精神所繫,即使到今天,品牌的硬框行李箱、珍罕皮革製品以及特別訂造款式仍然是在這裡製作。如今,威登家族的大宅以保留作為私人博物館的一部分,不定期的舉辦展覽,為了讓大家更貼近Louis Vuitton的歷史與文化。
一圖看懂
工坊內保留LV家族故居(圖/取自Louis Vuitton)
一圖看懂
LV家族故居內部(圖/取自Louis Vuitton)
貫徹品牌核心,旅行的良伴不只有包包、行李箱,還要帶上LV...
以旅行為品牌DNA的Louis Vuitton,更從1998年開始,推出旅遊指南《City Guide》、遊記《TRAVEL BOOK》和旅遊攝影集《FASHION EYE》三個不同角度的旅遊書系,並持續發行至今。有別於《City Guide》豐富實用的遊旅資訊,《TRAVEL BOOK》結合遊記與畫冊,邀請插畫家透過繪畫、拼貼、卡通或漫畫等各種創作方式,描繪各地的日常街景、知名地標和自然風光。旅遊攝影集《FASHION EYE》同樣以不同城市為主題,透過專屬的鏡頭語言,呈現各地獨有風情,如日本攝影大師篠田紀信拍攝的絲路風光、芬蘭攝影師Osma Harvilahti捕捉地中海小鎮聖特羅佩的日常、王家衛御用攝影師夏永康眼中的宛如奇幻寫實電影場景的上海。《TRAVEL BOOK》和《FASHION EYE》同時編錄藝術家簡介、專訪、評論文章、遊記隨筆等。透過藝術家之眼看見不同的城市風光,除了邀請讀者在書中來一場環遊世界之旅,也鼓勵我們在旅途中記下充滿興奮、熱情、詼諧諷刺或詩意唯美的情緒註腳。
實際用行動拓展的現代藝術世界版圖
Louis Vuitton對藝術的重視,從眾多與藝術跨域聯名的系列便可見一般。自2001年起,LV基金會更啟動了博物館的建造計畫,由100建築師和3000位建築工人,耗時13年,打造出要價38億台幣的路易威登基金會,成為遊歷巴黎時的必訪新地標。這座「冰山」博物館的設計者,是加拿大解構主義建築大師Frank Gehry,以19世紀初風靡的玻璃水晶宮和園林建築為發想,使用玻璃鋼帆包裹建築,在光影搖曳下營造出船舶的動態漂浮感。雖說外部結構大膽立體,建築內部反以簡約的大面積白牆設計,回歸藝術的純粹。總共11個畫廊和3,850平方公尺的展覽空間,提供法國與世界各地的現代藝術一個寬敞的傳播場域。雖說博物館現為私有,但在50年後將捐贈給巴黎市,成為市民共有的文化藝術資產。此外,路易威登基金會致力與公私營機構合作舉行各類國際性活動,同時也在東京、威尼斯、慕尼黑、北京和首爾的路易威登藝術廊展開供免費參觀的「Hors-les-murs 牆外」計劃,匯聚基金會的藝術珍藏,支持藝術在各地社區的發展。
一圖看懂
建築在光影交錯下營造出船舶的動態漂浮感(圖/取自Louis Vuitton foundation Facebook)
責任編輯/江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