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如何承載對家鄉的思念?2022透納獎得主 Veronica Ryan 以藝術反思遷徙定義,尋找生命定位

透納獎得主

能夠想像當「水果」成為裝置藝術嗎?位於倫敦 Hackney 地區的 Narrow Way Square 上,矗立著三個生長於亞熱帶地區的巨型水果,為城市樣貌增添了一份詼諧之美,而這些極富個性的公共藝術是出自 2022 年透納獎得主薇洛妮卡.瑞安(Veronica Ryan)之手,她不僅是透納獎歷屆得主中最年長的創作者,同時也是第二位獲獎的黑人女性藝術家,這次她將個人經歷融入創作之中,為眾人帶來獨樹一幟的藝術思維。

來自英國的視覺藝術年度大獎——透納獎

今年透納獎入圍者除了薇洛妮卡.瑞安(Veronica Ryan)外,攝影師英格麗.波拉德(Ingrid Pollard) 與臺灣藝術家單慧乾(Sin Wai Kin)也在冠軍的角逐名單之中,而這項來自英國的藝術大獎最早可追溯自 1984 年。

當時英國氣氛壓抑保守,還是一片藝術的貧脊荒地,人們以浪漫派畫家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為獎項命名,以此寄託對戰前英國輝煌時代的懷念。

透納獎創立初期就面臨資金問題,且在保守的環境下評選人的專業性經常遭人詬病。後 1990 年代一群「年輕英國藝術家」(the Young British Artists, YBAs)以「尖銳聳動」的創作主題著稱,後來不僅成為媒體焦點,更為當時死沈的藝壇注入一股創作新興思維。

一圖看懂

英籍加勒比海裔藝術家薇若妮卡.瑞安(Veronica Ryan)(圖/paulacoopergallery Instagram)

分享本圖

 2015 年一群非藝術家的建築團隊「Assemble」獲獎後,2017 年首位非裔女性盧拜納.希米德(Lubaina Himid)也拔得頭籌,由此可以知道,透納獎的評選面向愈趨多元,不僅將藝術普及化,更關注社會中特定群體的價值與世界觀;而榮獲 2022 首獎殊榮的英籍加勒比海裔藝術家薇若妮卡.瑞安(Veronica Ryan),更是巧妙地將身為僑民的複雜心境與族群矛盾寄託於她的藝術作品之中。

以食物和公共藝術,為「疾風世代」記錄生命足跡

「僑民身份」為 Veronica Ryan 的創作之路帶來深刻的影響,這段特殊的生命歷程反映在她的作品裡,著名的公共藝術雕塑 Custard Apple(Annonaceae)、Breadfruit (Moraceae)和 Soursop(Annonaceae)矗立於倫敦 Hackney 地區的 Narrow Way Square 上,並作為她對戰後移居英國本土的一代加勒比海人們——「疾風世代」(Windrush generation,指 1944 年至 1971 年間從以前大英帝國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移居英國本土的人們)的紀念。

「我還記得小時候在 Montserrat(位於加勒比海的英國殖民地),我姊姊會敲掉刺梨上面的刺,我哥哥會爬椰子樹摘椰子。」Ryan 在接受雜誌專訪時回憶道,「我第一次吃釋迦的時候,他的特殊香味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一圖看懂

由右至左是釋迦/Custard Apple、麵包果/Breadfruit和刺果番荔枝/Soursop (圖/paulacoopergallery Instagram)

分享本圖

對 Veronica Ryan 來說,水果不只是食物,更具有紀錄意義,提醒人們過去是如何來到與適應這個陌生的社會環境。「這些水果為我帶來 Montserrat 高溫和潮濕的陌生,這就是食物的真正含義,不是嗎?」

此外,這個由大理石和青銅製成的三件式作品替社區公共空間添增了趣味性。Hackney 社區中的加勒比海僑民多數皆來自「疾風世代」,所以作品中的果實對當地居民而言深具辨識性,進而達到與自身背景做連結的效果,並用這些加勒比產水果具體化對故鄉的懷念,深入探討移民身份為自身所帶來的各種矛盾與衝突。

從植物出發,探索「遷徙」意義—-Veronica 2021 個展《沿著光譜》

一圖看懂

Veronica Ryan 個展《沿著光譜》(Along a Spectrum)(圖/paulacoopergallery Instagram)

分享本圖

2021 年,Veronica 的個展《沿著光譜》(Along a Spectrum)於布里斯托美術館(Spike Island art center)中展出,空中垂吊著各種裝滿橘子皮、腰果殼、可可殼等的鉤編網袋,並用來自 Alliouagana (Montserrat)的火山灰上釉,這些包裹著的種子是源自對植物遷徙、生長的概念探索,亦可作為非裔加勒比海僑民的無形隱喻,展現出「找不到歸屬感」的悲傷。

一圖看懂

裡面包著乾掉的橘子皮(圖/PAULA COOPER GALLERY)

分享本圖

《沿著光譜》中的作品是 Veronica 在斯派克島(Spike Island)居住期間創作的,她研究了環境、社會政治問題與歷史,以及當前流行病帶來的廣泛心理影響。多年來,Veronica 透過不同材料和技術,重視物體承載和建構意義的過程,而《沿著光譜》個展也讓她進入透納獎的入圍名單。

一圖看懂

裡面裝著腰果殼,而底下是帶有污漬的枕頭(圖/PAULA COOPER GALLERY)

分享本圖

在愈趨複雜的時代底下,藝術將如何發展?

Veronica Ryan 的藝術中反應了社會現實與國家局勢,並賦予了藝術不同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入圍此年度獎項的藝術家中並不見任何男性或團體,而是三位女性和一位非二元性別藝術家,包括攝影師英格麗.波拉德(Ingrid Pollard)和多媒體藝術家單慧乾(Sin Wai Kin)等人。

同時是藝術家也是女權提倡者的英格麗.波拉德(Ingrid Pollard)從事了近四十年的種族、性與身份的研究工作;而單慧乾(Sin Wai Kin)將個人生活融入創作,展現對兩性的特殊思維。豐富多樣的作品能夠作為媒介,使大眾了解多元化的社會下不同的世代思維,而近年來的疫情、戰爭也導致藝術家們逐漸開始從政治、心理學和種族的角度去思考與創作,使藝術貼近生活,同時也表現生活。

此次入圍的藝術家作品將會在英國的泰特利物浦美術館( Tate Liverpool)展出至明年 3 月,使人們有機會能從每一件藝術品中,發掘藝術家的創作理念,體會不一樣的美學觀點。

參考資料:

  1. 《Royal Academy》:The artist celebrating the Windrush generation

責任編輯/鄧羽辰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謝文(圖/嘉林餐旅集團提供)

與米其林主理人的一席話|當料理是一種修行:謝文師傅留給我們的火候、哲學與溫度

這是一篇屬於「懷念」的文章。謝文的一生,是半世紀的料理修行。從香港福臨門到台北文華東方雅閣中餐廳,再到捌伍添第與貳零捌公館,他始終相信料理要「真」與「純...

俞1

一步之遙的綠夾克夢:從練習場走上 PGA 巔峰,俞俊安改寫台灣高壇的下一頁

從中壢的小小練習場,到世界最嚴苛的 PGA 巡迴賽舞台,俞俊安用執念與冷靜闖出冠軍之路。差一桿的遺憾、數據與策略的養成,...

1

從自然汲取靈感,為夢想鍍上光芒:Jean Schlumberger 的異想與自然語彙,如何成為 Tiffany 百年靈魂

「對我而言,珠寶藝術首要是一種表達的方式,在時尚的慣常框架以外,表現另一種可能:純粹與持久的美態。」 —Jean Schlumberger...

新版旺卡,會跳踢踏舞?百老匯《巧克力冒險工廠》音樂劇開賣:3D視覺特效 x 魔術幻象,開啟奇幻旅程

還記得孩童時期,看完《巧克力冒險工廠》電影,總會幻想自己住在一座巧克力蓋的世界中,不論是椅子、桌子、電視,都是由巧克力製成,隨手一沾,...

(圖/貝克傢俱 提供)

用設計找到回家的歸屬感:四大療癒設計,從靜謐書房到與自然融合的戶外陽台,勾勒溫馨家園

下班後,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抬頭看著路燈照著黑夜,思考著一整天發生的事,轉眼間,來到家樓下,打開房門,家中獨有的清香迎面而來,深吸一口後,心情瞬間平緩,...

1

熱愛與真誠的力量|屬於于長君的燦爛星光:緩慢前行,也能很亮眼!

「我不敢說我有多成功,但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于長君說道。 每次給別人祝福的時候,我都會說:希望你能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