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能源太貴連麵包都烤不了、歐美民主風向向左偏轉,以及其他一週國際大事

法國能源太貴連麵包都烤不了、歐美民主風向向左偏轉,以及其他一週國際大事(圖/jackmac34@pixabay)

能源費用太高,連法國麵包都無法正常出爐;民眾不相信大公司對世界有益,歐美民主向左偏轉⋯⋯在 1% Style《明日速寫》系列,我們會以短新聞的模式關注「攸關未來」的重要事件,而國際、商業將是其中的首選。歡迎訂閱電子報,快速接收《明日速寫》的後續內容。

點此》免費訂閱電子報

在本週《明日速寫》的國際角度,我們關注以下事件對未來的影響:

 

能源費用太高,連法國麵包都無法正常出爐

一圖看懂

能源費用太高,連法國麵包都無法正常出爐(圖/ Bas Peperzak @Unsplash)

分享本圖

華爾街日報報導:Inflation Threatens a French Institution: Baguettes

法式長棍麵包是法國麵包文化的代表性美食,但在能源價格飆漲的現在,法國麵包師傅已無力烘烤麵包。數據指出,麵包店的能源成本上漲超過四倍,加上原物料上漲,讓麵包店和甜點店無法面對營運成本。

法國總統馬克宏已對麵包師和甜點師承諾,法國政府會提供額外援助,以幫助這些標誌性的法國美食能正常供應。根據法國總理在後續的公開承諾,麵包師可以分期支付冬季電費,並且延遲繳稅。

 

民眾不相信大公司對世界有益,歐美民主向左偏轉

一圖看懂

民眾不相信大公司對世界有益,歐美民主向左偏轉(圖/Rob Potvin @Unsplash)

分享本圖

風傳媒報導:《經濟學人》展望2023年歐美民主政治走向:民意「向左轉」,對現況不滿加劇

英國《經濟學人》在元旦預測新一年的歐美民主政治走向,指出發達國家的輿論正在「向左轉」,產生明顯的反企業情緒,希望執政者為停滯不前的國家帶來徹底變革;過去 10 年,主導富裕民主國家的主要都是中右翼政黨,但在 2022 年開始明顯轉向。

在美國方面,研究機構調查,美國民眾對銀行、科技公司、企業巨頭的觀感明顯不佳,只有 25% 民眾認為大公司對經濟有正面影響,這和過去幾十年來認為跨國企業會促進全球化貿易、帶來經濟繁榮的觀點,相去甚遠。

 

去全球化發生中?全球貿易沒減少,只是轉向新的地緣政治贏家

一圖看懂

去全球化發生中?全球貿易沒減少,只是轉向新的地緣政治贏家(圖/ Jan Folwarczny @Unsplash)

分享本圖

華爾街日報報導:全球貿易局勢大洗牌!新的地緣政治贏家將誕生

2022 年,全球貿易遭受重大打擊,但在「去全球化」受到關注的同時,《華爾街日報》指出,全球貿易並未開倒車,只是機會轉向了新的地緣政治贏家。

在美中關係持續惡化的過程中,美國並未減少進口,而是改自越南、印尼、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進行進口;在能源方面,歐洲因為俄烏戰爭而缺乏能源,但並未提高歐洲的自給率,而是改從美國、中東等區域進口。

不過,專家也指出,在東南亞國家受惠的同時,中國依舊有難以取代之處。中國之所以能成為跨國公司的製造中心,並非全靠廉價勞動力,現代基礎設施也是一大關鍵。

 

全球 10 大衝突焦點,台灣被列入其中

一圖看懂

全球 10 大衝突焦點,台灣被列入其中(圖/Jack Brind @Unsplash)

分享本圖

風傳媒報導:《外交政策》公布2023年全球十大衝突焦點 台灣和這個邦交國上榜

《外交政策》在月初列出了全球 10 大 2023 年應該關注的衝突,點出的國家和區域包含:烏克蘭、台灣、海地、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衣索比亞、葉門、巴基斯坦、民主剛果、薩赫爾地區。

台灣被《外交政策》列入清單中,文章認為雖然台海緊張不會立刻點燃戰火,但會讓中國和美國更靠近戰爭。

歡迎訂閱《明日速寫》電子報,以短新聞追蹤攸關未來的重要大事。

點此》免費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圖/@Panasonic_PND X)

室內、室外怎麼選?不只是揮桿,更是一場體驗|室內高爾夫融合科技與娛樂魅力,寫下運動新篇章

你玩過室內高爾夫嗎?不用頂著高溫,在冷氣房內也能體驗揮擊球的樂趣。 談到室內高爾夫的起源,可以追溯至 19 世紀末,為了克服天氣問題,...

1

1% Knowledge》為什麼香水有男女之分?第一個讓自己香香的人是男性?以及秋冬男性必備香水指南

這幾天台灣正式迎來又濕又冷的冬季,街上的人們都套上厚重的毛衣、羽絨外套、羊羔毛大衣,把自己包得暖暖的對抗寒意。正如我所料,無論是在捷運、公車上,甚至走在馬路邊...

(圖/NYK CRUISES CO.,LTD 提供)

2026跨年不只看煙火|新年玩法盤點》從奢華郵輪、高山曙光音樂會,到日本除夜之鐘,告別過去開啟新篇章!

你準備好迎接新的一年了嗎? 時光飛逝,已經邁入十一月,2025 年也進入尾聲,回望今年,從年初的川普關稅戰,到剛結束的萬聖節,以及年底的聖誕節,...

1

城市學》宋朝餐飲如何定義現代的生活美學與城市味道?點茶、吃麵條都從這時候開始!

如果你在某個夜晚穿越到北宋汴梁的市井,就會發現一個意想不到的畫面:街燈未滅,巷弄深處的攤鋪依然熱氣騰騰,人們端著碗,喝粥、吃炊餅、嚐魚羹。千年前的城市夜生活,...

2

秋意的層次:Sushiyoshi 壽司芳的「大閘蟹交響曲」

  當季的味道,不只是食材的時間,也是一場關於「變化」的演出。在台北忠孝東路靜巷裡,日本大阪米其林二星、台灣米其林一星名店...

1

1% Beyond News》破壞之後,藝術仍在呼吸|從基隆的灰塵鏡面、艾未未到 Banksy,藝術的傷口成為延伸創作的起點

在基隆美術館的展廳裡,一件由藝術家陳松志創作的作品〈倒裝的語句-16〉,鏡面上覆著一層灰塵,乍看之下似乎只是長期陳列後的自然積層,實際上卻是作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