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實驗室|關於腕錶 》 智慧錶 VS. 機械錶:科技能取代傳統腕錶的永恆魅力?

智慧錶 VS. 機械錶1

對你來說,戴錶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們在談收藏觀點時會提出的疑問,腕錶意味著時間的凝聚與紀錄,幫助我們覺察生命中每一秒的體驗深度,時間如此,人生亦然;正逢六月進入尾聲,這段時間,不論是 COMPUTEX 2024 黃仁勳來臺引起全球矚目,或是 Apple 在 WDCC 開發者大會上宣布把 ChatGPT 引入蘋果應用等大事,都適合我們藉著這次機會,來聊聊腕錶與科技的相關話題。

這個月我們來聊聊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腕錶的亙古價值究竟源於何處?走向智慧化的腕錶趨勢,是勢在必行,還是陷入停滯?

一圖看懂

智慧錶問世後,在功能性層面稀釋了傳統腕錶的存在必要。(圖/Unsplash)

分享本圖

腕錶不僅兼顧著穿著搭配與出席場合的時尚考量,身為經銷商的我,在工作期間,腕錶更被賦予了行銷功用,我們配戴什麼錶款,都有機會影響客顧客的購買選擇,如何輪換當日佩戴的腕錶,是一門好玩的學問。不過回歸單純的話,腕錶更可以視為人生階段性的里程碑,當你努力存錢購得夢想中的錶款,到手後的喜悅,還是相當令人滿足的!

腕錶為甚麼能恆久流傳?

如果以時代演進來觀察鐘錶世界的進展脈絡,從座鐘、馬車鐘、懷錶、機械錶、石英錶到電子錶等等,這些是以「工具」角度看待鐘錶的視點,呼應了時代科技的尖端勢頭走向了何方。

就如「書籍、電視、電腦、手機、智慧型手機」等影像傳輸裝置的發展是同個道理,有的產品會因技術的迭代而逐步消失,可有的產品即使不再流行,卻能恆久流傳,這是為甚麼?像機械腕錶這類「舊時代」產品,顯然沒有隨時間逐漸消逝,反而在本身的領域發光發熱,甚至現在還有錶商開始回歸製作別具復古風情的「懷錶」。

的確,當時間只是一串跳動的阿拉伯數字,我們可以從手機及各式電子儀器中得知,甚或記錄下自己的心律還有各類健康資訊,看待時間的標準彷彿正走向單一化、數值化,也因如此,時間在我們眼中,運轉的比以往快了不少。

一圖看懂

主打便攜性的智慧錶積極朝運動領域發展,能為身體狀況提供直觀的數值測量。(圖/Unsplash)

分享本圖

不禁想起,有人會問我為甚麼會時常佩戴兩支腕錶,且通常是以一隻智慧錶、一隻機械錶的配置出門?事實上這一搭配選擇,的確都跟「實用性」或者說「效率的轉換」有很大的關聯。

因為我每天有晨跑的習慣,所以為了記錄運動時的心律、步頻還有步數,所以左手會配戴智能錶,能幫助我記錄下我每一次的進步,還有因為時常接待客戶或是在會議時,都會將手機關靜音,此時智慧錶就能做到訊息提醒的功能,是相當方便的;另一隻機械錶則因為工作需求,配戴公司有經銷的品牌作品,絕對有其必要性,無論是操作給顧客看,還是穿搭上的露出,都會有明顯的加分效果!(在專業度與營利性上都是)

可實用性是一回事,選擇屬於自己的機械錶,我認為仍是讓現代繁忙人們緩和腳步的方法,當你把機械錶或是懷錶放在掌心把玩的那刻,看見比電子錶更引人入勝的走時方式,細品齒輪運作時的聲響,感受相異材質間的碰撞摩擦,我們的心在當下,隨著錶殼內的動力源陣陣起伏,對節奏的認知也跟著放慢、回穩,我認為這種感受,便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

腕錶智慧化風潮是起是落?

當 Apple Watch 在 2015 年問世,開啟智慧腕錶的市場大門之後,不只是某些資深錶迷開始被那象徵未來科技的魅力所驚豔,前幾年的一些鐘錶品牌大廠,也一隻腳踏進這波腕錶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相互融合的短暫風潮;可時至今日,除了少數品牌,如泰格豪雅( TAG Heuer )以外,當時跟進該風潮的各家精品鐘錶商,早已在智慧錶的產品線上半路失蹤,該風潮出現了全面放緩的過渡期。

一圖看懂

泰格豪雅 Connect E4 系列內建多種運動專用的計算應用程式,圖為 MALBON GOLF 特別版型號,能實時知曉下一桿擊球距離,同時查看球桿建議,配備全球 40000 多個球場 2D 可控制平面圖。(圖/IG @tagheuer)

分享本圖

鐘錶商不再發展智慧錶,這裡面最重要的原因,我認為能歸於智慧手機的技術更迭也陷入了瓶頸,即便是近期熱度大增的 AI 技術,也需要花些時間實踐遍及全民的應用革新。

以我在第一線腕錶銷售的觀察來說,無可諱言,近十年前來選購機械腕錶的買家,他們的「購買動機」的確發生了些有趣的變化,這一變化,也跟智慧錶的出現不無關係;這又能分成兩個層面來說:首先是早些年各大錶廠的競爭焦點,都在功能性或複雜度上競爭,今天是功能三合一,明天就有另一家推出更全面的五合一,也因為大錶徑的盛行,更能將相異功能「填塞」入錶殼裡。可在智慧錶面前,這一作法,顯然是微不足道,因此,錶商們轉而在「工藝面」上下了更多功夫,微雕、彩繪、打磨細節及材質研發等等,這些我們能稱之為「硬底子」的質感進化,想必不是智慧錶所能開發的範疇。

 

另一方面,因新冠疫情的影響,腕錶成為人們心中的另一種保值投資(或是貨幣),各種網路與實體交流中心,在後疫情時代大量冒出,頓時,腕錶研究者開始大量出現,促進了腕錶交流(交易)的活絡,間接引出人人都想買隻錶做為投資標的的想法,當然你要收藏可以,投資就是有賺有賠,只能看看自己是否有那份財運了。

未來的腕錶世界

我們可能會問,既然現在智慧錶的命運,全掌握在消費性電子巨頭的手上,那麼傳統腕錶的世界,就不會受到影響嗎?

我們可以推測以下幾種情景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基本上就是兩條道路(智慧與機械)上的平行與交會:

  1. 智慧手機與手錶將有更緊密的結合,讓喜愛智慧錶的消費者,能有更具便利性的使用體驗。
  2. 不管是智慧錶還是傳統腕錶,隨著環保意識提升,在原料取得與生產過程,會有更多需要注重環境友善的永續考量。
  3. 上述兩種不同的腕錶世界會持續並行,會有只使用智慧錶的族群,也會有死忠傳統腕錶的族群,第三種則是跨足兩個世界的使用者(像我這種)。  
  4. 隨著 AI 技術不斷發展進步,也許未來在製造過程,到行銷手法,真偽分辨及售後服務,都有可能超越我們目前所想像的框架。
一圖看懂

傳統腕錶與傳統文化底蘊具有深厚連結。(圖/Flickr)

分享本圖

「智慧型手機會是腕錶消失的導火線。」這類猜想聽來合理,卻沒有考慮到兩者在產品壽命上的思維,是處在光譜兩端的。現在我們談論智慧錶,普遍還是以「消費性電子」的視角看待,既然是 3C,自然就得不斷地汰舊換新,放在製造商或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是兩者皆通的;相反的,傳統腕錶被賦予的使命還是多上不少,尤其與文化底蘊相關的情感連結,隨意列舉便能明白透徹,從畢業禮物、成年禮物、結婚對錶、家族贈禮等,以「傳承意念」作為出發點的腕錶交流,仍然是舊事物得以存續至今的主因。

也許在下一個五年,甚至十年,我們人手一隻的 3C 產品才會出現革命性的變化,而在那個時刻來臨前,率先跟風的品牌先下車的機率自然高上許多,而有心經營的品牌,也只能先保守地放慢的腳步,等待下一次變革的到來。

【本文作者為 金光鐘錶總經理 龔家賢】

責任編輯/林家睿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圖/台中藝術博覽會 提供)

在這個夏天,藝術熱力引爆台中:三場展覽勾勒城市感知的未來路徑!

當城市的節奏越來越難以捕捉,藝術卻總能為我們指出新的感知路徑。從一座備受期待的美術館誕生、一次東西名作的跨海交會,到一場集結 62...

(圖/攝影_Leon Hung)

跨界實驗室|關於微醺》當「金獎」不只是酒的事|獎項之後,誰能走得更遠?

每到春夏交接,全球酒業從競爭轉向慶典:一場場年度烈酒賽事公布榜單,風味、工藝與品牌哲學化為數字與金獎徽章。這不只是頒獎典禮,更是一場關於全球消費趨勢、...

(圖/楠弘集團 提供)

裝潢顯示個性?傢俱化衛浴興起原因|國際級設計師 教你開啟「浴室」對話美學

都說裝潢、擺飾,會顯示出居住者的個性,也會透露出人在某個階段的情緒與愛好,你怎麼設計你的臥室呢?是很多藝術擺飾,又或是簡單乾淨。除了追求廚房、臥室、客廳的設計...

2

這個夏天,和布丁狗一起做便當:ABC Cooking Studio 推限定手作便當課「布丁狗的野餐日」

說到夏天最療癒的事,大概就是和可愛的布丁狗一起待在廚房裡了。ABC Cooking Studio 這次和三麗鷗合作,推出了一個讓人光聽就覺得心情很好的課程...

夏2

當莫內遇見夏荊山|趙忠傑與東方藝術的「再一次」對話

從印象派到佛畫,趙忠傑的收藏轉向不只是一場美學選擇,更是一場東方文化的話語重建。他推動藝術教育、建立基金會,計畫以科技與人文共構台灣未來的文化地標。...

(圖/昂蒂布豪海角飯店)

盤點全球七大奢華酒店絕美泳池|在水中眺望,馬爾地夫夢幻玻璃海、義大利科莫湖浪漫山景

立夏過後,豔陽愈發炙熱,城市街頭瀰漫著幾近沸騰的空氣,讓人渴望一場徹底的清涼。今夏,一起投身世界頂級飯店的無邊際泳池吧!在沁涼池水中擁抱自然絕景,從山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