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謎專題:在文化奧運之前,藝術、建築與文學曾也是比賽項目之一?

在文化奧運之前11

2024巴黎奧運是藝術和體育的結合,或者像前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總才皮耶·德·古柏坦(Pierre de Frédy, Baron de Coubertin,1896-1925)所說的「肉體和心靈」的結合,是奧林匹克主義的基石之一。— 2024巴黎奧運

2024巴黎奧運於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國巴黎舉行,巴黎也將成為繼倫敦後,第二個三度舉辦夏季奧運的城市。在此期間,法國首次推出「文化奧運」,以將近2500項展演計畫,廣邀各國藝術家共同展開一場文化運動會,期待能夠將文化帶入比賽場館或是其他意想不到的地方。然而在這樣的底蘊下,2024巴黎奧運為全球關注的運動會注入了歷史、藝術、音樂、舞蹈、建築、設計、時尚等多元共融的景象。本屆奧運的開幕,不論是在視覺設計及表演舖陳,都成為萬眾矚目,且廣受肯定的亮點。

一圖看懂

文化奧運臺灣館開幕一景。(圖 / 文化部 提供)

分享本圖

本次臺灣隊參與運動盛事同時,更設置臺灣館與文化奧運共襄盛舉,展現臺灣軟實力。文化部以「自由之聲、島嶼風華、當代新藝、世界共融」為主題,邀請24組表演團隊、122名藝術家及工作者,在文化奧運指定場域「拉維特園區」呈現57場精彩節目,並輪播文化部藝術銀行近300位藝術家的作品影像。(更多活動內容請參考「臺灣文化前進巴黎奧運」官網) 

一圖看懂

文化奧運臺灣館開幕表演,由ABAO阿爆(中)率領那屋瓦少女隊的 Kivi(左2)、Dremedreman 曾妮(右2)、Makav真愛(左1),以及R.fu(右1)、Musa明馬丁(鋼琴),帶來原住民古謠、電音、母語創作等歌曲。(圖 / 文化部 提供)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文化奧運臺灣館活動現場。(圖 / 文化部 提供)

分享本圖

不過,可以關注到的是,在文化奧運之前或許可追溯至最早奧運的發起人皮耶·德·古柏坦(Pierre de Frédy, Baron de Coubertin),曾經在奧運期間舉辦過「藝術」奧運,以建築、文學、音樂、繪畫和雕塑,稱作「繆斯五項」(Pentathlon of the Muses)的獎項。但是獎項卻在1948年後無疾而終,期間不少人想恢復其機制,卻因為諸多問題未達重啟目標。

「藝術」曾是奧運其中一項競賽?

古代奧運會在公元前 776 年至公元 393 年期間每四年舉辦一次,但因羅馬帝國的基督教皇帝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以革除異教為由,宣布廢除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 直至1892年,一位法國人皮耶·德·古柏坦(Pierre de Frédy, Baron de Coubertin)在某次演講中首次提出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構想,最後終於在1896年,於希臘成功舉辦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同時奠定了每四年舉行一次的基礎。他希望藉由奧運會,提供全民身心卓越的機會,並在1906年首次提出增設藝術類競賽項目。

一圖看懂

古柏坦,在 1894 年 6 月於巴黎組織了一次國際大會,希望在法國推廣體育,另一方面,亦希望藉由定期舉辦的國際體育活動促進各國人民的理解,並為世界帶來更多共好、和平的相處。圖為當時候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員合影,從左到右(站立):Willibald Gebhardt(德國)、Jiri Guth(波希米亞)、Francis Kemény(匈牙利)、Viktor Balck(瑞典);(坐著):Pierre de Coubertin(法國,秘書長)、Demetrius Vikelas(希臘,會長)、Alexis de Butovski(俄羅斯)。(圖 / Facebook @International Pierre de Coubertin Committee

分享本圖

依照慣例,「繆思五項」一樣分為金、銀、銅三個獎項,所有參賽作品都必須是原創並且以運動為主題。藝術家可以提交多個作品,這也代表著藝術家有可能在一次比賽中贏得多項殊榮。不過,將藝術納入全球性國際競賽機制並非人人認同,因此在獎項草創期間曾遭到瑞典組織機構反對,因此在六年後1912年舉行的第二屆比賽中,僅有35位藝術家提交作品,且獲獎名單也相當有限。隨著時間推移,「繆思五項」逐漸擴大比賽範疇,包括文學的「戲劇」、「史詩」和「抒情詩」類別,美術方面則拓增了「繪畫」、「版畫」和「水彩」等項目。1928年時,建築也納入了競賽項目中。為了紀念雅科比的貢獻,盧森堡西南部的希夫朗日(Schifflingen)設立了在他辭世後設立了紀念碑,卻於1940年被德軍摧毀。戰後,盧森堡的一座市政體育場則以他的名字命名,以表彰的貢獻。

該年雕塑競賽中由運動員兼雕塑家沃爾特·威南斯(Walter Winans)的小型戰車、20 英寸高的青銅作品〈An American Trotter〉贏得了個人的首枚雕塑金牌,同時他成功拿下步槍比賽獎項,成為唯一一位在奧運藝術和體育兩個階段均奪得獎項的美國人。其餘像是繪畫、平面藝術和音樂項目中僅給出了金牌,銀牌和銅牌則為從缺。而發起人德·古柏坦卻以兩個化名提交了他的詩作《運動頌》(Ode to Sport),並在文學類別中獲得最高獎項。

直到20年代,奧運中的藝術競賽才開始受到重視。提交的作品數量從 1924 年的 193 件到 1928 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時激增到約 1,100 件。即便到了第十屆(1932)洛杉磯奧運會上,有報導稱當年奧運參與人數有所下降,但仍有超過三十八萬名遊客前往歷史、科學和藝術博物館欣賞提交的藝術品。

然而,由於國際奧委會(IOC)對參賽者職業地位的規範,1948年後藝術奧運遭到停辦。根據規定,所有奧運選手必須是業餘創作者,但國際奧委會發現,多數參賽者都是職業藝術家,有些藝術家甚至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結束時獲准出售自己的作品。不過,可以注意到的是,1948年最後一屆藝術比賽結束時,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在獲得獎牌數量上名列前茅。

「藝術奧運」的歷史人物

  • 吉恩·雅科比(Jean Jacoby)

​盧森堡藝術家吉恩·雅科比(Jean Jacoby,1891-1936)以三聯幅的繪畫作品〈運動練習曲〉(Étude de Sport ,1924)和〈橄欖球〉(Rugby,1928)獲兩次金牌。在雅科比的創作發展中可以發現,他擅於捕捉人物運動中的動態線條。特別是過去也曾在法國著名的體育報紙《L'Auto》舉辦的比賽獲得首獎,其後更憑藉獲得奧運金牌後,確立了自己的藝術方向。

為了紀念雅科比的貢獻,盧森堡西南部的希夫朗日(Schifflingen)設立了在他辭世後設立了紀念碑,卻於1940年被德軍摧毀。戰後,盧森堡的一座市政體育場則以他的名字命名,以表彰的貢獻。

一圖看懂

盧森堡藝術家吉恩·雅科比(Jean Jacoby,1891-1936)以三聯幅的繪畫作品〈運動練習曲〉(Étude de Sport ,1924)和〈橄欖球〉(Rugby,1928)獲兩次金牌。(圖 / canvas.saatchiart.com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Jean Jacoby - 〈Hurdling - The Finish〉。(圖 / commons wikimedia

分)享本圖
  • 亞歷克斯·沃爾特·迪格曼 (Alex Walter Diggelmann) 

一圖看懂

Alex Walter Diggelmann 1931年的作品。(圖 / invaluable.com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Alex Walter Diggelmann 1948 年聖莫里茲冬季奧運設計其中一款郵票。(圖 / LASTDODO

分享本圖
  • 傑克·巴特勒·葉芝(Jack Butler Yeats)

​愛爾蘭畫家、作家傑克·巴特勒·葉芝(Jack Butler Yeats)早年曾在報社擔任插畫家,並於1894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福爾摩斯故事輯的漫畫,但在20世紀初轉向於油畫創作。因經常描繪愛爾蘭風景、馬匹、馬戲團等內容而被視為「國家級畫家」。1924年巴黎奧運時,以印象派風格的油畫作品〈利菲游泳〉(The Liffey Swim,1923)奪得銀牌榮譽,其捕捉了自 1920 年以來都柏林年度體育盛事,以及游泳者衝向終點線的瞬間、民眾參與與觀賽的情境。作品中善用空間與視角的定位,將觀眾置身於人群之中,以使人親身感受比賽中迫切、熱絡、緊張的氛圍。

一圖看懂

傑克·巴特勒·葉芝(Jack Butler Yeats)作品〈利菲游泳〉(The Liffey Swim,1923)。(圖 / 愛爾蘭國家美術館

分享本圖

REFERENCE

Artnet
文化部
olympics.com

本篇文章轉載自 非池中藝術網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photo2

1% KNOWLEDGE》什麼是藝術攝影?這家攝影藝廊又為什麼要在台灣辦攝影競賽?

藝術攝影正從紀實走向當代顯學,作品在國際拍賣場屢創高價,成為投資與收藏的新寵。1% Style 這次帶你解析全球攝影藝廊的版圖,...

K star 0

2025 K STAR 閃耀登場 在地產業伴手禮,蘊藏設計匠心

基隆擁有豐富的在地產業與特色商品,然而在品牌能見度與市場拓展上,仍具高度成長潛力。近年來,基隆市政府積極推動產業發展,透過創新行銷與品牌轉型,...

酒_開門

跨界實驗室|關於微醺》不只是賣給亞洲,而是為亞洲而釀|烈酒新品 揭示風味主導權的變化轉移

在烈酒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蘇格登、布萊迪、噶瑪蘭與金門高粱不再只是「把酒賣給亞洲」,而是開始真正「為亞洲而釀」。從深焙桶型到年份標示,...

(圖/玖尹 提供)

中秋獻禮(一)》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於月圓之夜為摯愛之人,送出最真摯的愛意

自古說,中秋夜,月圓人團圓,被寄予家人間團聚之意。夜晚時分,坐於戶外景觀餐廳中,與親朋好友小酌幾杯,抬頭望著天上皎潔的月亮,一邊暢談生活大小事,...

(圖/高雄萬豪酒店 提供)

夏日龍蝦季這樣吃!從肉質鮮甜的蒜蓉清蒸青龍,到奶香濃郁的爐烤波士頓龍蝦,來場衝擊味蕾的海洋之旅

時而天晴,時而暴雨,時而打雷,時而天氣悶熱,這是 2025 年的台灣夏日景象。在炎熱的夏日,高溫的天氣,時常使人沒有食慾,想品嚐道地的當季海鮮來消暑,...

The One1

給大人一場專屬的夏令營|劉邦初與 The One 如何為心中的孩子打造「大小孩童樂會」?

在台灣盛行親子夏令營的此刻,《 The One 》執行長劉邦初卻提出一個看似簡單,卻直指人心的提問——「我們都為孩子找過夏令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