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不只是景點,而是一種像拳擊一般的節奏練習|跟周育麟聊聊,他如何用十年打造一間讓人記住的旅店

(圖/Leon Hung攝影)

他不靠景點吸引旅人,而是用一間飯店、一碗宵夜與一場拳擊練習,讓人重新認識花蓮的節奏。東岸行旅總經理周育麟從工廠轉身投入旅宿,更透過身體力行與城市對話,慢慢打造出一種能留下記憶的生活方式;他也透過重訓與拳擊,重建內在秩序,連結城市脈絡,讓旅宿不只過夜,更成為與自己與城市對話的場域。

面對周育麟略帶靦腆的笑容,你很難想像他是一個飯店經營者,而且,他透過十年的努力,把「飯店」從過夜空間升格為情感體驗的放大器,而且仍在時時進化中。在東岸行旅處處可以見到屬於他的巧思——他重新設計早餐與宵夜,引入香氛、健身與拳擊,把生活風格揉入旅店日常,讓每一次住宿都成為一次自我探索與城市感知的旅程。

這段對話,1% Style帶你走進他的人生轉折歷程,也讓我們重新理解:花蓮似乎已從從觀光地標,變成慢生活者與文化探索者的日常據點。

從工廠邏輯到生活提案

「我不是一開始就想來花蓮的。」周育麟笑著跟我說這一段有趣的人生轉折。回想當年,那時他是工廠管理者,日復一日與效率、良率和成本打交道,在一次機緣下,他接手了花蓮的一家旅宿——阿思瑪飯店,帶着幾乎歸零的心情「東移」花蓮,也因為這個契機,他愛上了這個地方。

不同於流水線的標準化,服務業講究的是情感流動。剛入行,他發現自己最大的功課不是成本控制,而是「讓人喜歡你」——要讓團隊願意跟隨,也要讓旅客願意停留。十年磨礪後,他從經驗中明白,飯店的好,來自與人產生溫度,而非紙上的流程。

一圖看懂

 經營旅店,周育麟把所有的生活行為「儀式感」化,讓旅店成為「生活的hub」,而非匆匆過夜的中繼站。(圖/ Leon Hung 攝影)

分享本圖

周育麟的第一場改革從早餐開始:「早餐是客人離開前的最後一站,應該留下味覺以外的感受。」周育麟從一個最細微的環節,啟動了屬於他的生活新想像——在地食材、慢節奏服務、輕音樂與閱讀角,把「吃」升級為「停留的記憶」。這套思維,周育麟持續帶到了東岸行旅,把所有的生活行為「儀式感」化──香氛迎賓、小宵夜吧、深夜對談空間,讓旅店成為「生活的hub」,而非匆匆過夜的中繼站。

地震後:重訓與拳擊,重建內在秩序

2018 年 2 月 6 日,花蓮發生規模 6.4 強震。城市晃動的同時,周育麟也感到內心秩序被震碎。他走進健身房,從深蹲硬舉開始,而後更開始學習拳擊,這也成為周育麟「轉化」的另一個契機。他告訴我,重訓教他耐心與漸進的思維,「重訓的『進步』,是讓自己超越原有的負荷,但在可承受的範圍強化自己的心智與身體,如同經營的思維,新的策略與思維規劃,必須一點一點往上疊,讓整個系統可以負荷,但同時強化系統的韌性。」但拳擊則是另一項課題——收放與節奏,「鈴聲響起就全力,鈴聲落下就停手,像決策,需要在對的時刻『收拳』,而且要知道『如何收拳』。」

「健身不是改變體態,而是改變內在秩序。」周育麟談到重訓與拳擊,有一點興味盎然,他告訴我,自己運動的起步並不是從成績出發,而是從混亂的生活中「找回秩序」的練習。

2018年地震後,他感到自己像城市一樣裂開一角。那時的他,仍在適應旅宿與人的情感張力——壓力無處可釋,身體是第一個提醒他的工具,「我走進健身房,從深蹲開始。」重量不會說謊,也不能偷吃步,你得一組一組累積,一天一天慢慢來,這讓周育麟重新學會掌握節奏感——不是快就對,而是穩定才是力氣的來源。

拳擊則帶來另一種節奏哲學。對周育麟來說,拳擊不像健身那樣可預測,而是一種更高強度的心智訓練:「拳擊不是亂打,是極度講究『收』與『守』的運動。你要懂得觀察、等待、控制力道。那和經營一樣,你不能每一回合都拼命輸出,要選擇時機出拳。」他說拳擊教他學會尊重對手,也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極限、當下的疲憊與每一次喘息的必要。

一圖看懂

對周育麟來說,拳擊不像健身那樣可預測,而是一種更高強度的心智訓練。(圖/Leon Hung 攝影)

分享本圖

這些訓練過程不只是流汗與技術累積,更讓周育麟理解,什麼叫「不躁進地」努力:不是天天進步才算好,而是能夠不退縮地持續走下去,而這些身體經驗,後來也都反饋到他的飯店經營裡。在面對市場與人群時,他更懂得「出手」與「不出手」的差異,「有時候最好的服務,不是安排更多,而是留白、留時間,讓旅人自然地感受與選擇。」

「拳擊場上不是誰打得快就贏,而是誰能在正確的時間做出對的決定。這件事,在生活、工作、情感裡都一樣。」周育麟把這個思維也放在旅宿體驗的設計上——在一間飯店裡安排拳擊課,在香氛旁邊擺一副拳套,看起來好像有點突兀,但卻相當合拍,因為這像周育麟自己的人生,也是在撞擊與沉靜之間,慢慢磨出的一種節奏。

他告訴我,這樣的「每日訓練」,他把無形焦躁轉成可計數的重量與回合;身體穩了,心就靜了,「有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想像、規劃,更能身體力行,這是一個正向循環,也是運動給我的最大收穫。」

確實,健身與拳擊不只改變他,更啟動了社區連結。2020 年,周育麟與兩位教練──野孩子技擊館王葉豪、奔跑山豬運動教室溫昌霖──共同創立 East Coast KILIN 格鬥戰隊,並扶植本地拳擊社群「洄瀾勇士」。他試圖整合東岸行旅與在地企業,透過贊助器材與保險,並開放飯店空間舉辦友誼賽與工作坊,讓放學無處可去的孩子,在拳擊館找到方向;而且,更透過「戰隊」型態,將年度賽事包裝為地方活動,邀旅客觀賽,讓運動成為城市的「節拍」之一。

「拳擊教會我尊重與收放,也教孩子找到秩序。只要一個孩子在拳台上重拾自信,這比任何營收都動人。」透過「身體 × 旅宿 × 社群」的三角互補,周育麟把格鬥運動轉化為城市溫度,也為花蓮增添了另一種可被練習的生活節奏,創造了更有趣的體驗溫度。

從「一間過夜的空間」到「體驗生活的場域」

接手東岸行旅時,原先團客導向、同質化嚴重。周育麟與團隊走進巷弄,觀察異國餐廳、香氛品牌、寵物空間。他想像的客群,是30至45 歲、追求感官與內在平衡的女性旅人,透過「半自助式」的生活提案──從香氛體驗、散步地圖、深夜宵夜吧、拳擊晨課開始,旅人可自由拼貼自己的花蓮節奏。

在周育麟眼中,花蓮是「四分之一」融合的城市,「原住民、本地人、新移民與國際背景各占四分之一。這天然的拼貼令城市節奏鬆弛而包容。」他一一跟我分享在東岸行旅旁看到的有趣場域,從沖浪客留下來開的咖啡店,外國藝術家在這裡的藝術工作坊,一個原來只是過夜的旅行,變得像生活——值得反覆回訪、慢慢消化。

一圖看懂

周育麟認為,真正的旅行,在「在地」的微型記憶點,這些有生活風格感的軌跡,才是能撐住旅行日常的真正支點。(圖/Leon Hung攝影)

分享本圖

去年 4 月 3 日,花蓮又發生地震,命運多舛的城市再次斷了交通與觀光,周育麟看到了屬於花蓮的危機——如把花蓮把所有流量都押在「太魯閣」這些風景區,屬於花蓮的「城市韌性」會在大自然的警示下,形同崩潰。

他說,真正的旅行,在「在地」的微型記憶點──包括巷口麵店、獨立書店、咖啡廳、菜市場等有生活風格感的軌跡——才是能撐住日常的真正支點,「東岸行旅的任務,正是把這些支點連成網,讓旅人走進城市脈絡,而非僅提供打卡景點,走過就忘。」

邁入 2025,周育麟想把「放大器」做得更細緻——香氛聯名房、植物染工作坊、「拳擊 × 冥想」課程、吉安與市區的慢行路徑。他期待花蓮成為「小型長住型生活者」的聚落,旅人們更不必奔波景點,而是把每天過成「風景」。「好飯店不在星級,而在它是否成為人與城市之間的情感介面。」沒有大張旗鼓的野心,只有穩穩的願望——讓每位住進東岸行旅的人,都能帶走一段屬於自己的花蓮節奏與記憶。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謝文(圖/嘉林餐旅集團提供)

與米其林主理人的一席話|當料理是一種修行:謝文師傅留給我們的火候、哲學與溫度

這是一篇屬於「懷念」的文章。謝文的一生,是半世紀的料理修行。從香港福臨門到台北文華東方雅閣中餐廳,再到捌伍添第與貳零捌公館,他始終相信料理要「真」與「純...

俞1

一步之遙的綠夾克夢:從練習場走上 PGA 巔峰,俞俊安改寫台灣高壇的下一頁

從中壢的小小練習場,到世界最嚴苛的 PGA 巡迴賽舞台,俞俊安用執念與冷靜闖出冠軍之路。差一桿的遺憾、數據與策略的養成,...

1

從自然汲取靈感,為夢想鍍上光芒:Jean Schlumberger 的異想與自然語彙,如何成為 Tiffany 百年靈魂

「對我而言,珠寶藝術首要是一種表達的方式,在時尚的慣常框架以外,表現另一種可能:純粹與持久的美態。」 —Jean Schlumberger...

新版旺卡,會跳踢踏舞?百老匯《巧克力冒險工廠》音樂劇開賣:3D視覺特效 x 魔術幻象,開啟奇幻旅程

還記得孩童時期,看完《巧克力冒險工廠》電影,總會幻想自己住在一座巧克力蓋的世界中,不論是椅子、桌子、電視,都是由巧克力製成,隨手一沾,...

(圖/貝克傢俱 提供)

用設計找到回家的歸屬感:四大療癒設計,從靜謐書房到與自然融合的戶外陽台,勾勒溫馨家園

下班後,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抬頭看著路燈照著黑夜,思考著一整天發生的事,轉眼間,來到家樓下,打開房門,家中獨有的清香迎面而來,深吸一口後,心情瞬間平緩,...

1

熱愛與真誠的力量|屬於于長君的燦爛星光:緩慢前行,也能很亮眼!

「我不敢說我有多成功,但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于長君說道。 每次給別人祝福的時候,我都會說:希望你能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