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花蓮縣文化局主辦的花蓮設計中心,初始設定就以三年為期來企劃與思考「地方材料」與「居民日常」的關係。「土壤」孕育「植物」,「植物」餵養「生物」,連續三年的年度主題依循著自然界循環為發展軸線,透過實際採集、拆解、分析研究轉換後,與跨領域的藝術家及設計師聯手,將花蓮材料的關照與應用範圍衍伸至「物件」、「空間」、「人物」,透過這三個面向擴大未來於花蓮這座城市任何角落應用的可能性。
(圖/花蓮縣文化局 提供)
分享本圖歷經三年的研究成果將在 10 月 1 日於花蓮市區內的古蹟「花蓮港山林事業所」盛大開展。並於當週六的 10 月 5 日辦理展覽開幕交流。開幕日將同步啟動首場體驗活動,另將展開為期四週供民眾報名參與的限量「花蓮設計中心品牌形象店體驗」,讓市民和遊客親身感受花蓮材的獨特魅力。
捕捉微觀生物樣態的展覽空間
走進展覽空間,抬頭仰望,一片隨風飄動的水紋映入眼簾,讓人仿佛置身於深海之中,也像是漫步在廣闊天空之下的風景。展場現場的神秘景象內,包含細緻的紋理,來自於 113 年度所選之十種生物材料的顯微影像,透露著生態界的微妙之美。而今年度的主視覺設計靈感,同樣源自於展場的獨特自然氣息。
(圖/花蓮縣文化局 提供)
分享本圖《花蓮色 3 :取色於生物的創造計畫》以當代珠寶與首飾和服裝設計出發,針對合作人物的專業領域與氣質進行成套創作。無論是以貝類製造的髮飾、戒指、手環;魚類脊椎橫切耳環、項鍊、戒指三件套;豬血與稻草灰混合的首飾四件組;龍蝦尾鰭首飾四件組等具有珠寶設計氣質的當代飾品,亦或者是海膽刺縫製而成的帽子;墨囊染製的廚師圍裙、廚師帽、刀子護具;雞毛縫製的頭帶、獵首笛綴飾;紫膠蟲染製的多穿式綁帶造型服裝等,都極其令人驚艷。
展場顯微影像包含十種生物材料。(圖/花蓮縣文化局 提供)
分享本圖而展覽當中將以四大主題,展示企劃的創作思維與生物材料發展、轉換的進程:包括採集 113 年內紀錄的十種生物材料(雞、豬、牛、紫膠蟲、金龜子、台灣蠑螺、海膽、魚、龍蝦、墨魚)的過程及說明,揭示自然素材的原始狀態與採集地;展示 100 種生物材料的實驗、試片及挑選過程,深入了解每一素材的特性與應用得職人實驗;介紹最終選定的十種生物材料所設計的物件,展示其設計方法、製作工法及最終成果,並展示如何與地方種子相互搭配呈現。;將人物本身視為展示花蓮材料魅力的載體,打破展覽效期的時間與空間限制,融入人物生活隨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