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維度挖掘藝術脈動│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 5 月磅礡登場

(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今年將舉辦至第六屆,於 2025 年 5 月 9 日至 11 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辦。本屆展會會帶來三個主要展區,且將聚焦於台灣在地豐富的藝術風貌並放眼國際藝術脈動,由多個國際藝廊,呈現所屬藝術作品、大型公共裝置及藝術計畫,帶給來自世界個地的世界藏家、藝術愛好者精采的藝術體驗!

一圖看懂

(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分享本圖

本屆展會有三個主要展區,「當代網域」(Galleries)透過遴選委員會的評選為來自台灣、亞洲及世界各地的藝廊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平台。再次參展的藝廊包括:Galerie EIGEN + ART Leipzig/Berlin 、常青畫廊 Galleria Continua 、Kaikai Kiki Gallery 、大田秀則畫廊 Ota Fine Arts 和澡堂畫廊 SCAI THE BATHHOUSE ,同時亦有首次加入展會的 Karsten Greve 及阿爾敏·萊希 Almine Rech 藝廊。在台北具有領導指標的藝廊,包括:耿畫廊 Tina Keng Gallery 、大未來林舍畫廊 Lin & Lin Gallery 、亞洲藝術中心 Asia Art Center 、采泥藝術 Chini Gallery 、亞紀畫廊 Each Modern 、谷公館 MICHAEL KU GALLERY 和 TKG+ 也將強勢回歸。

一圖看懂

(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分享本圖

往年備受矚目的「新生維度」(Edge)展區致力於邀請藝廊展出一或二位新生代或新銳藝術家的全新作品。今年亮點包括今格空間(Ginkgo Space)展出宋拓(Song Ta) 的作品,以及科馬畫廊(COMA)呈現 Kieren Karritpul 的傑出新作。

全新展區「藝韻匠心」(Embody)則聚焦於當代藝術、工藝與設計相結合的特別展區,專注於探索物件、材質與技藝交匯之下,藝術、工藝與設計等元素在亞洲當代文化脈絡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Soluna Fine Art 和 ARTCOURT Gallery 將成為該展區的領銜藝廊,為觀眾帶來一場跨界藝術的盛宴。

首次《新生維度藝術家獎》挖掘潛力藝術新星

一圖看懂

(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分享本圖

為表彰新銳藝術家的創新與突破,今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也首度設立《新生維度藝術家獎》(Edge Artist Award),旨在表彰參與「新生維度」(Edge)展區的傑出新銳藝術家。由國際策展人及藝評家組成的評審團做出評選,得獎藝術家將於公眾開幕日 5 月 9 日舉行的頒獎典禮上揭曉,

「斷電」與「節點台北」兩大展區 作品與在地和科技緊密連結

2025 台北當代還有額外兩大亮眼展區「斷電」與「節點台北」,為台北當代與文化部攜手合作的第二屆「臺灣藝術家特展」,「斷電」包含三件由活躍於前瞻科技與當代文化的藝術家所創作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旅居巴黎的新媒體傳奇藝術家鄭淑麗,呈現一件數位動態影像裝置作品,展現不斷變形的自我肖像,對人工智慧的運作邏輯提出質疑與挑戰。

一圖看懂

(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分享本圖

藝術家蘇匯宇和新媒體藝術團體 XTRUX 的作品,結合了開源人工智慧工具和傳統影片製作,重新演繹出在媒體文化中展現的軍事宣傳。出身於傳統紙藝世家的藝術家張徐展,則以定格動畫敘述氣候變遷所導致的生態環境變化,白蟻的飲食習慣改變並轉而食用人造電纜的故事。這三件作品傳遞出科技的出現,對我們當今文化所產生的震撼和迫切感知。

與洪建全基金會共同主辦的臺北市年度特展——「 Taipei Node 節點台北 」,第一屆將呈獻立足於台北、影響力遍布全球的新生代藝術家李亦凡的迷你回顧展「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呈獻三部作品,從數位科技、網路資訊到人工智慧,藝術家以充斥冷僻知識與個人囈語的後設敘事,將技術革命的理想與失落共冶一爐,並進一步延伸至其當前創作:在來勢洶洶的 AI 發展趨勢下,關於人類創造超我後所面臨的存在難題之本質性探問。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圖/@Panasonic_PND X)

室內、室外怎麼選?不只是揮桿,更是一場體驗|室內高爾夫融合科技與娛樂魅力,寫下運動新篇章

你玩過室內高爾夫嗎?不用頂著高溫,在冷氣房內也能體驗揮擊球的樂趣。 談到室內高爾夫的起源,可以追溯至 19 世紀末,為了克服天氣問題,...

1

1% Knowledge》為什麼香水有男女之分?第一個讓自己香香的人是男性?以及秋冬男性必備香水指南

這幾天台灣正式迎來又濕又冷的冬季,街上的人們都套上厚重的毛衣、羽絨外套、羊羔毛大衣,把自己包得暖暖的對抗寒意。正如我所料,無論是在捷運、公車上,甚至走在馬路邊...

(圖/NYK CRUISES CO.,LTD 提供)

2026跨年不只看煙火|新年玩法盤點》從奢華郵輪、高山曙光音樂會,到日本除夜之鐘,告別過去開啟新篇章!

你準備好迎接新的一年了嗎? 時光飛逝,已經邁入十一月,2025 年也進入尾聲,回望今年,從年初的川普關稅戰,到剛結束的萬聖節,以及年底的聖誕節,...

1

城市學》宋朝餐飲如何定義現代的生活美學與城市味道?點茶、吃麵條都從這時候開始!

如果你在某個夜晚穿越到北宋汴梁的市井,就會發現一個意想不到的畫面:街燈未滅,巷弄深處的攤鋪依然熱氣騰騰,人們端著碗,喝粥、吃炊餅、嚐魚羹。千年前的城市夜生活,...

2

秋意的層次:Sushiyoshi 壽司芳的「大閘蟹交響曲」

  當季的味道,不只是食材的時間,也是一場關於「變化」的演出。在台北忠孝東路靜巷裡,日本大阪米其林二星、台灣米其林一星名店...

1

1% Beyond News》破壞之後,藝術仍在呼吸|從基隆的灰塵鏡面、艾未未到 Banksy,藝術的傷口成為延伸創作的起點

在基隆美術館的展廳裡,一件由藝術家陳松志創作的作品〈倒裝的語句-16〉,鏡面上覆著一層灰塵,乍看之下似乎只是長期陳列後的自然積層,實際上卻是作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