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匯聚亞洲藝壇目光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中,「藝韻匠心」(Embody)展區作為最新亮相的策展主題,特別引起注目。這個展區旨在探索當代藝術、工藝與設計之間日益緊密的關聯,呈現出跨領域創作的豐富面貌與美學層次。
作為亞洲重要的當代藝術平台,台北當代致力於推動不同創作語彙的對話與共鳴,而「藝韻匠心」正是一場匯聚精湛工藝與當代表現的藝術盛宴。展區由 Soluna Fine Art 和 ARTCOURT Gallery 兩間藝廊策展領銜,匯集來自東亞地區的創作實踐,讓觀眾得以一窺傳統技藝在當代語境下的轉化與延續。
精湛工藝,化為珠寶藝術語言:CINDY CHAO 蜻蜓胸針首度登場

珠寶品牌 CINDY CHAO——蜻蜓胸針。(圖/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提供)
分享本圖藝術珠寶品牌 CINDY CHAO 首次參與台北當代,即以品牌二十週年代表系列——蜻蜓胸針精彩亮相。Cindy Chao 作品以建築感、雕塑性與生命力為創作核心,揉合 18世紀歐洲皇室傳承的蠟雕技法與鈦金屬等現代材質,呈現出工藝與藝術的深度交融。蜻蜓胸針展現出細膩靈動的姿態,在呼應自然的同時,也回應了展區對「匠心」與「當代」的探討。
工藝語境下的當代轉化:從東亞傳統走向未來視角

石塚源太(Genta Ishizuka)——《Surface Tactility》(圖/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提供)
分享本圖
鄭多惠(Dahye Jeong)——《Weaving Time II》(圖/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提供)
分享本圖本次「藝韻匠心」展區不僅聚焦於珠寶藝術的細緻美感,更廣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工藝實踐。由 Soluna Fine Art 呈現的藝術家鄭多惠(Dahye Jeong)作品《Weaving Time II》,運用韓國馬毛編織技藝,營造出時間與記憶交織的細膩質地;來自ARTCOURT Gallery的石塚源太(Genta Ishizuka)則以日本「乾漆技法(Kanshitsu)」創作的《Surface Tactility》,透過漆面光澤與形體張力,傳遞材質本身的感知與延展。兩位藝術家皆以深厚的工藝理解為基礎,並透過當代藝術語言進行創新詮釋,展現出傳統手工技藝如何在現代語境中煥發全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