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為了被看見,而是為了看見自己:林霈媞的藝術與靈感之路

(圖/虹汝 lovephemia 攝)

藝術家林霈媞曾是模特兒、作家與講者,活躍於螢光幕前,如今她選擇用畫筆重新認識自己的人生。從藝術療癒課程出發,到倫敦深造,再到聯合國為性別平權發聲,林霈媞的創作旅程不只描繪情緒與靈感,更是對多重身分的回應與整合。她透過畫作《餘光未央》與紅酒跨界合作,讓藝術不只存在畫廊,而能走入生活、走入人心。這篇專訪帶你看見她如何在色彩中找回自己,也找回那份溫柔的相信。

她曾是模特兒,也曾是講師、作家、創業者,站在聚光燈下熟悉鎂光,也習慣了扮演。林霈媞的履歷如同時代女性的縮影:多面而流動,自由卻也被期待定義。直到她第一次在畫布上落下顏料,情緒如決堤,她才明白——這條藝術之路,也許從未在計劃中,但它的出現,讓她終於與自己相遇。

從輸出者到創作者:藝術是一場向內走的革命

「那時候的我,一直在『輸出』。」林霈媞談起早期職涯,用的是「輸出」這個字眼——從走秀、演講到寫作,她習慣了扮演、習慣了完成別人心中的「我」,但當這些角色日漸佔據生活,她開始感受到一種深層的疲憊,「那不是身體的累,而是我已經聽不見自己心裡的聲音了。」這樣的疲憊,在一次藝術療癒課程中被擊潰。那一筆顏料落下,她哭了:「原來,我太久沒有好好陪自己走過情緒了。」

從那一刻起,她開始用畫筆取代語言,將情緒從抽屜裡掏出,放在畫布上,「這是一種重新整理。」不久後,她前往倫敦藝術大學進修,開始學會以色彩、線條與肌理對話,讓畫布不只是技術性的創作空間,而成為內在情緒的接收器,「藝術,對我來說,是一個讓我可以不需要比較、角色、聲音、標籤的地方。只有在畫布前,我可以安靜地成為『我自己』。」

林霈媞的創作大多抽象、帶有意境,她偏好以多媒材創造層次,讓畫面像情緒一樣不止一面。她最珍愛的一幅作品名為《餘光未央》,誕生於某個傍晚的倫敦,她形容那是一個「光還沒走完,夜也還沒來臨」的時間點,「我獨自走在泰晤士河邊,那是一種極度靜謐的輪廓。那道微光彷彿在對我說:你還有時間,可以慢慢來。」

這幅畫後來被倫敦一座三百年歷史的博物館收藏,也在中山堂展出,她並將義賣所得捐給唐氏症兒童的藝術教育基金會。在展覽現場,有位母親牽著孩子走近畫前,低聲說:「這像星星下來陪我了。」這句話至今仍讓她動容——藝術可以讓情緒被接住,也讓希望被交付。

「我曾經很害怕『沒有靈感』,以為那代表我不夠努力。」但後來她明白,那其實是身體在提醒你「該休息了」。現在的林霈媞不強迫自己持續創作,而是選擇與生活重新連結:陽光照進窗戶、咖啡冒煙的香氣、朋友的一句話,甚至是沉默中的呼吸,這些都成為她作品的源頭。

她習慣寫日記,也常冥想,在看似靜止的片刻中,與內心不斷對話,「靈感不是一種天命,而是你是否願意靜下來,去感受當下的自己。」

藝術的跨界轉化:當畫作化為五感記憶與社會關注

林霈媞並不將藝術侷限於畫廊,之前與南澳好樂溪酒莊合作,她用畫作創作了兩件酒標——《Boundless Reverie 無垠遐想》與《Eternal Daydream 永恆幻夢》,前者以深藍、大地與金色描繪宇宙般的遼闊,後者則以粉橘與藍色交錯,訴說內心最柔軟的愛與期待,「如果這幅畫能變成味道,它會像一杯細膩的葡萄酒,有果香、有礦石氣息,也有藏著情感厚度的餘韻。」她希望這不只是品飲體驗,更是藝術感受的一種延伸,能在人們舌尖留下一種靜靜想起誰的片刻。

一圖看懂

(圖/虹汝 lovephemia 攝)

分享本圖

這次合作的一部分收益也投入公益,「藝術不該只是被觀賞,它也可以改變世界。」她深刻地期待著。也因為這樣的想像,2023年林霈媞受邀前往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UNCSW),代表台灣進行藝術與性別議題的演講。這段經歷的起點,是她在中山堂的展出與公益行動——將畫作義賣所得捐給與唐氏症藝術教育相關的基金會,因為這份行動與聯合國當年主題不謀而合,她被推舉為代表。

當站在紐約聯合國會場的講台上,她發現「我不是為自己而說,而是為那些沒被看見、沒被聽見的人說話。」林霈媞在那裡分享了藝術如何成為承接情緒的出口,也談到女性在社會角色中的被期待與自我認同之間的拉扯,「我們太常被教導要體貼、要溫柔,但沒有人問過我們真正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畫布之外,仍有光

「如果我是一件藝術品,我希望是水。」問起她對於藝術的想像,林霈媞這樣形容自己:「水是流動的、是柔軟的,是會閃光的。」水不固定,但也能包容萬象,對林霈媞來說,這也是她對藝術最直接的想像。問起她對於自身創作的未來,林霈媞說自己希望成立一座藝術療癒空間,透過創作幫助人們找到內在節奏;她也計劃與品牌、公益、文化單位合作,讓藝術進入日常——不只是視覺,而是氣味、聲音、觸感,成為情緒的容器。

林霈媞說,自己會繼續創作、演講、書寫,不為名利,只為陪更多人「好好走一段」。她覺得自身的創作,不是炫技、也不是宣言,而是一種誠實的生活方式。林霈媞在畫布前,希望可以找到一個可以放下標籤的自己,也邀請每一位觀者,在她的色彩與線條裡,慢慢地、溫柔地,找回與自己和解的空間,「願自己在不那麼閃亮的日子裡,也能相信自己,會一直閃閃發光。」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圖/台中藝術博覽會 提供)

在這個夏天,藝術熱力引爆台中:三場展覽勾勒城市感知的未來路徑!

當城市的節奏越來越難以捕捉,藝術卻總能為我們指出新的感知路徑。從一座備受期待的美術館誕生、一次東西名作的跨海交會,到一場集結 62...

(圖/攝影_Leon Hung)

跨界實驗室|關於微醺》當「金獎」不只是酒的事|獎項之後,誰能走得更遠?

每到春夏交接,全球酒業從競爭轉向慶典:一場場年度烈酒賽事公布榜單,風味、工藝與品牌哲學化為數字與金獎徽章。這不只是頒獎典禮,更是一場關於全球消費趨勢、...

(圖/楠弘集團 提供)

裝潢顯示個性?傢俱化衛浴興起原因|國際級設計師 教你開啟「浴室」對話美學

都說裝潢、擺飾,會顯示出居住者的個性,也會透露出人在某個階段的情緒與愛好,你怎麼設計你的臥室呢?是很多藝術擺飾,又或是簡單乾淨。除了追求廚房、臥室、客廳的設計...

2

這個夏天,和布丁狗一起做便當:ABC Cooking Studio 推限定手作便當課「布丁狗的野餐日」

說到夏天最療癒的事,大概就是和可愛的布丁狗一起待在廚房裡了。ABC Cooking Studio 這次和三麗鷗合作,推出了一個讓人光聽就覺得心情很好的課程...

夏2

當莫內遇見夏荊山|趙忠傑與東方藝術的「再一次」對話

從印象派到佛畫,趙忠傑的收藏轉向不只是一場美學選擇,更是一場東方文化的話語重建。他推動藝術教育、建立基金會,計畫以科技與人文共構台灣未來的文化地標。...

(圖/昂蒂布豪海角飯店)

盤點全球七大奢華酒店絕美泳池|在水中眺望,馬爾地夫夢幻玻璃海、義大利科莫湖浪漫山景

立夏過後,豔陽愈發炙熱,城市街頭瀰漫著幾近沸騰的空氣,讓人渴望一場徹底的清涼。今夏,一起投身世界頂級飯店的無邊際泳池吧!在沁涼池水中擁抱自然絕景,從山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