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中秋節(10 月 6 日)還有不及一個月,你的家中是否已經開始被月餅「入侵」了呢?月餅已成為中秋節必備品項,與「烤肉」、「柚子」並稱「中秋三大必吃」之一,但,你知道中秋月餅其實並不簡單嗎?

(圖/PEXELS)
分享本圖中秋節從古至今都是月餅的舞台,月餅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與各地的口味、文化差異而有了各種不同的樣貌:
廣式月餅
- 特色:外皮薄、餡料飽滿,表皮有光澤;
- 常見口味:雙黃蓮蓉、五仁、豆沙、棗泥;
- 代表地區:廣東、香港。
京式月餅
- 特色:外皮厚,餡料相對少,口味偏甜或鹹;
- 常見口味:山楂、棗泥、豆沙、椒鹽;
- 代表地區:北京、華北地區。
蘇式月餅
- 特色:層層酥皮,油香濃郁,口感鬆脆;
- 常見口味:鮮肉、豆沙、椒鹽;
- 代表地區:江蘇、上海。
台式月餅
- 特色:融合日式和本地風味,外皮多為酥皮;
- 常見口味:鳳梨酥、蛋黃酥、綠豆椪;
- 代表地區:台灣。
無論是經典的廣式月餅,還是台灣獨特的蛋黃酥,我想這些中秋禮盒所承載的不僅僅是味蕾的記憶,更是送禮文化與團聚意涵的象徵。
「新型」月餅的崛起
然而,隨著市場越來越年輕、選擇也更加多元,中秋月餅早就不只是一口傳統滋味。今年最流行的話題就是:「月餅,還能這樣吃!」精品甜點品牌紛紛加入戰局,把法式甜點和比利時巧克力變身為「新型月餅」,讓餐桌氛圍更輕盈,也讓中秋有了更時尚的味道。誰說月餅只能有傳統吃法呢?
塔巧克力:GODIVA 融合比利時巧克力工藝與東方節慶文化,打造中秋限定甜點新風潮
擁有百年歷史的比利時巧克力品牌 GODIVA 從「精品化」切入,將巧克力打造成節慶餐桌的主角。今年中秋,GODIVA 在台北舉辦新品發表會,推出 2025 限定系列「金秋映月・天際獻禮」,亮點是首次亮相的 「塔巧克力」。

(圖/GODIVA 提供)
分享本圖這款甜點強調酥脆層次與滑順巧克力的交疊口感,還推出融合栗子、胡桃、海鹽與蘋果的限定風味。GODIVA 亞太區巧克力大師王艷炫親自示範,他以「滿月與星軌」為靈感,結合禮盒內的塔巧克力,打造出重達 45 公斤的巧克力拼接作品(Chocolate Showpiece),再用金箔妝點流光溢彩的夜空意象。
「GODIVA 巧克力不只是甜點,它可以像法式甜品一樣,透過擺盤與氛圍,成為一場充滿儀式感的饗宴。」——王艷炫
對 GODIVA 來說,禮盒不僅是送禮的選擇,更是一種「節慶儀式感」,讓團聚時刻更華麗。

(圖/GODIVA 提供)
分享本圖了解更多 GODIVA 中秋限定系列:滿月到玉兔,把節慶意象變成美味巧克力
布列塔尼酥餅:CUPETIT 以風味書頁翻閱台灣,解鎖島嶼風土故事
法式精品甜點品牌 CUPETIT 卡柏蒂今年首次進軍中秋市場,推出以《月光島語》為題的禮盒系列。它選擇用來自歐洲的布列塔尼酥餅(Galette Bretonne)重新詮釋月餅,並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如果這塊圓圓厚厚的布列塔尼酥餅生長在台灣,它會是什麼味道?」
答案是台灣在地食材:金鑽鳳梨、寶山黑糖、南投金萱、鹿野紅烏龍、萬丹紅豆。CUPETIT 把這些風味組合視為「風味圖書館」,讓酥餅成為閱讀台灣風土的書頁。
發表會現場以模組化展場和 TREE-FREE 可分解餐具呈現,傳遞「展覽即餐桌,餐桌即旅程」的理念,也呼應 ESG 永續精神。CUPETIT 不只是賣餅,而是把甜點轉化為文化載體,用食物書寫土地記憶,讓「吃」變成一種閱讀體驗。

(圖/卡柏蒂 提供)
分享本圖
(圖/卡柏蒂 提供)
分享本圖
(圖/卡柏蒂 提供)
分享本圖後月餅時代:中秋甜點的新樣貌
無論是 CUPETIT 的布列塔尼酥餅融合台灣風土,還是 GODIVA 的塔巧克力結合中秋文化,都在說明一件事:中秋節正在走向「後月餅時代」。過去,月餅是中秋的唯一主角;如今,甜點品牌紛紛切入,用「文化感」、「儀式感」與「永續感」取代傳統厚重,滿足現代消費者對輕盈、創意與設計感的需求。企業客戶也逐漸從傳統月餅禮盒轉向這些「新型甜點禮盒」,不只傳達品牌價值,也在節慶市場中脫穎而出。
從這個角度看,「月餅不只是月餅」,它是一種媒介,讓品牌與土地、文化、甚至藝術對話。未來的中秋餐桌,蛋黃酥、布列塔尼酥餅與巧克力禮盒,將共同組成一個多元、創意、充滿儀式感的節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