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瑞士藝術家西瑞・菲茲的午後:從日常捕捉靈感,讓生活片刻開成童話般的色彩花園

2

9 月 12 日當天,我和孟庭—我們的實習編輯—走進 Bluerider ART 台北.敦化,參加「西瑞.菲茲:天堂遺落的浪漫」— 2025 個展的開幕。一踏進去展場,映入眼簾的是純白且空曠的空間,彷彿一張空白畫布,等待被藝術的色彩用力渲染。在這片潔淨的白色場域中,西瑞.菲茲的作品以五顏六色、斑斕奪目的色彩呈現,色彩在純白背景的映襯下更加鮮明,就像置身在一場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浪漫旅程。

轉角走到一幅畫前,我看到了穿著花襯衫與西裝外套的西瑞.菲茲(Thierry Feuz),他是本場展覽的藝術家。在我的印象中,孤僻、神秘、不親近人是藝術家的典型個性(好多不專業的刻板印象);但有著幾乎超過 190 的身高的西瑞.菲茲卻非常親切、活潑,在自己的作品前生動地介紹著它們,時不時還會開一些小玩笑。我們就像幼稚園的小朋友,聽著「菲茲老師」的導覽,走過一副又一幅畫作。

先來為這場展覽的藝術家做一個小小的介紹吧!

一圖看懂

(圖/Bluerider ART 提供)

分享本圖

西瑞.菲茲(Thierry Feuz),1968 年出生於維也納,擁有瑞士日內瓦藝術與設計大學(Haute École d’Art et de Design)碩士學位,現居日內瓦專注創作。他的藝術世界橫跨藝術、科學與哲學,關注人類共有的「存在」(Existence)意義,並以獨特繪畫技法揭示未曾見過的境域。

菲茲的作品被多個國際重要機構與美術館收藏,包括瑞士歷史與藝術博物館(Musée d’Art et d’Histoire, Neuchâtel)、新加坡藝術基金會(Singapore Art Foundation)、瑞士銀行(UBS)、美國薩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貨(Saks Fifth Avenue),以及台灣微風集團、玉山銀行等企業收藏,展現其在全球藝術界的影響力與地位。

以上是關於菲茲官方又正式的介紹,但我想我們需要一些較為個人且主觀的觀察與想法,讓有趣的西瑞.菲茲更加立體、迷人,這讓孟庭來說明一下:

這是我第一次到這種有藝術家親自在場的畫廊參觀展覽,而且居然還可以跟藝術家親自交流,一起探討他的作畫理念、技法還有靈感來源等等。第一眼看到菲茲本人的時候,我就覺得有點眼熟,後來才發現他長得很像我之前看過的影集 《 Emily in Paris 》裡面主角 Emily 的同事——Luc ,尤其是髮型還有穿著!所以在設計他的 Q 版人物圖的時候才會特別畫出他經典的髮型,我認為這是他最有記憶點的地方。

另外,菲茲本人真的很親民,當天我們和他聊了很多,除了與畫作相關的內容,我們也順便推薦了很多台灣的景點給他。在跟他互動聊天後,我發現他真的是一個十分健談、溫和而且童心未泯的人,我認為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的特質,才造就了這些獨一無二美好的作品。

一圖看懂

這是孟庭依據現場的觀察及想像,繪製的藝術家插圖。(繪圖/吳孟庭;製圖/張愷文)

分享本圖

西瑞・菲茲的畫作就像漂浮在空中的花園。他用鮮豔流動的色彩,描繪花朵、星辰、微風和自然的律動,看起來既真實又夢幻。在看畫作的時候,我就像置身在一個童話世界中,沉浸在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美麗景象裡。

他善用暈染、層疊與漂浮的構圖,讓畫面充滿空氣感與律動感,彷彿自然元素(風、草、星光、花朵)在畫布中生長。他的作品結合了浪漫主義的感性與當代抽象的自由,常給人「詩意、夢幻、卻又充滿生命力」的印象。

對話與創作靈感

一圖看懂

(圖/Bluerider ART 提供)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圖/Bluerider ART 提供)

分享本圖

當欣賞完一副又一幅畫作後,我們好奇的是,為何一個中年男人能夠創作出這些富有童趣的作品?他的靈感究竟從何而來?

「We have some questions to ask you.」

「Sure! Come on!」

他的熱情讓我們很快卸下了緊張感。

西瑞・菲茲認為,創作就是一種「演化的過程」。就像寫歌一樣,第一首歌會帶來一些經驗,而這些經驗又會進入第二首歌;繪畫亦然,第一張畫完成之後,第二張會稍微不一樣,第三張、第四張、第五張⋯⋯一路演化下去。他強調,真正的挑戰並不是靈感,而是如何將靈感落實。一天可能會閃過上百個想法,但要真正轉化為畫布上的形象,需要專注與篩選。

菲茲的靈感往往來自日常的片刻。可能是在超市裡看到一個商品的文字設計或標語,可能是和朋友聊到前一天生日派對上的蛋糕與音樂,或者只是走在雨天的街上,看著路燈和街道的氛圍,這些片段都能觸發新的想法。他說,這與許多知名的創作者相似,像是歌曲創作者會在搭公車、聽人說話時捕捉語句,再延伸成作品。他在繪畫中也是這樣,把超市的畫面、派對的故事、街頭的氣氛組合起來,變成一個新的構圖。

「I take it the same in painting, go out to feel something, to smell something, to see something in the supermarkets and everything I have ever seen connects to an idea. But i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this idea, or why I am doing this. I don’t even fully understand it myself, yet it urges me to do it.」

創作方法與養成

當然,靈感本身並不足夠,還需要技巧與持續的練習。他笑說,自己從來不是特別擅長素描的人,但對繪畫卻比較有把握。這也是為什麼他選擇以繪畫為主要表達方式。重要的是,要清楚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並不斷在那個方向上深化。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where you are good sometimes.」

在繪畫上,他的做法是帶著過去的元素延續到下一幅畫,但同時又加入新的東西。每一張作品並不是完全獨立的,而是一個系列的延伸,有些元素會被保留下來,有些則被刪去或轉換。他喜歡同時發展不同的系列,這樣能帶來更多元的探索方式。

菲茲談到自己的創作方式時說,他通常並不依靠嚴謹的草圖或完整的計畫,而是帶著一種隨性與探索的心情開始。他會先決定畫布的大小、顏色或形狀,然後在過程中邊走邊看,有點像走在一條小徑上,不確定會通往哪裡,但正因為如此,才有機會發現新的方向。他形容這樣的創作過程,就像在與顏色玩遊戲,有時候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只是直覺地嘗試。作品中常出現一層又一層的覆蓋與修改,那些被掩蓋的痕跡,反而成為畫面中不可或缺的質地與深度。

菲茲也提到他曾在瑞士、柏林等地念過藝術學院。雖然傳統學院給予的訓練方式和今日不同,但有些教導仍讓他受用。例如,老師會要求學生參考特定藝術家的作品,畫十張相似風格的習作,從第一張到第十張逐漸找到新的表達方式。這種反覆練習,讓學生在看似重複中找到變化,也學會如何延續一個想法並把它推到更有趣的方向。

就這樣,在展覽中,我們和菲茲從畫作聊到生活,甚至還推薦他去台灣的夜市走走。他幽默、風趣、大方又親切,與刻板印象中「孤僻的藝術家」完全不同。或許,也正因為如此,他的畫作才能保留童趣、浪漫與天真,讓人在斑斕色彩的世界裡,感受到難得的平靜。

 
 
 
 
 
 
 
 
 
 
 
 
 
 
 

A post shared by Thierry Feuz (@thierryfeuz)

「西瑞.菲茲:天堂遺落的浪漫」— 2025 個展 Thierry Feuz : Romance from Heaven — 2025 Solo Exhibitions

  • 2025.9.13 – 11.16
  • Bluerider ART 台北·敦化
  •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 77 號 1 樓
  •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 – 18:30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photo2

1% KNOWLEDGE》什麼是藝術攝影?這家攝影藝廊又為什麼要在台灣辦攝影競賽?

藝術攝影正從紀實走向當代顯學,作品在國際拍賣場屢創高價,成為投資與收藏的新寵。1% Style 這次帶你解析全球攝影藝廊的版圖,...

K star 0

2025 K STAR 閃耀登場 在地產業伴手禮,蘊藏設計匠心

基隆擁有豐富的在地產業與特色商品,然而在品牌能見度與市場拓展上,仍具高度成長潛力。近年來,基隆市政府積極推動產業發展,透過創新行銷與品牌轉型,...

酒_開門

跨界實驗室|關於微醺》不只是賣給亞洲,而是為亞洲而釀|烈酒新品 揭示風味主導權的變化轉移

在烈酒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蘇格登、布萊迪、噶瑪蘭與金門高粱不再只是「把酒賣給亞洲」,而是開始真正「為亞洲而釀」。從深焙桶型到年份標示,...

(圖/玖尹 提供)

中秋獻禮(一)》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於月圓之夜為摯愛之人,送出最真摯的愛意

自古說,中秋夜,月圓人團圓,被寄予家人間團聚之意。夜晚時分,坐於戶外景觀餐廳中,與親朋好友小酌幾杯,抬頭望著天上皎潔的月亮,一邊暢談生活大小事,...

(圖/高雄萬豪酒店 提供)

夏日龍蝦季這樣吃!從肉質鮮甜的蒜蓉清蒸青龍,到奶香濃郁的爐烤波士頓龍蝦,來場衝擊味蕾的海洋之旅

時而天晴,時而暴雨,時而打雷,時而天氣悶熱,這是 2025 年的台灣夏日景象。在炎熱的夏日,高溫的天氣,時常使人沒有食慾,想品嚐道地的當季海鮮來消暑,...

The One1

給大人一場專屬的夏令營|劉邦初與 The One 如何為心中的孩子打造「大小孩童樂會」?

在台灣盛行親子夏令營的此刻,《 The One 》執行長劉邦初卻提出一個看似簡單,卻直指人心的提問——「我們都為孩子找過夏令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