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養育人形機器人⋯⋯ 1% STYLE 希望持續服務一群獨特的夥伴:永遠渴望具體而微的生活建言、關注能豐富日常的獨特體驗、以及培養超越國界和時間的視野。
- 讓我們每週二從國際角度關注以下的未來大事紀:
原本以為會愛上「全球最薄 iPhone」的蘋果前產品經理 Jason Purdy,卻在短短一個月內把全新的 iPhone Air 退掉。音質不佳、相機表現弱、電力普通,甚至連婚禮照都輸給兄弟的 iPhone 17 Pro。這款被視為蘋果近年最大膽的設計,卻因功能妥協、價格偏高、續航與相機表現不足而遭到用戶冷落。上市後,Air 銷量遠落後其他 17 機型,供應鏈更傳出蘋果已開始縮減產能。Air 在行銷上掀起話題,卻在市場上踢到鐵板,也讓外界更關注:下一代「可折疊 iPhone」究竟能否真正打動消費者?
《華爾街日報》的 Peter Landers 親身體驗了中國製無人駕駛出租車,這款完全無人操控的車輛,在北京街頭平穩穿梭、靈活避開違規車輛,甚至能做出接近人類的風險判斷。與 Waymo 和特斯拉的美國車相比,中國公司如百度、文遠知行、小馬智行正快速擴張本土與海外市場,提供豪華配置、低成本運營,並透過模擬數據訓練 AI 應對極端情境。這場自動駕駛競賽可能在全球掀起數千億美元市場,但因美國高關稅與數據安全疑慮,美國街頭暫時看不到中國無人出租車的身影,科技前沿正在悄悄改變出行格局,而美國恐怕只能旁觀。
《華爾街日報》的 Joanna Stern 在 1X Technologies 測試了一整天的人形機器人 Neo,外型像擊劍教練配上 Lululemon 模特兒,卻做著你家該做的家務:放餐具、擦檯面、疊毛衣、從冰箱拿水……只是全程都有一位戴 VR 的真人操作員在遠端「操控」它。它會差點摔倒、扭到手、五分鐘才塞好一把叉子,但你仍能感受到「未來正在逼近」。現在,Neo 開放預購:2 萬美金,或每月 499 美元租用;但你得接受另一個代價,你的家庭生活將被它的鏡頭錄下,用來訓練 AI 變得更聰明。1X 認為這是邁向自主機器人的關鍵一步,未來 Neo 或許能自己整理你的家,只是現在的我們不只是「使用」機器人,而是在「養育」它。當它笨手笨腳地關洗碗機需要一分鐘時,請記得第一守則:對它好一點,畢竟,這就是家務機器人時代的開端。
- 本週我們也推薦您值得閱讀的三篇好文章:
上週五,Vivienne Westwood 和《NANA》推出幾十款聯名商品,現場迎來絡繹不絕的人潮,讓我不禁好奇:一個時尚高端品牌和漫畫聯名會有什麼樣的火花?我曾經看過一個編輯這樣寫關於「叛逆」的時尚:「時尚圈的各種『叛逆』故事,總令人讀來津津有味,畢竟要是少了這股衝撞現有體制、打破遊戲規則的革命能量,時尚永遠只會是一樁裹著糖衣的甜美幻夢,極度美味、特別奢侈,卻毫無餘韻可嚐。」
在建國北路上,佇立著一個低調奢華的酒店,走進去往下一樓,有一家西班牙餐廳——Molino de Urdániz 渥達尼斯磨坊。這裡,是全世界唯一的海外據點,也是西班牙米其林二星餐廳渥達尼斯磨坊的「亞洲的家」。而讓這個品牌跨越萬里落地台灣的關鍵人物,正是渥達尼斯磨坊代理人——王劭仁(Arthur)。那他到底是怎麼說服位於西班牙的本店千里迢迢來到台灣的呢?其中,Arthur 又在料理上做了什麼調整呢?
你玩過室內高爾夫嗎?不用頂著高溫,在冷氣房內也能體驗揮擊球的樂趣。談到室內高爾夫的起源,可以追溯至 19 世紀末,為了克服天氣問題,高爾夫球愛好者們嘗試在室內使用簡易裝置和布製果嶺打擊,到 20 世紀後第一台高爾夫模擬器問世,那究竟室內高爾夫又是哪時候開始流行呢?
買了就後悔?前蘋果員工用一個月把 iPhone Air 退了!

(圖/華爾街日報)
分享本圖華爾街日報導讀:科技熱議》最冷的銷售成績,卻帶來最熱的人潮!蘋果iPhone Air究竟是毒藥或補藥
iPhone Air 被稱為蘋果迄今最薄的智慧型手機,但根據調查顯示,在 iPhone 17系 列剛開售的前幾週,只有 10% 的買家選擇了 iPhone Air。一些用戶在網上抱怨 Air 的相機功能配置較低、音質不佳、電池續航能力不足以及價格偏高,但卻有人認為 iPhone Air 正為蘋果實體店帶來人潮。到底哪種說法比較接近事實?
自動駕駛革命正在上演:中國先行,美國落後?

(圖/華爾街日報)
分享本圖華爾街日報導讀:商業熱議》馬斯克該緊張了?在北京搭乘無人計程車,幾乎忘了是程式在開車!
《華爾街日報》記者在北京試乘一趟無人駕駛出租車,分別體驗了「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的試乘車,發現這些車輛在導航時能做出類似人類的風險判斷。文遠知行的系統輕點了剎車,但並未僵在原地:當那個人朝路邊走去後,它便加速駛過那輛並排停放的汽車。讓他幾乎忘了是程式在「開車」,相比之下,馬斯克真的要緊張了?
遠端操控+家中錄影:買 Neo 前你要接受的殘酷真相!

(圖/華爾街日報)
分享本圖華爾街日報導讀:科技熱議》WSJ開箱文:我試用了首款人形家用機器人,它表現到底如何?
1X 公司推出的 NEO 機器人可以洗碗、打掃廚房,甚至疊衣服。NEO 現已開放預購,第一批訂貨將在 2026 年送達消費者家中。 該款機器人有三種色調(暖膚色、灰色、深褐色)可供選擇,每台早鳥價 2 萬美元,《華爾街日報》科技專欄作家 Joanna Stern 搶先試用了這款家用機器人,它在各項工作上表現究竟如何呢?
本週 1% 好文嚴選
- 跨界實驗室|關於時尚》時尚 VS 叛逆:誰說不能做自己?在 Vivienne Westwood x 《NANA》限量聯名中,看到新世代重新定義叛逆與自由

(圖/Wikipedia 提供)
分享本圖11 月 14 日,Vivienne Westwood 因為跟《NANA》聯名推出幾十款限量商品,因此在台北旗艦店外排著長長的隊伍。乍看之下,你可以說他們是一群風格鮮明的人,但我覺得,他們是一群勇敢表現自己,不被束縛的人。正如 Vivienne Westwood 本人一樣,從創業初期就戴著她的「龐克」風格,將反叛精神融入到生活與設計。她於 1971 年與 Malcolm McLaren 一起在倫敦創立了「SEX」服裝店,店鋪以大膽、挑釁的設計吸引年輕人注意,成為龐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一起來看看 Vivienne Westwood 的傳奇故事吧!
點此 ▶ 閱讀全文
- 與米其林主理人的一席話|跨越一萬公里的信任:王劭仁如何讓西班牙米其林餐廳渥達尼斯磨坊在台灣落地生根

(圖/Hotel MVSA FB)
分享本圖「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離開自己的家。」渥達尼斯磨坊的主理人 Arthur 說道。要讓一間在當地大放異彩的餐廳冒然踏出一萬公里、把自己的名字交給另一個人,難度不只是商業,還有心理。然而,Arthur 自信地說:「You have to earn the trust.」簡簡單單的幾個字,藏匿在背後的,是 Arthur 一年到三年的心血,反覆往返、交流、試探、累積的深厚心力。「信任是要慢慢累積堆疊而成的。」只有讓對方相信自己、市場,甚至台灣,這一切才有可能成立。
點此 ▶ 閱讀全文
- 室內、室外怎麼選?不只是揮桿,更是一場體驗|室內高爾夫融合科技與娛樂魅力,寫下運動新篇章

2025 TGL 聯賽。(圖/@dylan_dethier X)
分享本圖談到室內高爾夫的起源,可以追溯至 19 世紀末,為了克服天氣問題,高爾夫球愛好者們嘗試在室內使用簡易裝置和布製果嶺打擊,到 20 世紀後第一台高爾夫模擬器問世,那究竟室內高爾夫又是哪時候開始流行呢?其實與 2020 年 covid 爆發有關聯,當時因疫情控管,讓各種室內運動蓬勃發展,不論是居家健身,又或是室內球類運動,都興起了一波新風潮,更是帶動了室內高爾夫運動,參與人數逐年上漲。但疫情僅是一個契機,該運動的流行還有更多原因,比如科技模擬技術的成熟發展,又或是娛樂化與社交的體驗,都是室內高爾夫興起的原因之一,而這也間接反應,科技的進步與潮流文化結合,一點點在改變現代人的運動與生活模式⋯⋯
點此 ▶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