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富豪移民潮,前十名熱門的移居國家有哪些宜居魅力?
根據國際知名獨立財富研究公司《Henley & Partners》對於 2022 年美元百萬富翁的淨流入與流出最新預測研究顯示,...
仔細看一幅畫的行為,就好像自己真的在作畫一樣,需要專注與靈感,而經驗的累積永遠都會帶來豐盛的回饋與成果。
這裡要提出另一個層次的視覺訓練,簡稱R.A.S.A.,每個字母分別代表節奏(Rhythm)、寓言(Allegory)、結構(Structure)和氛圍(Atmosphere)。
此篇文章是作者分享的進階技巧,前往作者的另一篇文章,了解感受畫的六個基礎技巧:《該怎麼好好享受一幅畫?6個實用口訣,用「潛意識」重新欣賞眼前的每一幅畫》
每個構圖都由起伏、切分音和分句所主宰,快板讓畫作活潑、有起伏,甚至栩栩如生,也有些畫以沉悶、平穩或慢板來呈現。不管快或慢、漸強或漸弱,每一張畫都必然有自己的節奏。
節奏的概念是比較寬鬆的,指畫作整體具備的一致性或模式。此有賴於直覺或情緒的反應,而非任何理論基礎(rationale)。 在接近畫作時,也要留意身體上的律動反應,例如,作品是否引發其周遭的活動?是否令你失去平衡?不要忘記,觀賞巨幅的歷史畫作時,很可能需要前後左右來回走動,才能欣賞它潛在的脈動。面對小型的畫作,除了靠近觀察,同時也要從一定的距離之外來看,才能體會到光線、陰影、角色、景觀、手勢和故事在畫中的舞動。
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最後的晚餐》
分享本圖範例作品:《最後的晚餐》
餐桌上方許多像門窗般的孔有如背景節奏,下方的桌腳有如節拍器般規律地交錯出現,而畫中人物的腳則在之間創造一種跳動的節拍。以耶穌為靜態支點,營造出私語、眼神與扭曲臉部的流動感及整體交互作用下的漩渦感。每個單一的元素——從散置的麵包捲,到姿態間的交互作用——除了為整幅畫增添豐富性,也讓我們把注意力整個集中在中間的耶穌。
這個步驟並不是試著表達世界文化、古典文學或口傳民間故事的豐饒,而是要去閱讀隱藏在畫作表面之下的符號、象徵和意義。
寓言的應用,往往展現了藝術家處理大議題的能力,寓言有一種近乎語言的功能,可以把平面影像轉化成深刻的意義。我們的任務是把話語加諸於圖像,從視覺中採擷出語言。不管有多麼私人或主觀,我們必須要建立屬於自己的連結。一幅雋永的畫作,一定有辦法對我們說話,或者,我們在路上遇見它而開始對話,彷彿回到過去,尋找屬於現代的意義和細節。
作品:《行星與大陸的寓言》
分享本圖範例作品:《行星與大陸的寓言》
太陽神阿波羅位於頂點,周邊環繞其他行星;水星似乎朝著中心倒掛著;金星與火星坐在下方的烏雲上;月之女神黛安娜頭上清晰可見新月。在四個邊上的陸地,分別由四組圖像代表四大洲:左邊是亞洲,上方有大象;其次是非洲,被駱駝商隊環繞;美洲原住民駕馭鱷魚和食人族;而歐洲則以文明開化的形象位於中央。 從我們當代視角看來,或許不習慣這麼細微的象徵主義,但是這張圖可視為藝術家對那個時代的描繪——一個殖民主義、性別歧視、種族歧視與擴張主義氾濫昌熾的年代。
這些可能是幾何線條、形狀與分隔的區塊,或是水平線和消逝的點。小從傳統人體寫生方格內的小方格,大到那些能吸引、引導我們目光的光線對角軸線或分散而隱蔽的中心圓,這些深層的結構幾乎是以潛意識層次對我們發揮作用。此外還有物體或身體在空間中的三維組織,包括前景、背景和中間地帶。
有些藝術家精於描繪世界的本質,遵守複雜的構造線網絡和組織原則,有些藝術家則傾向以較為寬鬆的方式,允許多重焦點散布在構圖裡。這兩種方式都能巧妙地集中或分散觀看者的注意力。
皮耶羅.德拉.法蘭契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基督受洗》
分享本圖範例作品:《基督受洗》
以半圓形的天空框住洗禮場景,如果你要完成這個圓,圓曲率正好會沿著基督腰布的曲線走。從祂的肚臍到祈禱的雙手垂直向上可以畫出一條錨線,然後接到落在祂頭上的涓流。鴿子的翅膀垂直展開(以及一片雲),把圓切成一半,施洗者聖約翰的腳則完美地把下半部的正方形分成一半,他的手臂則沿著45°軸線一直到左下角。不過,與其把藝術家當成數學家而非畫家,我們不如去研究他如何透過空間的線條,牽引我們走進圖像,穿透他以井然有序的結構線條構成的網格,去探索遠處蜿蜒的步道與山丘。
氛圍代表整個作品的核心語調,是你與眼前作品直接接觸後殘餘下來的感受。書裡的平面圖畫,很難感受到真正的氛圍。透過平板顯示器或相機的縮放功能,會使畫作的質地、圖面上的光線運動、藝術家的筆觸和你的身體與圖畫尺寸間的相互關係等細節都流失掉了。面對面的時刻,作品要嘛存在,要嘛不存在——它和你之間可能有火花,也可能沒有,這個時候你可以繼續往前。
威廉.透納(J. M. W. Turner),《諾勒姆城堡的日出》
分享本圖範例作品:《諾勒姆城堡的日出》
黃色渲暈刷糊了天空和底下的一切,只有城堡遺跡的淡藍色陰影和淺描的母牛短暫地遮住眩目的光。正由於它的抽象性與未竟之感,高超的氣場在今日顯得更為強大。透納消除了有形可見的陷阱,折服於純粹的感官和情緒,讓這幅畫散發希望與溫暖,透納不只預示或發明抽象藝術,他理解藝術家的目標應該是改變感知,而不是去模仿感知。他對世界做出一個全新的回應,這些回應是無法透過其他任何方式去量化、衡量或記錄的。他所說的就是氛圍。
李森藝廊(Lisson Gallery)的內容總監,曾任《倫敦指南雜誌》(Time Out London)主要藝評人,著有《觀賞之道:如何體驗當代藝術》(Ways of Looking: How to Experience Contemporary Art, 2014)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典藏藝術家庭《藝術,原來要這樣看!:10個口訣,秒懂藝術大師內心戲》
根據國際知名獨立財富研究公司《Henley & Partners》對於 2022 年美元百萬富翁的淨流入與流出最新預測研究顯示,...
NFT 在過去一年多,引起全世界關注,有些人看中其投資和炒作的價值,但也有人在其中看見「收藏」的可能,為「數位藝術收藏」添增了全新的火花。...
投入生活熱情,用巧手替家具注入靈魂的職人蔡秉學 Patrick,靠著一己之力成立品牌「Føre Furniture」,理工背景的他,在成為 ...
NFT實體展《虛實・啟發 — 進入名為NFT的兔子洞》歷時四天,在南港瓶蓋工廠圓滿落幕。活動由 1% STYLE、風傳媒主辦,吸引近 2000 人到場觀展,...
說到全球最頂級的紅酒,由全球知名女釀酒師樂華女士 Lalou Bize-Leroy 所創立的 Domaine Leroy 樂華酒莊,是和 Domaine de...
台灣四面環海,遊艇是能好好發揮這天然優勢的休閒方式,以今年度的國家統計,登記的遊艇艘數共有1154艘。對一個遊艇新手而言,如果希望自己購置遊艇、玩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