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靠說故事站上餐飲業浪尖,Foodie Amber林蓉:抓住故事核心,把優點放大100倍

Foodie Amber 創辦人林蓉 Amber Lin(攝影/李俞融)

這是一個發明工作的年代,要在未知中開疆闢土,在風吹草動中召喚未來,這需要備足視野、勇氣和謀略。全台灣第一間專注於飲食文化的行銷顧問、Foodie Amber創辧人林蓉(Amber Lin)一路走來的經驗值得參考。

只要丟個問題便能自轉,林蓉語速快、手勢多,曾在精品業擔任行銷公關經理6年,爾後又到義大利佛羅倫斯藍帶廚藝學院進修、寫書、開私廚,多元跨界的工作經驗,讓她對拿捏細節毫不馬虎。

一圖看懂

全台灣第一間專注於飲食文化的行銷顧問、Foodie Amber 創辧人林蓉(攝影/李俞融)

分享本圖

採訪的這一天,為了不浪費時間,林蓉邊化妝、邊受訪。回想起2013年創業之初眾人皆不看好,她斬釘截鐵地踩著一點,「就是把優點放大100倍!抓住故事的核心,可以無限放大、互相連結。」

搭著台灣餐飲業質變起飛

走近Foodie Amber在台北民生社區的辦公室,外觀看起來是間安靜的北歐風格選品店。推開大門,活生生就是林蓉口中把「優點放大100倍」的擴增實境。

十多人的戰鬥團隊,依功能細分為品牌顧問、視覺設計、動態廣告、公關宣傳四組,時時穿梭於各種線上、線下的載體為國內外餐飲品牌說故事。林蓉的團隊幾乎都是Z世代非餐飲專業,但橫跨設計、藝術與時尚等學經歷背景,熟悉社群與新興科技,喜歡在網路上挖掘各國最新消費趨勢,她暱稱這群不到三十歲的工作夥伴為「數位小小兵」。

一圖看懂

Foodie Amber 在台北民生社區的辦公室,外觀看起來是間安靜的北歐風格選品店(圖/Foodie Amber)

分享本圖

事實上,林蓉創造的新工作正反應了台灣餐飲業近十年的質變。

若以2014年做分水嶺,那年,樂沐主廚陳嵐舒首獲亞洲最佳女廚的肯定、米其林來台;四年後,江振誠返台開「RAW」,再到2021年,台灣5間餐廳一口氣入選「亞洲50最佳餐廳」,創下目前最佳記錄。「餐飲開始變成一種藝術、一種設計,而且人們會去認主廚是誰,」林蓉分析。

也就在台灣餐飲風起雲湧的變革時代,因緣際會,林蓉遇見了來自台南蜷尾家的李豫。一個想用國際觀為台灣餐飲說故事,一個想帶著台灣食物走向世界,兩相合作迸出了火花,2015年蜷尾家以「 爆米香荔枝蜜紅茶」霜淇淋一戰成名,奪下世界義式冰淇淋大賽銀牌獎。

Foodie Amber和蜷尾家長出了魚幫水、水幫魚的共生關係。打開知名度後,Foodie Amber開始為蜷尾家制定長期品牌發展策略,推動蜷尾家到世界各地與異業合作,比方和GQ在台北新光三越開POP-UP快閃店,僅僅兩坪大的面積,便在45天內創下高達600萬台幣的銷售佳績。

至此,蜷尾家從一介發源於台南正興街的小鋪,跨出台灣,目前在日本開了五間店;Foodie Amber也因為蜷尾家確立了商業模式,持續大展手腳,這幾年不少國際知名主廚:長谷川在佑 Chef Zaiyu Hasegawa(東京Den餐廳)、Chef Richard Ekkebus(香港文華東方Amber餐廳)、武田健治 Kenji Takeda(高雄Liberte餐廳)來台交流,國外餐飲品牌Oatly燕麥奶、San Pellegrino聖沛黎洛進攻台灣市場,⽇本虎牌Tiger全球⾸間形象概念店落腳台北等大案,都由他們操刀。

一圖看懂

Foodie Amber 和蜷尾家長出了魚幫水、水幫魚的共生關係,圖為蜷尾家創辦人李豫(圖/Foodie Amber)

分享本圖

往數位科技和企業社會責任邁進

2020年疫情來襲,無預警為台灣餐飲業掀起滔天巨浪,封城之際客戶出不了門,原本要好幾個月前預訂才有位子的高檔餐廳,業績也應聲趴地。

林蓉大膽逆向操作,把星級美食和五感體驗送進客人家裡,推出「餐飲抗疫光明加油站計劃」,串聯30間朝聖名店,包括Baan Restaurant Taipei、台北文華東方酒店米其林一星雅閣中餐廳與米其林餐盤推薦的Bencotto義式餐廳等,其中部分餐廳更是結合Line Taxi完成支付和外送,再由飯店管家親送到府。

令人驚訝的是,整個案子從發想、溝通、架網站、開發APP、上架到宣傳,僅僅不到四周的時間,而且平均客單價達1,500~3,000元台幣之間,讓不少合作餐廳得以久旱逢甘霖。幕後功臣就是林蓉口中的「數位小小兵」。

「後疫情時代,沒有什麼兩三年計劃,只能想兩三個月的事,」林蓉說,疫情讓她學習很多,她本來事事追求完美,但面對生存考驗,必須調整成先求有再求好,就像抗疫光明加油站的APP一直邊走邊改,如果要做到100分才出手,根本就沒有生存機會。

一圖看懂

事事追求完美的林蓉,在疫情中學習到很多:如果要做到100分才出手,根本就沒有生存機會(攝影/李俞融)

分享本圖

從不被看好到闖出一番成績,明年創業將滿十年,林蓉持續思考自己和台灣餐飲業的下一個生存機會在哪裡?

疫情期間,紐約名廚Daniel Humm的作為給了她和團隊許多啓發。

Daniel 把自家米其林3星Eleven Madison Park變成社區廚房,煮了超過百萬份的餐點送到布朗克斯和布魯克林一帶,以確保市民不會餓著肚子,「這麼做讓我十分心滿意足,我真的相信食物可以創造改變,」Daniel 在接受Jimmy Fallon訪問時提到,而Eleven Madison Park現在也轉型為主打蔬食的餐廳。

「我們一直以來在做錦上添花的事,但餐飲對人是基本需求,」林蓉從這個角度重新思考,未來經營重點會放在如何結合數位科技、企業社會責任兩大方向,幫助餐飲業者再創新。她始終相信,食物是讓世界看到台灣最好的方法,選對了職涯賽道,接下來就是要讓自己與時俱進。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謝文(圖/嘉林餐旅集團提供)

與米其林主理人的一席話|當料理是一種修行:謝文師傅留給我們的火候、哲學與溫度

這是一篇屬於「懷念」的文章。謝文的一生,是半世紀的料理修行。從香港福臨門到台北文華東方雅閣中餐廳,再到捌伍添第與貳零捌公館,他始終相信料理要「真」與「純...

俞1

一步之遙的綠夾克夢:從練習場走上 PGA 巔峰,俞俊安改寫台灣高壇的下一頁

從中壢的小小練習場,到世界最嚴苛的 PGA 巡迴賽舞台,俞俊安用執念與冷靜闖出冠軍之路。差一桿的遺憾、數據與策略的養成,...

1

從自然汲取靈感,為夢想鍍上光芒:Jean Schlumberger 的異想與自然語彙,如何成為 Tiffany 百年靈魂

「對我而言,珠寶藝術首要是一種表達的方式,在時尚的慣常框架以外,表現另一種可能:純粹與持久的美態。」 —Jean Schlumberger...

新版旺卡,會跳踢踏舞?百老匯《巧克力冒險工廠》音樂劇開賣:3D視覺特效 x 魔術幻象,開啟奇幻旅程

還記得孩童時期,看完《巧克力冒險工廠》電影,總會幻想自己住在一座巧克力蓋的世界中,不論是椅子、桌子、電視,都是由巧克力製成,隨手一沾,...

(圖/貝克傢俱 提供)

用設計找到回家的歸屬感:四大療癒設計,從靜謐書房到與自然融合的戶外陽台,勾勒溫馨家園

下班後,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抬頭看著路燈照著黑夜,思考著一整天發生的事,轉眼間,來到家樓下,打開房門,家中獨有的清香迎面而來,深吸一口後,心情瞬間平緩,...

1

熱愛與真誠的力量|屬於于長君的燦爛星光:緩慢前行,也能很亮眼!

「我不敢說我有多成功,但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于長君說道。 每次給別人祝福的時候,我都會說:希望你能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