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再是水泥叢林:這10座被歐盟選為「綠色首都」的城市,有什麼永續之舉?

城市學:歐盟綠色首都

隨著全球化與都市蓬勃發展,人類的生活圈自交通便捷處開始綿延:走出車站,幾步之遙便是信仰中心、無分平日週末,商圈吸引人潮聚集、城市升級,產業重鎮發展出工業基地;生活水平提升,住宅區高樓矮房拔地而起,中產階級開始高喊居住正義——城市,儼然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主要場域。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已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於城市,而到了 2030 年,城市人口將會超過 6 成,人數增加至 50 億。人口密集,形成可觀的碳足跡,城市開始出現污染與廢棄,無可否認,「城市化(Urbanization)」聚集了人潮與便利之際,也為生活環境帶來了難以忽視的影響。

都市叢林中五光十色卻混雜有害氣體,污染遍佈每處生活角落:林地開始縮減,空氣愈發混濁,溪河不再澄澈,天災逐漸無可預測,大地母親,終於不再安靜。環境惡化與氣候變遷再次喚醒世界能量,於是人們開始思考永續,組織著手城市變革,「家」未來的樣貌點點成形,渴望流露一線綠跡。

前往》風傳媒、1% Style【永續‧進行式】專題列表

以城市為單位,在水泥叢林裡造一座綠色首都

有鑒於「城市」是當今許多環境問題的根源,地方政府和當局開始提供應對政策和創新改革,歐盟也起身行動,協會聯合了 15 座歐洲城市(塔林、赫爾辛基、里加、維爾紐斯、柏林、華沙、馬德里、盧布爾雅那、布拉格、維也納、基爾、科特卡、達特福德、塔爾圖和格拉斯哥)簽署備忘錄,設立「歐洲綠色首都獎(European Green Capital Award)」,每年選出一個在永續政策上具指標性與領先意義的歐洲城市,作為其他城市的永續發展典範,進而促使城市間致力於改善環境與生活品質。

歐盟協會根據 12 項永續指標來評選城市,包括:該城市對改善全球氣候變遷的貢獻、交通、城市裡的綠色地區、噪音、廢棄物製造與管理、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空氣、水消耗、廢水處理、生態創新及可持續性、地方當局的環境治理以及能源績效。

而作為年度歐洲綠色之都,該年獲獎城市也需符合以下城市角色定位:

  1. 達到環境高標準的紀錄
  2. 致力於進一步實現「改善環境」及「具持續發展性的目標」
  3. 可作為「榜樣」來激勵其他城市,並將其最佳實踐政策推廣至所有其他歐洲城市

該獎勵計劃旨在向地方政府傳達的一個訊息:人們有權生活在健康的城市環境,因此,城市應該努力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與水準。長期以來,歐洲綠色首都獎被認為是促進及獎勵這些為環境努力的一項倡議。

而獲得年度綠色首都之譽的城市,不僅能擁有高度的媒體曝光,提升城市在國際的知名度外,也能夠發展出不同的商業模式,例如出口綠色商品及服務。除此之外,披戴著綠色首都之頭銜,城市有更高的機會能獲得重視永續行動的贊助,並組織國際性、區域性等活動。

永續方城市:獲選為歐盟「歐洲綠色首都獎」的 10 座城市

歐洲綠色首都獎於 2008 年 5 月 22 日正式啟動,首個獎項在 2010 那年頒發給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此舉宛若開啟一扇歐洲綠色大門,光影穿透、水光瀲灩,自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生機。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十座曾獲選為「綠色首都」的城市,如何突破環境困境,建立有效的系統與政策,在歐洲大陸串連、綿延出千里之長的綠光長廊。

瑞典 斯德哥爾摩(2010 年)

一圖看懂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為第一座獲得「綠色首都」頭銜的城市(圖/Pixabay @brightfreak)

分享本圖

作為第一個獲頒「歐洲綠色首都獎」的城市,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有效地解決了公共交通、廢棄、噪音及廢物處理等城市環境問題,與其他歐洲大城相比,斯德哥爾摩擁有清新的空氣、純淨的水資源與廣闊怡人的生活環境,城市居民有 95% 的人口居住在距離綠地不到 300 米的地方。

被稱為「北方威尼斯」的斯德哥爾摩獲獎,當時獲獎的主要原因有四:自 1990 年以來,居民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 25%;市議會通過了在 2050 年無化石燃料的目標;啟動專業研究訪問計畫,強調提高當地環境意識,並加強與其他城市、組織、研究中心的互動網絡;具備創新的管理系統,永續政策無論在預算、實施規劃及監測等各個環節都得到了保障。

當時的瑞典首相林達・佩爾松也分享:「令人引以為豪的是,在這裡即便不用汽車也能很便利地生活,我騎車或者坐大眾運輸工具上班,不僅省時又便宜。」

德國 漢堡(2011 年)

一圖看懂

德國漢堡不遺餘力於永續政策的推動上(圖/Pixabay @KarstenBergmann)

分享本圖

倚著易北河畔,人口數高達 180 萬的德國海港大城漢堡,和許多大城市一樣面臨著都市的環境挑戰。然而漢堡能在眾多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 2011 年典範城市,可以歸功於漢堡從 1990 年以來,已經減少 15 %排碳量,並且計劃在 2050 年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80%。

此外,漢堡在永續政策上也不遺餘力,包括:漢堡港身為歐洲第二大港口,政府有效地利用土地配置,來滿足日益增長的港口容納量需求;所有公民都可以在其指定位置 300 米範圍內找到大眾運輸交通工具。

值得一提的綠色創舉之一,當然還有漢堡市於 2011 年啟動了「環保列車」,列車一共有七節車廂,每節車廂都展示了漢堡對於環保的創意政策與行動,透過列車悠遊歐洲 18 座城市,讓德國傳播其永續理念無遠弗屆。

法國 南特(2013 年)

一圖看懂

法國南特作為法國大城,透過交通政策來減少空氣污染及二氧化碳的排放(圖/Wikipedia @Jibi44)

分享本圖

南特位於盧瓦爾河畔,緊鄰大西洋沿岸,是法國西部的綠色奇觀。南特是法國第六大城市,是座擁有約 60 萬居民的大都市,2004 年,時代雜誌將南特評為「歐洲最宜居城市」,並於 2013 年獲得歐洲綠色首都的稱號。

在交通政策上,南特制訂了一項以公共交通和自行車為重點的政策,計劃在市中心進行開發,以減少汽車運輸,並為行人打造舒適的步行街道;同時,南特也是法國第一個成功重新引入「有軌電車」的城市,也持續在未來幾年將預算投資於建設新的電車軌道、高質量的公共汽車服務和自行車基礎設施上。

南特的交通政策有效地減少了空氣污染及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得空氣污染指標(NO2、PM10 和臭氧)都低於指標,連帶地在氣候計畫上取得進展——南特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到 4.77 噸。

丹麥 哥本哈根(2014)

一圖看懂

哥本哈根人的生活離不開自行車,每 10 個人裡就有 9 個人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自行車(圖/Unsplash @Febiyan)

分享本圖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被譽為「最適合騎自行車的城市」,也是第一個官方認可的自行車城市;自行車承載著哥本哈根的每日城市交通,熱愛騎自行車的哥本哈根人,每十個人就有九個人擁有屬於自己的自行車,每天騎自行車上班或上學的哥本哈根人也高達 49%,在哥本哈根市區,自行車的數量甚至超過汽車,因此在公民配合上有顯著的成效。

而在城市規劃上,哥本哈根擁有長達 390 米的專門自行車道,也持續建設穿越城鎮的自行車路線和橋樑,以確保自行車騎士的安全,同時在城市裡創造更多綠地景觀。哥本哈根人一踩一踏間創造出綠色市容,近年也成為全世界許多城市效仿的生活方式。

歐盟評審團認為,哥本哈根是綠色經濟非常成功的典範,除了有亮眼的能源績效,政府與公民的相輔配合也使得自行車政策與行人步道計畫都獲得城市利益者的大力支持,而哥本哈根也計畫在 2025 年能夠實現二氧化碳中和的目標。

英格蘭 布里斯托爾(2015 年)

一圖看懂

英國布里斯托爾被譽為英國最環保的城市(圖/Pixabay @steelfish)

分享本圖

位於英格蘭西南部,有著美麗丘陵景觀的布里斯托爾,是英格蘭第六大及英國第八大人口數的城市。這座城市的交通與能源投資計畫讓歐盟評審團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獲選為 2015 年歐洲綠色首都。

布里斯托爾承諾,2015 年將投入 5 億歐元的預算於交通改善上;2020 年也將高達 3 億歐元的預算運用於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於此同時,布里斯托爾自 2005 年來經濟不斷成長,然而碳排放量卻持續減少,到了 2012 年時,其綠色經濟也增長了 4.7%,被譽為英國最環保的城市。

評審團認為,布里斯托爾是綠色經濟方面的創新者,具有成為英國、歐洲和世界典範的巨大潛力,擁有強大的傳播策略以及發展其作為歐洲典範的角色所需的承諾與熱情;布里斯托爾積極地針對公民對噪音的感受與生活品質做調查,同時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與行動計畫來感善城市環境。放眼能源績效,從 2005 年至 2010 年,布里斯托爾的國內能源使用量減少了 16%,住房能源效率更提升了 25%,在永續政策的推動上擁有十分亮眼的成績。

荷蘭 奈梅亨(2018 年)

一圖看懂

荷蘭奈梅亨在永續政策與行動上獲得成功,其市民的高度參與是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圖/Unsplash @Richard Brunsveld)

分享本圖

位於荷蘭東部的奈梅亨,在二十一世紀初期執行的「還地於河」(Room for the river)計畫大獲成功,後來成為各國都市規劃及水利單位考察取經的成功案例。而奈梅亨於 2018 年時奪下綠色首都之殊榮,主要能從其五大面向洞察其永續政策與行動,分別為「綠色空間整合」、「水資源管理」、「再生能源發展」、「清潔交通」和「循環資源」。

奈梅亨自 2008 年起,持續地與市民、業界和學術機構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並且制定《氣候框架備忘錄——改變氣候》(Climate Framework Memorandum – A good climate for change),來立定氣候和能源目標,包括:2045 年成為氣候中和城市(climate neutral city)、2050 年時達到「氣候防禦」(climate proof)。

在奈梅亨的城北之處,可以見到四支風車高直聳立,那是於 2016 年啟用的風電廠「Windpark Nijmegen-Betuwe」,也是奈梅亨讓公民參與城市的能源建設相當重要的里程碑。「Windpark Nijmegen-Betuwe」這座風電廠在建造之始,邀請了非政府組織乃至市民共同支持與投資,讓這座風電廠的後續建設得以順利進行,自建設完成以來,Windpark Nijmegen-Betuwe 所產生的能源更為 7,000 多戶家庭帶來穩定供電,而奈梅亨順暢且高度的「公民參與」更成為其獲選為 2018 年綠色首都的主因之一。

挪威 奧斯陸(2019 年)

一圖看懂

「循環經濟」為挪威奧斯陸政府推動的重點政策之一(圖/Pixabay @AlexvonGutthenbach-Lindau)

分享本圖

北國之境奧斯陸,是北國國家挪威的首都,對於這座冷冽的城市而言,如何應對氣候變遷無非是眼前的當務之急。有鑒於氣候變遷首當其衝的國度之一,奧斯陸亦採取了一系列的綜合措施來推動城市永續,包括通過零排放交通政策,在奧斯陸,市場銷售的所有車種當中,有 30% 為電動汽車,也讓該市獲得「世界電動汽車之都」之美譽;此外,奧斯陸改善了城市內的自行車及公共交通建設,更設置「無車區」來減少空氣與噪音汙染。

除了在交通工具上不遺餘力地制定新規範,「循環經濟」也是奧斯陸政府執行永續政策的首要目標,運用生質廢物與城市污水所產生的沼氣來驅動公車與垃圾車,將廢物巧手一變成了資源。2016 年,奧斯陸政府推出「氣候預算」,包含了 42 項獨立的相關措施,而這些措施都與奧斯陸所致力的三個永續政策相關:能源和建築環境、交通和資源。

奧斯陸身為一座大自然中的城市,以永續為目標,執行生態保育、生態棲地復育,在城市裡為市民守住了一片片的自然綠地,讓歐盟委員會對此印象深刻,因而獲選為 2019 年的綠色首都。

葡萄牙 里斯本(2020 年)

一圖看懂

葡萄牙里斯本在 2017 年時啟動了一項「自行車共享計畫」鼓勵市民在城市的丘陵地區騎乘自行車。(圖/Unsplash @Aayush Gupta

分享本圖

里斯本,一座陽光明媚、風情萬種的葡萄牙沿海城市,是葡萄牙的主要港口與政治、商業中心。儘管 1755 年的一場地震幾乎摧毀了這座美麗之城、2008 年的全球經濟衰退葡萄牙更是首當其衝,這個曾被地震與經濟重創的城市,如今已走出歷史傷痕,近年透過各種永續政策,讓里斯本成為「2020 年歐洲綠色首都」,更是南歐首座獲得此殊榮的城市。

這座城市仍舊在永續城市規劃上取得戰略性的成長與進步,持續地為市民提高生活品質,同時鞏固並保護著城市環境。里斯本在陸續增設電車路線之際,在 2017 年啟動了一項「自行車共享計畫」,推動共享電動摩托車、共享汽車與電動單車,更鼓勵市民在城市的丘陵地區騎乘自行車。值得一提的是,里斯本當局致力推廣替代燃料汽車,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點網絡之一,全市一共有 516 個充電點。豐富的交通工具選擇,提供里斯本居民便利與多元的代步選擇,也連帶地促進觀光,讓遠赴而來的旅客有機會看見里斯本多變又迷人的城市樣貌,最重要的是,汽車少了,碳排放量也跟著大幅降低。

在土地利用方面,里斯本致力於保護及改善城內的自然區域,為市民提供優質的戶外休閒空間,其中的最佳例證便是里斯本針對森林保護區「孟山都公園」(Monsanto Forest Park)的森林管理認證。此外,里斯本也連結城市綠地,將城市還給居民,除了創造更多綠色空間,也成功保護了生物多樣性。里斯本正努力地打造一個「一體化」的城市,運用全面性的城市規劃,創造更加多元共融的綠色城市。

芬蘭 拉赫蒂(2021 年)

一圖看懂

芬蘭以國民運動「冰上曲棍球」作為永續推動的亮點推力,鼓勵市民一起關注環境永續問題。(圖/Unsplash @Hert Niks)

分享本圖

位於芬蘭南部的拉赫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歷了快速的城市化與工業化,為這座城市帶來了經濟成長與環境挑戰。拉赫蒂擁有豐富的大自然資源,同時鼓勵著市民與組織單位一起參與城市的環境計畫,透過「戶外幼兒園」及「環保祖父母」(環保爺爺奶奶走訪校園,傳承生活智慧,帶領孩子們走入戶外,賞鳥、觀自然,甚至體驗冰上釣魚,在社會中分擔照護和教育責任),致力於讓各個年齡層的公民成為環境保護的一員。

拉赫蒂是循環經濟的先驅,這座城市回收了 99% 以上的生活垃圾,將三分之一用於製造回收材料,另外三分之二用於生產能源;2017 年時,拉赫蒂更推出了第一個循環經濟區域路線圖,作為綠色首都,拉赫蒂以循環經濟為原則,發展出可持續性消費及製造商品的可複製模式,目的即是為了實現高材料回收率並減少環境負擔。

此外,拉赫蒂抓緊了冰上曲棍球在芬蘭十分盛行的特點,於是讓冰上曲棍球明星隊拉赫蒂鵜鶘隊「帶頭減碳」,志在成為全球第一個碳中和冰上曲棍球隊,除了主場使用再生能源降溫,球隊到外地比賽時,也會搭乘低碳巴士,藉由明星球員身體力行,拉赫蒂成功地帶動球迷與周遭社區響應環境關懷。

西班牙 瓦倫西亞(2024 年)

一圖看懂

西班牙瓦倫西亞為 2024 年綠色首都(圖/Pixabay @Themil

分享本圖

綠色植被覆蓋、白色海岸綿延的瓦倫西亞,就位於西班牙的東南沿海,擁有 837,000 名居民,而有 97% 的城市居民居住在距離綠色區域 300 米範圍內,良好的居住環境大大提升了生活品質。

瓦倫西亞為創造更為友好且易抵達的生活環境,除了修建超過 156 公里的自行車道、增加行人的活動空間與特殊需求設施、移除道路上的障礙物外,更有一連串的空間規劃正在進行中;瓦倫西亞的文化歷史悠久,全城遍布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文化遺產,而這些旅遊資源及觀光景點也都受到了妥善的保存,其目的只為了讓所有人在瓦倫西亞體驗最好的生活。

瓦倫西亞證明了對改善空氣質量並提出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諾,具體政策包括 Albufera 自然公園、城郊農田和 Turia 花園等綠色空間的創建和保護,以及交通政策倡議、適當的城市廢物管理與公共空間的恢復,這都讓瓦倫西亞在競爭的評選中擊敗撒丁島城市卡利亞里,獲選為 2024 年綠色首都,也被期待著能引領更多歐洲城市向綠城市前行。

參考資料來源:

  1. European Commission:European Green Capital Award - About the EU Green Capital Award
  2. 《荷事生非》:2018年「歐洲綠首都」得主–荷蘭奈梅亨市獲獎原因(上),張芸翠 Yuntsui Chang, 2018
  3. Valencia The Official Website:Valencia, finalist for the title of European Green Capital

前往》風傳媒、1% Style【永續‧進行式】專題列表

責任編輯/陳鈞煥

延伸閱讀

有雙好奇的眼睛與學不會放空的腦袋,因而一頭栽進社會學的世界。

此後寫人寫事也寫景,期盼曾路過幾段文字的人能在字裡行間找到共鳴,如此我的文字所到之處便不是虛無縹緲的堆砌。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鋼琴家汪奕聞 2

從琴鍵中找尋自我|專訪鋼琴家汪奕聞

鋼琴對我們來說,是好像有些親近,卻又有些遙遠的樂器,但在它長長演進的歷程中,卻創造了相當精彩、豐富且有深度層次的表現面貌,而對於鋼琴家汪奕聞來說,...

金光鐘錶 4

在鐘錶之外,是屬於我的玩興空間|專訪金光鐘錶總經理 龔家賢

如果是個尋常的經商人士,將服務終點定在「 Sold Out 」二字,也不無道理,但龔家賢比起商人,更像是名渾身充滿幹勁的「鑑賞家」,...

巨物美學 10

跨界實驗室|關於電影 》什麼景象引發你的科幻恐「巨」症:3 部電影帶你了解「巨物美學」的神祕色彩

今年春天,有幸一睹科幻史詩《沙丘 2 》的觀眾想必為數眾多,受 Paul 的救世主魅力所打動,踩著沙漠鬼步,亢奮的舉手高喊「Lisan al Gaib!」...

art barsel 4

跟著 ART BASEL HK 總監逛藝術香港!|專訪 ART BASEL HK 總監樂思洋 Angelle Siyang-Le

相較於過去「亞洲金融中心」觀點的香港,近年的香港愈來愈「藝術」了,其中扮演重要推手之一的 ART BAESL HK ,更是不可錯過的每年盛事之一,...

(圖片來源/Flickr)

城市學》大稻埕「年貨大街」:磚瓦皆是歷史載體,收進當地興衰過往

  要過年了!那天,天空好藍,爺爺說︰「走!去迪化街辦年貨。」 「哇!太好了。」阿瑞大聲叫著,去年他也和爺爺去過迪化街。 ——...

矽谷穿搭哲學 20

城市學 》如何不引人注目,又能展現你身價不斐?科技之都「矽谷」的時尚穿搭停看聽

在氣候夏乾冬雨的美國西岸灣區,常駐「矽谷」的科技新貴們,一直是推動尖端科技發展的領頭族群,八股一點的說,光是在求職履歷添上「矽谷」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