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展覽推薦】簡化而自由的抽象藝術:在繪畫、雕塑與裝置中「看見」時空流轉

mindsetartcenter-untitled-2022

在藝術史的發展中,從立體派開始大量運用幾何化的圖形、減弱畫面的敘事性,走向「半具象」;到康丁斯基、蒙德里安等藝術家,以完全抽象的形式展現對世界的想像,「抽象藝術」跳脫了對外在的模仿,轉而投入運用最基本的元素展現藝術家的精神與思考,創造了藝術中更加自由、多變的語彙。本文將介紹六檔或以繪畫、雕塑或空間裝置為媒介的展覽,帶你一起探索藝術家如何運用各種平面乃至立體的媒介,試圖捕捉事物難以描述的內在精神。

  1. 《線索 2023》聯展:從繪畫、雕塑到裝置,展現跨世代、跨媒材的對話
  2. 《戶外 – 獻給後疫情世界的繪畫》:以舞動的顏料和筆刷,展開隔離期間的奇想
  3. 《一天儲存一公分》徐瑞謙個展:藝術家累積點滴心力,呈現「時間」的樣貌
  4. 《藍色地平線上》Jan Kaláb 個展:以漸層色彩為極簡畫面注入張力
  5. 《蚯蚓與塵埃》:以微小元素展現對世界的理解,將展場視為一整體裝置
  6. 《湖.光》:剔透的光澤、柔軟如布幔,彷彿讓人忘記玉石的質量

《線索 2023》聯展:從繪畫、雕塑到裝置,展現跨世代、跨媒材的對話

双方藝廊自 2016 年開始策劃兩年一度的「線索」系列聯展,邀請戰後時期深耕抽象繪畫及雕塑的台灣藝術先驅,以及致力於現當代藝術發展的藝術家,透過聯展的形式展現「跨時代」及「跨媒材」之間的連結。今年的《線索 2023》同樣持續挖掘不同世代與媒材之作品之間的特殊共鳴,集結 9 位藝術家,由繪畫出發,納入雕塑,再至展現新生代創作者獨特思維的現成物及裝置等不同範疇之作品,試圖在有限的展場空間中打開作品的維度,展現抽象藝術的千萬種姿態。                    

本展展出的作品有:以抽象版畫聞名海內外的現代抽象大師李錫奇之〈大書法〉,在西方技法與東方涵養中取得平衡;擅長將自然、生活元素融入繪畫的藝術家葉竹盛之〈物自體〉,以不同媒材、色彩與符號指涉獨特的生活樣態。立體作品方面,雕塑家吳孟璋在大理石作品〈參〉中展現石材的原初特性與雕鑿的技巧,再現自然與內在和諧;曾於 2019 年獲得「臺北美術獎」的藝術家徐瑞謙在裝置作品〈不規則的圓-3〉中探問雕塑的意義。

一圖看懂

《線索 2023》展覽現場。(圖/双方藝廊臉書)

分享本圖

展覽時間|2023.03.11 - 2023.04.22

展覽地點|双方藝廊(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 770 巷 28 號)

更多資訊|展覽介紹頁

《戶外 – 獻給後疫情世界的繪畫》:以舞動的顏料和筆刷,展開隔離期間的奇想

葡萄牙藝術家魯伊・米蓋爾・萊陶・費雷拉(Rui Miguel Leitão Ferreira)於 1977 年出生於里斯本,他先後在里斯本大學和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接受美術訓練,並在期間探索了極簡主義(Minimalism)和不定形(Art Informel)藝術等抽象風格。費雷拉有著與生俱來的表達慾望和打破成規的衝動:電子舞曲的節奏、老式電子遊戲中與現實截然不同的色調等生活中獨特的元素,都在藝術家敏銳的觀察之下,轉化為作品中鮮豔的色塊與凌厲的筆觸。

始於 2020 年的疫情,讓藝術家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行動的限制和社會的疏離,於是將種種思緒凝聚為一系列的創作。藝術家將自工作室窗口望向外面世界時有感而發的各種浪漫奇想,轉化為交錯的線條、舞動的色和幾何圖樣。筆法雖然抽象,畫面卻又彷彿電影中的一幀幀場景畫面,精準地捕捉了人物四溢的肉慾及大自然的廣闊無垠。本展為藝術家在亞洲的首次個展,呈現藝術家最新創作的 30 餘幅繪畫,展現藝術家對疫情時代無法抵達的「戶外」之自由想像與渴望。

一圖看懂

《無題》魯伊・米蓋爾・萊陶・費雷拉,2022。(圖/安卓藝術 官網)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無題》魯伊・米蓋爾・萊陶・費雷拉,2022。(圖/安卓藝術 官網)

分享本圖

展覽時間|2023.03.04 - 2023.04.14

展覽地點|安卓藝術(台北市內湖區文湖街 20 號)

更多資訊|展覽介紹頁

《一天儲存一公分》徐瑞謙個展:藝術家累積點滴心力,呈現「時間」的樣貌

隨著生命的生、老、病、死等變化,人們得以看見「時間」這個抽象概念所造成的外在形象改變。而藝術家則更進一步試著透過藝術創作,探索生命在時間中展現的姿態,並表達內在沈積的深淺痕跡。如同展覽論述中所述:「徐瑞謙用身體作為尺度,累積著一點一點痕跡,沿著時間攀爬,一天儲存一公分,一步步接近創作的內在世界。」

其作品〈不規則的圓-3〉即將在《線索 2023》聯展中展出的藝術家徐瑞謙,在本展《一天儲存一公分》中著重於「媒材與自身勞動行為間的痕跡」:他以黑鐵作為「物件」的具體表象,經由切割、敲打、焊接、研磨手法,運用媒材創造出空間。藝術家在此除了身為創作者,更像是與作品在時間、空間、力量及話語展現的對照組。除此之外,藝術家也有意識地讓媒材拉開作品與現實的距離,透過鐵的硬度及線條、膠帶的延展性、石板粗細、高溫加熱後鐵的顏色變化等媒材多變的魅力,傳達自身的思考及觀看世界的方式。

一圖看懂

徐瑞謙作品《沒有圓周的圓》於《一天儲存一公分》展覽現場照片。(圖/TKG+ 臉書)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徐瑞謙作品《方塊》於《一天儲存一公分》展覽現場照片。(圖/TKG+ 臉書)

分享本圖

展覽時間|2023.02.11 - 2023.05.27

展覽地點|TKG+ Projects(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 548 巷 15 號 2F)

更多資訊|展覽介紹頁

《藍色地平線上》Jan Kaláb 個展:以漸層色彩為極簡畫面注入張力

觀看捷克藝術家 Jan Kaláb 的作品,很難不被畫面中飽和明亮的色彩基調吸引,而定睛細看,又可從細微的漸層色調差異和立體結構中感受到緩和的流動與深度。藝術家自述:「我真正想成就的藝術是把復雜的內容以一個很簡單的形式呈現,不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像是在表達一種情感,或是無意識的喚醒一些記憶。」這股情感呼應了展名「藍色地平線上」,像在黎明與黃昏的魔幻時刻將至之際,海天交界的一線「曙暮光」,也隱含藝術家專注於創作的當下及時間緩緩流動之意。

Jan Kaláb 早期以街頭塗鴉創作聞名,經過不斷地研究、嘗試和創作的循環過程,發展出抽象的色彩語彙,並運用「圓」的型態和 3D 立體雕塑的方式創作一系列兼具動態和沈靜特質的作品。本展將展出藝術家專為此個展創作的新作,本系列作品相較於藝術家過去其他系列更為內斂,在純粹的色彩和微妙的色調差異中展現張力。

一圖看懂

Jan Kaláb《Vibrating Turquoise Square 0123》2023, Acrylic on canvas。(圖/Bluerider ART 官網)

分享本圖

展覽時間|2023.03.11 - 2023.03.28

展覽地點|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 101 巷 10 號)

更多資訊|展覽介紹頁

《蚯蚓與塵埃》:以微小元素展現對世界的理解,將展場視為一整體裝置

本展展名「蚯蚓與塵埃」暗示著微小、細碎的能量,參與的兩位藝術家各自在創作中,試圖將圍觀、局部的狀態放大至整體自然和世界的尺度。在現場的作品看似帶有碎片化的日常景致元素,指涉的也許是私密的記憶或日常,更可能是廣義地對世界的理解。

藝術家魏柏任最早以一卷家庭出遊錄影帶作為開端,開啟了思考家庭關係、個人歷史與情感傷痛的藝術創作之路。在本展中,藝術家以蚯蚓蠕動的細微聲響作為隱喻,在現場並置聲音、雕塑與繪畫,使觀眾在如點著夜燈的空間中,想像蜷曲的身體與自然的地表是如何交疊出相似的溫度與視覺感受。藝術家湯雅雯擅長組裝機械零件、拾得物等元素,串連起生命經驗與情感波動的時刻。在本展中,藝術家依循著現場空間中的光影、送風裝設,安排室內空氣中、牆角、布幔上任意附著的灰塵,創作出一大型的現地裝置,顯現物質之間可逆與不可逆反的變化與牽動。

一圖看懂

《蚯蚓與塵埃》展覽現場照片。(圖/YIRI ARTS 臉書)

分享本圖

展覽時間|2023.03.02 - 2023.03.25

展覽地點|YIRI ARTS(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 86 巷 1 號)

更多資訊|展覽介紹頁

《湖.光》:剔透的光澤、柔軟如布幔,彷彿讓人忘記玉石的質量

在藝術家精巧的刻畫之下,漢白玉潔白剔透的光澤和柔軟、清逸如同布幔的造形,幾乎要讓人忘記石材本身沈重、堅固的特性。創作逾 40 年的藝術家許東榮,自孩童時期即不斷受到廟宇文化中的視覺元素影響,而人生中開辦玉雕、陶瓷工廠所累積的對材料、工法的經驗,也成為藝術創作時的美學底蘊。

雕塑如同延續、跳脫繪畫平面性的一種方式,藝術家曾說:「繪畫是雕塑空間的再延續,雕塑是繪畫的再創造。」許東榮以抽象的雕塑重新詮釋東方神話人物,在厚重的玉石間細細刻畫,展現表層細緻的明暗變化,賦予雕塑輕盈、溫潤的美感。如同展名「湖.光」所呈現的意象:「漂泊在湖面上的光影,隨時間交替,變換難以預測的軌跡,時而跳耀,時而沈浸,時而舞動,是日光下綻放剔透的白,亦是夜幕降臨時搖曳的月色。」

一圖看懂

《湖.光  Beyond the lake》展覽現場照片。(圖/PTT Space 臉書)

分享本圖

展覽時間|2023.03.04 – 2023.04.15

展覽地點|PTT Space(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南路一段 100 巷 7 弄 31 號一樓)

更多資訊|展覽介紹頁

責任編輯/鄧羽辰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智慧錶 VS. 機械錶1

跨界實驗室|關於腕錶 》 智慧錶 VS. 機械錶:科技能取代傳統腕錶的永恆魅力?

對你來說,戴錶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們在談收藏觀點時會提出的疑問,腕錶意味著時間的凝聚與紀錄,幫助我們覺察生命中每一秒的體驗深度,時間如此,人生亦然;...

星鑰名單8

從都市高樓住到神秘地下碉堡,2024 首屆日本「米其林星鑰」名單完整公開

根據日本觀光廳於 2023 年的統計,去年台灣旅日人數暴增加了 8,000 倍,人數高達 420 萬人,「飛日」成本低廉加上日圓貶值,台灣人「玩日本」...

巴黎奧運城市學7

城市學 》當「巴黎」變成運動主題樂園:在奧運開幕前夕,獻上屬於這座城市的漫步清單

四年一度的奧運盛典,自從交棒給「集歷史與浪漫於一身」的時尚之都——巴黎作為主辦城市後,話題性便源源不斷。奧運季期間,各國交鋒不斷的運動賽事,...

奧運集合文 2

奧運的理想實踐|2024 巴黎奧運四大面向一覽,當奧運不再只是體育競賽

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2024 Summer Olympics ),將在 2024 年 7 月 26 日至 8 月 11 日舉行於法國巴黎。...

cyber city 11

城市學 》「不宜居」也是種城市願景?當賽博龐克「Cyber City」成為我們的後末日家園

三月末《銀翼殺手》導演剪輯板重新上架串流平台,我們又有了難得的機會,一探這部科幻迷心中的類型經典,而《銀翼殺手》也是第一部將明確的「賽博龐克」概念,...

關於鐘錶6月 8

跨界實驗室|關於腕錶 》瑞士國際鐘錶展直擊現場:走訪 Watches & Wonders 的「平靜與波瀾」

談到國際影響力最高的鐘錶盛事,全世界的愛錶人肯定都一致望向了 Watchs & Wonders Geneva 「鐘錶與奇蹟」高級鐘錶展。自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