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帽商到搖擺世代的時尚領袖!Mary Quant 以「迷你裙」掀起 60 年代女裝革命

瑪麗官

英國《Sunday Times》副主編,同時為知名女權作家的 Ernestine Marie Carter 於 20 世紀時曾為當下時尚界下一個註解:「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與對的天賦下出生,是一種幸運。在現今的時尚界有三個這樣的領導人物:Dior,Chanel 和 Mary Quant。」

一圖看懂

Mary Quat(圖/Mary Quat europe Instagram)

分享本圖

「當時我不喜歡我的衣服,所以我就拿出剪刀和床罩,企圖做一件讓我滿意的服裝,這個興趣延續至今。」

出生於 1930 年英國伍爾維奇(woolwich)的 Mary Quant,從六歲開始就對服裝的改造與收藏感興趣,進入大學之後,Mary Quant 並未停下服裝設計的愛好,她憑藉獎學金進入英國的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就讀(Goldsmith's College),卻在中途輟學轉而去龐德街(Bond Street,英國著名的購物街)做一名女帽販賣商。然而在 1950 年代的倫敦,販售帽子並不是一個容易的職業, Mary Quant 與攝影師丈夫 Plunkett Greene 只能依靠著十分微薄的薪水度日,直到  Mary Quant 開始轉行製作服飾,兩人逐漸聞名於「Chelsea Set」——一個由藝術家、設計師、攝影師組成,對 1960 年代的英國影響深遠的藝文團體。

構築了年輕女孩的時尚夢——以服裝店「Bazaar」開啟 Mary Quant 的時尚之路

1955 年,Mary Quant 與丈夫在國王路(King's Road)成立了服裝店「Bazaar」專門販售服裝和首飾,但服裝店前期慘澹的生意使商店入不敷出,直到 Mary Quant 在販賣的服裝中加入自己設計的衣服。

一圖看懂

Mary Quant 與丈夫 Plunkett Greene (圖/Kelvingrove Museum Instagram)

分享本圖

Mary Quant 製作的衣服恰巧符合了年輕女孩的心思——她們不想穿的像四、五十歲的中年婦女一樣,且當時英國正值戰後經濟復甦之時,多數人的生活開始變得富裕,年輕女孩有了消費能力,漸漸能將錢花在衣服和首飾上。

一圖看懂

V&A 曾展出 Mary Quant 於 1963 年品牌設計的連衣裙和迷你裙,裙子的所有人 Jenny Fenwick 說:「Mary Quat 的裙子讓我不用穿得像我媽媽。」(圖/ Mary Quant Europe Facebook)

分享本圖

迷你裙與 PVC 來襲!打破英國戰後的「低調」傳統

迷你裙其實早在 1950 年代就已問世服裝界,只是當時並沒有被廣泛的宣傳,路上穿迷你裙的人也非常少,一直到 Mary Quant 加以改造並成功推廣,使這種在當時被視為「非常裸露」的膝上裙,逐漸成為一種「解脫束縛」的新女性象徵。

一圖看懂

膝上裙對當時英國社會來說就已經非常裸露,因此 Mary Quant 的設計遭遇許多反彈聲音(圖/ Mary Quant Europe Facebook)

分享本圖

迷你裙在倫敦風靡一時,年輕女孩走出服裝束縛後紛紛對 Mary Quant 的設計讚譽有加 ,但此舉也引來極大的社會輿論,許多男性、老一輩的英國人甚至對這種設計感到反感。

在 Mary Quant 1960 年的回憶錄中,就曾記錄下當時男人跑到 Bazaar 外面抗議她的服裝,「戴著圓頂帽的紳士會用雨傘敲打商店櫥窗,並大喊 Immoral!(不道德)。」Mary Quant 寫道,「但大家還是蜂擁而至地來這裡購買迷你裙。」

戰後的英國社會風氣十分保守,對女性的各種規範更甚以往。而不止英國,整個歐洲、俄羅斯甚至是大西洋對岸的美國都是如此,不僅巴黎與紐約的女性認為迷你裙是一種「瘋狂」的服裝穿搭,俄羅斯更將迷你裙所帶來的社會革命認定為一種「淫蕩的干擾」(floozy distraction),一位署名 Miss A Belskaya 的俄羅斯作家就曾寫道:「迷你裙、自由戀愛、吸食大麻是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的攻擊。」

一圖看懂

英國名模 Twiggy 原名 Dame Lesley Hornby,以標誌性的短髮、眼線與超纖細身材在 60 年代紅極一時,圖為 1966/67 年她身穿迷你裙的拍攝照(圖/Instagram @twiggylawson)

分享本圖

種種批判並不阻止 Mary Quant 的腳步,英國名模 Twiggy 向 Bazaar 伸出的橄欖枝讓迷你裙更加受到英國人民的歡迎, Twiggy 甚至一度成為 Mary Quant 服裝系列的御用模特,並且長時間有著十分密切的合作關係。

此外 Mary Quant 更是第一位與 PVC (聚氯乙烯,為最廣泛使用的塑膠之一)製造商合作的服裝設計師,她將 PVC 運用在雨天系列服飾中,模特 Jackie Bowyer 就以一張身穿黑色 PVC 材質中長版大衣、帽子雨高跟靴的黑白照片聞名英國,而這套服裝甚至在 1963 年首屆《Sunday Times》國際時尚獎中登場。

一圖看懂

Mary Quant 是少數領先將 PVC 等特殊材質帶入服裝中的設計師,更為當時時尚界寫下全新的一頁(圖/ Mary Quant Europe Facebook)

分享本圖

「King's Road 的女孩子對迷你裙的發明功不可沒。」 Mary Quant 說道「我製作的衣服簡單、好看且更適合年輕人,同時又讓你活動自如,你可以穿著衣服跑跳不受拘束,而且我還能根據客人的要求修改裙子的長度⋯⋯我自認為我已經把迷你裙修改到很短了,但女孩子總會跟我說:『再短一點,再短一點!』」

奧黛麗赫本也風靡!時尚跨界美妝、設計,打造屬於 Mary Quant 的世代潮流

1966 年, Mary Quant 以領先性的設計維獲得大英帝國勳章(OBE)殊榮,同時她成功將黑色手套和緊身熱褲帶入市場並再次引發熱議,街上處處可見女孩子穿著熱褲或連身短裙,裙子下擺甚至還有越來越短的趨勢,直到六零年代末期,Mary Quant 擁有三間店舖,更是一躍成為英國炙手可熱的設計師之一。

1970 年代,以服飾為外人所稱道的 Mary Quat 選擇轉換跑道朝家居用品與化妝品邁進,1988 年她為限量版的 MINI 汽車進行內裝設計,同時為汽車方向盤中間加上標誌性的雛菊圖騰,並以「Designer Mini」為車輛命名。12 年後,她將化妝品牌「 Mary Quant」賣給了日本企業,很快「Mary Quant」在日本流行了起來,短短幾年就開設了兩百多家分店。

一圖看懂

品牌 Mary Quant 不僅生產化妝品,更涵蓋首飾、包包等其他時尚配件(圖/Mary Quant official Instagram)

分享本圖

領先性的服裝設計為舊女性掙脫過去的保守束縛, Mary Quant 開放的思想更在當時震驚許多人,「她並不避諱談論性關係。」 V&A 時尚策展人 Jenny Lister 說「但這也說明了她為什麼能夠創造出這些衣服。」

除了服飾以外,波波頭、防水的睫毛膏等流行也是出自於這位走在時尚尖端的女士,甚至影響了美國女明星奧黛麗赫本,使得這種俏麗短髮風格一度成為紐約都會的髮型經典。

一圖看懂

Mary Quant 為她的髮型師朋友 Vidal Sassoon 推廣由他所創的「波波頭」造型後,波波頭便成為了當時潮流之一(圖/Mary Quant europe Instagram)

分享本圖

「我總是在想,我的天,我怎麼會有一個如此不簡單的人生。」Mary Quant 說「我告訴自己我是個幸運的女人,才能在短暫的年歲當中享受到那麼多的樂趣。時尚真是太有趣了!」作為六零年代的時尚要角,Mary Quant 大膽地在服裝中開創自己的風格,同時讓性感與自由重現於英國社會。2021 年,演員兼導演的 Sadie Frost 拍攝了紀錄片「Quant」,同時邀請時尚界知名人士如超模 Kate Moss、設計師 Dame Vivienne Westwood 等人為影片提供素材,期望以一種新方式替這位傳奇女性留下永垂不朽的時尚足跡。

一圖看懂

紀錄片「Quant」(圖/Mary Quant europe Instagram)

分享本圖

參考資料:

  1. 《BBC》:Dame Mary Quant:Fashion designer dies aged 93
  2. 《Independent》:Mary Quant death:Designer who pioneered Swinging Sixties fashion dies aged 93

責任編輯/鄧羽辰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photo2

1% KNOWLEDGE》什麼是藝術攝影?這家攝影藝廊又為什麼要在台灣辦攝影競賽?

藝術攝影正從紀實走向當代顯學,作品在國際拍賣場屢創高價,成為投資與收藏的新寵。1% Style 這次帶你解析全球攝影藝廊的版圖,...

K star 0

2025 K STAR 閃耀登場 在地產業伴手禮,蘊藏設計匠心

基隆擁有豐富的在地產業與特色商品,然而在品牌能見度與市場拓展上,仍具高度成長潛力。近年來,基隆市政府積極推動產業發展,透過創新行銷與品牌轉型,...

酒_開門

跨界實驗室|關於微醺》不只是賣給亞洲,而是為亞洲而釀|烈酒新品 揭示風味主導權的變化轉移

在烈酒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蘇格登、布萊迪、噶瑪蘭與金門高粱不再只是「把酒賣給亞洲」,而是開始真正「為亞洲而釀」。從深焙桶型到年份標示,...

(圖/玖尹 提供)

中秋獻禮(一)》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於月圓之夜為摯愛之人,送出最真摯的愛意

自古說,中秋夜,月圓人團圓,被寄予家人間團聚之意。夜晚時分,坐於戶外景觀餐廳中,與親朋好友小酌幾杯,抬頭望著天上皎潔的月亮,一邊暢談生活大小事,...

(圖/高雄萬豪酒店 提供)

夏日龍蝦季這樣吃!從肉質鮮甜的蒜蓉清蒸青龍,到奶香濃郁的爐烤波士頓龍蝦,來場衝擊味蕾的海洋之旅

時而天晴,時而暴雨,時而打雷,時而天氣悶熱,這是 2025 年的台灣夏日景象。在炎熱的夏日,高溫的天氣,時常使人沒有食慾,想品嚐道地的當季海鮮來消暑,...

The One1

給大人一場專屬的夏令營|劉邦初與 The One 如何為心中的孩子打造「大小孩童樂會」?

在台灣盛行親子夏令營的此刻,《 The One 》執行長劉邦初卻提出一個看似簡單,卻直指人心的提問——「我們都為孩子找過夏令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