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不僅止於減碳:2023 最新前三大智慧城市,澳洲綠能大城首次入榜,一同打造人本設計宜居所在

智慧城市首圖

尖峰時刻,吵雜混亂的引擎聲、擁擠的十字路口、煙霧彌漫的車輛廢氣,是許多居住在城市的人,共同的生活經歷。而這樣的場景,註定是我們未來的理想家園嗎?

據聯合國統計,2050 年全球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住進都市。在過去,世界各國透過土地開發促進經濟發展,在都市人口迅速增長後,危害環境與科技污染問題接踵而來,人們的生活品質,也從此停滯。

一圖看懂

(圖/Unsplash , @ Justin Beck)

分享本圖

如何用「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追求環保永續的同時,增加都市便利性,是全球一致的發展方向。世界知名的瑞士洛桑管理學院( IMD Business School )便以此做為核定標準,在 2023 年公布最新的《 IMD 智慧城市指數報告》,在 141 個城市裡,調查城市公民的生活機能,包含:有住房負擔、道路擁擠、實現就業、綠能空間等人性化指標。從「人文維度」為出發點的科技運用,才是智慧城市理念關注的核心目標。

關注人而非技術的「智慧都市」

「我們對技術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有清醒的認識。它顯然是智慧城市的核心,但不是目標。」—— 智慧城市觀測站主席 Bruno Lanvin

今年有三座城市,擠身 2023 年的全球最佳智慧城市( Smart City )之列,致力於在「自然復育」及「人本都市」之間,取得穩定的平衡。它們分別是位在炎熱國度的澳洲首都坎培拉、地處北歐雪國的奧斯陸,還有被譽為歐陸金融中心的蘇黎世。1% Style 期待能與讀者一窺這些遵循著智慧城市理念的國家,如何視公眾群體為優先,解放都市本該施展的潛能!

澳洲,坎培拉——替換綠能的路途上,兼顧通用設計

日照猛烈的澳洲大陸,是全球氣候數一數二乾燥的國家,光是沙漠面積,就佔據了國土面積的 44% ,看似因先天的氣候環境存在發展劣勢,為何能享有世界最永續國家的美譽?

一圖看懂

(圖/Unsplash , @ Linda Xu )

分享本圖

澳洲首都坎培拉,是全球永續能源利用占比最高的綠色城市之一,有 87 % 的基礎交通設施仰賴綠能,除了涵蓋全市的電動車普及度,政府也鼓勵城中居住的 40 萬人口,在自家屋頂配置太陽能板,並改用再生能源,以逐步減少城市碳排放量。坎培拉市府有信心的主張,在 2045 年以前,實現全市 100 % 的零碳排放。

但坎培拉在走向永續城市的路途中,也遭遇過困難阻力。當越來越多居民加入住家太陽能再生能源計畫後,剩餘的人就必須負擔價格越來越高昂的天然氣費用。對於弱勢族群來說,國家在追求零碳排放目標的同時,也為他們帶來了難以承受的負擔。因此,澳洲政府特別編列了行政預算,幫助坎培拉的經濟弱勢者,購買如太陽能板、家庭儲能電池或風力發電等裝置。

一圖看懂

(圖/Unsplash , @ Daniel Morton )

分享本圖

澳洲的包容性倡導組織執行長 Craig Wallace 曾以此案例說道:「在都市的基礎設施、交通、住房和公共設施轉型過程中,殘疾人士是最先因未能考慮社會整體需求,而受到影響的族群之一。」而澳洲政府的做法,讓坎培拉的永續進程,得以建立在造福全民的通用設計基礎上,創造了公民與政府的貼近交流的典範。

挪威,奧斯陸——用數據描繪碳足跡,打造低碳紅利的雪國之都

來自北歐雪國的挪威首都奧斯陸,曾被歐盟評選為 2019 年的綠色首都。如何有效抵禦極端氣候的侵襲,同時獲得全民的支持發展城市永續,挪威在此地所做出的諸多建樹,是許多國家爭相效法的對象。

一圖看懂

(圖/Unsplash , @ Jacek Dylag )

分享本圖

 

除了因占有全球 50% 電動車市場銷售量,而享有「世界電動車之都」的美名以外,挪威政府在 2016 年首度編列「氣候預算」,將它放在當前政府須達標的施政績效之首。

而挪威的「碳排數據」計畫,實踐了智慧城市的發展理念。奧斯陸市府建立了一套名為「氣候晴雨表」的即時監測機制,每一季計算 14 項量化指標,內容包含了:通過收費站的汽車數量、供應油量、單車數量和搭乘大眾運輸的人數等,一旦與預算目標出現了十萬噸碳排的落差,系統就會觸發警報,鞭策政府立即於下一季度做出因應。

一圖看懂

(圖/Unsplash , @ Arvid Malde )

分享本圖

奧斯陸市府國際氣候合作特別顧問 Morten Nordskag 對此提及:「這種新的治理工具,將氣候問題從邊緣的環境部門,轉到了關注核心,並將之主流化,變成日常運營和決策的一部分。」

瑞士,蘇黎世——下車活動筋骨,為城市開啟降噪模式

與阿爾卑斯群山相鄰的瑞士最大城蘇黎世,是全球聞名的金融中心與當地文化中心,在今年度被評選為智慧城市之前,早已多次在各項『宜居城市』調查排行中名列前茅,可比起諸多永續城市,期望透過電車取代汽燃車以降低碳排放量,瑞士所設想出的方法,顯得更雷厲風行。

一圖看懂

(圖/Unsplash , @ Henrique Ferreira )

分享本圖

從 1996 年開始,蘇黎世便實施將停車位數量停留在固定數量的行政法令,意謂著只要新建停車位,就得取消其他地方同等數量的停車位,騰出更多的步道、廣場、公園等公共空間供市民安然行走。可以說自 90 年代起,瑞士政府就從解決國土狹小問題、市民活動空間不足的經驗中,踏上了通往「無車城市」的永續腳步。

這條法令在 2021 年被蘇黎世市府廢除,為了將汽車從蘇黎世的街道上逐步淘汰,當地市政府宣布,將開始移除城市中尚存的停車位,並在 2050 年前,完成所有瑞士城市地區「無停車位」的目標。

除此之外,蘇黎世對待噪音的容忍度也非常嚴格,瑞士在 2021 年公告的新版噪音規定中,訂定市區的噪音須維持在 45 分貝以下,以杜絕潛藏在都市狹小街區的噪音污染,此舉不僅大幅降低了都市內的車輛使用率,也減少了瑞士境內因噪音污染,而意外死亡的弱勢民眾,同時也幫助蘇黎世成為歐洲噪音汙染程度最低的城市。

一圖看懂

(圖/Unsplash , @ Claudio Schwarz )

分享本圖

就算四面環山、腹地狹小,蘇黎世依舊致力於將寬敞清幽的城市空間還歸於民,在寬敞的寧靜街道上自由漫步,沿著利馬特河岸的綠茵樹道,度過閒散時光,成了這裡日常卻不平凡的幸福榮景。

智慧城市觀測站主席 Bruno Lanvin 在 2023 年的評測報告發布後分享:「永續的智慧城市,是那些關注人而不是技術的城市。」技術雖是界定智慧城市的要素,但絕非最終目標。蘇黎世雖並未應用科技、通訊、數據來落實永續行動,但憑藉具體有效的施政方針、交通改革、噪音控管等方式,將都市空間由擁擠,化為開放所有人共遊駐足的永續首都。

 

參考資料:

  1. 《 IMD 》:Smar City Observatory
  2. 《未來城市》:「電動車之都」奧斯陸玩真的!市長每四年編列碳預算,爛攤子不丟下一任
  3. 《未來城市》:開車族崩潰!瑞士城市永續新制:2030 市內時速 30 公里,2050 消滅公有停車位
  4. 《 CBR City News》:Don’t leave us in the dark as the smart city moves on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photo2

1% KNOWLEDGE》什麼是藝術攝影?這家攝影藝廊又為什麼要在台灣辦攝影競賽?

藝術攝影正從紀實走向當代顯學,作品在國際拍賣場屢創高價,成為投資與收藏的新寵。1% Style 這次帶你解析全球攝影藝廊的版圖,...

K star 0

2025 K STAR 閃耀登場 在地產業伴手禮,蘊藏設計匠心

基隆擁有豐富的在地產業與特色商品,然而在品牌能見度與市場拓展上,仍具高度成長潛力。近年來,基隆市政府積極推動產業發展,透過創新行銷與品牌轉型,...

酒_開門

跨界實驗室|關於微醺》不只是賣給亞洲,而是為亞洲而釀|烈酒新品 揭示風味主導權的變化轉移

在烈酒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蘇格登、布萊迪、噶瑪蘭與金門高粱不再只是「把酒賣給亞洲」,而是開始真正「為亞洲而釀」。從深焙桶型到年份標示,...

(圖/玖尹 提供)

中秋獻禮(一)》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於月圓之夜為摯愛之人,送出最真摯的愛意

自古說,中秋夜,月圓人團圓,被寄予家人間團聚之意。夜晚時分,坐於戶外景觀餐廳中,與親朋好友小酌幾杯,抬頭望著天上皎潔的月亮,一邊暢談生活大小事,...

(圖/高雄萬豪酒店 提供)

夏日龍蝦季這樣吃!從肉質鮮甜的蒜蓉清蒸青龍,到奶香濃郁的爐烤波士頓龍蝦,來場衝擊味蕾的海洋之旅

時而天晴,時而暴雨,時而打雷,時而天氣悶熱,這是 2025 年的台灣夏日景象。在炎熱的夏日,高溫的天氣,時常使人沒有食慾,想品嚐道地的當季海鮮來消暑,...

The One1

給大人一場專屬的夏令營|劉邦初與 The One 如何為心中的孩子打造「大小孩童樂會」?

在台灣盛行親子夏令營的此刻,《 The One 》執行長劉邦初卻提出一個看似簡單,卻直指人心的提問——「我們都為孩子找過夏令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