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不僅止於減碳:2023 最新前三大智慧城市,澳洲綠能大城首次入榜,一同打造人本設計宜居所在

智慧城市首圖

尖峰時刻,吵雜混亂的引擎聲、擁擠的十字路口、煙霧彌漫的車輛廢氣,是許多居住在城市的人,共同的生活經歷。而這樣的場景,註定是我們未來的理想家園嗎?

據聯合國統計,2050 年全球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住進都市。在過去,世界各國透過土地開發促進經濟發展,在都市人口迅速增長後,危害環境與科技污染問題接踵而來,人們的生活品質,也從此停滯。

一圖看懂

(圖/Unsplash , @ Justin Beck)

分享本圖

如何用「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追求環保永續的同時,增加都市便利性,是全球一致的發展方向。世界知名的瑞士洛桑管理學院( IMD Business School )便以此做為核定標準,在 2023 年公布最新的《 IMD 智慧城市指數報告》,在 141 個城市裡,調查城市公民的生活機能,包含:有住房負擔、道路擁擠、實現就業、綠能空間等人性化指標。從「人文維度」為出發點的科技運用,才是智慧城市理念關注的核心目標。

關注人而非技術的「智慧都市」

「我們對技術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有清醒的認識。它顯然是智慧城市的核心,但不是目標。」—— 智慧城市觀測站主席 Bruno Lanvin

今年有三座城市,擠身 2023 年的全球最佳智慧城市( Smart City )之列,致力於在「自然復育」及「人本都市」之間,取得穩定的平衡。它們分別是位在炎熱國度的澳洲首都坎培拉、地處北歐雪國的奧斯陸,還有被譽為歐陸金融中心的蘇黎世。1% Style 期待能與讀者一窺這些遵循著智慧城市理念的國家,如何視公眾群體為優先,解放都市本該施展的潛能!

澳洲,坎培拉——替換綠能的路途上,兼顧通用設計

日照猛烈的澳洲大陸,是全球氣候數一數二乾燥的國家,光是沙漠面積,就佔據了國土面積的 44% ,看似因先天的氣候環境存在發展劣勢,為何能享有世界最永續國家的美譽?

一圖看懂

(圖/Unsplash , @ Linda Xu )

分享本圖

澳洲首都坎培拉,是全球永續能源利用占比最高的綠色城市之一,有 87 % 的基礎交通設施仰賴綠能,除了涵蓋全市的電動車普及度,政府也鼓勵城中居住的 40 萬人口,在自家屋頂配置太陽能板,並改用再生能源,以逐步減少城市碳排放量。坎培拉市府有信心的主張,在 2045 年以前,實現全市 100 % 的零碳排放。

但坎培拉在走向永續城市的路途中,也遭遇過困難阻力。當越來越多居民加入住家太陽能再生能源計畫後,剩餘的人就必須負擔價格越來越高昂的天然氣費用。對於弱勢族群來說,國家在追求零碳排放目標的同時,也為他們帶來了難以承受的負擔。因此,澳洲政府特別編列了行政預算,幫助坎培拉的經濟弱勢者,購買如太陽能板、家庭儲能電池或風力發電等裝置。

一圖看懂

(圖/Unsplash , @ Daniel Morton )

分享本圖

澳洲的包容性倡導組織執行長 Craig Wallace 曾以此案例說道:「在都市的基礎設施、交通、住房和公共設施轉型過程中,殘疾人士是最先因未能考慮社會整體需求,而受到影響的族群之一。」而澳洲政府的做法,讓坎培拉的永續進程,得以建立在造福全民的通用設計基礎上,創造了公民與政府的貼近交流的典範。

挪威,奧斯陸——用數據描繪碳足跡,打造低碳紅利的雪國之都

來自北歐雪國的挪威首都奧斯陸,曾被歐盟評選為 2019 年的綠色首都。如何有效抵禦極端氣候的侵襲,同時獲得全民的支持發展城市永續,挪威在此地所做出的諸多建樹,是許多國家爭相效法的對象。

一圖看懂

(圖/Unsplash , @ Jacek Dylag )

分享本圖

 

除了因占有全球 50% 電動車市場銷售量,而享有「世界電動車之都」的美名以外,挪威政府在 2016 年首度編列「氣候預算」,將它放在當前政府須達標的施政績效之首。

而挪威的「碳排數據」計畫,實踐了智慧城市的發展理念。奧斯陸市府建立了一套名為「氣候晴雨表」的即時監測機制,每一季計算 14 項量化指標,內容包含了:通過收費站的汽車數量、供應油量、單車數量和搭乘大眾運輸的人數等,一旦與預算目標出現了十萬噸碳排的落差,系統就會觸發警報,鞭策政府立即於下一季度做出因應。

一圖看懂

(圖/Unsplash , @ Arvid Malde )

分享本圖

奧斯陸市府國際氣候合作特別顧問 Morten Nordskag 對此提及:「這種新的治理工具,將氣候問題從邊緣的環境部門,轉到了關注核心,並將之主流化,變成日常運營和決策的一部分。」

瑞士,蘇黎世——下車活動筋骨,為城市開啟降噪模式

與阿爾卑斯群山相鄰的瑞士最大城蘇黎世,是全球聞名的金融中心與當地文化中心,在今年度被評選為智慧城市之前,早已多次在各項『宜居城市』調查排行中名列前茅,可比起諸多永續城市,期望透過電車取代汽燃車以降低碳排放量,瑞士所設想出的方法,顯得更雷厲風行。

一圖看懂

(圖/Unsplash , @ Henrique Ferreira )

分享本圖

從 1996 年開始,蘇黎世便實施將停車位數量停留在固定數量的行政法令,意謂著只要新建停車位,就得取消其他地方同等數量的停車位,騰出更多的步道、廣場、公園等公共空間供市民安然行走。可以說自 90 年代起,瑞士政府就從解決國土狹小問題、市民活動空間不足的經驗中,踏上了通往「無車城市」的永續腳步。

這條法令在 2021 年被蘇黎世市府廢除,為了將汽車從蘇黎世的街道上逐步淘汰,當地市政府宣布,將開始移除城市中尚存的停車位,並在 2050 年前,完成所有瑞士城市地區「無停車位」的目標。

除此之外,蘇黎世對待噪音的容忍度也非常嚴格,瑞士在 2021 年公告的新版噪音規定中,訂定市區的噪音須維持在 45 分貝以下,以杜絕潛藏在都市狹小街區的噪音污染,此舉不僅大幅降低了都市內的車輛使用率,也減少了瑞士境內因噪音污染,而意外死亡的弱勢民眾,同時也幫助蘇黎世成為歐洲噪音汙染程度最低的城市。

一圖看懂

(圖/Unsplash , @ Claudio Schwarz )

分享本圖

就算四面環山、腹地狹小,蘇黎世依舊致力於將寬敞清幽的城市空間還歸於民,在寬敞的寧靜街道上自由漫步,沿著利馬特河岸的綠茵樹道,度過閒散時光,成了這裡日常卻不平凡的幸福榮景。

智慧城市觀測站主席 Bruno Lanvin 在 2023 年的評測報告發布後分享:「永續的智慧城市,是那些關注人而不是技術的城市。」技術雖是界定智慧城市的要素,但絕非最終目標。蘇黎世雖並未應用科技、通訊、數據來落實永續行動,但憑藉具體有效的施政方針、交通改革、噪音控管等方式,將都市空間由擁擠,化為開放所有人共遊駐足的永續首都。

 

參考資料:

  1. 《 IMD 》:Smar City Observatory
  2. 《未來城市》:「電動車之都」奧斯陸玩真的!市長每四年編列碳預算,爛攤子不丟下一任
  3. 《未來城市》:開車族崩潰!瑞士城市永續新制:2030 市內時速 30 公里,2050 消滅公有停車位
  4. 《 CBR City News》:Don’t leave us in the dark as the smart city moves on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謝文(圖/嘉林餐旅集團提供)

與米其林主理人的一席話|當料理是一種修行:謝文師傅留給我們的火候、哲學與溫度

這是一篇屬於「懷念」的文章。謝文的一生,是半世紀的料理修行。從香港福臨門到台北文華東方雅閣中餐廳,再到捌伍添第與貳零捌公館,他始終相信料理要「真」與「純...

俞1

一步之遙的綠夾克夢:從練習場走上 PGA 巔峰,俞俊安改寫台灣高壇的下一頁

從中壢的小小練習場,到世界最嚴苛的 PGA 巡迴賽舞台,俞俊安用執念與冷靜闖出冠軍之路。差一桿的遺憾、數據與策略的養成,...

1

從自然汲取靈感,為夢想鍍上光芒:Jean Schlumberger 的異想與自然語彙,如何成為 Tiffany 百年靈魂

「對我而言,珠寶藝術首要是一種表達的方式,在時尚的慣常框架以外,表現另一種可能:純粹與持久的美態。」 —Jean Schlumberger...

新版旺卡,會跳踢踏舞?百老匯《巧克力冒險工廠》音樂劇開賣:3D視覺特效 x 魔術幻象,開啟奇幻旅程

還記得孩童時期,看完《巧克力冒險工廠》電影,總會幻想自己住在一座巧克力蓋的世界中,不論是椅子、桌子、電視,都是由巧克力製成,隨手一沾,...

(圖/貝克傢俱 提供)

用設計找到回家的歸屬感:四大療癒設計,從靜謐書房到與自然融合的戶外陽台,勾勒溫馨家園

下班後,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抬頭看著路燈照著黑夜,思考著一整天發生的事,轉眼間,來到家樓下,打開房門,家中獨有的清香迎面而來,深吸一口後,心情瞬間平緩,...

1

熱愛與真誠的力量|屬於于長君的燦爛星光:緩慢前行,也能很亮眼!

「我不敢說我有多成功,但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于長君說道。 每次給別人祝福的時候,我都會說:希望你能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