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早冬的臺北街頭冷風颼颼,大衣也裹不住的寒意,讓人不禁在冷空氣裡打了幾個哆嗦。信步至新生南路靜弄,一排的矮房建築並列,只見灰色牆面鋪展,一幢似藝廊又像自宅的神秘空間,門前一面招牌寫著「靈感時空 Spark Immersive Center 」。這座城裏無奇不有,不登門探個究竟,亦難知道靈感裡怎麼承載著一座時空,時空中又能閃現幾多靈感。
厚實的木質大門被緩緩推開,與現實世界連結的光廊隨著一扇門漸闔而一齊關上,四周與目光所及之處是一片的浩渺星夜,掉入點點星光恆常閃爍的星球般,往靈感時空展演空間走入的每一步伐,都猶如踩在星軌航道。驀地耳邊一聲「哈囉你好。」方回過神來,靈感時空主理人王文劭 Eric 在投影星空裡綻放一張劃破暗夜沉寂的笑顏,親切地道好。
坐定採訪座位,一面細膩地整理衣領,Eric 一面有些羞赧地笑說,自己以前經營 YouTube 頻道,通常都坐在主訪者的位置,如今坐上受訪者一席,還真有些不好意思。然而談起這個空間設立的起心動念,又見 Eric 很快泰然自若了起來,神情流露熱忱地說道:「藝術演出這件事情,觀眾跟藝術創作者之間的知識落差是很大的。」作為一位擁有豐富演出經驗的長笛演奏家,Eric 深諳音樂表演在與觀眾對話、想法傳遞上的舞台限制性,於是從長笛古典樂演出,到改編鋼琴、小提琴樂曲,再創立樂團結合長笛、中國柳琴、貝斯與電吉他展出跨界音樂演出,最後更走上創作一途,Eric 在音樂裡不斷嘗試,尋找與觀眾拉近對話距離的表演形式。
(圖/林忠旻 攝)
分享本圖裙衣一拉,脂粉一上,聚光燈自滅轉明,樂聲倏地悠揚,舞臺上那短短數十分鐘的演出,是表演者臺下多少年月積累,是音樂家與藝術家所思所言,可謂極多層次的表演。然而對臺下觀者而言,音符轉化為樂章、劇本輾轉成舞蹈,那藝術演出中的符碼與語言經過層層遞送,來到了眼裡與耳裡,「對於觀眾來講,快速地就掌握這個藝術家想要表達的內容是相對不容易的,這是一個最大的現實問題。」Eric 認為,藝術家的作品與演出往往是堆疊許多靈感與想法而成,如何具象化且更好地傳達給觀眾,是現實演出世界中最難克服的一道問題。
沈浸式體驗,是為了讓人更靠近真實
於是 Eric 將「沈浸式體驗」的概念帶進音樂演出中,「我們把音樂表演包裝成一個劇本的樣子去呈現時,我們發現到很多人可以很快速地進入我們想要表達的情緒。」結合多媒體互動、戲劇、燈光、流行樂曲元素,Eric 和表演團隊以多元的演出內容,以及互動式的戲劇內容提供沉浸式的效果,帶著觀眾透過切身的感官知覺去感受音樂,打破古典樂與觀者之間的互動藩籬。透過數位技術、腳本設計、互動和環境營造,Eric 以聲作樂紙、光為音符,譜出名為沈浸式體驗這般靈動而婉轉的樂章。
當今數位世代,畫面經過計算,聲響皆有頻率,哪怕是一段旋律或一磚屋瓦,都能轉譯為一串數字收進如海般廣袤的資料庫中,於是從居家生活到藝文賞析,幾乎凡事都能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的方式被體驗。
置身星空與海岸背景切換的展演空間,專注致志地隨 Eric 踏上他的「沈浸式體驗奇幻旅程」,除了音樂表演上的運用,Eric 切換情境,笑著憶起讓他從藝文領域走入不動產世界的那天:「有天我的小學同學路過了靈感時空,他進來看一看,和我說『你這個東西(沈浸式體驗)如果跟房地產的預售屋綁在一起,應該會很有趣!』」初聞沈浸式體驗與房地產預售屋銷售的結合運用,傾刻間,還循著 Eric 的話嘗試理解與想像,彷彿被領著走入接待中心,Eric 宛若套上一身西裝的銷售人員,生動地演繹起兩者的應用實例:「本來每個銷售人員都手拿紙本資料或 iPad 帶著你看房, 請你憑空想像周邊的生活經驗、區域環境是什麼模樣:『 150 公尺之後會有一個 7-11、那邊會有一間愛買和全家。』但如果把這些本來需要靠大家想像的資訊,全部整合在這樣子的空間裡,會發生什麼事情?」在新建案真正落成以前,過去購房者往往只能透過現有的資料來「想像」未來的生活空間,「一、兩千萬買下去是一輩子的事情,它應該要很清楚地被交代。」Eric 的目光裡透著一份堅定地說,沈浸式體驗應用在預售屋銷售上,歸根結底其實還是回歸到「降低知識落差」這件事上,「就算是連買車,都會有一台車可以看得到 、摸得到,還可以試駕;可是預售屋沒辦法,所以我們就開始去思考讓客戶自己可以去發掘他未來要住的房子會長什麼樣子,我們把所有的資訊用影像的方式建構在沉浸式的空間裡面。」若能透過更貼近真實的資訊來認知不動產,一樁交易無論對銷售者抑或購房者,都能更對等地理解與溝通。
(圖/林忠旻 攝)
分享本圖當看房,可以真的看到未來生活的樣子
「沈浸式體驗在銷售的過程,其實跟做秀是一樣的,我們一樣寫劇本,比如說客戶進來要看到什麼?要有什麼體驗?這有點像是我們以前在做演出,只是以前的演出在舞臺上,現在我們把舞臺上的演出放到沈浸式體驗裡;以前的舞臺主角是音樂、是劇本,現在的舞臺主角變成是這些房子。」
(圖/林忠旻 攝)
分享本圖空間裡的投影牆面被置換為一幢房屋向外望的道路街景,Eric 一面介紹:「現在我們在三樓的高度,看出去的景象會是這樣!」隨著樓層高度漸升,由裡向外眺望的窗外視野也愈發真實,尚未完工的隔壁建案、對街的傳統小販、一片綠油油草坪⋯⋯,除此之外,許多購房者最在意的方位、棟距問題也能在沈浸式看房體驗中被回應,透過沈浸式體驗,看房這件事更像是「想像未來生活的樣貌」了。除了一探四周生活環境,沈浸式體驗技術更能模擬房屋內的格局、動線與裝潢,往前多少距離會到客廳、轉進主臥室的視角如何等,本難以透過想像來建立認知的基本看房需求,都在這個空間裡完成了。
(圖/林忠旻 攝)
分享本圖「數位模型可以很即時,只要建築師給圖,我們就可以馬上建得出數位模型來,所以它省錢、省時又省資源。」除了更無落差地想像未來生活樣貌,沈浸式房地產銷售中所運用的畫面投影與數位模型更跟上了永續趨勢,在內容數位化的時代,將沈浸式體驗技術結合房地產銷售,能取代大型看板與模型的輸出浪費,數位化的資訊呈現不但能讓購房者更輕易地與房屋資訊做互動,大量的資訊內容也不會隨著每一建案的落成與銷售結束而形成一次性的資源浪費。同樣地,購房者想進一步深入了解的房屋建材、智能建築的實際運用、地下室鋼筋結構等,也同樣能透過數位模型被更實際地展現。
環顧 Eric 一手打造的靈感時空空間,螢幕中彷彿吹來陣陣海風,能見海鷗真的盤旋於北海岸上空,海天一線,連成名為「生活」的景況。從視覺到聽覺,沈浸式體驗無不時刻發生與展演著,這也讓人不禁好奇起沈浸式體驗技術的未來發展,Eric 又看見了什麼樣的趨勢?掌著沈浸式體驗的舵,他又將在數位汪洋中航向何處?
當沈浸式體驗應用於酒業:今晚,我想來支可以搭配日本料理的酒⋯⋯
「假設今晚我想跟朋友小酌一杯,我走進了酒窖,請他推薦我搭配日本料理的一款酒,可能講了一大堆,我還是很難想像那這一款酒到底跟日本料理搭起來會是如何。」Eric 再次指向沈浸式體驗,酒業也是如此運用:透過資料庫的建立,以嗅覺與視覺的方式來輔助消費者挑選最符合使用情境的酒款,「我們可以更有系統地去協助酒商建置酒款的資料庫,具體地系統化資料,以後大家想要體驗什麼酒,他就放上來,甚至可以看到酒莊的故事、歷史的脈絡等。」Eric 比手畫腳地如是說,彷彿他身後便是世界佳釀整齊並列的藏酒櫃,沈浸式體驗之於餐酒搭的應用,剎時也覺指日可待了起來。
(圖/林忠旻 攝)
分享本圖採訪漸入尾聲,望著一身藍衫,與梵谷畫作背景有幾分合襯的 Eric,時而沈著談科技應用、時而熱忱聊音樂演出,又偶爾興高采烈地吐露幾句初衷與念想,「我們的宗旨就是要降低知識落差,這是最重要的,它不見得一定是要為自己成立而做,凡是能夠幫助資訊傳遞的事,我們都願意去設立。」讓人對於眼下的科技發展與社會應用更添幾分期待:展演於舞台上的藝文表演、矗立於都市叢林的房屋建築、玩轉於螢幕間的沈浸式賞屋體驗技術⋯⋯,感性與理性一線之隔,跨過虛實之間的線,或許便是更開闊而一望無際的生活想像。
>>沈浸式體驗空間|靈感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