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元建築工場建築師姚仁喜所操刀的「新北市美術館」預計於明年開館,它緊鄰群山河岸,一旁是以陶瓷工藝聞名全台的鶯歌,由長短不一的銀白線管包覆建築四面是為一大特色,象徵著隱藏在「蘆葦叢中」的美術館意象。由國內設計師主導設計的提案,不僅廣受好評,在近期,美國著名的建築設計雜誌《 Architectural Record 》來台進行現場探勘,為新北市美術館也做出了篇深度報導。
過往台灣建築登上著名設計雜誌,多是由著名的國外設計師主要操刀的作品,而這次則是少見由本土設計師在九年前的競圖中獲勝,隈研吾則屈居第二。
而文章中提及了競圖對團隊來說,還算是最容易的部分。從 2014 年到現在,團隊經歷過市政變革、預算壓力及近年的疫情影響,遇到了不少次的困難,但姚仁喜始終沒有放棄他們必須完成的願景,破除人們認為「現代藝術和人距離遙遠」的想法,過去最為人熟知的,是負責「故宮南院」的建築設計。
在該篇文中,也形容了這座美術館「沒有典型白牆畫廊那種僵化的做作感,反而像是鶯歌城鎮景觀的延伸,一個準備灌注藝術成份,還有進行藝術鑑賞、吃飯、喝咖啡、看書,和家人和孩子聚集在一起玩捉迷藏,安靜地沉思風景的空間。」
姚仁喜在設計美術館時,的確將它視為在地景觀的融入,圍繞建築體的鋁管,模擬了大漢溪邊的蘆葦叢,駐足觀賞,與之對照便栩栩如生,團隊也把鋁管的內層使用陶管,不但能夠減少熱吸收,也貼合鶯歌地區「陶瓷」藝術文化特色,莉娜·博·巴迪 ( Lina Bo Bardi )的聖保羅藝術博物館,和凱文·羅奇( Kevin Roche )的加州奧克蘭博物館等先例,是此次設計的部分參考對象。
(圖/文化部)
分享本圖新北市美術館總共有八層樓,其中包括兩層挑高的畫廊樓層,建築下方鋁管未遮掩之處是大廳,可以在該地一覽周圍的綠地景觀。二樓設有咖啡館,五樓、八樓設有餐廳和公共庭院,在地下三層則設有多功能報告聽、兒童博物館、藝術品儲存空間及公共停車場。地下三層則設有多功能報告廳、兒童博物館、藝術品處理和儲存空間以及公共停車場。畫龍點睛的,還有在主建築下方,有著乳白色牆體及紅色地面錯落堆砌的階梯設計,從上往下觀看,像是精心安排的迷宮。
(圖/文化部)
分享本圖「博物館為什麼不該是這個模樣呢?」姚仁喜認為台灣缺乏對博物館文化的了解,因此需要作出別具創意的設計來吸引大眾,新北市美術館的大膽設計,便成了能倡導藝術並非觸不可及的試金石,塑造一種新的「文化承諾」,希望未來美術館能鼓勵多種活動舉辦其中的藝術民主空間。
在《 Architectural Record 》文章中,用了建築空間照片與設計圖輔助說明,以建築建立藝術與社區的溝通橋樑為題,特別說明了姚仁喜的建築特色,強調建築剖面分層的重要,姚仁喜說:「剖面是空間如何流動的表達」此精神也貫穿了過去姚仁喜經手的設計提案之中。
這次的國際曝光,是台灣建築師以獨立身分建造的公共建築首度登上該雜誌,為台灣建築美學及現代藝術的添上了優雅卻不疏離大眾色彩,且融合地方自然風景的建築設計,也同樣值得所有人駐足觀賞。
台北市美術館在 2023 年曾舉辦「台灣設計展」,後來室內裝修工程暫時關閉,預計在 2025 年第一季再次永久開放。
想瞭解更多可以至《 Architectural Record 》文章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