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刺客教條》交響樂總監,到 AI 新創公司 Wavv 創辦人—《富比世》專訪林奕汎

《刺客教條》交響樂總監1

林奕汎是 AI 音樂新創公司 Wavv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但他並非科技背景出身,而是一位鋼琴家與音樂家。林奕汎曾擔任《刺客教條交響樂》( Assassin’s Creed )的音樂總監暨指揮長、參與電玩《最終幻想》( Final Fantasy )、《王國之心》( Kingdom Hearts )、《軒轅劍柒》、電影《樓下的房客》的音樂製作。法文版《富比世》7 日刊出林奕汎專訪,介紹這位橫跨音樂、電玩、影視與 AI 科技的新創企業家。

林奕汎( Ivan Linn )表示,他的父母來自台灣,不過 5 歲那年全家搬到瑞士的蘇黎世郊區。由於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中長大,因此他對創意和創新產生濃厚的興趣。林奕汎從 12 歲開始接受正統的古典鋼琴訓練,並稱「音樂一直令我著迷」,因為「音樂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跨越文化和國界的全球語言」。由於他同時也熱愛科技,最後自然走上透過 AI 將科技與音樂結合的道路。

談到科技,林奕汎認為科技和 AI(人工智慧)是未來的核心,尤其 AI 具有超越人類能力的潛力,不只是擴展我們現有的能力,高效處理資料與決策能力能夠打破傳統界限、解決全球性的挑戰。雖然 AI 現在仍在進化,但林奕汎認為以現今科技發展的速度,他堅信 AI 將是未來轉型的核心。

談到電玩,林奕汎說電子遊戲是一種獨特的媒體,結合了故事、影像、音樂和技術,創造出驚人的沉浸式體驗。電玩的潛力在林奕汎看來遠遠超過娛樂,更是促進教育、社會變革和心理健康的工具。透過電子遊戲,人們可以在虛擬世界進行社會實驗,探索解決現實世界問題的方法,如此看來,電玩甚至可以說是「人類進步的催化劑」。至於音樂則能為電玩提供情感深度,提升玩家的專注力和全面體驗,若再加上 AI ,更能讓音樂與玩家的互動性提升到全新層次。

林奕汎雖然 5 歲之前在台灣長大、在瑞士念幼稚園(他後來又回到台灣當了童星,參與拍攝《包青天》等作品),他後來又轉往德國與美國繼續攻讀音樂,最終移民美國。林奕汎說,搬到美國其實是「策略性的決定」,因為最重要的科技往往來自美國,「想要真正推動全球變革,就必須站在創新的中心」。在耶魯大學深造的經歷讓他有機會與最聰明的頭腦競爭與合作,「正是這些挑戰成就了今天的我」。

林奕汎說,他一直在思考音樂產業的現況,並且意識到音樂創作中的許多挑戰,其實都可以透過科技來解決、尤其是 AI ,這兩者的交集則讓他看到了音樂的未來。林奕汎說,他的目標不只是提高音樂的生產力,而是利用科技賦予整個行業力量,推動音樂生態系統的發展。在這個意義下,他所創立的 Wavv 不僅是一個平台,更是幫助音樂產業進化的催化劑,其最終使命是讓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和聽眾體驗到科技的力量。

以今年 NASA 直播日全食為例,Wavv 就使用自己的 AI 技術創造身歷其境的體驗。林奕汎透露,包括 Apple 的前 AI 策略主管和 Netflix 的前廣告總裁,都對 Wavv 提供財務支持,並且導入寶貴的專業知識。Wavv 目前正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起探索,如何利用 AI 來錄製和復興傳統音樂以及瀕臨消失的聲音文化,這關係到如何保護全球文化遺產的重責大任。

對於「AI 創作的音樂與人類創作的音樂有何不同」?林奕汎說兩者的主要差別在於觀點。他承認 AI 能以驚人的效率和創造力處理音樂,甚至產生超乎我們想像的作品,但就其本質而言,音樂仍是情感與人類的表達,AI 的角色不該是取代這種表達,而是延伸這種表達。

在林奕汎看來,AI 不是人類的競爭者,而是創作時的合作者,讓音樂家能夠突破限制、探索新的領域。就像工業革命的進步並沒有淘汰工匠一樣,AI 只是音樂產業進化的另一步,AI 與音樂家之間的合作將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藝術形式。AI 音樂更能降低巡演和製作成本、使表演更加個性化和互動化,增加與觀眾的聯繫。

林奕汎表示,Wavv 也致力於將 AI 音樂技術整合至遊戲中,為玩家提供不斷演進的動態音樂體驗。他認為 AI 生成音樂的商業潛力甚至遠超過遊戲,在廣告領域和社交媒體也有巨大的潛力。Wavv 的願景是未來無論您身在何處,屆時所聽到的音樂很可能是由 Wavv 的 AI 所創造或影響的,Wavv 的 AI 技術能幫助品牌和廣告商快速產生量身打造的獨特音樂、強化訊息,也為社交平台上的內容創造者提供靈活的音樂解決方案。

林奕汎說,AI 生成的音樂目前在舊金山和矽谷最為成功,甚至正在上演「AI 文藝復興」。令人驚訝的是,傳統底藴深厚的義大利對創新與藝術的融合表現出極大的開放性,並且將 AI 音樂視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至於對工藝與傳統較為堅持的德國,對於 AI 音樂則採取較為謹慎的態度。林奕汎表示,每個市場都有特定需求,了解這些文化差異並做出策略調整,對於成功整合科技與文化至關重要。

林奕汎除了在世界各地巡演以及思考實踐AI與音樂的結合,去年起也在迪化街商圈的郭烏隆老宅不定期進行鋼琴表演。郭烏隆( 1878-1973 )是名列「大稻埕三仙」的大稻埕富商,曾任大稻埕眾商共同組織臺北貿易商協會副社長,1925 年與辜顯榮等台北仕紳共同出資復建台北孔廟。從郭烏隆老宅改建的「郭怡美書店」目前已是大稻埕新地標,AKA café 創辦人 Neo 則將位於民樂街的另一棟郭烏隆老宅加以改造,在此成立「 AKA Artland 」藝文展演空間,也成為林奕汎回台時的表演場地。

 
 
 
 
 
 
 
 
 
 
 
 
 
 
 

Ivan Linn(@ivan.linn)分享的貼文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夏2

當莫內遇見夏荊山|趙忠傑與東方藝術的「再一次」對話

從印象派到佛畫,趙忠傑的收藏轉向不只是一場美學選擇,更是一場東方文化的話語重建。他推動藝術教育、建立基金會,計畫以科技與人文共構台灣未來的文化地標。...

2

這個夏天,和布丁狗一起做便當:ABC Cooking Studio 推限定手作便當課「布丁狗的野餐日」

說到夏天最療癒的事,大概就是和可愛的布丁狗一起待在廚房裡了。ABC Cooking Studio 這次和三麗鷗合作,推出了一個讓人光聽就覺得心情很好的課程...

(圖片:Nothing)3

跨界實驗室|關於科技》Nothing 中 聽見世界|Nothing Ear (Open) 評測:開放式耳機的美學誘惑與真實挑戰

Nothing Ear (Open) 以開放式耳掛設計與透明美學吸引設計愛好者,也為長時間配戴者帶來舒適新解方。然而在真實使用中,...

(圖/台中藝術博覽會 提供)

在這個夏天,藝術熱力引爆台中:三場展覽勾勒城市感知的未來路徑!

當城市的節奏越來越難以捕捉,藝術卻總能為我們指出新的感知路徑。從一座備受期待的美術館誕生、一次東西名作的跨海交會,到一場集結 62...

(圖/RIEDEL 提供)

1% KNOWLEDGE》喝葡萄酒,為什麼還要對酒杯斤斤計較?葡萄酒杯如何改變你的品味體驗,從 RIEDEL 談起

葡萄酒早已成為生活品味的象徵,但要真正理解一瓶酒,選對酒杯才是關鍵。從中世紀粗重木杯到現代功能化設計,酒杯早已不再只是容器,而是風味的放大器。不管是...

(圖/@ARABAKIROCKFEST X)

2025日本必去六大音樂祭:落於山中湖畔 x 遠觀富士山,解鎖絕美聽團地點!

在人群中唱著歌曲,隨著旋律自由的擺動,彷彿靈魂被拉入音樂的世界…。 聽團,是許多人追尋自由的方式,享受音樂的過程。近年來,隨著喜愛樂團的人數漸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