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 175 年還能發表新作品?蕭邦新作《摩根華爾茲》橫空出世!帶你揭開鋼琴詩人的輝煌一生

蕭邦《摩根華爾茲》

你曾經想過,已逝世 175 年的著名波蘭作曲家,近期居然發表了新作!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在紐約曼哈頓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的儲藏室中發現一份音樂手稿,而據推測正是蕭邦的作品,並被命名為《摩根華爾茲》。此曲僅約一分鐘,為蕭邦已知作品中最短之作,這也是時隔約百年蕭邦樂曲再度現世,造成音樂界的轟動。

而為什麼蕭邦在音樂界是如此重要的存在呢?要從他的短暫卻燦爛的人生說起。19 世紀的法國,正處於政治動盪的時代,雖然有著嚴格的言論管控與新聞審查制度,但卻無法阻擋思想上的百花齊放,如同浪漫主義的興起。當時也上演著一段刻骨銘心的異國戀,在一場藝術家的聚會中,來自波蘭的鋼琴家蕭邦和法國的小說家喬治桑相識,喜愛穿著男裝的喬治桑對才華橫溢的蕭邦一見鐘情。經過喬治桑幾番追求後,兩人不顧世人的眼光成為了伴侶,也因兩位藝術家的靈感激盪下蕭邦產出許多著名作品。但好景不長,這段異國戀在當時備受譴責,雙方身心靈亦受到極大的壓迫,最終以分別收場,留下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與多首見證他們愛情的樂曲。

蕭邦手稿《摩根華爾茲》重現於世

波蘭的著名鋼琴家蕭邦,距今已離世 175 年,享年僅 39 歲的蕭邦,雖然英年早逝卻留下許多經典之作。近期在紐約曼哈頓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內的儲藏室發現蕭邦的手稿,轟動整個樂壇,此手稿為是一首不為人知的華爾滋,寫於一張僅有 102x130 公釐的小卡片上,據說是送給別人的禮物,歷經百年終是亮於世人面前。

一圖看懂

蕭邦逝世後 175 年發現手稿《摩根華爾茲》。(圖/摩根圖書館FB )

分享本圖

早期在沒有數位化的時代,許多音樂作品、書籍等都以手稿方式呈現。其實在音樂領域中手稿有著特殊的含義,很多音樂家會在羊皮、紙張上創作,創作手法則因人而異,其中包括五線譜、音符、演奏方式等,有些還存有多次修改的痕跡,使後人能見證樂曲改動的變化,因此被作為最接近作者想法源頭的代表。近年來的數位化樂曲相較於手稿,雖然縮減了創作時間,與解決不易修改的問題,但也較無法探究原作者的譜曲理念與歷程。

而此次被發現的《摩根華爾茲》手稿,因旋律與蕭邦往常作品不同,為確認此手稿是否為蕭邦所作,對此有蕭邦專家之稱的麥克麥克雷蘭聯合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卡爾伯格( Jeffrey Kallberg ),從手稿的筆跡結構中進行詳盡的研究,最終確認《摩根華爾茲》為蕭邦的未發表之作。

一圖看懂

蕭邦近期被發現的手稿《摩根華爾茲》,與他以往作品風格不大相同。(圖/摩根圖書館FB )

分享本圖

愛國詩人的崛起與故事

出生於 1810 年的蕭邦,成長在波蘭的中部小鎮熱拉佐瓦沃拉,從小就展現出獨特的音樂天賦,在年僅 8 歲時就登台演出。他深愛著波蘭民族音樂,於 7 歲時首次創作出 G 小調和降 B 大調波蘭舞曲,被稱為「莫札特的繼承人」。由於波蘭陷入動盪,蕭邦在二十初頭時搬遷法國,至三十九歲離世前都沒回到波蘭,雖然沒辦法回祖國,蕭邦依然用自己的樂曲支持著故鄉因而有著愛國詩人的美稱。

蕭邦的作品,大多為鋼琴曲,其中帶有浪漫、憂鬱、悲傷、激昂的情感。他早期創作深受後古典時期的亮麗演奏風格影響,有著豐富的裝飾音、大跳的音程等,但在華麗的技巧中巧妙的融入憂鬱感,彰顯出獨特的作曲風格,如著名作品《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中期的作品深受戰爭影響,曲風轉為情感豐沛,並帶有對故鄉的思念,如練習曲《革命》。晚期受到病魔纏身,在作曲中表現出矛盾的悲傷情緒,並傳達自身孤寂的感受,就如同《第四號敘事曲》,帶出晚年孤獨且傷感的生活心情。

蕭邦畢生約創作 250 首作品,因大量的創作則使其被稱為「鋼琴詩人」。據傳他曾寫下 28 首華爾滋舞曲,生前發表了 8 首,離世後發表 9 首,僅保存 17 首,其餘則消失或撕毀。除了公開發表的樂曲外,蕭邦消失的手稿近期被發現, 2019 年時摩根圖書館的策展人曾將此手稿收入藏品中,最近被證實為蕭邦所作。

被發現的手稿為《摩根華爾茲》,整段音樂僅有 48 個小節及一次重覆,總長為 80 秒,因手稿的尺寸與當時禮品大小符合,被視為沒送出去的禮物。相較於蕭邦以往作品有署名的習慣,此手稿是被後人加上,似乎是他本人對於作品存在懷疑。然而有趣的是手稿中標示著符號和動感的記號,好像蕭邦知道在未來摩根華爾茲會被演奏,如同為後人指引一般。

一圖看懂

蕭邦的《摩根華爾茲》手稿,被視為尚未送出的禮物。(圖/摩根圖書館FB )

分享本圖

摩根華爾茲被推斷創作於 1830 至 1835 年間,蕭邦正值 20 多歲,已離開故國波蘭前往巴黎發展,正是邁入人生中期時段。該曲目開頭由激烈且不和諧的和弦出場,之後轉為憂鬱的旋律,整首帶有著獨特的情緒波動,有著蕭邦的憂鬱感作曲風格。然而根據專家指出蕭邦在摩根華爾茲中急遽轉變的情感是首次出現,與以往的華爾滋作品有明顯的差別,使人不經對他用此表達方式的動機產生好奇。

除了最近被發現的蕭邦手稿外,今年 9 月也找到有著「世界上最偉大的作曲家」美稱莫札特的手稿,兩份消失的樂曲相繼出世,可謂是替音樂領域創造許多意外的驚喜。出生於 1756 年的莫札特與蕭邦一樣從小就有驚人的天賦,年僅 3 歲時變展現獨特的音樂才能,被稱為音樂神童。然而極具創作能力的莫札特,卻與蕭邦相同在年輕時就離世,享年 35 歲。儘管他的離世令人惋惜,但在短短的生涯中為樂壇貢獻良多。

莫札特在 35 年的人生中,共創作出 800 多部作品流傳於後世。今年 9 月莫札特未曾公開的新曲手稿,被發現於德國萊比錫市立圖書館,當時研究人員在編撰最新版的《克歇爾目錄》時,意外發現藏於書卷內的手稿,被命名為《非常小夜曲》。經過深入調查,此曲為莫札特 10 至 13 歲時所創作,整曲長度約 12 分鐘,由優美的 C 大調組成,其中共有 7 個小樂章,然而研究人員認為此手稿並非莫札特親筆所著,是約 1780 年代製作的副本。

2024 年 9 月相繼發現兩大古典樂壇的偉大鋼琴家蕭邦、莫札特的手稿,造成音樂界轟動一時。時隔 200 年發表的蕭邦新曲《摩根華爾茲》在波蘭利平斯基音樂學院副校長普日貝爾斯基・諾瓦克接受採訪時演奏,未知的曲目也重新現於世人眼中。另外,莫札特的《非常小夜曲》在薩爾茨堡國際莫札特基金會的特別音樂會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圖/ACPV ARCHITECTS)

建築 不只是城市中的風景而已|與國際建築大師關於建築、城市與生活風格的一段對話

關於城市輪廓,建築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它不但必須解決場所議題,更要帶動生活的想像與期待。這一次趁著義大利國寶建築師 Antonio Citterio 領軍的...

(圖/Bushmills)

愛爾蘭與台灣最近的距離|與 Bushmills 首席釀酒師 Colum Egan 的生活風格對話

相較於蘇格蘭威士忌,對台灣人來說,他們對於愛爾蘭威士忌或許比較陌生,這可能是因為「大國政治」的關係,台灣人與愛爾蘭似乎認識較少,但作為蘇格蘭威士忌的「大前輩...

藝術拍賣官游文玫

「幫拍品找到心愛的主人,就是我的意義」|拍賣場的指揮家:藝術拍賣官游文玫的人生故事

拍賣官,在你印象中是怎樣呢?許多電影裡,他們穿著正式服裝,站在台上,現場來賓爭著競價,而拍賣官揮著手,帥氣落槌。然而,這種畫面是真實存在嗎?究竟「拍賣官」...

(圖/舊妮老物 提供)

跨界實驗室|關於老物》放血=治病?你不知道的中古醫療觀

放血療法裡對我們來說可能不是這麼陌生,依我膚淺的理解,中醫會在傷處扎一個小洞,將少量淤血放出,達到氣血循環的效果,但你知道嗎?在歐洲,放血療法(...

(圖/坂本龍一 fb)

跨界實驗室│關於電影 》音樂大師的「配樂進化史」:坂本龍一的五部傑作,創造永恆影史經典

當悠揚琴音在銀幕前後流轉縈繞,正在觀賞電影的你,無論是感動的熱淚盈眶,或是悲傷的悵然若失,問及心中會浮現哪一號人物,答案仍舊會是——坂本龍一。...

(圖/Audemars Piguet 官網/HUBLOT 官網)

跨界實驗室│關於腕錶 》從工藝結晶到藝術家的專屬畫布,當代腕錶的「藝術性」從何而來?

在過去,當腕錶與藝術扯上關係,通常都直指著琺瑯、金雕、鏤空等傳承以久的製錶工藝,可到現今,我們統稱的「藝術腕錶」範疇,聯想到的除了上述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