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屆沙迦雙年展開幕:主題《承載前行》由文化、地域、家園匯聚藝術共鳴

(圖/沙迦雙年展)

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沙迦雙年展,自 1993 年創立之初,便為阿聯酋地區的藝術發展做出了高度貢獻。而第 16 屆沙迦雙年展(SB16)已於 2 月 6 日開幕,展出了近 200 名參與者合共 650 件作品,其中包括 200 多件新委托作品。這次雙年展由 Alia Swastika、Amal Khalaf、Megan Tamati-Quennell、Natasha  Ginwala 和 Zeynep Öz 策展,以《承載前行》(to carry)為題,旨在提出一個多義的開放式命題,邀請了包攬不同背景和立場的五位策展人,展出他們所匯聚的共鳴。 

雙年展的作品與豐富的表演、音樂和電影節目同時於沙迦酋長國的五個城市和城鎮中的 17 個以上場館展出,包括阿爾達伊德、卡爾巴、阿爾馬丹及沙迦市。 

何謂「承載前行」?

《承載前行》(to carry)是一個多聲部且開放式的命題。透過不斷擴展「攜手共進(to carry)」內容及方式的清單,邀請觀展者接觸不同的形式和立場,並匯聚成一個共鳴。 

雙年展的主題《承載前行》(to carry)意味著理解我們不屬於自己空間中的脆弱性,同時通過我們所持有的文化對這些場域保持敏感。它也是連接多重時間性的橋樑,涵蓋跨世代的故事和各種繼承方式。我們在旅行、逃亡或離開時會攜帶甚麼?當我們在地域和時間之間遷移時,我們形成了甚麽通道?我們留下的時候擁抱著甚麽?在生存之中又擁抱著甚麼? 

一圖看懂

第 16 屆沙迦雙年展以《承載前行》(to carry)為主題。(圖/沙迦雙年展)

分享本圖

因此,《承載前行》(to carry)將雙年展作為一種集體的探索方式和一種有意義的建構,及持續觀察的模式——向後、向內和橫向觀察,而不是在毀滅和暴政的浪潮中「轉身拒絕」。第 16 屆沙迦雙年展的策展項目反思變革的意義以及它在技術、社會、動物主義或儀式性的可能性,有如社區助產士,在過渡性時期為他人提供支援,這些項目共同形成了一個實驗和合作的門檻空間,在這我們創作不同的故事, 理解失敗和黑暗的時刻,提供空間容讓我們表達溫柔和憤怒。 

作為不同過程和提案的載體,策展人共同並各自孕育著他們項目,建立出傾聽和相互支持的空間。多樣的策展方法—— 從駐留、工作坊和集體創作到寫作、聲音體驗及擴展出版物—— 將不斷出現在雙年展之中,促進批判性對話和形成不斷演變並以多重視角、地理和語言講述的敘事。有時,不同策展人的項目在同一場地共同展出,形成豐富的多聲部;而有時,它們則佔據整個空間來講述一個故事。它們共同 構成了一組不斷演變的敘事,從多個視角、地理和語言去講述故事。 

策展人們各自擁有獨特的創作過程和呈現方式,集體和個別地呈現他們的雙年展項目,分享來自不同地域、語言和視角的敘述。他們不同的策展方式都歸結於一個問題:當我們承載著家園、祖先和政治形態時意味著什麽? 

Alia Swastika 關注權力、詩意、政治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女性知識的基礎性角色,和通過技術干預構想的未來。Amal Khalaf 提出講故事、歌曲和占卜作為在政治和環境危機時期進行集體學習和抵抗的儀式。從原住民的立場出發,Megan Tamati-Quennell 匯集了探索與土地、無常和未來願景以及互惠和尊重相關概念的詩意項目。Natasha Ginwala 將印度洋的沿海地點和沙迦的水井作為承載祖先記憶、地方創造和聲音記憶的水庫。最後,Zeynep Öz 通過歷史視角審視我們參與的社會和經濟體系,特別是那些對科技和科學加速變化作出響應的體系。  

五位策展人的項目在展覽中形成交匯,策展人將它們重新排列成每個空間中的共鳴。

承載文化與空間的組合意象

Cassi Namoda 的畫作描繪了莫桑比克海岸線的勞動行為和母親場景,以及非洲葡語敘事,以證明祖先記憶的保存和母系管理。Yhonnie Scarce 的作品由數百個手工吹製的玻璃山藥組成,重現 1950 和 1960 年代英國在澳洲進行核試驗所造成的放射性雨雲,反映土地和傳統食物來源的破壞。Rajni Perera 的作品展現了受南亞神話和推測宇宙觀啟發的女性混合體,擁抱激進的未來主義和行星湍流。

一圖看懂

Cassi Namoda 的畫作描繪了莫桑比克海岸線的勞動行為和母親場景。(圖/沙迦雙年展)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Yhonnie Scarce 的作品由數百個手工吹製的玻璃山藥組成。(圖/沙迦雙年展)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Rajni Perera 的作品展現了受南亞神話和推測宇宙觀啟發的女性混合體,擁抱激進的未來主義和行星湍流。(圖/沙迦雙年展)

分享本圖 

Akira Ikezoe 將幽默和歷史背景融合在一起,展示了繪畫和一部新的動畫,講述人類無法控制的核事故。Pratchaya Phinthong 將 「綠色能源」的未來轉化為考古形式,並利用太陽能進行實驗,以促進沙迦周圍珊瑚礁的珊瑚生長。 Joe Namy 的聲音裝置作品《Dub Plants》(2024-2025)安裝在 Al Mureijah 廣場的一個庭院中,探索無線電文化和農業這兩個歷史上相互關聯的領域。

一圖看懂

Akira Ikezoe 將幽默和歷史背景融合在一起,展示了繪畫和一部新的動畫,講述人類無法控制的核事故。(圖/沙迦雙年展)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Pratchaya Phinthong 將 「綠色能源」的未來轉化為考古形式,並利用太陽能進行實驗,以促進沙迦周圍珊瑚礁的珊瑚生長。(圖/沙迦雙年展)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Joe Namy 的聲音裝置作品《Dub Plants》(2024-2025)安裝在 Al Mureijah 廣場的一個庭院中,探索無線電文化和農業這兩個歷史上相互關聯的領域。(圖/沙迦雙年展)

分享本圖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夏2

當莫內遇見夏荊山|趙忠傑與東方藝術的「再一次」對話

從印象派到佛畫,趙忠傑的收藏轉向不只是一場美學選擇,更是一場東方文化的話語重建。他推動藝術教育、建立基金會,計畫以科技與人文共構台灣未來的文化地標。...

2

這個夏天,和布丁狗一起做便當:ABC Cooking Studio 推限定手作便當課「布丁狗的野餐日」

說到夏天最療癒的事,大概就是和可愛的布丁狗一起待在廚房裡了。ABC Cooking Studio 這次和三麗鷗合作,推出了一個讓人光聽就覺得心情很好的課程...

(圖片:Nothing)3

跨界實驗室|關於科技》Nothing 中 聽見世界|Nothing Ear (Open) 評測:開放式耳機的美學誘惑與真實挑戰

Nothing Ear (Open) 以開放式耳掛設計與透明美學吸引設計愛好者,也為長時間配戴者帶來舒適新解方。然而在真實使用中,...

(圖/台中藝術博覽會 提供)

在這個夏天,藝術熱力引爆台中:三場展覽勾勒城市感知的未來路徑!

當城市的節奏越來越難以捕捉,藝術卻總能為我們指出新的感知路徑。從一座備受期待的美術館誕生、一次東西名作的跨海交會,到一場集結 62...

(圖/RIEDEL 提供)

1% KNOWLEDGE》喝葡萄酒,為什麼還要對酒杯斤斤計較?葡萄酒杯如何改變你的品味體驗,從 RIEDEL 談起

葡萄酒早已成為生活品味的象徵,但要真正理解一瓶酒,選對酒杯才是關鍵。從中世紀粗重木杯到現代功能化設計,酒杯早已不再只是容器,而是風味的放大器。不管是...

(圖/@ARABAKIROCKFEST X)

2025日本必去六大音樂祭:落於山中湖畔 x 遠觀富士山,解鎖絕美聽團地點!

在人群中唱著歌曲,隨著旋律自由的擺動,彷彿靈魂被拉入音樂的世界…。 聽團,是許多人追尋自由的方式,享受音樂的過程。近年來,隨著喜愛樂團的人數漸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