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人與其他物種的共存關係,重新審視世界|《@ N1MALX:非人生活》香港邦瀚斯首度登場

邦瀚斯

在我們習以為常的世界裡,動物往往被視為某種象徵、工具,或是寵物,尤其近年來,寵物熱潮席捲全球,動物扮演的角色早已不僅限於陪伴與精神寄託。從史前時代到現代 AI 虛擬生物,動物一直在人類心中佔有一席之地。但當我們放下人類視角,是否能重新理解牠們與我們的關係? 9 月 1 日至 20 日,邦瀚斯將呈獻「@ N1MALX :非人生活」展覽,超過 20 位香港藝術家參與,包括石家豪、楊學德、周俊輝、黃進曦、謝炎安、Michael Lau、徐沛之、林海峰、Eric So、Kenny Wong 等,並將攜手內田望(Nozomu Uchida)等海外藝術家,以動物為靈感,從藝術角度出發,多角度反思人類與其他物種的共存關係,重新審視我們的世界。

大部份作品皆為本次展覽定制創作,首次亮相。藝術家從記憶、神話歷史與流行文化中汲取靈感,呈現動物多元化的生命樣貌,以及深層的情感精神意涵,引領觀眾反思,跳脫人類中心視角思考世界。除了繪畫和雕塑外,展覽更涵蓋珠寶、手錶及酒標設計等跨界創作。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所有作品皆可供私人洽購。

此次展覽的亮點:

  1. 記憶與社會​​
  2. 神話與風俗
  3. 科幻與未來想像
  4. 流行文化

記憶與社會

一圖看懂

謝炎安《三粒星星》。(圖/香港邦瀚斯 提供)

分享本圖

「自 1999 年開始,香港先後合共飼養了四對大熊貓,但畫中的兩隻是最特別的: 2024 年出生的牠們,是第一對在香港出生的大熊貓,有就連香港入境處都以官方名義頒發『出生紀念狀』給這對姊弟;而且有別於過往『大熊貓陪伴香港人成長』,在社交媒體的傳播下,香港人紛紛化身『契爸』、『契媽』,見證第一對大熊貓龍鳳胎長大。比如畫中鞦韆光榮退休的一刻,都有上萬人一同見證。而大熊貓的可愛造型,一向是流行文化的常客。就如是次《@ N1MALX :非人生活》展覽跨界別作品並置的展示方式,畫中亦將我們熟悉的流行文化作品,借來為家姐細佬的房間裝飾一番。」 —謝炎安​​

神話與風俗

一圖看懂

黃進曦《信仰的力量》。(圖/香港邦瀚斯 提供)

分享本圖

「我這代人成長於相對繁盛的香港,小時候放學回家最愛看日本的特攝片和卡通片。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英雄人物的力量來源都是來自動物,無論透過合體或者變身,最後的形態都是人形配合動物的能力和特色造型。到今日有時候反思這個題材,依然覺得很有趣,一方面突顯人的渺小,同時又表達出人的自大。成長後知道這些角色和故事都是虛構,恐龍戰隊的機械人只是皮套。但我很想在今次的畫作中表達到小朋友對於們心中英雄或者守護獸的信賴。在畫面中面對着棕熊的威脅,兩位小朋友把恐龍戰隊中的霸王龍玩具用射燈放大其投影在巨石上,令棕熊退卻。作為成年人可能會覺得小朋友的才智令他們脫困,但對於小朋友來說也許是霸王龍保護了他們。」—黃進曦

科幻與未來想像

一圖看懂

楊學德《游田邨》。(圖/香港邦瀚斯 提供)

分享本圖

「我常常幻想着路邊的草叢中存在小矮人的隱世部落,在那裏自由自在地過着簡單純樸的生活。同時又聯想到自己童年時住在香港公共屋邨的情景,正是如此簡單純樸。我想這種幻想可能就是對美好回憶的投射,現實中不再出現,就竭力地令它存活在腦中的某個角落,使之在失落的時候也能給予安慰和溫暖。」—楊學德

流行文化

一圖看懂

Eric So《 Storyteller No . 42 》。(圖/香港邦瀚斯 提供)

分享本圖

「作為挖掘者和重塑者,記憶與故事的容器,以古典手法、歷史和流行文化拼合,將成長碎片記憶重組,喚起觀眾童年經歷深層感受,記憶與敘事的雙重性不僅是視覺體驗,也是情感與精神探索。是次「動物」主題完美的切合創作脈落,作品或許可以讓觀眾再經歷一次,曾經與家中飼養過小動物的一起成長故事。」— Eric So

邦瀚斯亞洲區現代及當代藝術部主管關尚鵬( Marcello Kwan )表示:「東西方文化中,人與動物的關係早已深化為文化與精神的象徵。從莊子的《逍遙遊》到喬治.奧威爾的《動物農莊》,這些經典皆以『非人』視角,拓展我們對『人性』與『文明』的思考。『@ N1MALX :非人生活』不僅是一場動物肖像展,更旨在引導觀眾突破人類中心的固有思維,以另一視角探索人類與非人生命之間的聯繫,以及未來共存的可能性。邦瀚斯過往舉辦的多場藝術展覽均獲熱烈反響;此次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多位藝術家參與,並為展覽特別打造全新創作,帶來一次啟發視野的藝術體驗。」

活動資訊如下:

  • 日期:2025 年 9 月 1 日 - 9 月 20 日
  •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五 | 上午 10 時至下午 6 時;星期六 | 下午 1 時至 6 時
  • 地點:香港邦瀚斯(金鐘太古廣場六座 10 樓)

免費對公眾開放,一場難得的視覺與心靈的盛宴,千萬別錯過!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圖/@Panasonic_PND X)

室內、室外怎麼選?不只是揮桿,更是一場體驗|室內高爾夫融合科技與娛樂魅力,寫下運動新篇章

你玩過室內高爾夫嗎?不用頂著高溫,在冷氣房內也能體驗揮擊球的樂趣。 談到室內高爾夫的起源,可以追溯至 19 世紀末,為了克服天氣問題,...

1

1% Knowledge》為什麼香水有男女之分?第一個讓自己香香的人是男性?以及秋冬男性必備香水指南

這幾天台灣正式迎來又濕又冷的冬季,街上的人們都套上厚重的毛衣、羽絨外套、羊羔毛大衣,把自己包得暖暖的對抗寒意。正如我所料,無論是在捷運、公車上,甚至走在馬路邊...

(圖/NYK CRUISES CO.,LTD 提供)

2026跨年不只看煙火|新年玩法盤點》從奢華郵輪、高山曙光音樂會,到日本除夜之鐘,告別過去開啟新篇章!

你準備好迎接新的一年了嗎? 時光飛逝,已經邁入十一月,2025 年也進入尾聲,回望今年,從年初的川普關稅戰,到剛結束的萬聖節,以及年底的聖誕節,...

1

城市學》宋朝餐飲如何定義現代的生活美學與城市味道?點茶、吃麵條都從這時候開始!

如果你在某個夜晚穿越到北宋汴梁的市井,就會發現一個意想不到的畫面:街燈未滅,巷弄深處的攤鋪依然熱氣騰騰,人們端著碗,喝粥、吃炊餅、嚐魚羹。千年前的城市夜生活,...

2

秋意的層次:Sushiyoshi 壽司芳的「大閘蟹交響曲」

  當季的味道,不只是食材的時間,也是一場關於「變化」的演出。在台北忠孝東路靜巷裡,日本大阪米其林二星、台灣米其林一星名店...

1

1% Beyond News》破壞之後,藝術仍在呼吸|從基隆的灰塵鏡面、艾未未到 Banksy,藝術的傷口成為延伸創作的起點

在基隆美術館的展廳裡,一件由藝術家陳松志創作的作品〈倒裝的語句-16〉,鏡面上覆著一層灰塵,乍看之下似乎只是長期陳列後的自然積層,實際上卻是作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