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地亞與美洲豹:珠寶化為野性,一段跨越世紀的設計對話

4

在卡地亞的珠寶與腕錶裡,美洲豹是一個不斷重現的身影。牠不只是動物形象,更像是一種文化符號,看到牠就會馬上想到卡地亞,見證了超過一世紀的設計演變與工藝傳承。

1914 年,美洲豹首次以縞瑪瑙與鑽石構成的黑白紋樣,出現在一只卡地亞腕錶上。同年,藝術家 George Barbier 為品牌創作展覽邀請函時,也將豹納入畫面。自此,這種野性與優雅並存的形象,成為卡地亞設計語彙的一部分。

1933 年,Jeanne Toussaint 出任創意總監,她因獨立果敢而被稱為「美洲豹女士」。在她與設計師 Pierre Lemarchand 的合作下,美洲豹第一次以立體姿態登場——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一枚伏踞於 116 克拉祖母綠上的胸針。這件作品被視為 20 世紀具代表性的珠寶之一,也為卡地亞確立了「美洲豹」作為經典主題。

隨著時代推移,美洲豹的形象從自然主義走向抽象、幾何,姿態也更加多變。1950 年代,珠寶講求立體與動感,作品強調動物的姿態與張力。而在當代系列中,珠寶設計更注重幾何與結構,讓美洲豹在抽象化的同時,依舊保持強烈的象徵性。

這款作品承襲 1950 年代的創作傳統,以寬版鏈身與靈活模組結構組成,能隨身體曲線自然活動。雙豹首相對而望,雕刻細節強化了牠們的神情與張力。

豹首耳環與戒指

一圖看懂

(圖/卡地亞 提供)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圖/卡地亞 提供)

分享本圖

耳環以黃 K 金打造,祖母綠或沙弗萊石成為豹眼,斑紋則由縞瑪瑙或黑漆點綴。戒指設計則將豹首下顎張開,呈現瞬間的力量感。這些細節更像是對動物姿態的觀察與凝結,而非單純的裝飾。

美洲豹腕錶

一圖看懂

(圖/卡地亞 提供)

分享本圖

在腕錶創作中,美洲豹不僅盤踞於錶殼或錶盤,更融入結構設計。金質豹首以立體雕塑呈現,黑色真漆勾勒毛皮斑紋,祖母綠或沙弗萊石則成為眼睛,與錶盤形成呼應。這種結合工藝與雕塑感的表現,延續了卡地亞自然主義與裝飾藝術的語言。

工藝的奧秘:毛皮鑲嵌

一圖看懂

(圖/卡地亞 提供)

分享本圖

美洲豹之所以能展現「生命感」,在於卡地亞的毛皮鑲嵌工藝。珠寶師以細金屬絲圍繞寶石,模擬毛皮的紋理。豹紋則透過縞瑪瑙或藍寶石切割成不規則形狀,再依照豹身部位大小排列:背部較大,腹部逐漸縮小直至隱去。這種看似隨機的配置,實則需要精準計算與長時間製作,往往一件作品需歷時一年以上。

除了珠寶與腕錶,美洲豹也進入卡地亞的香水、皮件與配飾系列,成為一種跨越領域的符號。自 1914 年起,這個形象從未間斷,象徵自由、力量與優雅,並在不同世代找到新的表達方式。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圖/@Panasonic_PND X)

室內、室外怎麼選?不只是揮桿,更是一場體驗|室內高爾夫融合科技與娛樂魅力,寫下運動新篇章

你玩過室內高爾夫嗎?不用頂著高溫,在冷氣房內也能體驗揮擊球的樂趣。 談到室內高爾夫的起源,可以追溯至 19 世紀末,為了克服天氣問題,...

1

1% Knowledge》為什麼香水有男女之分?第一個讓自己香香的人是男性?以及秋冬男性必備香水指南

這幾天台灣正式迎來又濕又冷的冬季,街上的人們都套上厚重的毛衣、羽絨外套、羊羔毛大衣,把自己包得暖暖的對抗寒意。正如我所料,無論是在捷運、公車上,甚至走在馬路邊...

(圖/NYK CRUISES CO.,LTD 提供)

2026跨年不只看煙火|新年玩法盤點》從奢華郵輪、高山曙光音樂會,到日本除夜之鐘,告別過去開啟新篇章!

你準備好迎接新的一年了嗎? 時光飛逝,已經邁入十一月,2025 年也進入尾聲,回望今年,從年初的川普關稅戰,到剛結束的萬聖節,以及年底的聖誕節,...

1

城市學》宋朝餐飲如何定義現代的生活美學與城市味道?點茶、吃麵條都從這時候開始!

如果你在某個夜晚穿越到北宋汴梁的市井,就會發現一個意想不到的畫面:街燈未滅,巷弄深處的攤鋪依然熱氣騰騰,人們端著碗,喝粥、吃炊餅、嚐魚羹。千年前的城市夜生活,...

2

秋意的層次:Sushiyoshi 壽司芳的「大閘蟹交響曲」

  當季的味道,不只是食材的時間,也是一場關於「變化」的演出。在台北忠孝東路靜巷裡,日本大阪米其林二星、台灣米其林一星名店...

1

1% Beyond News》破壞之後,藝術仍在呼吸|從基隆的灰塵鏡面、艾未未到 Banksy,藝術的傷口成為延伸創作的起點

在基隆美術館的展廳裡,一件由藝術家陳松志創作的作品〈倒裝的語句-16〉,鏡面上覆著一層灰塵,乍看之下似乎只是長期陳列後的自然積層,實際上卻是作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