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實驗室|關於科技》揮桿的第二意見|智慧裝置如何改寫高爾夫的浪漫與科學

1

在傳統認知裡,高爾夫是一場關於直覺與經驗的比賽。然而,AI 雷射測距儀、智慧手錶、壓力感測鞋墊、自動球車與 AR 眼鏡,正逐漸把這項古老運動推向「數據驅動」的新時代。從距離計算到揮桿重心,科技成為球手的「第二意見」,讓比賽更精準,也降低新手的門檻。但當效率與浪漫相遇,高爾夫的核心精神會因此改變嗎?這是一場關於運動文化、科技輔助與未來球道的辯證。

過去,高爾夫是一場節奏緩慢、講究禮儀的比賽。球手在陽光下揮桿,憑藉經驗與直覺,試著判斷風速、坡度與距離,這份「感覺」常被視為比賽的靈魂;然而近兩年,球場上的聲音開始漸漸改變了——從手腕傳來的智慧手錶提醒,鞋墊中壓力感測器的震動提示,甚至是球車自動啟動、在果嶺邊等待的電子馬達聲,屬於高爾夫的場景,正逐漸在智慧裝置與 AI 技術的加入,愈來愈不一樣了。

或許,對老派的高爾夫愛好者而言,這或許是對屬於「高爾夫浪漫」場景的一種挑戰,但不可否認的是,科技,正為這項古老運動開啟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智慧裝置的崛起與 AI 的新角色

一圖看懂

Garmin 全新「Approach R50 高階高爾夫訓練儀」:一體式設計,10 吋高畫質彩色觸控大螢幕。(圖/Garmin 提供)

分享本圖

在 2025 年的 PGA Merchandise Show 上,科技幾乎成了展場的共同語言。包括幾個專業的智慧穿戴裝置品牌像是Garmin、Huawei與Arccos ,帶來了新世代的智慧腕錶與感測配件,而這些裝置不再只是過去「紀錄」你揮桿的數據,而是提供即時建議,甚至模擬「桿弟」的角色。

從Garmin Approach S70、Huawei Watch Ultimate Golf 等智慧穿戴裝置出發,它們內建超過四萬座球場地圖,能在手腕間精準呈現果嶺前後距離、障礙物位置,相較於起過去依賴經驗,這些智慧手錶有點像是揮桿顧問,球手現在能在抬腕間即時獲得策略指引;或是 Arccos 的智慧桿套件、BAL.ON 的壓力鞋墊等裝置,則更進一步捕捉揮桿細節——從桿面角度、桿速、重心轉移等數據,這些原本需要高階揮桿實驗室才能測得的資訊,如今只要一雙鞋墊、一個感測器就能做到;甚至幾家新創品牌正嘗試在高爾夫球內嵌入微型感測器,讓球本身能回傳旋轉、速度與落點數據等,雖然這些還在早期實驗階段,但它預告著未來練習場上,球手不需要外接雷達就能看見完整數據,甚至就有一個智慧教練,來告訴你怎麼可以獲得最好的成績。

明白地說,這些裝置的共同語言,是讓球手「看見自己看不見的地方」。過去只能靠教練口頭描述的揮桿錯誤,現在透過數據與影像,就能具體呈現。當然,教練的經驗與球手的臨場應變能力,仍是無法取代的重要關鍵,但當有這些科技數據,你可以有更好的資訊來進行判別,這是科技創造的最佳「支援」。

科技的進化,不只是穿戴裝置而已,AI 也同時開始扮演策略師與後勤的角色。像是 Arccos 推出的 AI 雷射測距儀,結合風速、坡度、海拔與即時天氣,為球手提供「plays-like distance」——真實打感下的距離建議,這意味著,選桿的判斷不再只靠經驗,而是有 AI 的「第二意見」。

另一個案例,則是 Robera Neo 推出的自動駕駛球車,它能自動跟隨球手,避開障礙,甚至在過程中拍攝揮桿動作並回傳分析;從功能上,它可以取代了傳統桿弟的部分角色——搬運、觀察與建議,這是一個不可不注意的的訊號,因為它不只是一台球車,而是挑戰了「人與人」之間的「角色分工」。

但如果說現在的智慧腕錶是輔助,那麼未來的 AR 眼鏡則可能重構球場體驗。想像一下,站在發球台上,眼前浮現一條虛擬線條,標示理想的球路,果嶺上的坡度透過色彩熱圖顯示,推桿時再也不是憑感覺,而是有視覺化輔助;甚或在在球場端,安裝在球道與果嶺的感測器能監測濕度、風速,甚至草坪健康狀態,讓球場養護以更科學方式得以進行,這對玩家而言,這也意味著「智慧球場」將與個人裝置形成一個生態鏈:從環境到個人,數據能即時流動,不但提供建議,更可成為商機。

文化的摩擦與調和

然而,科技的進入並非毫無爭議。高爾夫素來被視為講究「人與自然」對話的運動,科技介入,是否會削弱它的浪漫與不確定性?傳統球手可能會質疑:如果一切都有裝置提示,那揮桿的直覺、風險判斷是否還重要?比賽規則也對電子設備有諸多限制,智慧裝置的合法性仍是一場持續性的辯論,這不但是高爾夫,各種場合可能都會創造出這樣的大哉問。

但另一方面,對年輕世代與新手而言,科技恰恰是「降低進入門檻」的方式。智慧裝置讓學習曲線更平滑,讓高爾夫不再只是菁英的遊戲,而能被更多人理解與參與,相較於比賽的公正性,這樣的「經驗傳承」與「推廣」,對於高爾夫球的「被理解」,會創造更多可能的空間。

高爾夫相較於其他運動,「科技」的輔助可能是更重要的關鍵。百年前,鋼桿取代木桿,曾引起一場技術革命,而今日智慧裝置與 AI 的導入,可能創造了另一場高爾夫革命的起點,確實,它會帶來新的「公平性」問題,但也會重塑球場文化,而且,更可能的是:它將讓高爾夫這項運動,在數據驅動的世代裡找到屬於它的新的生存語言。對高爾夫愛好者與產業參與者而言,這是一次新的契機——你如何在尊重傳統的同時,把科技與文化融合,讓高爾夫保持其獨特的優雅與挑戰感?這或許正是未來十年的關鍵課題。

智慧腕錶、揮桿感測器、AI 測距儀、自動球車、AR 訓練等裝置,其實或許不只是小工具,而是一種「語言的更新」。它們讓高爾夫從「靠經驗」走向「靠數據」,同時也逼迫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才是高爾夫的核心?當科技滲透每一個球洞,浪漫與效率如何能找到新的平衡?這,又是一個大哉問。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謝文(圖/嘉林餐旅集團提供)

與米其林主理人的一席話|當料理是一種修行:謝文師傅留給我們的火候、哲學與溫度

這是一篇屬於「懷念」的文章。謝文的一生,是半世紀的料理修行。從香港福臨門到台北文華東方雅閣中餐廳,再到捌伍添第與貳零捌公館,他始終相信料理要「真」與「純...

俞1

一步之遙的綠夾克夢:從練習場走上 PGA 巔峰,俞俊安改寫台灣高壇的下一頁

從中壢的小小練習場,到世界最嚴苛的 PGA 巡迴賽舞台,俞俊安用執念與冷靜闖出冠軍之路。差一桿的遺憾、數據與策略的養成,...

1

從自然汲取靈感,為夢想鍍上光芒:Jean Schlumberger 的異想與自然語彙,如何成為 Tiffany 百年靈魂

「對我而言,珠寶藝術首要是一種表達的方式,在時尚的慣常框架以外,表現另一種可能:純粹與持久的美態。」 —Jean Schlumberger...

新版旺卡,會跳踢踏舞?百老匯《巧克力冒險工廠》音樂劇開賣:3D視覺特效 x 魔術幻象,開啟奇幻旅程

還記得孩童時期,看完《巧克力冒險工廠》電影,總會幻想自己住在一座巧克力蓋的世界中,不論是椅子、桌子、電視,都是由巧克力製成,隨手一沾,...

(圖/貝克傢俱 提供)

用設計找到回家的歸屬感:四大療癒設計,從靜謐書房到與自然融合的戶外陽台,勾勒溫馨家園

下班後,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抬頭看著路燈照著黑夜,思考著一整天發生的事,轉眼間,來到家樓下,打開房門,家中獨有的清香迎面而來,深吸一口後,心情瞬間平緩,...

1

熱愛與真誠的力量|屬於于長君的燦爛星光:緩慢前行,也能很亮眼!

「我不敢說我有多成功,但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于長君說道。 每次給別人祝福的時候,我都會說:希望你能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