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NFT 如何衝擊藝術拍賣市場?解析史上最高價 NFT 拍賣事件之一:佳士得與 Beeple《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

Beeple《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由佳士得於 2021 年 3 月拍出,至今仍是第二高價的 NFT 作品(圖/佳士得提供)

過去一年,NFT 成為全球的討論焦點。回顧整股熱潮的發展過程,全球指標拍賣行佳士得 Christie's 在 2021 年 3 月的一次拍賣,絕對是讓 NFT 走入大眾視野的關鍵事件。

這場拍賣中,佳士得紐約以 6,900 萬美元拍出了數位藝術家 Beeple 的 NFT 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驚人的天價成為全球媒體爭相傳頌的重磅消息,對藝術收藏、數位藝術創作、區塊鏈⋯⋯幾個不同領域來說,都是影響甚大的關鍵事件,而這幅作品至今仍是成交價格第二高的 NFT 作品。

本次,1% STYLE 採訪了台北佳士得客戶代表黃千洳 Tiffany,透過熟悉 NFT 和數位藝術的她,我們將重新理解佳士得對於 NFT 的高度關注,以及 NFT 究竟對藝術市場、收藏行為帶來哪些轉變。

佳士得 Christie’s

超過 250 年歷史的國際拍賣行,1766 年在倫敦成立,在全世界許多重要城市都有現場拍賣。佳士得經手的品項包羅萬象,從現代藝術、油畫、瓷器、紅酒、手錶、手稿、隕石⋯⋯甚至在 2020 年拍賣了完整的恐龍化石,至今仍持續為客戶尋找有收藏價值的珍稀物件。

一圖看懂

佳士得客戶代表黃千洳 Tiffany(圖/陳鈞煥攝影)

分享本圖

為何高度關注 NFT?藝術和科技肯定會交互影響

要理解佳士得對於 NFT 的高度關注,要先從佳士得對「科技」的態度開始理解起。佳士得相信,藝術和科技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從 2018 年開始,紐約佳士得每年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Art +Tech高峰會」,每年都會選一個科技相關的主題,探討「科技趨勢對藝術的影響」,而高峰會第一年的主題,就是「區塊鏈」。

「我們從 2018 年就在觀察區塊鏈這股科技趨勢,並且想像和藝術的結合方式。」Tiffany 表示,「我們慢慢在鋪墊、教育買家:『市場上有這樣的技術』,也慢慢讓買家習慣這樣的事。」

就在同一年,紐約佳士得拍賣了美國收藏家 Ebsworth 的一批收藏,將總共 3 億 2300 萬美元的交易紀錄,全都儲存在區塊鏈上。Tiffany 分享,「這對收藏者來說,可以追蹤收藏的來源,而日後新的買家若要入手,也都有上鏈的紀錄。」

現在佔據討論焦點的 Beeple 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其實並非佳士得經手的第一件 NFT 作品。佳士得在 2020 年 10 月,便拍賣出一件附有 NFT 的雕塑作品 —— Robert Alice 的《Block 21》。在這次拍賣後,知名 NFT 藝術交易平台 Makersplace 便主動聯繫,想要合作推出一件 NFT 作品,經過多次討論之後,選定了在 Makersplace 屢屢締造很好的銷售成績的藝術家 Beeple。

「Beeple 的這幅作品,其實不是一次就定案的,是經過藝術家很多次討論,最後決定把 5,000 張從 2007 年 5 月 1 日起每天創作的作品,縫在一起。」

Tiffany 認為,Beeple 的這幅作品,就是藝術和科技互相結合的重要典範。「實體作品不可能做得這麼龐大,而《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既龐大卻又保留細節和品質,展現了數位藝術的無極限,而且它的性質是很容易被收藏、被觀賞的。」

一圖看懂

Beeple 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是藝術和科技互相結合的典範,展現出數位藝術無極限的特質(圖/佳士得提供)

分享本圖

數位藝術其實行之有年,但少有藏家收藏,而《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以 NFT 形式進行拍賣,也奠定了它的收藏基礎。Tiffany:「如果它只是一張圖、放在 IG 上,所有人都可以右鍵另存,就無法突顯任何價值;有了 NFT 加深它的可追蹤性、所有權,就能證明它的獨一無二。」

收藏行為的改變:NFT 拍賣吸引了 91% 全新買家

在佳士得進行 NFT 作品拍賣的同時,也觀察到收藏行為、藏家輪廓開始出現有趣的變化。以 Beeple NFT 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來說,參與競拍的客戶有 91% 對佳士得來說是新藏家。也就是說,有很多原本不認識佳士得的收藏家,因為 NFT 而成為佳士得的客戶。

NFT 作為一個技術含量高的媒介,對佳士得來說,是否需要花很多額外的時間在技術方面的服務,協助客戶理解什麼是 NFT、幫忙開錢包?

Tiffany 笑笑表示,實際上來參加競拍的藏家,有很多本身就是熟悉加密貨幣、區塊鏈、NFT的虛擬原生買家,很少有完全毫無頭緒就跳進來買 NFT 的買家。「其實 NFT 就是讓虛擬貨幣有別的可能,畢竟錢放在那裡不會帶來快樂,錢買到的東西才能帶來快樂。」

Tiffany 提醒,這反而需要思考一件事情:對這些熟悉 NFT 的買家來說,其實原本在 NFT 的公開平台 OpenSea 這些地方就可以購買作品了,為什麼非要透過佳士得來進行購買呢?

「很多人在 NFT 市場上還是會買東西被騙、沒拿到東西等,而由佳士得推出 NFT,安心程度高很多;客戶未必也都有虛擬貨幣,在佳士得可以用法幣購買,便利性高很多。」Tiffany 另外補充:「最近我們拍賣的《World of Women》,你在 OpenSea 上也可以買,但不見得出價了賣方就會賣,而現在賣方委託給佳士得,這就是買方唯一可以買到的機會。」

一圖看懂

佳士得於 2022 年 3 月進行拍賣的《World of Women》(圖/佳士得提供)

分享本圖

至於台灣藏家們對於 NFT 的接受程度高不高?Tiffany 分享,從全球範圍來看,台灣的 NFT 市場其實算是相當活躍。2021 年 9 月,香港佳士得和余文樂合作的「No Time Like Present」專拍,四個最熱烈參與的地區就是美國、香港、瑞士和台灣。

「台灣的收藏環境一直都很歷史悠久、很有底蘊,各種品項都收藏得很深。」Tiffany表示,台灣人的敏銳度其實很高,很快就跟上 NFT 的潮流,對新的收藏形式有很開放的態度。

一圖看懂

2021 年 9 月香港佳士得和余文樂合作的「No Time Like Present」專拍所拍賣的 Bored Ape Yacht Club 作品(圖/佳士得提供)

分享本圖

不管是不是 NFT,「分享」都是收藏價值的一環

收藏 NFT,對於習慣收藏酒、收藏畫的藏家來說,終究是不太一樣的行為。究竟對於過往就有收藏習慣的藏家而言,該怎麼理解 NFT 的收藏價值呢?

「我明明就可以右鍵另存圖片,為什麼我想要擁有它?我覺得這是個發自人性『想擁有一個東西』的慾望。」不過,這過往在數位藝術上,是比較難進行的。

「有可能你的作品存在錄影帶裡,結果 10 年後錄影帶壞掉了、沒有機器播放,藝術家也沒辦法補給你。另外,錄影帶、隨身碟我可以借給所有人,大家都可以複製,也讓人對數位藝術收藏沒有信仰,不太相信它是有收藏價值的」。

Tiffany 認為,NFT 和實際藏品一樣,主要的功能就是收藏,只不過 NFT 擁有更強的社交功能。以  CryptoPunks、BAYC 等猿猴頭像作品來說,只要在社群媒體上替換,就可以很輕易向其他人展示和分享,畢竟現在幾乎人人都有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這些社群媒體;相較之下,實體藏品的社交場域有限,必須要到特定時間地點才能欣賞。

一圖看懂

佳士得於 2021 年 5 月進行拍賣的 CryptoPunks 頭像作品(圖/佳士得提供)

分享本圖

「不管收藏的是什麼東西,『分享』都是收藏價值裡很重要的因素。」Tiffany 認為,對於習慣傳統形式的收藏家來說,會需要多點想像力,去思考怎麼展示 NFT 藏品;不過 Tiffany 也同意,目前 NFT 的呈現方式還是有點侷限,大部分都以輸出、投影為主,少了一點實感,這是未來必須要突破的困難點。

佳士得會繼續參與 NFT 嗎?

Tiffany 表示,佳士得未來會繼續在各種拍賣之中增加 NFT 作品,希望能擴大這項技術在藝術上、拍賣上的應用。至於更廣泛的元宇宙的概念,Tiffany 也分享,佳士得確實在期待能有以元宇宙為核心的大型計畫。

而在拍賣以外,佳士得也會持續推廣相關知識,對有在關注藝術的觀眾建立關於 NFT 的基礎認識;從去年 8 月開始,台北佳士得也開始舉辦了數位藝術講座,而 Christie’s Education 也一直都有在推出線上教育課程,目的就是想讓大眾更熟悉這個新領域。

對於猶豫要不要參與 NFT 這種全新形式收藏的人,Tiffany 的建議是「買自己所愛」。「不要太執著於賺錢,畢竟 NFT 的初衷還是收藏。如果你看到一個藝術家的創作精神,想要擁有他的作品,這就是一件值得你買的作品。」

更多佳士得重要 NFT 拍賣及作品

一圖看懂

佳士得於 2021 年 5 月進行拍賣的作品:Andy Warhol: Machine Made (Amiga digital drawings)(圖/佳士得提供)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佳士得於 2021 年 9 月進行拍賣的作品:Beeple《HUMAN ONE》(圖/佳士得提供)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佳士得於 2022 年 3 月 28 日在 OpenSea 進行拍賣的作品:fRiENDSiES by FriendsWithYou(圖/佳士得提供)

分享本圖
延伸閱讀

1% Style 主理人、內容製作人,擁有理科 + 文科 + 商科三重血統。

閱聽喜好相當雜食,畢竟科學、人性、商業、歷史、文化⋯⋯共同組成了真實生活;但對流行元素頗為挑食,只偏愛特別充滿細節、歷久不衰的事物,這是一種對注意力的堅持,對時間的推崇。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照片資料來源:花蓮縣文化局官方資料)

隨「太平洋花蓮溫泉季」裊裊輕煙,走入秋季湯花之戀

當城市的氣溫開始微涼 ; 當樹梢的枝葉浮現紅、黃、橘三種色彩 ; 當花東縱谷間灑落的陽光,褪去猛烈,而變得溫柔可人 ; 當花蓮瑞穗溫泉公園,亮起了一盞盞燈籠...

把遲到視作理所當然的民族 首圖

把遲到視作理所當然的民族:凡事講求慢慢來的義大利人,如何享受「Slow Living」帶來的喜悅

想像著某一個週末午後,滿心期待一整個早上的浪漫飯局總算如期而至,準時甚至提早出現在餐廳門前等候的你,卻乾坐了五分鐘、十分鐘,甚至半小時都不見對方人影,...

資料來源:花蓮觀光資訊網

跨越時空,花蓮原古的島嶼語言,串起太平洋的珍珠項鍊

曾經,海洋是人類通往世界唯一的道路,而島嶼,則是一顆顆被細心安排的珍珠,「南島語系」就如同那根串起太平洋珍珠項鍊的線,用文化和語言,...

圖片來源:花蓮觀光資訊網

花蓮「台灣原住民慢食博覽會」,擁抱大地的美味節奏

慢食,走入大自然的豐盛 壯闊的高聳山陵,碧綠的波光粼粼,這裡有山的堅定沈穩,也有著河水的溫柔綿延 ; 這是大自然豐沛的累積,也是人們自在心靈的土地。...

作為石頭的故鄉,近三十年來,花蓮以不間斷舉辦的石雕藝術季,致力推廣著石雕藝術,試圖從岩石剛冷的切割線條中,尋找柔性的文化能量。(圖片來源: 2023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形象影片)

從石頭剛冷的切線中,尋出的柔性文化能量—— 2023 花蓮石雕藝術季

「風的輕咳和水的吻痕/在立霧溪兩岸的山壁上/塑出最完美的曲線/讓山川河海全都匯聚於花蓮/寫下夢與愛的諾言/讓整個臺灣驚艷」,這是詩人向陽筆下峻嶺深壑的花蓮,...

1_太巴塱_展覽第二區_續存.jpg

以口傳探尋部落起點,花蓮太巴塱文物館首展《TAFALONG 太巴塱》盛大開展,四大展區傳承遠古文化

秀水明山的花蓮縣光復鄉,亦是阿美族最大且最古老的部落「TAFALONG 太巴塱(塱,音同「朗」)」部落的所在地,「太巴塱」實為原住民語中的「白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