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展覽推薦】看藝術如何展現生命過程與情感縮影,在忙碌的年末時節找到平衡

12月展覽首圖

年末將至,總特別有感於時間的流逝,不論今年到目前為止的步伐是平緩、穩健抑或倉促,都轉眼就要與 2022 道別。許多人習慣在年末之時,收合向各處延伸的觸角,並回顧一整年的行進節奏。這些作結、收尾般的行為,更凸顯了時間持續推進的本質——跨年倒數之後,我們仍在原處,在不曾斷裂的「過程」之中。

本文首先將介紹三檔關於「動」之展覽,它們分別以「行走」、「共識」和「飛去」為題,彷彿能讓人窺見「變,是唯一的不變」之道理;接著將介紹三檔「靜」之展覽:藝術家將受自然、宗教、自我對話等啟發的各種情感,濃縮在畫作裡的一張張臉孔中。希望透過這些展覽,能讓你在忙碌的年末找到調劑身心的出口,啟發你對當下,和往下一個階段邁進的想像。

 

從「動」中窺見「變,是唯一的不變」之道理

 

《在夾縫中行走》:移動中的藝術家,以不同視角回應當代生存處境

「行走」可以是物理性的身體移動,也可能是帶有意識的行動,暗示著方向和目標。本展覽名稱「在夾縫中行走」隱喻人們在當代生存的境況,探索「行走於事物之間」的過程與對策,以 1960 年代以降國內、外藝術家之藝術作品與歷史文物展開對話,並邀請文化研究學者李立鈞以不同視角回應展覽主題。

除了精選北美館重要館藏品,如:台灣行為藝術家石晉華以超過 20 年所完成的《走鉛筆的人》(1996-2015);亦邀請在國際上重要卻鮮少來臺展出之作品,如:擅長行為、雕塑與攝影的珍妮.安東尼(Janine Antoni)的錄像作品《Touch》。

一圖看懂

石晉華,《走鉛筆的人》,1996-2015,木板、鉛 筆、膠帶、夾鏈袋、錄影帶、錄音磁帶、削鉛筆機、 延長線、數位輸出、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鉛 筆牆:244×976×1.4 公分,錄像:18 分 1 秒,臺 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 館提供)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珍妮.安東尼,《Touch》(影像截圖),2002,錄像裝置,9分37秒 循環播放,投影尺寸:447.04×401.32公分。影中人:珍妮.安東尼;(圖/藝術家、路令.奧古斯丁,紐約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分享本圖

本展展出許多藝術家並非最為人熟知、屬於實驗時期的作品,然而一如策展人張芳薇在專訪中提到:「處於轉折期的作品,其實背負著藝術家極度想在一個處境中突破的心境,而作品則見證了那樣的時刻,藝術家和轉折期作品內在的隱喻,也回應了展覽的設定。」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展出日期:2022.09.08 - 2023.01.08(週一公休)

|相關資訊:臺北市立美術館官網展覽介紹,展演活動資訊請見活動網頁

 

《共識覺》:當不同物種之間相互滲透、刺激,將如何產生新的意識狀態?

從「意識」一詞的意涵出發,本展以藝術對觀者發出邀請:當「兩個以上的意識體」共同生成、相互滲透,會產生什麼變化?透過資料傳輸、演算法等互動的技術與資訊的交換,「意識與肉身」、「人類與神靈」乃至「人類社會與科技物」之間如何產生共識狀態?

作品《cellF》中,澳洲藝術家蓋伊.班.阿里(Guy Ben-Ary)採集自己的皮膚細胞,透過實驗室培養幹細胞、形成自己的「外部大腦」。這些神經網路透過傳遞電壓產生數據,控制著類比合成器發出聲音,甚至能與音樂家合奏。

一圖看懂

展覽現場將播放《cellF》之演出紀錄。(圖/台北當代藝術館 官網)

分享本圖

新媒體藝術家胥貝拉.佩區克(Špela Petrič)的作品〈PL'AI〉中,一組人工智慧機器以小黃瓜植株的萌芽、生長為中心進行運算,植物與人工智慧兩者相互形塑、干擾。對藝術家來說,生長的「遊戲」狀態不受明確的規則或目標限制,反映了生命體對存在的好奇心。

一圖看懂

藝術家胥貝拉.佩區克(Špela Petrič)的作品〈PL'AI〉名稱取自 Plant、Play 與 AI 三個單字,試圖探索植物生命體與人工智慧之產生「共同意識」可能性。(圖/台北當代藝術館 臉書)

分享本圖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 39 號)

|展出日期:2022.11.05 - 2023.01.29(週一公休)

|相關資訊:台北當代藝術館官網展覽介紹

 

《我將飛去》羅西.凱瑟個展:將不斷變換的狀態,凝聚於多媒材的抽象畫作

成長於寧靜鄉村和繁忙大都會兩種截然不同環境中的經驗,使美國畫家羅西.凱瑟(Rosy Keyser)透過創作探索兩者之間的「變換」與「中間」狀態。本展展出多件畫家在波羅的海萊斯島駐村時創作的作品,藝術家在漫步田林、行走於海灘等獨處過程中,將感悟轉化為抽象的畫作;如〈萊斯島的爵士樂〉便是藝術家以在島上偶然瞥見一塊路邊小招牌的經驗為靈感,充滿「即興」、「當下」意味的作品。

一圖看懂

羅西.凱瑟作品〈萊斯島的爵士樂〉中,藝術家以想像力將視覺經驗轉化為層次豐富的影像。(圖/NUNU Fine Art 官網)

分享本圖

而清晨微光時分的感知經驗、哲學著作中關於「觀看」的概念、表現主義畫家孟克在晚年視力受損下創作的作品等,也為羅西.凱瑟帶來刺激。在本次展出的作品〈受傷的眼〉中,畫家試圖專注於創作當下的感官及心理感受,讓超越構圖考量的畫面元素能自然地浮現。羅西.凱瑟認為紙張因其纖維毛孔容易以毛細現象吸附其他物質而帶有「聆聽」的特質,畫作中的媒材則包羅萬象,以木屑、甚至是露營墊等多元媒材營造豐富多樣的表面。

一圖看懂

羅西.凱瑟作品〈受傷的眼〉以跳脫均衡的構圖展現創作當下的感官及心理感受。(圖/NUNU Fine Art 官網)

分享本圖

|地點:NUNU Fine Art(台北市中正區金山南路一段 67 巷 5 號)

|展出日期:2022.11.05 - 2022.12.25(週一、週二公休)

|相關資訊:NUNU Fine Art 官網展覽介紹

以「靜」感受濃縮在畫布裡的七情六慾

 

《時光不語》飯田桐子個展:纖細複雜的情感與潔白的雪景相互輝映

自幼生長於北海道的日本藝術家飯田桐子,擅長在作品中融入「雪、白、寂、靜」等元素,以細膩的筆觸和柔和的光影描繪雪景。在如夢似幻的場景中,飯田桐子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寂靜世界:畫作中的孩童人物線條優雅、眼神玲瓏剔透,動物體態輕盈、靈巧,展現純潔的赤子之心和對自然與土地的關懷與敬意。

一圖看懂

《時光不語》飯田桐子個展現場照片。(圖/索卡藝術 官網)

分享本圖

然而在充滿生命希望與正向能量的氛圍中,畫作有時亦流露出一股細膩而隱晦的哀傷。如一絲不掛的孩童與骷髏形象等元素的對比,或作品《小鎮》正中央一位身穿深藍色連帽大衣、神情淡漠、和其他孩童朝著反方向走著的少年。飯田桐子不只描繪唯美的畫面,更反映出微妙複雜的情感拉扯,也彷彿傳遞出生命中靜待時光流淌的沈穩心境。

一圖看懂

飯田桐子《小鎮》油彩,畫布(2022)(圖/索卡藝術 官網)

分享本圖

|地點:索卡藝術.臺北(台北市中山區堤頂大道二段350號)

|展出日期:2022.11.05 - 2022.12.24(週一公休)

|相關資訊:索卡藝術官網展覽介紹

 

《同じ空の下》山本真澄個展:華麗的民族服飾,隱含人們彼此「共生」的觀念

日本藝術家山本真澄的作品經常以兒童為主題,象徵「人與神之間的純真存在」。山本真澄受到獨特宗教觀念、民族服飾等啟發,畫作中的人物總是戴著以花卉、緞帶、刺繡等物件組成之造型華麗、顏色多彩的頭飾,也經常出現來自日本神話的「公雞」元素。

一圖看懂

山本真澄《天真爛漫》。(非《同じ空の下》展覽作品)(圖/山本真澄 Instagram

分享本圖

本次個展將展出山本真澄的 20 件作品,藝術家藉由嫻熟的繪畫技法,以礦物顏料描繪穿著世界各地民族服裝的孩子。透過細膩的觀察與不同文化元素的啟發,藝術家詮釋純粹而自然的色彩與人物造型,描繪充滿神秘感又美麗動人的肖像,傳遞「即使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存在,我們仍然活在同個地球、同一片天空下。」的觀點。

一圖看懂

《同じ空の下》山本真澄個展主視覺(圖/涅普頓畫廊 官網

分享本圖

|地點:涅普頓畫廊(台北市中山區堤頂大道二段 340 號)

|展出日期:2022.12.10 - 2023.01.31(週一公休)

|相關資訊:涅普頓畫廊官網展覽介紹

 

《木與夜孰長》曾建穎個展:富含東方美學的肖像畫,描繪集體意識中的精神

藝術家曾建穎是台灣當代水墨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曾參與國立台灣美術館《禽獸不如:台灣美術雙年展》、《記憶的交織與重疊:後解嚴臺灣水墨》等多檔聯展。除了水墨畫作品,曾建穎亦擅長陶器,更曾替樂團「佛跳牆」專輯《BJ 肆》繪製封面,入圍第 31 屆金曲獎「最佳裝幀設計獎」,展現豐厚的創作能量。

一圖看懂

樂團「佛跳牆」專輯《BJ 肆》由藝術家曾建穎擔任美術設計。(圖/曾建穎 Instagram

分享本圖

本次展名「木與夜孰長」典故出自《墨經》,原指將無法比較的事物放在一起,讓人對問題本身產生疑惑。曾建穎以此探索在「東方」與「西方」藝術脈絡的差異之下,如何以一種接受與差異共存的態度,尋找自身的定位並呈現帶有濃厚東方美學色彩的創作。

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曾建穎鮮明地呈現了當代都市人類的心理狀態。藝術家表示:「肖像(portrait)並不能精準的形容我的人物畫像,因我描繪的並不是單一個體的對象物,而是更廣大的某種集體意識中的精神側寫。」在作品《如是我聞》、《取火》中,畫面中螢光漸層與墨色團塊的結合,使觀者彷彿看見舞池中閃爍的光線,感受虛無、迷幻的情感;作品《夢露》則以典雅而略顯哀愁的畫面描繪一名女性的側臉,向台灣上一世代的女性們致上敬意。

一圖看懂

曾建穎,《取火》,2022,紙本設色、墨、礦物顏料,125 x 195 cm。(圖/ 亞紀畫廊 官網)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曾建穎,《夢露》,2022,紙本設色、墨、礦物顏料,108 x 78 cm。(圖/ 亞紀畫廊 官網)

分享本圖

|地點: 亞紀畫廊(台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二段 79 巷 38 號)

|展出日期:2022.12.03 - 2022.12.30(週一公休)

|相關資訊:亞紀畫廊官網展覽介紹

責任編輯/鄧羽辰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非常林奕華 3

意念詮釋的轉化再轉化|屬於劇場與映画的非比尋常

你怎麼觀看「劇場」?舞台劇型態的表演的呈現,對於每個觀者來說其實是非常具有屬於自我的視角的,而每一個「視角」必須依靠特定時空的獨立存在,...

cyber city 11

城市學 》「不宜居」也是種城市願景?當賽博龐克「Cyber City」成為我們的後末日家園

三月末《銀翼殺手》導演剪輯板重新上架串流平台,我們又有了難得的機會,一探這部科幻迷心中的類型經典,而《銀翼殺手》也是第一部將明確的「賽博龐克」概念,...

寵物經濟 8

你的寵物將不只「只是寵物」?「牠經濟」中創造的新興想像

「少子化」成為當代社會面對的最重大議題之一,隨著傳統家庭觀點的結構改變,寵物開始成為日常人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毛小孩」暱稱的形成,也代表了家庭對寵物的觀點...

鋼琴家汪奕聞 2

從琴鍵中找尋自我|專訪鋼琴家汪奕聞

鋼琴對我們來說,是好像有些親近,卻又有些遙遠的樂器,但在它長長演進的歷程中,卻創造了相當精彩、豐富且有深度層次的表現面貌,而對於鋼琴家汪奕聞來說,...

矽谷穿搭哲學 20

城市學 》如何不引人注目,又能展現你身價不斐?科技之都「矽谷」的時尚穿搭停看聽

在氣候夏乾冬雨的美國西岸灣區,常駐「矽谷」的科技新貴們,一直是推動尖端科技發展的領頭族群,八股一點的說,光是在求職履歷添上「矽谷」二字,...

金光鐘錶 4

在鐘錶之外,是屬於我的玩興空間|專訪金光鐘錶總經理 龔家賢

如果是個尋常的經商人士,將服務終點定在「 Sold Out 」二字,也不無道理,但龔家賢比起商人,更像是名渾身充滿幹勁的「鑑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