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精選片單】回放,黃金年代:5 部記錄電影輝煌歷史的「戲中戲」

從早期的皮影戲、暗箱、幻燈機到 1888 年的最初動態影像,再到 1980 年代的投影式技術,電影歷史至今近百年,進入 1980 年代後更是蓬勃發展,看電影也成為了普羅大眾主要的休閒娛樂之一,不論藍領或是白領階級,都能買的起電影票去戲院看電影。如此通俗的娛樂也讓眾人開始好奇電影的背後歷史與迷人故事,這次 1% Style 精選五部以「電影歷史」作為主題的影片,希望藉由螢幕中的虛擬故事,一窺電影的發展史!

過氣演員的好萊塢夢——《紅樓金粉》(Sunset Boulevard)

1950 上映的《紅樓金粉》在首映初期就大獲好評,不僅獲得三項奧斯卡獎的殊榮,更在 20 世紀美國電影百強中名列 16。影片以好萊塢電影工業為主題,片名「Sunset Boulevard」是一條橫貫洛杉磯(Los Angeles)和比佛利山(Beverly Hills)的知名大道,更是好萊塢第一個製片廠的設廠地點,許多知名電影工作者包括默劇演員都落腳於此,儘管默劇的輝煌年代已過,這些演員也不再涉足電影業,但他們仍在好萊塢生活著。

《紅樓金粉》以倒敘手法描述不得志的劇作家喬在開車衝入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躲避追捕者時,意外認識了過氣的默劇影星諾瑪・戴斯蒙,而當諾瑪得知 Joe 是一名劇作家時,便要求他替自己修改劇本,以為重返螢幕做準備。

一圖看懂

諾瑪(左)與喬(右)(圖/IMDb)

分享本圖

諾瑪將完成的劇本送去派拉蒙製片廠(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後就接到了西席·地密爾(Cecil Blount DeMille)工作室的通知,對方雖表面上有意深入了解劇本內容,實際上只是想借用諾瑪的老爺車作為一部電影的道具,對諾瑪的劇本更是毫無興趣。

一圖看懂

最後諾瑪以另一種方式如願以償登上鏡頭,以悲劇方式描繪了過氣演員對重返鏡頭的渴望(圖/IMDb)

分享本圖

後諾瑪與 Joe 發生了感情糾紛,諾瑪以死威脅,Joe 卻視而不見,諾瑪衝動之下開槍射殺了 Joe。事後記者用攝影機拍攝諾瑪時,諾瑪已經神智不清,以為自己終於如願當上主角、拍攝新電影了,並開心地對鏡頭說:「好了,迪米爾先生,我已準備好拍我的特寫鏡頭。」(All right, Mr. DeMille, I'm ready for my close-up.)

被遺忘的戲院時代——《天堂電影院》(Nuovo Cinema Paradiso)

1988 年的義大利電影《天堂電影院》在導演朱塞佩・托爾那托雷(Giuseppe Tornatore)的故鄉西西里島拍攝,不僅藉此重現了早期沒有電視的年代,人們到鎮上電影院看電影的兒時回憶,更記錄下了這段逐漸被遺忘的電影黃金時代。電影上映後幾年就獲得了坎城影展的評審團大獎與 1990 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等多項殊榮。

電影以二戰後作為背景,以回憶形式描述知名導演沙瓦托・狄維塔(Salvatore Di Vita)回到了自己的故鄉——西西里島的吉安加村後,想起了童年時期熱愛電影的自己經常跑去新天堂電影院看電影,還認識了電影院中的播放師艾費多。

一圖看懂

艾費多(右)沙瓦托(左)(圖/IMDb)

分享本圖

艾費多教導沙瓦托如何使用放映機,儘管後來因為一次意外雙眼失明,仍經常以電影台詞告訴沙瓦托做人處事的道理,更鼓勵沙瓦托練習拍攝短片,並離開村莊追求導演夢想,十多年後沙瓦托也聽從了艾費多的建議離開小鎮,再次回來就是三十年後的艾費多葬禮。

一圖看懂

電影中的天堂樂園戲院(Cinema Paradiso),後來影院由一位中了彩券的那不勒斯人承接,改名為天堂電影院戲院(Nuovo Cinema Paradiso),此時身為鎮上唯一會播放電影的沙瓦托並接手放映師的工作,替補失明的艾費多(圖/IMDb)

分享本圖

一部「電影」的紀錄片——《日以作夜》(La Nuit américaine)

由法國新浪潮導演佛杭蘇瓦·楚浮(François Roland Truffaut)執導的《日以作夜》,以「戲中戲」的手法記錄了另一部電影《Je Vous Présente Paméla》的拍攝過程,並以知名影星 Jean-Pierre Aumont 和 Jacqueline Bisset 等人領銜主演。

《日以作夜》描繪了拍攝電影遇到的大小意外,包括演員與導演的意見分歧、演員之間的情感糾紛與背後的婚姻問題,其中一位女配角意外懷孕更是讓劇組雪上加霜。

一圖看懂

以電影記錄電影的拍攝手法特殊,不僅獲得第 27 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更被列入 20 世紀百大佳片之中(圖/IMDb)

分享本圖

這些問題看似荒謬,卻也真實地刻畫了從過去到現在拍攝電影所需要付出的高人力成本,拍攝過程更是會受限於天氣、道具、場地、器材設備、演員情緒⋯⋯,難以想像一部長達一至兩個小時的電影需要花費多少心血,片名《La Nuit américaine》更是諷刺了美國電影產業利用白天拍攝夜景的偷吃手法,打破了大眾對於電影的一切美好幻想。

一圖看懂

雖拍攝過程困難不斷,但本片依然將電影工作者們的敬業精神與對電影的付出清楚捕捉,展現了每一位演員對於電影的熱情(圖/IMDb)

分享本圖

 

紀錄有聲電影的現跡——《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

上映於 1952 年的美國電影《萬花嬉春》不僅是一部見證了好萊塢影壇從無聲過渡到有聲的經典作品,更被公認為最偉大的歌舞片之一;在 AFI 百年百大歌舞電影中名列第一,演員包括金・凱利(Gene Kelly)等人,並以 1927 年的好萊塢作為背景,描述米高梅電影公司(Metro-Goldwyn-Mayer Studios Inc)情侶明星唐・勞克伍德(Don Lockwood)和琳娜・拉蒙特(Lina Lamont)的故事。

唐和琳娜雖然是情侶,但琳娜的性格並不討喜,後來唐結識了凱西,並對凱西萌生愛意;而此時好萊塢正在為有聲電影進行各種嘗試,米高梅也預計上映唐和琳娜主演的有聲電影《決鬥騎士》,但這部電影卻因為聲音技術不純熟而遭觀眾指責批評,米高梅為了挽回局面,便接受了歌舞劇出身的凱西將電影改造為歌舞片的提議,並讓凱西出演取代了不會唱歌跳舞的琳娜。

一圖看懂

金・凱利的雨中歌舞成為電影經典橋段(圖/IMDb)

分享本圖

改造後的電影更名為《歌舞騎士》並獲得熱烈迴響,但眾人很快就發現琳娜的聲音跟電影中主角的歌聲不符合,立即要求琳娜出面唱一段以闢謠,唐只好要求凱西在後台唱歌,而琳娜在前台對嘴,只是真相依然被眾人識破,琳娜也因羞愧離開了舞台。

一圖看懂

唐(左)與凱西(右)終成眷屬(圖/IMDb)

分享本圖

除了精彩的故事情節外,電影中值得注意的是米高梅公司的電影製作人亞瑟・佛雷(Arthur Freed)當時為了拍攝在當時還不成熟的歌舞劇電影,邀請了對百老匯音樂劇有豐富經驗的二人組貝蒂・康姆登(Betty Comden)和阿道夫・格林(Adolph Green)負責電影的編劇,並在《萬花嬉春》中重新詮釋了早期其他電影的配樂,期望以歌舞型式電影記錄下有聲電影的誕生與初期面臨的各種挑戰。

重現傳奇影后的一生——《阮玲玉》(Center Stage)

1991 年上映的香港電影《阮玲玉》由張曼玉、梁家輝與秦漢等人主演,改編自中國影星阮玲玉的故事。電影不僅獲得海內外超過十項大獎,張曼玉更是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金馬獎、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等殊榮。

一圖看懂

阮玲玉一角本預計由梅艷芳演出,後梅艷芳辭演由張曼玉代演,而張曼玉對阮玲玉人格特質的細膩描摹,也使她獲得了海內外諸多大獎肯定(圖/IMDb)

分享本圖

阮玲玉 16 歲便投身影壇,九年間就演出了二十幾部默片,演技備受肯定,前途一片光明,但也因樹大招風而遭人惡意批評私生活混亂等等,後來事業下滑、感情不順,1935 年春天自殺身亡,死後更在遺書中留下「人言可畏」四個字,引起眾人討論。

一圖看懂

電影中重新呈現了當時阮玲玉還在影壇時的拍電影過程(圖/IMDb)

分享本圖

電影將紀錄片與傳記的手法結合,以歷史資料、故人訪談、戲劇表演等形式交織演譯出阮玲玉的人生故事,不僅將中國電影業從民國初期到九十年代的發展趨勢細膩記錄,也重現了當時中國影人在審查制度嚴苛,內外動蕩的年代下對電影的熱忱與堅守。

責任編輯/鄧羽辰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photo2

1% KNOWLEDGE》什麼是藝術攝影?這家攝影藝廊又為什麼要在台灣辦攝影競賽?

藝術攝影正從紀實走向當代顯學,作品在國際拍賣場屢創高價,成為投資與收藏的新寵。1% Style 這次帶你解析全球攝影藝廊的版圖,...

K star 0

2025 K STAR 閃耀登場 在地產業伴手禮,蘊藏設計匠心

基隆擁有豐富的在地產業與特色商品,然而在品牌能見度與市場拓展上,仍具高度成長潛力。近年來,基隆市政府積極推動產業發展,透過創新行銷與品牌轉型,...

酒_開門

跨界實驗室|關於微醺》不只是賣給亞洲,而是為亞洲而釀|烈酒新品 揭示風味主導權的變化轉移

在烈酒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蘇格登、布萊迪、噶瑪蘭與金門高粱不再只是「把酒賣給亞洲」,而是開始真正「為亞洲而釀」。從深焙桶型到年份標示,...

(圖/玖尹 提供)

中秋獻禮(一)》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於月圓之夜為摯愛之人,送出最真摯的愛意

自古說,中秋夜,月圓人團圓,被寄予家人間團聚之意。夜晚時分,坐於戶外景觀餐廳中,與親朋好友小酌幾杯,抬頭望著天上皎潔的月亮,一邊暢談生活大小事,...

(圖/高雄萬豪酒店 提供)

夏日龍蝦季這樣吃!從肉質鮮甜的蒜蓉清蒸青龍,到奶香濃郁的爐烤波士頓龍蝦,來場衝擊味蕾的海洋之旅

時而天晴,時而暴雨,時而打雷,時而天氣悶熱,這是 2025 年的台灣夏日景象。在炎熱的夏日,高溫的天氣,時常使人沒有食慾,想品嚐道地的當季海鮮來消暑,...

The One1

給大人一場專屬的夏令營|劉邦初與 The One 如何為心中的孩子打造「大小孩童樂會」?

在台灣盛行親子夏令營的此刻,《 The One 》執行長劉邦初卻提出一個看似簡單,卻直指人心的提問——「我們都為孩子找過夏令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