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代人而言,「家」所蘊含的想像空間何其之大,在忙碌一天後,走到家門前的那刻起,一日的奔波就在轉瞬間迎來句點,如大船駛進避風港。另一方面,「家」又可視作反映風格的立體畫布,從室外粉刷得當的外牆,到室內精挑細選的軟裝,無不表現出住房者獨有的生活橫切面。
而遠在東歐匈牙利的傳統民宅「 Kádár cube 」的誕生原因,或許和上述「打造住宅個人風格」的現代理念毫不相干,可簡單觀察之後也能發現,實用性大於區別性,本就是此類「農工國宅」的主要用途。
可站在匈牙利人的角度來看,Kádár cube 在人民印象中逐漸沒落的原因,不光是形貌上的呆板,更像是匯集了太多人們試圖遺忘的過去,例如一看到它,就想起曾經共同經歷過的那「揚棄個體,崇拜集體」的灰暗時期,住宅形象自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而持續下探。
(圖/IG @balatonoffseason )
分享本圖這也使外觀「缺乏個性」的 Kádár cube 所重獲的關注,在所有人看來,有多麼意想不到。竟能奇蹟似的依靠創作者的影像及藝術創作,挖掘出平凡住宅背後,屋主「擅自」添上的奧妙,不僅取得了新一代匈牙利人的青睞,也意外推動了一波購屋與改建 Kádár cube 的行動熱潮。
從人人享有到人人唾棄,生來坎坷的匈牙利簡易住宅 Kádár cube
誕生於匈牙利 60 至 80 年代間的簡易住宅 Kádár cube ,至今仍在全國有多達 80 多萬套座落在鄉村地帶,這類外型方正拘謹,看著有些缺乏生氣的錐型老屋,以當時匈牙利共產時期的社會主義工人黨領導人 Kádár János 命名,他同時也是令 Kádár cube 的存在遍及全國的主要推動者。
當時的匈牙利,相比起同樣奉行共產體制的鄰國(東德、烏克蘭、羅馬尼亞等國)來說,經濟與生活水平發展較為繁榮安定,人民的財富所得也正穩步上升。因此像 Kádár cube 這類造價低廉,能在最小占地內,供給住戶基本電力設備(電燈、衛浴、電器等)的簡易住宅,便大量興建給踏入工廠後的農工們居住,許多家庭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 Cube House ——一棟完美的現代住宅。
然而,Kádár cube 在匈牙利民眾心中的良好印象持續的並不長久,「 Kádár cube 並沒有在當時轉變為一種具實用性的鄉村住宅。」來自匈牙利佩奇大學( University of Pécs )的建築學教授 Tamás Kondor 表示:「由於它們是用便宜、品質差的建材打造而成的,所以許多房屋,都開始出現了斑駁破裂,還有無法維持室內保暖溫度的情況出現。」
可想而知,匈牙利人普遍對 Kádár cube 所能提供的居住品質同樣嗤之以鼻,即便能應付經濟成長後急需解決的住房需求,簡易住宅仍舊在本國人的眼中,被打上「醜陋」、「庸俗」或「毫無用處」的標籤。緊接著,來到蘇聯解體後的 90 年代, Kádár cube 很迅速地在追求住房品質的腳步中,被遺忘在了鄉村地區,成了往日歷史的其中一片模糊記憶。
在匈牙利鄉間,隨處可見修繕或是拆除中的 Kádár cube。(圖/IG @kockajuci )
分享本圖從醜陋到異樣之美,Kádár cube 是各領域創作者的新寵兒
然而,Kádár cube 在短短 20 年間,從普及走向衰落的故事並未戛然而止,相反的,在 21 世紀後,一名徳裔攝影師的駐足凝視,使 Kádár cube 再次走入了大眾的目光。
這位名叫 Katharina Roters 的影像工作者,是發掘出 Kádár cube 平庸外表下帶有謎樣美感的重要先驅。在匈牙利各地旅行的十年內,她發現了一種自成一格的住宅特色,它們的建築線條標緻對稱,外牆塗有鮮艷的幾何圖樣,看來像是住戶們自發性的自由揮灑,跟其他共產時代遺留下來的陰鬱建築相差甚遠。Roters 深受它們童趣的裝飾所吸引,原來 Kádár cube 在受人遺忘的數十年間,緩慢形塑出了特有的視覺語言。
Katharina Roters 在 2004 年到 2011 年間拍攝了上百組 Kádár cube 照片,利用後製技術,將場景中的天線、垃圾桶、電纜等雜物清除,使作品更聚焦於房屋外牆與整體線條的和諧度與符號性。(圖/IG @player.hu )
分享本圖「這些房子看起來很無聊,所以我想我們得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一名 72 歲的泥水匠 Istvan Pucher 如此說道;他從蘇聯時代,便時常在鄉間接受社區住戶的委託,人們希望能為自家的 Kádár cube 創作出與街訪鄰居不同的房屋樣貌,有的使用火熱的暖色,有的使用沉靜的冷色,尖銳與圓滑圖形的交互應用,雖簡樸卻不顯浮誇造作——即便技術與色彩運用的資源有限,人們還是渴望通過微小的改變,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家園。
IG 社群帳號 balaton offseason 專門透過攝影與訪問記錄匈牙利鄉村獨樹一格的民宅與平房,其中也包括 Kádár cube 相關系列的建築風格。(圖/IG @balatonivilla )
分享本圖有趣的是,這類追求住宅個性化的裝飾習慣,並非僅限於匈牙利特定地區,而是許多 Kádár cube 的擁有者,都不約而同地做出「為自家上色」的特殊舉動,回望當時思想還趨於保守的匈牙利社會氛圍,此舉宛如屋主們無意識的集體叛逆,利用行動擺脫無形的社會規範。
它們值得我們的關注,並讓我們回想起那個時代,當時我們為簡單的人工作,而且為擁有一個舒適的新家而感到高興。」—— Istvan Pucher
當 Roters 發現了這一特殊現象之後,便在周遊匈牙利的十年間,拍攝了數百張色彩相異的 Kádár cube 相片,並在 2014 年出版了一本在國際間紅極一時的攝影專書,讓曾經備受鄙視的簡易住宅,再次以精巧、純粹的姿態,刷新老一輩與年輕族群對它的既定印象。
藝術家 Anna Sibitka 利用柔和簡約的色彩為 Kádár cube 創作了一系列極簡畫作,體現了該類建築在平面藝術作品中的圖像感染力(圖/IG @pannisibitka )
分享本圖在 Roters 的攝影專書出版後,Kádár cube 就吸引了匈牙利各領域創作者的注目。從服裝設計師的春夏設計衣款,到藝術家的極簡主義畫作,都依循著相似的視覺形象,以簡單的屋舍、尖頂、方窗構成,再用截然不同的創作形式,將 Kádár cube 的和諧之美傳至世界。最終,人們開始以國家特有的建築美學,來定義簡易住宅在匈牙利的歷史定位。
匈牙利時裝設計師 Dóra Tomcsányi 以 Kádár cube 作為致敬參考,設計出明亮輕盈的春夏季時尚衣款,她表示:「該(時裝)系列受到時尚界和消費者的一致好評,這些作品展現了觀賞 Kádár cube 的嶄新視角 :時尚、美觀,且為該國所獨有。」(圖/tomcsanyi.eu 官方網站)
分享本圖Kádár cube 成為現代匈牙利的購屋優先選擇,還是永續的未來家園象徵?
Kádár cube 除了受到藝術創作者的關注之外,更重要的是,這一「復古現象」也引起了不少匈牙利年輕族群的注意。人們開始選擇在鄉間購買一棟價格不高的簡易住宅,在不大範圍破壞牆體的情況下著手擴建,諸如新增陽台、飯廳、客房等,將原先坪數狹小的 Kádár cube,改造為能依照屋主的想像,不斷延伸功能性與增添舒適度的家庭訂製宅。
Kádár cube 翻新前後對比(圖/IG @kockajuci )
分享本圖除此之外,在全球都市化的影響下,在城市興建大量住宅,會有大幅增加碳排放量的隱憂,而脫胎換骨後的 Kádár cube ,卻能為匈牙利帶來便捷的解方。人們開始能背負更少的經濟負擔換得滿意的住所,並利用簡易住宅的變化彈性落實環保。
居住在首都布達佩斯旁的城市塞克什白堡( Székesfehérvár )的一對夫妻,便在市郊購買了一棟荒廢許久的 Kádár cube。在經過一番整修後,在屋頂加裝了太陽能板以供整棟住宅的能源所需,達成住宅的碳排淨零,他們引以為傲的稱之為「 Eco Cube 」(生態立方體)。
「 Kádár cube 也許是 20 世紀的發明,但我們可以拯救它們,讓它們重新煥發活力,並將它們置於 21 世紀。」—— Kádár cube 屋主 Dorka Lángi
「匈牙利 Nest+ 」在美國《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贏得多項大獎(圖/Green Product Award )
分享本圖而建築學教授 Tamás Kondor 也與諸多大學合作,設計出一款以 Kádár cube 為基礎,能不依靠電力,就能達到碳排淨零的綠能住宅。透過牆體的移動,能將房屋四周的門廊,化為用生活空間隔開的溫室,能根據季節變化,變換為陽台使用;再打造中庭來為房屋迎來空氣的流通還有自然光的照射。這一名叫「匈牙利 Nest+ 」的綠能計畫,在國際間被廣泛推崇,讓人們看見簡易住宅除了為單純的經濟考量而生,也能兼顧現在與未來的人性化需求。
(圖/Green Product Award )
分享本圖常聽聞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有可能包裹著眾人無從發覺的潛力,Kádár cube 曾是匈牙利人百般唾棄的舊時代遺物,卻在近年因意想不到的機遇,掀起了一波由創作者、設計師所發起,吸引新一代匈牙利人紛紛遷入的住房型態,甚至正緩步蛻變為新一代的綠能建築象徵。從過去重回現代,很幸運的,Kádár cube 仍在通向未來的路途上穩步邁進。
參考資料:
《 NEW EAST DIGITAL ARCHIVE 》:The Kádár cube comeback:how the humble Hungarian home inspired high-fashion and eco-friendly living
《The Jordan Times》:Subversive or submissive? Hungary divided over its Cube ho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