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實驗室|關於運動》重返敘事中心:2025高爾夫的黃金開局進行式

golf1

2025 年伊始,高爾夫球壇正悄然進入敘事重構的關鍵時刻。1月至3月間,新舊世代更替的劇情展開:年輕新秀脫穎而出,甚至連沉寂多時的傳奇球星 Tiger Woods 也宣告復出,在因洛杉磯野火而改址的 Genesis 邀請賽上重新揮桿。

「新老交織」讓賽事故事性更為豐富,每週巡迴賽都上演扣人心弦的戲碼 。除此之外,國際賽場也呈現新氣象:美巡與歐巡頻頻上演高水準對決,為四大滿貫等盛事蓄積聲勢。與此同時,整體關注度與媒體熱度明顯回升,PGA巡迴賽啟動全新全球直播「世界頻道」,以迎合日益擴大的觀眾需求 。一系列變化印證2025年已成高爾夫敘事重構的重要拐點,這項古老運動的故事正被重新書寫。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高爾夫球壇上的近期大事。

 

一月:穩定的開局,靜水深流

年初的幾場比賽為整季定下了風格基調。2025年1月2日於夏威夷舉行的《 The Sentry 》率先開打,由日本選手松山英樹摘冠,這可以說是穩定開局,也為亞洲選手在世界舞台上的能見度再添一筆;緊接著《 Sony Open in Hawaii 》由加拿大的尼克・泰勒奪冠,而一月末的《 AT&T Pebble Beach Pro-Am 》則由人稱「小麥」的 Rory McIlroy 拿下冠軍。

小麥的這場勝利,是接下來連續吸引目光的絕佳表現的第一顆信號彈。你可以說他的狀態不只是回溫,而是完全進入主導模式。

 

二月:重置與轉場

二月的焦點,則集中在《 WM Phoenix Open 》,其中比利時年輕選手湯瑪斯・德特里贏得生涯首冠,為歐洲新世代打開知名度。同月的《 Genesis Invitational 》本來預計於洛杉磯舉行,卻因南加州森林火災影響,臨時轉移至聖地牙哥的 Torrey Pines 球場。

一圖看懂

聖地牙哥的 Torrey Pines 球場。(圖片/Wikipedia)

分享本圖

場地的轉移不只是安全考量,更突顯當代高爾夫其實是滿佈「環境風險」的脆弱連動,相較於其他類型運動,高爾夫的「環境需求」更高,所以,你可以說體育從來不只是賽事,它也回應著自然、土地與社會的狀態,這觀點從高爾夫視角來看,頗為有趣。

二月底的《 Mexico Open 》則由布萊恩·坎貝爾奪冠,這位曾長期處於中段班的選手,終於在墨西哥展現了穩定與精準的價值。

 

三月:競技密度拉高,敘事進入高張力區域

三月起,賽季正式進入高強度時期。《 Arnold Palmer Invitational 》由羅素・亨利奪冠,《 Valspar Championship 》則由挪威的維克多・霍夫蘭抱走冠軍。不過最值得關注的,仍是3月13日開打的《 The Players Championship 》。

這是一場屬於小麥的演出。他以全場最穩定的推桿表現,擊退競爭激烈的對手群,拿下生涯第 30 座 PGA 巡迴賽冠軍。這場勝利不是偶然——過去一年,他歷經數次與冠軍擦身而過的挫敗,但從未鬆懈,這次,他選擇在最具分量的非大滿貫賽事中強勢回歸。

 

四月:小麥封神,重構大滿貫敘事

當所有目光轉向奧古斯塔,《 The Masters 》總是那個定義春天節奏的比賽。2025年4月13日,小麥與老將賈斯汀・羅斯在決賽輪打成平手,進入延長賽。最終,他用一記沉穩推桿完成這段漫長旅程。

自 2011 年首次參加名人賽以來,小麥歷經13年的等待與跌宕,終於戴上象徵榮耀的綠夾克,完成了現代高爾夫的生涯大滿貫。他是繼 Jack Nicklaus、Tiger Woods、Ben Hogan、Gary Player、Gene Sarazen 之後,第六位達成此壯舉的選手。這不只是技術勝利,更是一段意志的證明。

就在《 The Masters 》之後,沉寂三年的賈斯汀・湯瑪斯終於在《 RBC Heritage 》找回手感。他在延長賽中靠一記21英尺的博蒂推桿擊敗安德魯・諾瓦克,贏得自2022年以來的首座冠軍。這場勝利對他來說,不只是排名意義,更是重新定義自己的重要篇章。

 

同場加映—台灣高爾夫:潛力與焦慮交錯的轉型期

當全球舞台熱鬧非凡,台灣高爾夫球壇也正處在一個微妙節點。

男子方面,俞俊安在2024年底結束的 RSM 經典賽中打出亮眼成績,進入 2025 年後獲得更多 PGA 賽事邀請,他的表現成為新一代台灣男子選手的典範,同時也顯示出從小留美訓練體系的成效。

至於女子方面,劉嬿與侯羽桑在 LPGA 亞太區域賽事穩定出賽,並不時有佳作。台灣女子選手的整體表現仍優於男子,但資源分配與青訓銜接問題依舊存在。

 

一圖看懂

高爾夫在台灣已逐步形成新趨勢,更多的地區型賽事讓高爾夫球愛好者可以更近距離地觀戰,對於風氣也有助益。(圖片/pexels.com)

分享本圖

值得注意的是,業界正在籌備更多地區性賽事,例如「星宇海外高球巡迴」與「Golf ID 台灣系列賽」,試圖建立更強的在地觀賽與參與文化,然而,這條路仍需時間驗證市場能量是否能真正承接選手的發展動能。

 

不只是誰贏了比賽,而是誰寫下了故事

2025 年的高爾夫球季,已經不是「誰打得遠」或「誰推得準」的問題,而是「誰能讓這一桿成為敘事的一部分」的競賽。從小麥的巔峰演出、湯瑪斯的救贖一推,到選手與自然災害、全球敘事的並置對照,這是一個不斷重新定義「什麼是運動敘事核心」的球季。

而接下來的賽事,還有 PGA 錦標賽、美國公開賽、英國公開賽等重量級篇章正待展開。高爾夫的 2025 ,才正要進入真正的高潮。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夏2

當莫內遇見夏荊山|趙忠傑與東方藝術的「再一次」對話

從印象派到佛畫,趙忠傑的收藏轉向不只是一場美學選擇,更是一場東方文化的話語重建。他推動藝術教育、建立基金會,計畫以科技與人文共構台灣未來的文化地標。...

2

這個夏天,和布丁狗一起做便當:ABC Cooking Studio 推限定手作便當課「布丁狗的野餐日」

說到夏天最療癒的事,大概就是和可愛的布丁狗一起待在廚房裡了。ABC Cooking Studio 這次和三麗鷗合作,推出了一個讓人光聽就覺得心情很好的課程...

(圖片:Nothing)3

跨界實驗室|關於科技》Nothing 中 聽見世界|Nothing Ear (Open) 評測:開放式耳機的美學誘惑與真實挑戰

Nothing Ear (Open) 以開放式耳掛設計與透明美學吸引設計愛好者,也為長時間配戴者帶來舒適新解方。然而在真實使用中,...

(圖/台中藝術博覽會 提供)

在這個夏天,藝術熱力引爆台中:三場展覽勾勒城市感知的未來路徑!

當城市的節奏越來越難以捕捉,藝術卻總能為我們指出新的感知路徑。從一座備受期待的美術館誕生、一次東西名作的跨海交會,到一場集結 62...

(圖/RIEDEL 提供)

1% KNOWLEDGE》喝葡萄酒,為什麼還要對酒杯斤斤計較?葡萄酒杯如何改變你的品味體驗,從 RIEDEL 談起

葡萄酒早已成為生活品味的象徵,但要真正理解一瓶酒,選對酒杯才是關鍵。從中世紀粗重木杯到現代功能化設計,酒杯早已不再只是容器,而是風味的放大器。不管是...

(圖/@ARABAKIROCKFEST X)

2025日本必去六大音樂祭:落於山中湖畔 x 遠觀富士山,解鎖絕美聽團地點!

在人群中唱著歌曲,隨著旋律自由的擺動,彷彿靈魂被拉入音樂的世界…。 聽團,是許多人追尋自由的方式,享受音樂的過程。近年來,隨著喜愛樂團的人數漸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