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練習品嚐好酒、培養味覺?9個品酒會該做的準備和注意事項

(圖/henry fournier on Unsplash)

「棋琴書畫詩酒花」是自古以來品味生活的物質享受,其中又以酒為現代潮流,不論是放鬆亦或者正式場合,酒與我們的生活可說是密不可分,許多人十分愛喝酒卻不一定懂喝。

酒徒之書的作者邱德夫,具有多年的威士忌品酒經驗、舉辦過上百場品酒會,透過邱德夫對參加品酒會的9點提醒,我們也能同時認識日常品酒該做好的生理、心理準備。

 

一圖看懂

品酒會會場(圖/酒徒之書)

分享本圖

事前準備:

避免影響味覺,請不要抽菸

不要抽菸,某些酒友都是癮君子,甚至好幾位我們熟悉的大師也是,不過抽菸絕對會影響或破壞我們的嗅覺和味覺。如果想認真體驗酒款裡的香氣和口感,那麼在品酒會前、會中千萬不要抽菸。另一方面,請務必考慮、顧及其他不抽菸的參加者,因為許多人對菸味是非常敏感的,滿身菸臭的進入會場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至於某些嗜好雪茄的茄友,或許雪茄配上某幾種威士忌可融合出絕佳風味,但就算搭配得再好,也已經不是酒款本身的風味了。

避免食用味道過重的食物

不要吃味道重的食物,和香菸一樣,食物通常也會影響我們的嗅覺和味覺,就算吃過了好一陣子,殘存於口腔黏膜上的酵素與威士忌混合後,將產生很不一樣的風味。這種特殊風味如果是正向發展,那麼也算是好的酒食搭配,不過如同雪茄,即便絕妙,依舊不是單純的酒款風味。雖說如此,許多品酒會都會精心安排小點心,作為酒以外的另一重體驗,但酒友儘可能的先以酒為主,聞香時尤其要遠離食物。我個人通常只要身邊有無法隔離的食物香氣,就只能放棄記錄,因為一定不準。

雖然是正式場合,但切忌擦香水、古龍水

不要擦香水、古龍水,這是品酒會大忌,打扮光鮮亮麗的紳士淑女灑上些許香水或古龍水,在正式場合符合社交禮儀,但帶入品酒會場,禮貌的人或許只是翻白眼,嚴重一些則直接驅離。除了香水、古龍水,味道稍重一些的香皂、洗髮精或護膚乳液、粉妝等等都必須避免,這些味道可能自己完全無感,但是出門前還是請身邊的人幫忙檢查一下。

一圖看懂

(圖 / AKASlade@pixabay)

分享本圖

參加時:

飲酒之餘,多飲水

多喝水,我們都有相同的經驗,酒喝多了便開始感覺口渴,原因是酒精進入人體之後,迅速進入血液循環,擴張身體表面以及肺部的微血管,加速水分蒸散,同時也進入腎臟導致利尿,因此大腦釋放出訊號,要求我們補充水分。一般的品酒會都會提供飲水,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也可以在不同酒款之間清洗口中殘留的味道,因此酒友們在會場裡別忘了多喝水。

品酒時請不要加冰塊

不要加冰塊,我們到酒吧喝酒,最簡單的方式可能就是whisky on the rock,由於加冰塊(或水)可以降低酒精度,讓烈酒不致太過刺激嗆口,因此可減少消費者的防禦心。不過這種方式同樣違背了品酒會的目地,我們希望喝到的是調酒師精心調製的作品,不是為了順口易飲,但試過香氣和口感後,不妨加入一、二滴水,去掌握香氣舒展後另一重的體驗。

請不要混酒

不要飲用其他酒類,不是怕混酒易醉,而是與前面的情況相同,恐將影響嗅覺和味覺。

衡量自身狀況,切勿喝醉

絕對不要喝醉,品酒會少則4、5款酒,多則十數款,某些酒款可能還無限量供應,酒友們千萬不要見獵心喜的拚命喝。請謹記,參加品酒會的目地絕對不是喝到飽,而是藉由嘗試平日不容易喝到的酒款,擴展自我的感官視野,同時也與品牌講師和酒友交流討論。所以須評估自我的酒量,喝不完不要勉強,若能徵得主辦人同意,裝入樣品瓶攜回慢慢品飲是個好方法。

善用吐桶或吐於空杯

必要時吐到吐桶,不要喝醉的另一個方法是不要喝下肚,只需在口腔內迴繞,感受並記錄口感後吐掉。這種在葡萄酒界行之有年的方式,在烈酒界卻極其罕見,主要差異是烈酒的量較少,不喝進去也不容易感受尾韻發展。我參加過無數次的品酒會,桌上擺放吐桶者少之又少,但假若不想浪費身體的酒精耐受量,建議清空一杯酒之後,可將不想吞下肚的酒吐到空杯裡。

放開心胸的交流

多分享交流、多舉手發問,針對同樣的酒款,無論是台上的主講者或是台下的參加者,每個人都有自我的感官判釋,互相交流彼此的看法,可藉此打開個人的感官視野,發現許多從來沒察覺的微妙滋味。所以不要畏懼發言,請分享你個人的感受,而且也必須了解,這種分享並非對主講人或其他參加者的不敬,而是回饋,讓參加者都能盡興而歸。主講人在台上唱獨腳戲是相當寂寞的,所以一般的品酒會都會鼓勵發問,對參加者而言,除了酒,更是希望能對平日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得到解答,所以會場裡請仔細聆聽,遇不懂趕快舉手,千萬不要害怕把身經百戰的主講人問倒,況且問倒對雙方都有益處。

一圖看懂

(圖/anncapictures from Pixabay )

分享本圖

參加品酒會的9個準備和注意事項

1.避免影響味覺,請不要抽菸

2.避免食用味道過重的食物

3.雖然是正式場合,但切忌擦香水、古龍水

4.飲酒之餘,多飲水

5.品酒時請不要加冰塊

6.請不要混酒

7.衡量自身狀況,切勿喝醉

8.善用吐桶或吐於空杯

9.放開心胸的交流

一圖看懂

酒徒之書(圖/酒徒之書)

分享本圖

作者介紹|邱德夫

美國土木工程博士,目前從事工程顧問工作,曾參與國內外交通、水、電事業等大型工程規劃設計。2005年開始經營「憑高酹酒,此興悠哉」部落格至今,已完成超過2000種以上的品酒筆記和數百篇論述文章;2015年獲頒蘇格蘭雙耳小酒杯執持者(Keeper of the Quaich)頭銜;2018年出版《威士忌學》;2019年開始於《威士忌雜誌》撰寫專欄至今;2020年出版《酒徒之書》。

責任編輯/陳鈞煥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照片資料來源:花蓮縣文化局官方資料)

隨「太平洋花蓮溫泉季」裊裊輕煙,走入秋季湯花之戀

當城市的氣溫開始微涼 ; 當樹梢的枝葉浮現紅、黃、橘三種色彩 ; 當花東縱谷間灑落的陽光,褪去猛烈,而變得溫柔可人 ; 當花蓮瑞穗溫泉公園,亮起了一盞盞燈籠...

把遲到視作理所當然的民族 首圖

把遲到視作理所當然的民族:凡事講求慢慢來的義大利人,如何享受「Slow Living」帶來的喜悅

想像著某一個週末午後,滿心期待一整個早上的浪漫飯局總算如期而至,準時甚至提早出現在餐廳門前等候的你,卻乾坐了五分鐘、十分鐘,甚至半小時都不見對方人影,...

資料來源:花蓮觀光資訊網

跨越時空,花蓮原古的島嶼語言,串起太平洋的珍珠項鍊

曾經,海洋是人類通往世界唯一的道路,而島嶼,則是一顆顆被細心安排的珍珠,「南島語系」就如同那根串起太平洋珍珠項鍊的線,用文化和語言,...

圖片來源:花蓮觀光資訊網

花蓮「台灣原住民慢食博覽會」,擁抱大地的美味節奏

慢食,走入大自然的豐盛 壯闊的高聳山陵,碧綠的波光粼粼,這裡有山的堅定沈穩,也有著河水的溫柔綿延 ; 這是大自然豐沛的累積,也是人們自在心靈的土地。...

作為石頭的故鄉,近三十年來,花蓮以不間斷舉辦的石雕藝術季,致力推廣著石雕藝術,試圖從岩石剛冷的切割線條中,尋找柔性的文化能量。(圖片來源: 2023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形象影片)

從石頭剛冷的切線中,尋出的柔性文化能量—— 2023 花蓮石雕藝術季

「風的輕咳和水的吻痕/在立霧溪兩岸的山壁上/塑出最完美的曲線/讓山川河海全都匯聚於花蓮/寫下夢與愛的諾言/讓整個臺灣驚艷」,這是詩人向陽筆下峻嶺深壑的花蓮,...

1_太巴塱_展覽第二區_續存.jpg

以口傳探尋部落起點,花蓮太巴塱文物館首展《TAFALONG 太巴塱》盛大開展,四大展區傳承遠古文化

秀水明山的花蓮縣光復鄉,亦是阿美族最大且最古老的部落「TAFALONG 太巴塱(塱,音同「朗」)」部落的所在地,「太巴塱」實為原住民語中的「白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