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上半場歷經各種努力以後,緩步走向令人有些不知所措的第三人生,這或許是許多人的共同境遇。
跨足致力於多項藝文領域,且同時以知名部落客、網紅(YouTuber)及時尚模特兒等身份推動高齡者優雅老化的「時尚老人」林經甫,將和我們分享自身老後仍活得優雅自在的「三力秘訣」,讓無論大腦、心境、體能,抑或是人際關係中,都能在老後仍舊保有熱情與活力,活出人生下半場獨有的迷人韻味。
數位化時代,人們用身體感官去感受外在世界的機會明顯減少,尤其是在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觸覺」,最常被忽略。
然而,觸覺系統是嬰兒在母體內最先發展的系統,也是影響力最大的感知系統,來自外界的溫度、濕度、疼痛、壓力、振動等,都是通過觸覺帶給我們真實的感受。
觸覺會藉由雙手及皮膚的「感覺末梢神經」活化大腦邊緣系統,分泌穩定情緒的多巴胺(dopamine,一種腦內分泌物,可影響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也會伴隨著豐沛的情感和善意,對我們的人際關係產生作用。
談到觸覺活動,現代人最常做的應該是滑手機吧。其實生活中還有更多的觸覺活動,可以增強我們和自己、他人、社會的連結,例如:擁抱、按摩、泡茶、插花、做菜、洗澡、繪畫、陶作、寫字等都是。我就很喜歡用鋼筆寫字,感受筆握在手上的手感,寫字當下,是靜心,也是藝術創造的過程。
你有多久沒有伸出手去觸摸,感受自己和這個世界呢?
試試看閉上眼睛,讓觸覺帶你進入一個新的世界:撫摸自己的臉頰和身體,那是什麼感覺?牽起老伴的手,感受到怎樣的溫度和質感?感受風吹過臉上的感覺,是涼的或是熱的?擁抱正在哭泣的孫子,是什麼體驗?觸摸泥土和植物,又是什麼感受?
享受品味食物的過程
何謂享受?就是品嚐,用慢的速度去吞嚥、咀嚼、品味,這就是我一直強調健康的第一道門檻是牙齒的原因。台灣健保每年提供一次口腔免費檢查,你就好好和你的牙醫師合作,這樣自然可以好好享受用餐,而不是狼吞虎嚥餵飽自己。
一個人只有專心的對待食物,才能從中獲取能量。如果對所有事情都可以保有這樣的態度,基本上你的五感統統可以享受得到,只要用心,就可以讓自己更喜悅自在,由然升起感謝上蒼恩賜的心。
品嚐單一食物是重要的開始。很多食品都經過加工、添加人工香料,而失去原有的自然味道,單一食物可以讓味覺的功能變得更敏銳,同時增加大腦的味覺記憶庫。
有一次到米其林餐廳吃飯,最後上的甜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們將蘋果抽掉水分,浸到紫蘇液中,吃進口中像是香水蘋果,飄著淡雅香氣,紫蘇味卻轉化不見了,這就是創意。
我在曼谷機場也吃過一種乾燥水果,製造方式是將新鮮水果低溫急速冷凍後,置入真空器中,水果內的水分會瞬間轉化成蒸氣,變成一種乾果,市場稱「凍乾」,又稱太空人食品,售價不便宜。
這就是結合科技的文創,當時覺得泰國好厲害,沒多久,台灣也出現同樣產品。這種結合科技的健康點心,保留了食物的營養和完整風味,入口先是特殊的酥脆口感,與唾液結合後,又散發出原有的天然果香,吃起來有種健康、時尚又年輕的感覺。
對銀髮族來講,吃東西不是為了填飽肚子,因為我們的活動力不像年輕人那麼強,消耗的卡路里有限,擁有好的食慾、吃得健康、享受當下才是重點。
高齡者要避免罹患失智症,「將事情複雜化,然後解決它」,是一種很好的腦力訓練。比方說吃飯時,不要為吃而吃,而是去享受吃的過程,去分辨魚跟肉的味道究竟哪裡不同,用你的五感去刺激你的大腦。
這個時候,有伴可以同享就很重要,社區長輩聚在一起吃飯閒聊,或者結伴一道做義工,都有助於預防失智。
品嚐生命的記憶與故事
隨著年紀增長,五感的記憶已經沒有以前強,第三人生之後,我也開始有意識的去學習、體驗嗅覺和味覺。
因為健康考量,我規定自己每天要喝2000 CC的水,外出都會自帶保溫瓶,有時我會加一點茶葉,淡淡的香氣打破了白開水的單調,不經意間也養成泡茶的樂趣。
泡茶會如何影響味覺、嗅覺記憶,我不知道,但我一定都會去嘗試。第三人生開啟後,多出很多閒暇時間,我開始回到五感的體驗,也培養了試茶習慣。
一開始,人家告訴我什麼是東方美人茶、包種茶、高山烏龍……,我根本不認識,也聞不出味道,有點火大。於是開始訓練自己的鼻子,透過上課學習,從紅茶、東方美人、高山烏龍、凍頂烏龍到包種茶,我已能分辨不同的香氣、喉韻、甘甜度(氨基酸),也漸漸知道用攝氏98度和90度水溫泡出來的差別,為此而樂在其中。
每次旅行候機、轉機時,若時間長,我就會去逛免稅店試香水,香水一接觸皮膚就開始散發不同層次的味道,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為旅途增添一些趣味。
法國香水的製作原理是從科學與分子下手,用蒸餾、脂吸法、萃取的方式來提取動植物、礦物的香氣,甚至將原本不好聞的動物氣腺體的分泌物,如龍涎香、麝香的分子分析到適合的百分比之後,會轉變成香氣。這些味道會和人的感官相應,連結到愛情、慾望、魅力、獨立、時尚等意象。
因為和「台灣茶香水」的偶遇,讓我回到東方的香味。東方香味和自然界關係密切,是透過我們的過去經驗和生命記憶去轉化,氣味背後可能象徵著一個回憶、一種氛圍、一個場景或一些重要的人。
就像有些人聞到某種花香,會想起某次的旅行或戀情;有些人聞到某種草香,會想起曾經生長的故鄉或留學的他鄉;有些人聞到爆米花的味道,會想起快樂的童年;又或者聞到土壤的味道,會想到稻田、海岸、季節等等,這都是因為那個氣味把某種記憶或情緒,從大腦的氣味資料庫中引出來。
氣味也蘊含許多迷人的故事。記得小時候在羅東鄉下,每當聽到手推攤車的氣笛聲響起,就期待著燒滾的開水注入碗中時,散發在空氣中的「麵茶」香,那是一種懷舊的味道。三條通的巷子裡,只要聽到鍋爐的巨響,接著就會傳來「爆米香」甜甜的焦香氣……。生命果然是有味道的,而且每每令人難忘。
茶帶來人文想像與樂趣
現在每到閱讀時間,我都會為自己泡上一杯茶,在茶香的陪伴下進入書中的世界,是一種享受。因此,我開始重視喝茶的器具,各式各樣的杯子,大杯、小杯,有田燒、美濃燒、九谷燒……,完全搭配當下的心境來選擇。
泡茶品茶時,我很自然會聯想到產地的歷史和地理情境。比如鐵觀音,我會想到在清光緒年間,先民如何開發北部、種植茶苗的圖像;包種茶,我會想到坪林的山清水秀、梯田式的環山丘陵,和蜿蜒清澈的北勢溪;碧螺春,想到三峽採茶阿嬤採摘的一心二葉嫩芽,以及用渡船將這些做好的粗製茶送到大稻埕分裝後外銷的鼎盛年代。
東方美人(白毫烏龍),自然跳出新竹北埔、峨眉的歷史人文,想到硬頸的客家族群在這塊土地上認真打拚,孕育、傳承了這樣獨特的香氣;東方美人茶獨特的果香和蜜香,來自小葉綠蟬的唾液,這一點也呼應環境永續與有機健康的時尚潮流。
高山烏龍茶,是我很喜愛的茶品,也是國際友人來訪最喜歡的伴手禮。從鹿谷的凍頂茶,一路往杉林溪、阿里山、梨山、福壽山、大禹嶺發展,這些茶曾經為台灣賺取可觀的外匯,同時寫下令人驚艷的茶傳奇。在茶香氤氳之際,浮現的是「福爾摩莎」高山上雲霧繚繞的清靈景致,以及堅韌、謙卑、樸實的台灣精神。
普洱茶,我會想到雲南廣西邊境、西雙版納上的瀾滄江,更想從瀾滄江直下西雙版納,從自治區沿緬甸及寮國邊境乘船,一路下到泰國清盛。在香港,我曾看過千年茶樹的照片,樹幹表皮上的美麗圖案,吸引我去上了普洱茶的課,之後也收了一些茶餅及各式茶甕。
未來,我會在大稻埕的辦公室設置泡茶區,藉著喝茶品茶,讓自己安靜下來,這個空間也將變成與社區、工作對象互動的場域。
打開記憶與感受的開關
嗅覺一直是醫學界與生物學界重要的研究課題,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發現,嗅覺是大腦中最原始的感覺之一,它以無形而深入的方式,影響人類的各種行為和身心狀態,包括情緒、記憶、食慾等。
日本專門研究失智症的鳥取大學醫學院,證實失智症和大腦海馬迴有直接的關係,而大腦的嗅覺神經和海馬迴相連,如能透過適當的嗅覺刺激,就可藉由嗅覺神經活化海馬迴,達到活化記憶的作用。
2004年,美國科學家理查阿克塞爾(Richard Axel)與琳達巴克(Linda Brown Buck)因為研究嗅覺受體與嗅覺系統有了重大發現,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他們向眾人揭開的嗅覺祕密是:嗅覺可以直接透過大腦邊緣系統,刺激杏仁核與海馬迴,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記憶與荷爾蒙。
以上兩個研究都直接點明了「嗅覺」與情緒、記憶的直接關聯。所以說嗅覺是打開大腦記憶與感受的開關,一點也不為過。
阿克塞爾與琳達巴克還發現,人類的嗅覺細胞是唯一不需要進入大腦皮層,就能直接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所以我們可以不經過大腦思考,就辨識出各種氣味。也因為嗅覺與中樞神經的直接連動關係,氣味才會在瞬間對我們產生作用,有些氣味會引起愉悅歡樂的心情,有些氣味則引發噁心不舒服的感受。
熟齡朋友們可以多多開展嗅覺經驗,透過不同香氣,不但能帶來快樂、愉悅、平靜的心靈體驗,還能活化記憶神經,降低失智風險。
活在有意識的五感生活
透過五感開發, 可以讓上了年紀的人重新體驗、認識自己,同時伸展三力。慢慢品嚐食物,有益於身體健康;聽覺嗅覺的開發,有助於增強大腦記憶和情緒穩定;和大家一起參與活動,就是社會力。
自從開始進入五感生活後,我才發現自己過去對日常的細節太馬虎,從中發現,五感是可以被逆轉的,因而經常提醒朋友:實行三力、享受五感。
人的一生有許多制約,老後就該自在自得,在生活中盡情體驗五感,獲得心靈的滿足與延展。比如吃到一塊平凡的老菜脯,竟生起過去不曾有過的甘甜感受;走在熟悉的路上,抬頭看見陽光穿透樹林灑落葉面,剎那間經驗著難以言喻的驚喜……
享受五感的關鍵,絕對不在事物的新奇不同,而是我們開始從生活中找回沉睡的感知,時時刻刻讓心活在經驗和體驗的狀態裡。
只要安靜下來、慢下來,每一個行動都可以教會我們去覺察、去體驗每個美好的當下。
老羅斯福總統夫人愛蓮娜說:「生活的目的,就是去活、去品味經驗之極致,毫無畏懼地接觸更新更豐盛的生活經驗。」下回,當你走在每天路過的那條路上,不妨試著用心去感受,去發現自己平常沒有留意到的人事物。
五感人生,將帶領你走向不一樣的旅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周出版《時尚老人:優雅老化的三力生活》(原標題:享受五感人生 減緩退化)
責任編輯:鄧羽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