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語言區的瑞士人,準時程度也不同?看阿爾卑斯山下的民族如何以「守時」享受生活

瑞士人(圖/Jon Fu @Unsplash)

想像老早看好了公車抵達的時間,算準了不費力的步伐也將能分秒不差抵達候車亭,就在你後腳跟追上了前腳,準時地出現在公車站牌,公車卻在眼前無情地關上車門揚長而去,留下滿心徒然的你⋯⋯。

世界上有許多事是亙古有秩的,例如天體運行,例如守恆定律,也例如瑞士人的時間觀。在瑞士,人們口耳相傳著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準時,就等於遲到。」瑞士人的生活,猶如其以準確著名的鐘錶一般「滴答滴答」有規律地運行著,彷彿心裡內建一只錶,時刻較量時差、彼此如約而至。

探究起瑞士人守時的原因,人們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瑞士的地形氣候自古以來險峻冷峭,當時的人們必須依循季節精準務農,準時播種、及時收獲,否則當年便會一無所獲。

火車站,是最能感受瑞士人「守時」的地方

「認為德國人守時的人,表示他從來沒有去過瑞士。」——瑞士俚語

2020 年,瑞士聯邦鐵路 (SBB) 報告自豪地公布,他們有 97.6% 的火車誤點不到 3 分鐘。瑞士人的守時嚴格地體現在大眾交通工具上,甚至引起了不少外國人的驚嘆與好奇。在線上問答網站 Quara 上,有位外國人向瑞士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為何瑞士的公車及火車都如此準時?」而底下便有瑞士人分享瑞士人在等待火車時的有趣反應:

當火車晚了1分鐘,瑞士人:「怪了,火車去哪了?」
火車遲到 3 分鐘,瑞士人:*發出微抱怨的咕噥聲
火車遲到 5 分鐘,瑞士人:「come ooon」
火車遲到 7 分鐘,瑞士人:「COME OOON」
火車誤點 10 分鐘,瑞士人:開始在 Facebook 上抱怨火車誤點,以及價格昂貴的火車票
火車誤點 15 分鐘,瑞士人:寫信給 SBB-CFF 總部,投訴火車誤點
火車誤點超過 15 分鐘時,瑞士人將會在新聞中播報這件事,緊張地猜測是否發生了不好的事

一圖看懂

瑞士人嚴謹的時間觀念,體現於生活各個層面。(圖/ Henrique Ferreira @Unsplash)

分享本圖

這個阿爾卑斯山下的民族,似乎以守時為樂,他們希望車來得準時,也是因為他們看重生活中的每一場約定,無論是正襟危坐的商業會晤或是三兩朋友悠閒相聚小酌,對於瑞士人而言,守時不僅僅只是出於禮貌,更是他們將對人事物的「重視」體現於生活。

若想充份掌握時間,就得先有效運用時間

瑞士人的守時,也讓他們發展出一套講求效率與謹慎的處事哲學,正因為每分每秒都極其珍貴,如何提前規劃、謹慎安排便成為了日常生活中需要費心之事。

確保事事能夠如期的「預約文化」

以看醫生這件事為例,多數的瑞士人因健康需求到醫院求診時,通常也會在當次看完診以後提前預約下一次(甚至可能約到明年)的看診時間,只為確保每件事都井然有序、操之在手。

若是以為這樣的「預約制文化」只適用於重大場合就錯了,瑞士人將「時間」視為重要之事,因此為了確保彼此都能得閒相聚,他們也可能會在幾個月前就提前定下約會時間並事前預訂好餐廳,盡可能地排除讓聚會泡湯的可控因素。因此也可想而知,行經朋友家想隨性地順道地登門拜訪這件事在瑞士也是不太被接受的。

不存錢,只存時間的「時間銀行」

當精確的時間觀念,碰上嚴謹的銀行制度,就可能翻轉「老後的幸福想像」。

瑞士人的時間觀謹守於個人、人際關係,也體現在社會當中。瑞士社會保險機構於 2012 年成立了「時間銀行
瑞士銀行為 2012 年瑞士聯邦社會保險部提出的一套養老系統,年齡介於 50~75 歲的長者,可以藉由抽出自己的時間照顧更年長者,來為自己儲存「服務時數」,而服務時數將會存至社保系統的個人帳戶當中。當申請者將來年紀較長,健康微恙或是需要人照顧時,就能講時數拿來兌換照護服務。
」,時間銀行基金會座落在聖加侖市區內,以健全的社會福利制度聞名的瑞士,以「時間銀行」搭配退休金及醫療保險,提供國家年長者更完善的退休及養老環境。

忙碌時專注工作,空閒時盡情享受

或許不少人讀到這兒,心裡難免不禁為事事嚴謹、分秒必爭的瑞士人感到有些辛苦,時刻講究效率的生活,是否讓人備感拘束,一刻不得放鬆?

然而瑞士人的高效也為他們騰出了更多空閒時間,正因為有效地運用了時間,瑞士人得以迅速完成、如期交辦工作,如此一來,準時下班便不是念想,而是瑞士人習以為常的生活景況。

「時間」二字所涵蓋的重量,連結了未來、靈活於現在,也照應著瑞士人對未來的期待;時間的價值就如金錢,妥善且巧妙地運用,便是對生活有效的掌握。關於如何生活得更從容,瑞士人的秘訣是「效率」。

同為瑞士人,不同語言區有不同的準時程度?

瑞士是個多語系國家,每個語言區多少受到鄰國影響,而各自發展出一套獨有文化。十分打趣的是,同為瑞士人,身在不同語言區的人們有時也會暗自較勁並調侃著彼此的準時程度。

瑞士當地媒體《The Local Switzerland》就曾報導,在瑞士的國際學生認為:生活在法語區的學生比德語區的學生不準時,例如講法語的 Vaud 沃州就有著短語“Quart d'heure vaudois.”,指的是「可以容忍輕微的延誤。」而位在瑞士南部的 Ticino 提契諾州,談起時間觀,則被普遍調侃:「就像義大利,只是比較乾淨。」

然而無論語言有別、男女老幼,整潔有秩的蘇黎世街頭灑落夕陽餘暉,人們身影綿延蜷曲似一只只陀飛輪;瑞士人將時間一點一點都存在了美好的生活想像裡,滴答滴答,好聽得令人安心。

參考資料來源:
1.《BBC》:The nation that hates to be lat
2.《THE LOCAL》:‘The pleasure of punctuality’: Why are the Swiss so obsessed with being on time
3.《瑞士幸福式》,PCuSER電腦人文化,蘇瑞銘著

責任編輯/ 陳鈞煥

1% 頂尖專家都怎麼生活?更多深度內容都在:1% Style Facebook 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

有雙好奇的眼睛與學不會放空的腦袋,因而一頭栽進社會學的世界。

此後寫人寫事也寫景,期盼曾路過幾段文字的人能在字裡行間找到共鳴,如此我的文字所到之處便不是虛無縹緲的堆砌。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圖/unsplash)

城市學》揭開東南亞神秘族群的面紗:深藏在熱帶雨林中的峇峇娘惹

談起東南亞文化,我想許多人會想到潮濕的熱帶雨林氣候、碧海藍天,抑或是充滿辛香料的南洋美食。人們的膚色似乎比較深,嘴裏說著似懂非懂的語言⋯⋯...

Galaxy Ring1

跨界實驗室|關於科技》試圖掌管一切的魔戒所為何來?|評測 Samsung Galaxy Ring 與其未來想像

或許你可以說,在智慧型手機推出之後(尤其是那個被賈伯斯稱為「寬螢幕的 iPod 、革命性的行動電話、前所未見的網路通訊裝置」的 iPhone ),...

(圖/pexels)

1% KNOWLEDGE》關於微醺:威士忌也有風土?品酩威士忌你一定要知道的幾個名字

說到「風土」兩個字,你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會是葡萄酒,但威士忌的「風土」更為複雜,卻也更加有趣,這一次 1% Style 帶你走訪威士忌的世界,從「...

(圖/采昌國際多媒體)

對日本人來說,《孤獨的美食家》絕對是科幻片?與松重豐的深度對談,「獨食精神」依舊能影響世界

在網路流傳的「國際孤獨指數表」內,「獨食」可說是挺引人關心的活動。可說實在,現代人因應生活壓力,選擇汲營度日,獨食,也只是想擁有一段只屬於自己的安靜時光,...

(圖/ Pexels)

咖啡豆又漲了?價格創半世紀最高,全球研究:千萬咖啡農「活在貧窮線下」

剛睡醒來一杯冰冷、溫熱的咖啡提神,感覺精神都來了,這是許多上班族和學生的每日必需品。全世界多達 100 種以上的咖啡品種,你最喜歡的是哪一種呢?冰美式、...

(圖/葛飾戴斗 繪、Amazon.com、派對咖孔明 X)

三國志 Made in Japan?從漫畫電玩到企業聖經,日本如何將三國玩得出神入化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曾作為軍閥門下賓客的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的開場白就寫了這麼一段話,總結了中華文化對戰爭、對歷史始終反覆重演的基礎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