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為何腹有詩書氣自華?從圖書館、獨立書店和書報攤,感受巴黎熱愛閱讀的城市風情

黎塞留圖書館 2007 年的改建中,將金屬、木頭等元素融入古典的建築中。(圖/BnF 臉書粉專)

置身於巴黎,無論是在通勤時段的地鐵上,或是傍晚時分的公園草地上,隨處都能看見手捧讀物,專心閱讀的人們。在巴黎塞納河右岸的精華區內,或鬧中取靜的盧森堡公園一帶,也很容易能在一個街區內,發現數間規模不一的獨立書店。根據國際出版人協會(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Association)的統計,法國在 2020 年出版的書籍達到 97,327 冊,僅次於英國、俄羅斯等國家,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沉浸在眾多出版刊物中的法國人,自然也把閱讀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德國多語種學習平臺巴貝爾 Babler 在 2021 年公布的「全歐洲讀書調查報告」顯示,法國每人每周平均花 6 小時 54 分鐘閱讀實體書,拿下歐洲讀書冠軍!法國人對於閱讀的重視,造就了蓬勃發展的出版業生態,更深植於當地的歷史文化、典藏機構和人們的生活習慣中。

一圖看懂

盧森堡公園內,可以看見人們在和煦的陽光下閱讀(圖/ Pauline @Unsplash

分享本圖

法國人熱愛閱讀的表徵下,我們也想了解:「法國國家圖書館」除了驚人的藏書規模,還乘載了哪些歷史記憶?滿足居民接觸新書、購書需求的實體書店,又將如何面對電商的崛起?本文將帶讀者一窺在歷史、政策等因素交織下,浪漫城市中孕育的獨特書香人文生態。

世界上最美的圖書館,乘載法蘭西文化底蘊的「智慧基石」

在法國,由官方蒐集、保存圖書和資料的歷史極為悠久,典藏系統也十分完整:光是在巴黎就有 50 多間圖書館,而整個法國則有超過16,000 間!在這之中,館藏多達三千萬件的法國國家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無疑最具規模與代表性,典藏不同程度地開放給一般民眾、學生和各界專業學者取用,所有人都能到此汲取知識、探尋典籍中的智慧結晶。

十四世紀中期,法王查理五世在羅浮宮內設置專屬書房,保存從父親手中繼承的手稿和珍藏品。在改朝換代的過程中,歷經多次遷址、擴編,法國國家圖書館在 1868 年輾轉來到巴黎黎希留路(Rue de Richelieu)上,成為開放民間學術使用的知識寶庫。如今,法國國家圖書館一共包含五個館址,包括最主要的「密特朗」、以藝術藏品為主的「黎塞留」、位於巴士底的「阿斯納」、包含博物館的「歌劇院」,以及致力於表演藝術的「尚維拉之家」。

一圖看懂

法國國家圖書館「黎塞留」內巨大的橢圓形穹頂閱覽室(圖/BnF 臉書粉專

分享本圖

宛若四本站立的書籍,典藏主要館藏的知識寶庫:密特朗圖書館

1996 年,由建築師多米尼克·佩羅(Dominique Perrault)所設計的「密特朗圖書館」正式啟用。這座富有當代極簡主義色彩的建築,以四棟玻璃塔樓環繞著中庭——當你仰望這座雄偉的建築,會發現每一棟塔樓看起來都像是一本打開的書籍。廣場下方的下沉式的花園,讓人彷彿隱沒在地底,暫時遠離塵囂;閱覽區則以大片的玻璃帷幕從綠意盎然的中庭引進自然光,提供舒適、靜謐的閱讀空間。

一圖看懂

由中央觀看建築,塔樓外觀如同打開的書籍一般。(圖/Michaelstephaneboucher @wikimedia

分享本圖

見證數百年典藏歷史,古典、莊重的藝術圖書館:黎塞留圖書館

「密特朗」落成後,原本負責主要典藏的「黎塞留」轉型為國立藝術圖書館。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建築「黎塞留四邊形」(quadrilatère Richelieu)於 2007 年開始,在法國建築師 Bruno Gaudin 的帶領之下啟動修復工程,歷經十年以上的時間,才再度對世人展現其古典風華。

建築保留了復古的歐式挑高穹頂,和精細的浮雕與華麗的燈飾;也新增了樓梯、電梯和輕盈的玻璃走道,以方便大量的人員在館內移動、找到不同的部門。建築師在修復歷史古蹟的同時,也積極地與當代的閱覽需求產生對話,為莊重、典雅的空間妝點新的色彩。

一圖看懂

擁有數百年歷史的黎塞留圖書館,有著「黎塞留四邊形」之稱。(圖/BnF 臉書粉專

分享本圖
一圖看懂

黎塞留圖書館 2007 年的改建中,於建築物外側加上了玻璃走道。(圖/BnF 臉書粉專

分享本圖

憑藉著專業及特色,與電商持續抗衡的獨立書店

走進鄰近皇家宮殿花園的「Librairie Jousseaume」,你很可能會被當中新古典主義的優雅裝潢和精緻的馬賽克地磚給吸引。這間成立於 1826 年的古老書店,連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法國作家科萊特(Sidonie-Gabrielle Colette)都曾經造訪,以一覽其豐富的藏書。

一圖看懂

充滿古典氛圍的 Librairie Jousseaume。(圖/Librairie Jousseaume 網站)

分享本圖

而位於塞納河左岸的英文書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自 1919 年成立以來,成為英語和法語文學交流的中心,也是眾多文人的精神聖殿,作家海明威更曾經住在書店二樓。雖然如今所見的書店是在戰後重新開設的,不過每年仍吸引眾多愛書人前往朝聖。在 2004 年的經典電影《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中,導演便安排男女主角在書店前重逢,再度展開一段浪漫的旅程。

一圖看懂

現位於聖母院附近的 Shakespeare and Company。(圖/Shakespeare and Company 臉書粉專

分享本圖

在資訊快速流通、電商大舉進攻國際市場的當今,法國的獨立書店何以屹立不搖地佇立於街道上?除了專業的書籍守備範圍與浪漫老派的寧靜氛圍,法律政策也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前法國總統法蘭索瓦·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不只在任內宣布擴建法國國家圖書館,在 1981 參選時,他在政綱中提議以法律限制書籍的定價,並於當選後推動「Lang law」,限制任何店家都不得以超過 5% 的折扣將書籍售出。

在政策的保護下,法國得以維持出版界的文化多樣性(biblio-diversity),保存大量豐富、別具特色的書籍、出版社和書店。在法國,人們不會習慣都在同一間大型書店買書,也沒有一間連鎖商店在出版界有呼風喚雨的能力。人們喜愛與獨立書店互動,攫取關於書籍的豐富知識,也享受造訪獨立書店時的意外發現。

2021 年於巴黎舉行的「第二十三屆獨立書店節」中,有多達 480 間獨立書店共襄盛舉,一同彰顯出版的專業、書本的價值,並展現人們對書籍的熱情。書展不只販售書籍,更規劃「年輕人在書店(Young people in bookshops)」等計畫,讓中學生們走進地方書店,探索出版產業的奧秘。

獲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景觀,塞納河邊的「綠色書報攤」

除了羅浮宮、聖母院等歷史建築和各具特色的咖啡館,你是否曾注意過沿著塞納河畔,整路的綠色書攤(Les Bouquinistes)?這些書攤擁有超過五百年的歷史,在 1930 年代才為了避免影響街道景觀,而統一成大家熟悉的墨綠色的木箱形式。在這些木箱裡頭,不只有圖書與二手書,更有舊畫報、雜誌、風景畫等琳瑯滿目的商品。在許多於巴黎拍攝的電影中,都能在主角漫步於塞納河畔時發現背景中整齊劃一的綠色書攤。

一圖看懂

除了新書和二手書,部分綠色書攤也販售畫報、雜誌和風景畫等。(圖/Max Christian @Unsplash

分享本圖

然而隨著年輕讀者的閱讀習慣改變、疫情後遊客數量銳減,書攤的經營也逐漸陷入困境。2019 年,綠色書攤被列入法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顯示了政府對這項獨特的人文景觀的重視,也燃起攤主們對外界關注書攤經營環境的希望。除此之外,「Festival Paname Bouquine」也希望藉由串連各個書攤,讓民眾再次體會於書攤中尋寶的樂趣。

一圖看懂

Festival Paname Bouquine 聚集了書攤與讀者,並舉行簽書會、音樂會等活動。(圖/Festival Paname Bouquine Instagram

分享本圖

不同的機構與場所,共同交織出城市的閱讀文化

無論是氣勢宏偉的圖書館、別緻的獨立書店或是隨性的舊書攤,這些各具特色的場域,反映的除了長期以來累積的歷史和文化,還有法國人熱衷透過閱讀拓展視野、放鬆心靈的特質——對手不釋卷的法國人來說,書本就像電力、食物和水等「生活必需品」一樣重要。

在網路資訊發達、電子書逐漸普及等趨勢之下,人們的時間變得破碎,也有更多獲取知識的管道。然而書籍作為一種相對傳統的媒介,仍保存了大量的文化結晶,乘載著許多知識。或許正是由於前人累積了眾多的典藏、良好的出版生態和稀鬆平常的閱讀氛圍,使得法國人更容易接觸書本。當人們選擇在通勤的零碎時刻、傍晚的休閒時刻選擇打開一本書,「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風氣便得以延續。

參考資料:

1.《The New York Times》:The French Do Buy Books. Real Books.

2.《Wikipedia》:Lang Law

3.《Wikipedia》: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4.《Vogue》:Paris’s 10 most beautiful bookstores

責任編輯/鄧羽辰

1% 頂尖專家都怎麼生活?更多深度內容都在:1% Style Facebook 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
EDITOR'S PICKS 編輯推薦
鋼琴家汪奕聞 2

從琴鍵中找尋自我|專訪鋼琴家汪奕聞

鋼琴對我們來說,是好像有些親近,卻又有些遙遠的樂器,但在它長長演進的歷程中,卻創造了相當精彩、豐富且有深度層次的表現面貌,而對於鋼琴家汪奕聞來說,...

金光鐘錶 4

在鐘錶之外,是屬於我的玩興空間|專訪金光鐘錶總經理 龔家賢

如果是個尋常的經商人士,將服務終點定在「 Sold Out 」二字,也不無道理,但龔家賢比起商人,更像是名渾身充滿幹勁的「鑑賞家」,...

巨物美學 10

跨界實驗室|關於電影 》什麼景象引發你的科幻恐「巨」症:3 部電影帶你了解「巨物美學」的神祕色彩

今年春天,有幸一睹科幻史詩《沙丘 2 》的觀眾想必為數眾多,受 Paul 的救世主魅力所打動,踩著沙漠鬼步,亢奮的舉手高喊「Lisan al Gaib!」...

art barsel 4

跟著 ART BASEL HK 總監逛藝術香港!|專訪 ART BASEL HK 總監樂思洋 Angelle Siyang-Le

相較於過去「亞洲金融中心」觀點的香港,近年的香港愈來愈「藝術」了,其中扮演重要推手之一的 ART BAESL HK ,更是不可錯過的每年盛事之一,...

(圖片來源/Flickr)

城市學》大稻埕「年貨大街」:磚瓦皆是歷史載體,收進當地興衰過往

  要過年了!那天,天空好藍,爺爺說︰「走!去迪化街辦年貨。」 「哇!太好了。」阿瑞大聲叫著,去年他也和爺爺去過迪化街。 ——...

矽谷穿搭哲學 20

城市學 》如何不引人注目,又能展現你身價不斐?科技之都「矽谷」的時尚穿搭停看聽

在氣候夏乾冬雨的美國西岸灣區,常駐「矽谷」的科技新貴們,一直是推動尖端科技發展的領頭族群,八股一點的說,光是在求職履歷添上「矽谷」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