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陳青琳在過去的主視覺、裝幀設計、音樂 MV 等作品中,憑藉自身的專業與經驗,透過不同媒材將個人敏銳的觀察與情感融入設計,為觀者打開另一種觀看與詮釋商品、活動、音樂等主題的方式。在 2023 台灣燈會盛大展開之際,《1% Style》除了邀請操刀本屆台灣燈會主視覺的陳青琳與我們聊一聊燈會主視覺創作背後的理念和巧思,也請陳青琳與我們分享過去創作的靈感來自何處?如何看待設計師的身份?以及在執行台灣燈會主視覺設計的過程中所面對的不同挑戰和心情。
在工作室平時收納繪畫用具和書籍的空間一隅陳列好座椅之後,設計師陳青琳便開始親切地與我們聊起家中的擺設,更驕傲地分享書架上伊藤潤二的畫冊及漫畫家親筆繪製的肖像和簽名。「他的漫畫我沒有一本沒看過的!每一篇基本上只要讓我看到那個人(角色),我只要有看過一定都知道是哪一篇、在講什麼。」
陳青琳在工作室中收藏著許多設計年鑑、畫冊和自己參與設計的作品,照片中右下角的伊藤潤二畫集是他珍藏的寶貝。(攝影/鄧羽辰)
分享本圖
漫遊於文字、視覺等不同媒材的設計師:給我一張紙跟一支筆就可以了
操刀 2023 年台灣燈會主視覺的設計師陳青琳,除了擅長平面設計,過去也曾以繪畫、動畫、影像等形式創作。「我從小到大就還滿喜歡寫實的東西,我發現 3D 可以非常擬真,但同時又保有魔幻跟奇幻的感覺。」媒材之間的交融與碰撞始終吸引著陳青琳:在復興商工美工科時,他就開始學習水彩、油畫和國畫等不同繪畫技巧,進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學系後,又接觸印刷及攝影等更多元的視覺傳達形式;而在動畫公司任職的經驗,更為陳青琳日後在創作時融入 3D 元素、與 3D 產業的職人們合作打下了基礎。
陳青琳為樂團逃走鮑伯同名專輯所設計的視覺。(圖/DEPTH DESIGN 提供)
分享本圖除了掌握不同的媒材,陳青琳在創作的路上也持續地培養對事物的感受力。「我不只把腦袋裡的畫面用畫呈現出來,也會想要用文字呈現,有時候文字更契合我想要表達的。」對直覺性比較強的陳青琳來說,文字是抒發情感的重要媒介,高中時就曾在 PChome 報台、無名小站等個人部落格留下許多詩文;而在開刀後受到姊姊影響而養成的閱讀習慣,更進一步地讓他體會到文字間排列組合的迷人之處,從而加深對於事物的體認。陳青琳以「獨自漂流到無人島」比喻文字帶給自己的力量:「不是有那種⋯⋯如果一個人漂流到無人島上或是被監禁,他到底會怎麼樣、該怎麼辦(的電影情境)?只要給我一張紙跟一支筆,應該就可以了。」
陳青琳認為文字是自己認識世界的重要媒介。(攝影/鄧羽辰)
分享本圖
睽違 23 年「迎回」台灣燈會,陳青琳攜手團隊打造潛藏細節的 2023 台灣燈會主視覺
2023 年台北市睽違 23 年再次主辦台灣燈會,就像是時隔多年把燈會「迎回家」一樣,陳青琳在設計今年燈會主視覺時,特別在畫面中營造彷彿家中溫暖、友善的氛圍。「希望並非憑空發生,而是透過在土地上生活的每一個人共同努力而誕生。」陳青琳將在台北發光發熱的人們所匯聚的希望轉化為主題「光源台北」,巨大的光球從主視覺畫面底部的盆地冉冉升空,為家家戶戶點燃起希望的燈火,也象徵新年後的月圓照耀著土地上的人們。陳青琳選擇使用 3D 媒材在擬真的畫面中藏一些具有魔幻氛圍的巧思:「一開始你可能會想:『(畫面底部)這個凹是什麼?』也許下一刻你就反應過來:『啊!是盆地。』那再靠近一點看,你可能會看到盆地上有一些細細的凹痕、鑿刻,那個其實是我們特別去找真實的台北街景,把它貼回去 3D 建模上面的。」陳青琳期待 2023 台灣燈會主視覺在具備對受眾的包容性的同時不失去「閱讀性」,能引發大家靠近觀察畫面細節的好奇心。燈會主視覺亦運用虹彩色系,引導觀眾在穿梭於城市欣賞燈會作品時區分四大展區。包含位於東區的黃色「光展區」、松山文創園區的橙色「源展區」、主燈所在位置國父紀念館「中央展區」及信義商圈的藍色「未來展區」。
2023 台灣燈會以「光源台北」為主題,主視覺以溫暖、閃耀的巨大光球展現在台北盆地匯聚的希望。(圖/DEPTH DESIGN 提供)
分享本圖而在組建製作團隊這件事上,陳青琳習慣以熟悉的夥伴為核心成員,再依照案子的需求搭配不同專才的職人夥伴。陳青琳與這次負責 2023 台灣燈會 3D Art、合成等部分的夥伴分別在之前四四南村燈光計畫「南村有光」、「金曲 30」等專案時合作過,因此已經培養了不錯的默契。而這次與台北市政府合作,不但團隊的組織和架構較過往的案子複雜且龐大,過程中也有許多新的挑戰。「看到各個組織、同仁站在自己的崗位上所要背負的東西和要面對的問題,好像也可以更靠近、共鳴跟理解他們。」陳青琳驕傲地說,這次 2023 台灣燈會的主視覺設計是團隊成員一起努力、挑戰出的結果,獲得的正向回饋超出自己的預料:除了旅居日本的朋友拍攝日本地鐵站的燈箱廣告,國外的旅展中也使用了這次的視覺設計作為宣傳。「畢竟完成的是一個全國性的視覺,最後也被帶到海外。看到(主視覺在)海外當地呈現的樣子,就真的覺得滿驕傲的。」
挖掘微小但在黑暗中閃耀的事物,以創作與「人」產生連結
不論擅長轉譯、運用的媒介為何,陳青琳認為「靈感」來自於生活中對人事物的細微感受。雖然對周遭的人抱持著好奇心,然而比起與人對視,他反倒熱衷於從旁觀察他人自然流露的眼神。或許正因深受眼神所傳遞的訊息所吸引,陳青琳的許多作品以人物肖像為主題,也經常細膩地刻畫人物的神情和面容。陳青琳分享,早期的創作系列《sickman》繪畫眼神放空、面部帶有傷痕的男子肖像,其實是受到當時剛出社會的同儕們的狀態啟發,他透過創作捕捉同儕眼神中幽微的悲傷和脆弱,試圖理解陰鬱氛圍的背後成因。陳青琳對於人們的內在以及眼神所能透露的訊息的好奇心,也促使「肖像」持續成為陳青琳在創作時的重要元素之一。
陳青琳在為楊士弘設計專輯《原來你是這種人》時,以肖像上覆蓋的 OK 繃、糖果、玻璃珠等元素呈現人們如同面具般的偽裝。(圖/DEPTH DESIGN 提供)
分享本圖雖然一直以來都深受人物散發的氛圍所吸引,不過陳青琳並不甘於被「定型」,不斷嘗試著更多元的主題。喜歡保持創作動能的他正在尋找平衡創作的最佳方式:「希望可以找到當下的、流行的實驗感,但是又可以保有一些自我的意識。希望自己的作品沒有老去的感覺。」陳青琳相信事物「一體兩面」的特性,希望能在作品的「視覺性」底下包裹訊息和符號,讓觀眾自行拆解、詮釋背後的意義。陳青琳舉例,曾經有觀眾在由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舉辦的「這夏聽她說」系列畫展《她有畫要說》中一幅佈滿星星的畫作前流淚:「他說他就是突然地、說明不上來地就哭了,我其實內心還滿震撼的⋯⋯沒有想到從他們的生命經歷去看你的東西(作品),竟然看到一些你自己在畫的時候沒有看到的東西。這件事一直以來真的讓我很受鼓舞與啟發。」從觀者的回饋與反應中看見的不同生命歷程與想法,也激發了陳青琳的創作能量。
陳青琳平時以人像為主題的繪畫創作。(圖/DEPTH DESIGN 提供)
分享本圖
設計和生活的交融:做此刻該做的事、將日常中的事物視為創作素材
創作者、動畫導演、視覺總監等多重的身份打開了陳青琳在產業中的視野及廣度,「對我來講,身份上的切換就是:當我現在在這裡,我需要做這件事情,我就會把這件事情盡可能地做到最好。」陳青琳認為自己「想到什麼就畫什麼」,也總是樂於嘗試新的挑戰:「我不管是在創作、工作、生活的態度都是一樣的,就是『我現在想要剪頭髮,我就要立刻剪頭髮』這種感覺。」不過他也謙虛地表示,經常切換的身份讓他偶爾覺得自己的深度相對不足,未來也會持續以創作者的身份耕耘,以期成為設計領域的職人。
陳青琳除了擅長插畫及平面設計,亦跨足動畫及動態影像製作等領域。圖為由深度設計製作的M蔡健雅《Into The Wild》V 畫面。(圖/DEPTH DESIGN 提供)
分享本圖身為一名從事視覺創作的工作者,陳青琳認為把生活中的許多事物視為素材,交織出屬於自己的畫面,即便不能娛人也能自娛。「(與工作相關的)遊戲、電影、戲劇、MV、音樂,每一樣竟然也都在你的娛樂出現的時候,忍不住就是會想:『這個視覺做得⋯⋯』幾乎是不可能控制、已經變成反射動作,就像騎腳踏車踏上去就會騎那種感覺。」除了拜訪朋友的工作室時認真地與現場人員交流攝影、燈光、工作流程、創作理念等等,陳青琳也提到在張徐展個展《複眼叢林》的觀展經驗:「每個創作者都有他自己的思考跟產生(概念)的方式,可是執行出來的完整度跟它呈現的模樣就會讓你覺得:哇!你會對於他每一個部分都很想了解,不管是他使用的媒材的方式、他的經歷、背景,或是他在做這個東西整個規劃、流程⋯⋯。」陳青琳總是不自覺地被生活中的視覺元素吸引,並認真地花時間觀看、研究。他笑著打趣地說:「連玩遊戲你都覺得有收穫,因為它又可以轉換成工作,就會更心安理得。」
陳青琳把生活中的許多事物視為素材,在休閒時累積視覺創作的能量。(攝影/鄧羽辰)
分享本圖
靜待環境的考驗,讓工作帶領自己認識更多地方和人文
談及新一年的規劃,陳青琳俏皮地將身體往沙發一側,表示自己剛忙完與《天堂M》合作推出的遊戲五週年禮盒專案,過年前的狀態就如同這個姿勢一樣放鬆,認為當前該努力的時候就持續努力,其餘時刻就靜待環境的考驗!對於未來想挑戰的專案類型,陳青琳除了希望有機會與更多公益單位、博物館機構一起執行專案,也希望能與優秀的音樂人和影視作品進行交流和合作。陳青琳提到自己小時候十分喜歡去歷史博物館,至今仍深受航海圖、昆蟲標本、歷史文物等吸引;也提到自身深受擅長在生活場景中「取樣(sampling)」的音樂人 PUZZLEMAN 的作品吸引。深感自己對歷史文化的興趣,陳青琳除了透過工作專案去認識更多地方,重新認識與感受周遭和這塊土地,也期待能與更多人合作,從他們身上學習不同的觀點和文化。
陳青琳參與 PUZZLEMAN 專輯《上山採樣:YANG MING BEATS》陽明攀聽體驗行程,在山徑中感受自然的聲景魅力。(活動攝影/趙崇英)
分享本圖陳青琳自豪地分享自己在執導歌手謝震廷《愛麗絲 1993》的 MV 時對於歌曲深感共鳴,腳本從構思到實際拍攝幾乎沒有經過調整。「我發現音樂人的創作如果是自己寫詞寫曲的,當他們把東西交給你,你在聽的時候就會覺得你好像有點理解他是什麼樣的人。他都不用跟你講話,你也可以稍微理解。」陳青琳總以一雙好奇的眼睛向身邊的人學習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執行專案就如同逐漸對合作對象產生理解,並以視覺詮釋這份細緻感受的過程。在台北生活的陳青琳也彷彿台灣燈會主視覺中匯聚成光源的閃耀光點之一,相信他將持續在這座城市中透過作品傳達各式情感和意義,並保持著尊敬和感謝從城市的其他光點中汲取前進的動力。
謝震廷《愛麗絲 Where are we going?》專輯封面。(圖/DEPTH DESIGN 提供)
分享本圖2023 台灣燈會「光源台北」於 2 月 5 日正式開展至 2 月 19 日,為期 15 天。 更多資訊請至官方網站。(圖/DEPTH DESIGN 提供)
分享本圖2023 台灣燈會「光源台北」
日期:2023.02.05 - 2023.02.19
亮燈時間:17:00 - 22:00
地點:東區商圈(光展區)、松山文創園區(源展區)、信義商圈(未來展區)、國父紀念館及北市府廣場(中央展區)
更多資訊:2023 台灣燈會官網
責任編輯/鄧羽辰